一种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8877阅读:16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低孔低渗致密岩心的饱和装置,具体的讲是一种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装置仅由盐水罐、抽真空岩心饱和室、真空泵、 手动打压泵以及管线阀门组成。使用时,不对饱和室干燥也不考虑空气中氧气、氮气在岩样的吸附问题,往往会导致岩心中的孔隙不能完全被盐水充满。随着岩心的物性变差,尤其对低孔低渗致密岩心很难达到理想的饱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一种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饱和室、真空泵、盐水罐、增压泵和二氧化碳气瓶,饱和室上设有温控装置,饱和室一侧的管线上设有阀门,饱和室通过管线连通增压泵,饱和室与增压泵之间的管线上设有阀门,增压泵通过管线连通盐水罐,增压泵与盐水罐之间的管线上设有阀门,饱和室的阀门下端通过管线连通盐水罐,盐水罐通过管线连通真空泵,盐水罐与真空泵之间的管线上设有两个阀门,饱和室通过管线连通二氧化碳气瓶,饱和室与二氧化碳气瓶之间的管线上设有阀门,二氧化碳气瓶上还设有气源阀,饱和室与二氧化碳气瓶之间阀门的下端通过管线连通盐水罐与真空泵之间的两个阀门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对岩心饱和室抽真空与二氧化碳注入交替进行,可实现多次循环,极大地提高了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效果。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装置,包括饱和室1、真空泵3、盐水罐9、增压泵12和二氧化碳气瓶6,饱和室1上设有温控装置2,饱和室1 一侧的管线14上设有阀门 13,饱和室1通过管线14连通增压泵12,饱和室1与增压泵12之间的管线14上设有阀门 10,增压泵12通过管线14连通盐水罐9,增压泵12与盐水罐9之间的管线14上设有阀门 11,饱和室1的阀门10下端通过管线14连通盐水罐9,盐水罐9通过管线14连通真空泵 3,盐水罐9与真空泵3之间的管线14上设有阀门8和阀门5,饱和室1通过管线14连通二氧化碳气瓶6,饱和室1与二氧化碳气瓶6之间的管线14上设有阀门4,二氧化碳气瓶上6 还设有气源阀7,饱和室1与二氧化碳气瓶6之间阀门4的下端通过管线14连通盐水罐9 与真空泵3之间的阀门8和阀门5的中间位置的管线14。[0008] 使用过程中,首先,关闭所有阀门,检查整个系统的密封性;将干燥样品置于真空干燥压力饱和室1,开启温控装置2 ;启动真空泵3,打开阀门4和阀门5对饱和室抽真空5 小时;关闭真空泵3,关闭阀门5,打开二氧化碳气源阀7,向饱和室1中注入二氧化碳,以置换空气中的氧和氮气。关闭二氧化碳气源阀7,打开阀门5,启动真空泵3,再对饱和室1 抽真空。关闭温控装置,关闭阀门4和气源阀7,打开阀门8,对盐水罐9中的盐水抽真空 5小时,以去除盐水中的溶解气;关闭真空泵3,关闭阀门5和阀门8,打开阀门10,将液体注入抽真空、干燥的饱和岩心室1。在液体浸没岩样后,关闭阀门10,打开真空泵3,打开阀门4和阀门5继续抽真空30分钟到1小时;抽真空结束,关闭真空泵3,关闭阀门4和阀门 5。打开阀门11,盐水进入增压泵12。关闭阀门11,打开阀门12,通过增压泵对饱和室加压 16-30MPa。恒压12小时以上,饱和结束。打开阀门13释放压力,取出岩心即可。
权利要求1. 一种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装置,包括饱和室、真空泵、盐水罐、增压泵和二氧化碳气瓶,其特征在于饱和室上设有温控装置,饱和室一侧的管线上设有阀门,饱和室通过管线连通增压泵,饱和室与增压泵之间的管线上设有阀门,增压泵通过管线连通盐水罐,增压泵与盐水罐之间的管线上设有阀门,饱和室的阀门下端通过管线连通盐水罐,盐水罐通过管线连通真空泵,盐水罐与真空泵之间的管线上设有两个阀门,饱和室通过管线连通二氧化碳气瓶,饱和室与二氧化碳气瓶之间的管线上设有阀门,二氧化碳气瓶上还设有气源阀,饱和室与二氧化碳气瓶之间阀门的下端通过管线连通盐水罐与真空泵之间的两个阀门的中间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装置,包括饱和室、真空泵、盐水罐、增压泵和二氧化碳气瓶,饱和室上设有温控装置,饱和室一侧的管线上设有阀门,饱和室通过管线连通增压泵,饱和室与增压泵之间的管线上设有阀门,增压泵通过管线连通盐水罐,增压泵与盐水罐之间的管线上设有阀门,饱和室的阀门下端通过管线连通盐水罐,盐水罐通过管线连通真空泵,盐水罐与真空泵之间的管线上设有两个阀门,饱和室通过管线连通二氧化碳气瓶,饱和室与二氧化碳气瓶之间的管线上设有阀门,二氧化碳气瓶上还设有气源阀,饱和室与二氧化碳气瓶之间阀门的下端通过管线连通盐水罐与真空泵之间的两个阀门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极大地提高了岩心抽真空加压饱和效果。
文档编号G01N1/30GK202305292SQ2011204341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9日
发明者唐俊, 李峰弼, 郭俊鑫, 韩学辉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