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4016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方法,具体得说,是一种利用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儿茶酚胺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生理作用。 常见的儿茶酚胺类物质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在体液中其含量变化可以显示不同的病态情形,所以临床上对其准确的测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这种方法检测灵敏度不高,对于一些低含量样品,测定受到限制。另外也有用电化学方法来检测,但其重现性差,导致测定结果有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灵敏度极高的化学发光法作为检测手段,利用阳离子交换色谱作为分离手段,巧妙的避免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时所需的甲醇、乙腈等有机改进剂,从而使得发光效率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与常用方法相比也有了很大改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是一种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方法,先将儿茶酚胺类物质经过酸性流动相转变成离子化合物,再通过阳离子交换柱分离,柱后选择合适的酸性化学发光体系,被测物质在混合器内与发光试剂混合后进入检测池测定。本发明所述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在利用离子色谱进行分离时,避免使用甲醇、乙腈等在高效液相分离时常用的有机洗脱剂,化学发光强度大大增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检测限低;使用单一的洗脱剂,避免了两种洗脱剂混合时的气泡干扰,本方法的测定重现性也大大优于高效液相色谱与化学发光联用测定。本发明的方法可应用于其他一些能被合适的化学发光体系所检测的胺类物质,还可以应用于食品、环境和药代动力学分析领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新方法。测定时被测物质在酸性淋洗液中首先转变成离子态,然后经合适的离子色谱柱分离后进入混合器,化学发光试剂也同时进入混合器与被测物质混合发光,该发光混合物流经检测池时被仪器检测,是首次将离子色谱分离与化学发光检测联用来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 方法所需仪器简单,灵敏度高且成本低廉,并且酸性淋洗液可以很好的适应分离后的酸性化学发光体系,无需外加酸性衍生液,方法简单实用。国内外尚无同类检测方法的报告。此外,化学发光检测法自身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且本方法中淋洗液只有一种,不需在线混合,这样也提高了方法的整体稳定性,重现性非常理想,测定数据准确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食品安全等领域。


图1为本发明的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流程工作示意图;图1中标记为1-淋洗液,2-泵,3-六通阀,4-样品,5-阳离子交换柱,6_发光试剂,7_蠕动泵, 8-混合器,9-检测器;图2为儿茶酚胺类物质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标准色谱图(0. 25 μ g/mL);图2中标记为1-去甲肾上腺素,2-肾上腺素,3-多巴胺;图3为实际尿样的色谱3中标记为1-去甲肾上腺素,2-多巴胺。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具体步骤如下1、标准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标样各10mg,分别置于三个IOml容量瓶中并加入50%乙腈,震荡溶解后,定容到刻度;2、标准曲线的制作采用逐级稀释的方法配制不同浓度标准溶液;3、样品前处理取健康志愿者尿液适量,10000转/分离心10分钟后,取上清液稀释一定倍数,然后0. 45 μ m滤膜过滤后进样测定;4、淋洗液的选择试验不同浓度的淋洗液配比,最终确定为12mM硫酸;5、发光试剂的选择试验不同体系的发光试剂,以求达到最佳的测定效果,最终该实例选择0. 5mM高锰酸钾和12%甲醛作为发光试剂;6、测定过程如图1所示;淋洗液1由泵2输送流经阳离子交换柱5,样品4从六通阀3进入分离体系,在阳离子交换柱5上被分离,发光试剂6由蠕动泵7输送,与分离后的样品在混合器8内混合发光,产生的光信号被检测器9检测后记录并处理;7、标准溶液及样品的测定进样量50 μ L,分别取0. 25 μ g/mL芦丁和槲皮素的混标及稀释一定倍数后的尿样注入色谱分析系统,得到标样色谱图(附图幻及样品色谱图 (附图3)。附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峰1去甲肾上腺素和峰2肾上腺素以及峰3多巴胺在此色谱条件下可以达到完全分离,且峰形较好。附图3中可以看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实际样品中都可以测得,肾上腺素由于含量极低没有测得。并且实际样品中复杂基质对所测目标化合物没有干扰。8、进样量50 μ L,泵流速为lmL/min,蠕动泵流速为22转/分,在以上试验条件下, 利用本发明,可以对实际尿液中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行测定,其检出限分别为肾上腺素 14μ g/L;去甲肾上腺素16yg/L;多巴胺llyg/L。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力要求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儿茶酚胺类物质经过酸性流动相转变成离子化合物,再通过阳离子交换柱分离,柱后选择合适的酸性化学发光体系,被测物质在混合器内与发光试剂混合后进入检测池测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在利用离子色谱进行分离时,避免使用甲醇、乙腈等在高效液相分离时常用的有机洗脱剂,化学发光强度大大增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检测限低;使用单一的洗脱剂,避免了两种洗脱剂混合时的气泡干扰,本方法的测定重现性也大大优于高效液相色谱与化学发光联用测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子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应用于其他一些能被合适的化学发光体系所检测的胺类物质,还可以应用于食品、环境和药代动力学分析领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离子色谱与化学发光检测器串联起来,根据离子色谱分离所需的淋洗液条件,选择合适的化学发光体系,被测物质在淋洗液中形成离子后经由离子色谱分离,再被化学发光检测器所检测。本方法避免了使用甲醇等有机溶剂作为淋洗液,发光效率增强,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适用于检测环境,食品,生物医药等样品中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并可进一步应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
文档编号G01N30/02GK102565229SQ20121000151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吴宏伟, 朱岩, 陈梅兰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