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冲程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检测检测对象的冲程量的冲程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地,已知的冲程量检测装置,包括作为磁场生成构件的磁体和根据检测对象的线性运动相对于磁体移动来检测磁场的变化的磁性检测元件,并且该冲程量检测装置基于磁性检测元件的输出信号来检测检测对象的冲程量。例如,如图6中所示例,在 JP-A-2008-45919中所描述的装置60中,四个磁体62a、62b、63a、63b在冲程范围内的一侧和另一侧上布置为彼此相对。相对的磁体的极性处于相同方向,并且在冲程范围的一侧和另一侧上的相邻的磁体的极性处于相反方向。因此,在冲程范围中的一侧和另一侧上反转磁通量的方向(图6中的箭头)。此外,在相对的磁体之间设置磁性检测元件61x。如果诸如铁粉的磁性外来物质进入到JP-A-2008-45919中的装置中,则如图6中所示例,假定铁粉Fe附着在相对的磁体之间。在铁粉Fe的附着过程中,首先,铁粉Fe逐渐沉积在相对的磁体的表面上。在沉积的时候,由于铁粉Fe,磁体之间的间隙变窄,使得磁通量能够变强。铁粉Fe进一步沉积,并且如果如图6中的虚线所表示,相对的磁体之间的间隙发生桥接,则磁通量消失。在这种方式下,由于诸如铁粉的磁性外来物质的附着,JP-A-2008-45919中的装置的特性可能变化,并且装置的检测精度可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冲程量检测装置,所述冲程量检测装置减小诸如铁粉的磁性外来物质的附着对所述冲程量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的影响。为了实现本公开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直线运动的检测对象的冲程的冲程量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磁性检测单元、第一磁场生成单元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所述磁性检测单元包括磁性感测表面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对象的直线运动在直线轴上移动。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设置在所述直线轴的一侧上。所述磁性检测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移动。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布置为在所述冲程的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彼此相对。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的磁极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的磁极磁化为具有不同的极性。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布置为使得位于所述直线轴的较远侧的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的间隙端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的间隙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直线轴的较近侧的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的开放端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的开放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磁性检测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的所述开放端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的所述开放端之间生成的磁通量来检测所述检测对象的所述冲程的量。为实现本公开的目的,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直线运动的检测对象的冲程的冲程量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磁性检测单元;第一磁场生成单元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以及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所述磁性检测单元包括磁性感测表面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对象的直线运动在直线轴上移动。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设置在所述直线轴的一侧上。所述磁性检测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移动。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布置为在所述冲程的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彼此相对。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的磁极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的磁极磁化为具有不同的极性。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由磁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的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的位于所述直线轴的较远侧的一端。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由磁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的连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的位于所述直线轴的所述较远侧的一端。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和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布置为使得位于与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的所述连接端相反的侧的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的间隙端与位于与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的所述连接端相反的侧的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的间隙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的位于所述直线轴的较近侧的开放端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的位于所述直线轴的所述较近侧的开放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磁性检测单元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的所述开放端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的所述开放端之间生成的磁通量来检测所述检测对象的所述冲程的量。
根据参照附图而做出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图中图IA是示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铁粉附着至冲程量检测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IB是示例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铁粉附着至冲程量检测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IC是示例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铁粉附着至冲程量检测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示例应用第一实施例的冲程量检测装置的系统的整个配置的框图;图3A是示例第一实施例的冲程量检测装置的输出特性的图;
图3B是示例由于铁粉的附着,第一实施例的冲程量检测装置的输出变化的特性图;图4是示例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铁粉附着至冲程量检测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示例根据比较范例的冲程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6是根据常规技术的铁粉附着至冲程量检测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冲程量检测装置。(第一实施例)冲程量检测装置应用于诸如齿轮传动、加速器和刹车的汽车的冲程部分,以检测为检测目标的冲程量。如图2中所示例,冲程量检测装置I包括可以用作“第一磁场生成构件(单元)”的第一磁体21、可以用作“第二磁场生成构件(单元)”的第二磁体22、以及可以用作“磁性检测构件(单元)”的磁阻元件5。在基底(未示出)上安装磁阻元件5。根据线性致动器3的冲程部分3a的线性运动(图2中右和左方向上的箭头),相对于磁体21、22移动该元件5来检测冲程量。将所检测的冲程量输出到引擎控制单元(ECU) 10。基于从冲程量检测装置I输出的冲程量,ECU10对线性致动器3进行反馈控制。将会参考图IA描述冲程量检测装置I的配置。由“直线轴x”表示相对于磁体21、22移动磁阻元件5所沿的轨迹。由“参考轴y”表示用于限定冲程量的参考值(零)的垂直于直线轴X的直线。当磁阻元件5移动到相对于参考轴y的右侧时,冲程量由正值表示。当磁阻元件5移动到相对于参考轴I的左侧时,冲程量由负值表示。冲程量检测装置I包括第一磁体21、第二磁体22以及磁阻元件5。在图IA的视觉方向上,第一磁体21和第二磁体22的截面形状是矩形。第一磁体 21和第二磁体22布置在相对于直线轴X的一侧(图IA中的下侧),并且关于参考轴y对称且相对于参考轴y倾斜。磁化第一磁体21以使北(N)极在它的开放端21a侧并且南(S)极在它的间隙端21b侧。磁化第二磁体22以使南极在它的开放端22a侧并且北极在它的间隙端22b侧。因此,磁化第一和第二磁体21、22,使得它们的相对的磁极具有彼此不同的磁性。较靠近直线轴X布置开放端21a、22a,而较远离直线轴X布置间隙端21b、22b。开放端21a和开放端22a之间的距离相对长,而间隙端21b和间隙端22b之间的距离相对短。在间隙端21b和间隙端22b之间形成小气隙4。在小气隙4处,磁体22的N极和磁体21的S极是相对的且其间具有短的距离,从而产生相对强的磁通量。如图IA中用箭头表示的,从第一磁体21的开放端21a朝向第二磁体22的开放端22a产生磁通矢量。该磁通矢量的方向从冲程范围的一侧到另一侧连续变化。在直线轴X上相对于磁体21、22移动磁阻元件5以通过其磁性感测表面5a检测磁通矢量的方向。然后,元件5输出在图3A中示例的信号。冲程量检测装置I基于磁阻元件5的输出信号来检测冲程部分3a的冲程量,冲程部分3a的冲程量是检测目标。假设铁粉Fe进入到冲程量检测装置I中,进入到装置I中的铁粉Fe受到小气隙4的强磁通的吸引以优选地附着至间隙端21b、22b,并且从而防止铁粉Fe附着至开放端21a、22a。由于铁粉Fe附着至间隙端21b、22b,所以开放端21a和开放端22a之间的磁通矢量的方向不变化。因此,保持了冲程量检测装置I的检测精度,而不对磁阻元件5的输出施加影响。图3B是示例第一实施例和比较范例之间的由于铁粉的附着导致的输出变化的比较的特性图。如图5中所示例,在比较范例中,第一磁体121和第二磁体122布置为与参考轴y’平行,并且开放端121a和开放端122a之间的距离以及间隙端121b和间隙端122b之间的距离相同。从而,没有形成小气隙。结果,铁粉Fe附着至开放端121a、122a,从而能够改变磁通矢量的方向(图5中的箭头)。在图3B中,特性线SO表示关于比较范例的铁粉量的输出变化,而特征线SI表示相关于第一实施例的铁粉量的输出变化。从图3B中明显的看出,具有小气隙4的第一实施例对输出变化的抑制产生显著的效果。将会参照附图描述第二到第四实施例。使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对它们的描述。(第二实施例)如图IB中所示例,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磁体23和第二磁体24在图IB的视觉方向上的截面中是圆弧形的,且它们的圆心角大约为90度;并且磁体23、24关于参考轴y对称布置。磁化第一磁体23以使N极在它的开放端23a侧并且S极在它的间隙端23b侧。磁化第二磁体24以使S极在它的开放端24a侧并且N极在它的间隙端24b侦U。开放端23a和开放端24a之间的距离相对长,而间隙端23b和间隙端24b之间的距离相对短。靠近直线轴X布置开放端23a、24a,而间隙端23b、24b远离直线轴X布置。在间隙端23b和间隙端24b之间形成小气隙4。在小气隙4处,磁体24的N极和磁体23的S极是相对的且其间具有短的距离,从而产生相对强的磁通量。进入到装置I中的铁粉Fe受到小气隙4的强磁通的吸引以优选地附着至间隙端23b、24b,并且从而防止铁粉Fe附着至开放端23a、24a。由于铁粉Fe附着至间隙端23b、24b,所以开放端23a和开放端24a之间的磁通矢量(图IB中 的箭头)的方向不变化。因此,保持了冲程量检测装置I的检测精度而不对磁阻元件5的输出施加影响。(第三实施例)如图IC中所示例,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磁体25和第二磁体26在图IC的视觉方向上的截面中是L形的,并且布置为关于参考轴y对称。磁化第一磁体25以使N极在它的开放端25a侧并且S极在它的间隙端25b侧。磁化第二磁体26以使S极在它的开放端26a侧并且N极在它的间隙端26b侧。从而,第一和第二磁体25、26磁化为使得它们相对的磁极具彼此不同的磁性。较靠近直线轴X布置开放端25a、26a,而较远离直线轴x布置间隙端25b、26b。开放端25a和开放端26a之间的距离相对长,而间隙端25b和间隙端26b之间的距离相对短。在间隙端25b和间隙端26b之间形成小气隙4。在小气隙4处,磁体26的N极和磁体25的S极是相对的且其间具有短的距离,从而产生相对强的磁通量。进入到装置I中的铁粉Fe受到小气隙4的强磁通的吸引以优选地附着至间隙端25b、26b,并且从而防止铁粉Fe附着至开放端25a、26a。由于铁粉Fe附着至间隙端25b、26b,所以开放端25a和开放端26a之间的磁通矢量(图IC中的箭头)的方向不变化。因此,保持了冲程量检测装置I的检测精度而不对磁阻元件5的输出施加影响。(第四实施例)如图4中所不例,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磁轭31 (第一磁通量传输构件(单兀))连接至第一磁体21的连接端21d,并且第二磁轭32 (第二磁通量传输构件(单元))连接至第二磁体22的连接端22d。第一磁体21和第二磁体22的截面是矩形,并且布置为关于参考轴I对称,也总体平行于参考轴I。磁化第一磁体21以使N极在它的开放端21a侧并且S极在它的连接端21d侧。磁化第二磁体22以使S极在它的开放端22a侧并且N极在它的连接端22d侧。从而,第一和第二磁体21、22磁化为使得它们相对的磁极具有彼此不同的磁性。由诸如钢材料的磁性材料形成第一磁轭31和第二磁轭32,并且第一磁轭31和第二磁轭32的截面为L形。第一磁轭31和第二磁轭32关于参考轴y对称布置。连接端31d、32d连接至磁体21、22连接以传输由磁体21、22生成的磁通量。因此,将第一磁轭31的间隙端31c认为是伪S极,而将第二磁轭32的间隙端32c认为是伪N极。较靠近直线轴X布置磁体21、22的相应的开放端21a、22a,并且较远离直线轴x布置磁轭31、32的相应的间隙端31c、32c。磁体21、22的开放端21a和开放端22a之间的距离相对长,而磁轭31、32的间隙端31c和间隙端32c之间的距离相对短。在间隙端31c和间隙端32c之间形成小气隙4。在小气隙4处产生了相对强的磁通量。进入到装置I中的铁粉Fe受到小气隙4的强磁通的吸引以优选地附着至磁轭31、32的间隙端31c、32c,并且从而防止铁粉Fe附着至磁体21、22的开放端21a、22a。由于铁粉Fe附着至间隙端31c、32c,所以磁体21、22的开放端21a和开放端22a之间的磁通矢量(图4中的箭头)的方向不变化。因此,保持了冲程量检测装置I的检测精度而不对磁阻元件5的输出施加影响。 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磁体21、22和磁轭31、32的组合,磁体21、22能够具有简单的形状,并且此外,小气隙4的距离的调节变得容易。将会描述上述实施例的修改。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它们关于参考轴y的对称布置,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以及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也可以关于参考轴y非对称地布置。此外,它们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形状。此外,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以及第一磁轭和第二 磁轭不必要具有相同的磁性质。对于磁性检测构件(单元),可以采用霍尔元件来代替磁阻元件。在霍尔元件的情况下,由于铁粉附着至间隙端,所检测的磁通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因此,可以用修正构件修正所检测的磁通密度。磁体的磁化方向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可以反转上述实施例中的N极和S极。另外,例如,关于第一实施例中具有矩形截面的磁体,也可以在磁体的对角线方向磁化该磁体。无论如何,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以各种模式具体化。总之,能够如下描述上述实施例的冲程检测装置I。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冲程量检测装置I用于检测直线运动的检测对象3a的冲程。该装置I包括磁性检测单元5,和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23、25以及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磁性检测单元5包括磁性感测表面5a,并且根据检测对象3a的直线运动在直线轴X上移动。在直线轴X的一侧设置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23、25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相对于第一磁场生成单兀21、23、25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兀22、24、26移动磁性检测单元5。将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23、25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布置为在冲程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彼此相对。彼此相对的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23、25的磁极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兀22、24、26的磁极磁化为具有不同的极性。布置第一磁场生成单兀21、23、25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使得位于直线轴X的较远侧的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23、25的间隙端21b、23b、25b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的间隙端22b、24b、26b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直线轴X的较近侧的第一磁场生成单兀21、23、25的开放端21a、23a、25a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的开放端22a、24a、26a之间的距离。将磁性检测单元5配置为基于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23、25的开放端21a、23a、25a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的开放端22a、24a、26a之间生成的磁通量来检测检测对象3a的冲程量。因此,在间隙端21b与22b、23b与24b、25b与26b之间的相对短的空隙处形成小气隙4。在小气隙4处,磁体的N极和磁体的S极是相对的且其间具有短距离,从而产生相对强的磁通量。假设磁性外来物质进入到冲程量检测装置1,则进入到装置I中的磁性外来物质受到小气隙4的强磁通的吸引以优选地附着至间隙端21b、22b ;23b,24b ;25b、26b,并且从而防止了物质附着至开放端21a、22a ;23a、24a ;25a、26a。因此,减小了物质对开放端21a、22a ;23a、24a ;25a、26a侧的磁通矢量的影响,从而保持了冲程量检测装置I的检测精度。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冲程量检测装置I用于检测直线运动的检测对象3a的冲程。装置I包括磁性检测单元5、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31、以及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磁性检测单元5包括磁性感测表面5a,并且根据检测对象3a的直线运动在直线轴X上移动。在直线轴X的一侧上设置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相对于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移动磁性检测单元5。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布置为在冲程的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彼此相对。彼此相对的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的磁极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的磁极磁化为具有不同的极性。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31由磁性材料形成。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31的连接端31d连接至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的位于直线轴X较远侧的一端21d。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由磁性材料形成。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的连接端32d连接至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的位于直线轴X较远侧的一端22d。布置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第二磁场生成单兀22、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兀31、以及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兀32,使得位于与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31的连接端31d相反(opposite)的侧的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31的间隙端31c与位于与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的连接端32d相反的侧的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的间隙端32c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的位于直线轴X的较近侧的开放端21a与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位于直线轴X的较近侧的开放端22a之间的距离。磁性检测单元5配置为基于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的开放端21a与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的开放端22a之间生成的磁通量来检测检测对象3a的冲程量。与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相比较,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小气隙4形成在连接到磁场生成构件(单元)21、22的磁通量传输构件(单元)31、32的间隙端31c、32c之间,并且产生与第一方面类似的效应。通过磁场生成构件(单元)21、22与磁通量传输构件(单元)31、32的组合,磁场生成构件(单元)21、22能够具有简单的形状,并且此外,小气隙4的距离的调节变得容易。磁性检测单元5可以是磁阻元件5。从第一磁场生成构件(单元)21、23、25的开放端21a、23a、25a朝向第二磁场生成构件(单元)22、24、26的开放端22a、24a、26a的磁通矢量的方向从冲程范围的一侧到另一侧连续变化。在直线轴X上相对于磁体21、22 ;23、24 ;25,26移动磁阻元件5,以通过其磁性感测表面5a来检测磁通矢量的方向。例如,如果将检测磁通矢量的磁通密度的霍尔元件用于磁性检测构件(单元)5,则在开放端21a、22a、23a、24a、25a、26a侧生成的磁通矢量的磁通密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附着至磁场生成构件(单元)21、22、23、24、25、26或磁通量传输构件(单元)31、32的间隙端21b、22b、23b、24b、25b、26b、31c、32c的磁性外来物质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持检测精度,检测输出需要例如用修正构件来修正。相反,如果将磁阻元件5用于磁性检测构件(单元)5,则由于磁性外来物质附着至间隙端21b、22b、23b、24b、25b、26b、31c、32c,所以在开放端21a、22a、23a、24a、25a、26a侧的磁通矢量的方向不改变。从而,保持了冲程量检测装置I的检测精度而不对磁阻元件5的输出施加影响。
虽然已经参照本公开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实施例和结构。本公开意在涵盖各种修改和等同的布置。此外,虽然不同的组合和配置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但是包括更多、更少或仅单个元件的其 它组合和配置也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检测直线运动的检测对象(3a)的冲程的冲程量检测装置(I),所述装置(I)包括 磁性检测单元(5),所述磁性检测单元(5)包括磁性感测表面(5a)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对象(3a)的直线运动在直线轴(X)上移动;以及 第一磁场生成单兀(21,23,25)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兀(22, 24, 26),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23,25)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24,26)设置在所述直线轴(x)的ー侧上,其中 所述磁性检测单元(5)相对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23,25)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24,26)移动; 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23,25)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24,26)布置为在所述冲程的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彼此相对; 彼此相対的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23,25)的磁极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24,26)的磁极磁化为具有不同的极性; 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23,25)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24,26)布置为使得位于所述直线轴(X)的较远侧的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23,25)的间隙端(21b,23b,25b)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24,26)的间隙端(22b,24b,26b)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直线轴(X)的较近侧的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23,25)的开放端(21a,23a,25a)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24,26)的开放端(22a,24a,26a)之间的距离;并且 所述磁性检测单元(5)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23,25)的所述开放端(21a,23a,25a)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的所述开放端(22a,24a,26a)之间生成的磁通量来检测所述检测对象(3a)的所述冲程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冲程量检测装置(I),其中,所述磁性检测单元(5)是磁阻元件(5)。
3.一种用于检测直线运动的检测对象(3a)的冲程的冲程量检测装置(I),所述装置(I)包括 磁性检测单元(5),所述磁性检测单元(5)包括磁性感测表面(5a)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对象(3a)的直线运动在直线轴(X)上移动; 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和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设置在所述直线轴(X)的ー侧上,其中 所述磁性检测单元(5)相对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移动; 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布置为在所述冲程的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彼此相对;并且 彼此相対的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的磁极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的磁极磁化为具有不同的极性; 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兀(31),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兀(31)由磁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31)的连接端(31d)连接至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的位于所述直线轴(x)的较远侧的一端(21d);以及 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由磁性材料形成,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的连接端(32d)连接至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的位于所述直线轴(X)的所述较远侧的一端(22d),其中 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31)和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布置为使得位干与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31)的所述连接端(31d)相反的侧的所述第一磁通量传输单元(31)的间隙端(31c)与位干与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的所述连接端(32d)相反的侧的所述第二磁通量传输单元(32)的间隙端(32c)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的位于所述直线轴(X)的较近侧的开放端(21a)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的位于所述直线轴(X)的所述较近侧的开放端(22a)之间的距离;并且 所述磁性检测单元(5)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単元(21)的所述开放端(21a)与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単元(22)的所述开放端(22a)之间生成的磁通量来检测所述检测对象(3a)的所述冲程的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程量检测装置(I),其中,所述磁性检测单元(5)是磁阻元件(5)。
全文摘要
一种冲程量检测装置(1)包括磁性检测单元(5),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23,25)和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磁场生成单元(21,23,25)的磁极和所述第二磁场生成单元(22,24,26)的磁极磁化为具有不同的极性。位于所述直线轴(x)的较远侧的所述第一生成单元(21,23,25)的间隙端(21b,23b,25b)与所述第二生成单元(22,24,26)的间隙端(22b,24b,26b)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所述直线轴(x)的较近侧的所述第一生成单元(21,23,25)的开放端(21a,23a,25a)与所述第二生成单元(22,24,26)的开放端(22a,24a,26a)之间的距离。所述磁性检测单元(5)基于所述第一生成单元(21,23,25)的所述开放端(21a,23a,25a)与所述第二生成单元(22,24,26)的所述开放端(22a,24a,26a)之间生成的磁通量来检测所述检测对象(3a)的冲程量。
文档编号G01D3/028GK102680006SQ20121006927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6日
发明者松本光一郎, 武田宪司, 水谷彰利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