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841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仪器设备,尤其是一种恒温检测池装置,能够满足被测溶液的恒温要求。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精确测定溶液电导率值的恒温检测池很多,结构基本类似。参见图1,其构成部件主要包括盛装待测液的玻璃试管18及恒温槽体,恒温槽体又由玻璃水缸19、加热棒16、搅拌机13、温度计12、温度传感器14及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控制系统15组成,与电导率仪11连接的电极17直接浸入玻璃试管18中的待测液中进行溶液电导率测定。这种老式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要想达到恒温预热时间长,受外界温度对流影响大,设定或者调节恒温操作复杂、恒温效果差,同时诸多部件加重了实验员仪器维护和实验准备工作 量。这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测试速度和工作效率,安装使用也非常不方便,大大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该恒温检测池装置部件一体集成度高,能够满足被测溶液的恒温要求,缩短预热准备时间,确保了电导率测定的检测精度。同时使传统仪器设备中恒温槽和测试管一体化集成,减小了传统恒温检测池体积,并简化了恒温检测池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构造小巧,加工制造简便,安装固定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高校、科研机构的化学实验研究和教学实验。为达到上述发明创造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由内、外两个杯状容器嵌套组合构成,其中内杯状容器盛装待测液,与电导率仪连接的电极直接浸入待测液中进行溶液电导率测定,内、外两个杯状容器之间充入恒温液体介质,内、外两个杯状容器一体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封闭空腔壁的检测池,内、外杯状容器上口结合在一起形成检测池的开口上缘,使检测池具有中空的内外双层侧壁和中空的上下双层池底,检测池的内外双层侧壁层之间为空心柱状的侧壁环形空腔,检测池的上下双层池底层之间为底部夹层空腔,底部夹层空腔与侧壁环形空腔相通,形成恒温液体介质暂存和流通的液体介质工作腔室,在靠近检测池顶部的外层侧壁上设有与液体介质工作腔室相通的液流出口,在靠近检测池底部的外层侧壁上或在检测池的下层池底处设有与液体介质工作腔室相通的液流入口,液流出口和液流入口分别与超级恒温水源相连通,形成液流循环回路。上述检测池由玻璃材料制成。上述液流循环回路中的液体介质为循环恒温水或恒温油。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优点本实用新型恒温检测池装置相当于在盛装待测液的容器外部装配了一个恒温水夹套,使盛装待测液的容器和恒温水夹套装置复合集成为一体,使恒温水不与外界空气接触,保证了恒温装置内腔温度均匀,使待测液在恒温的环境中进行测试。本实用新型恒温检测池装置克服了已有恒温检测池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易拆装维护的缺点,能使现有检测池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10,并且结构简单,移动轻便,节省检测池材料,造价大大降低,给实验者及实验准备工作者带来了极大方便,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适用于多种实验应用场合。

图I是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已有技术的恒温检测池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检测池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参见图2 图4,一种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由内、外两个杯状容器嵌套组合构成,其中内杯状容器盛装待测液,与电导率仪2连接的电极3直接浸入待测液中进行溶液电导率测定,内、外两个杯状容器之间充入恒温液体介质,内、外两个杯状容器一体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封闭空腔壁的检测池4,内、外杯状容器上口结合在一起形成检测池4的开口上缘,使检测池4具有中空的内外双层侧壁和中空的上下双层池底,检测池4的内外双层侧壁层之间为空心柱状的侧壁环形空腔,检测池4的上下双层池底层之间为底部夹层空腔,底部夹层空腔与侧壁环形空腔相通,形成恒温液体介质暂存和流通的液体介质工作腔室,在靠近检测池4顶部的外层侧壁上设有与液体介质工作腔室相通的液流出口,在靠近检测池4底部的外层侧壁上或在检测池4的下层池底处设有与液体介质工作腔室相通的液流入口,液流出口和液流入口分别与超级恒温水源I相连通,形成液流循环回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池4由玻璃材料制成。再用玻璃材料制成的检测池透明度好,易于观察液体介质工作腔室及其暂存和流通的液体介质的状态,便于使用与维护。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液流循环回路中的液体介质为循环恒温水或恒温油。采用循环恒温水或恒温油实现对检测池4中待测液的水浴或油浴加热保温,使待测液温度均一,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在图2 图4中,本实施例恒温检测池装置是一个与电导率仪2相配合使用的类似圆柱形的双层杯子,内、外双层杯子套在一起,且内、外杯上口结合在一起为一个杯口,形成检测池4的上端开口。内、外杯之间有一环形空间,内杯内盛有待测液,内、外杯之间有循环恒温水,外杯上、下侧面均有一个开口,外杯上、下侧面的开口为循环水进、出口并分别与超级恒温水源I相连接。该装置结构小巧,操作方便,提高了测试速度和工作效率。对比图I中的现有技术的恒温检测池装置,本实施例恒温检测池装置克服了已有恒温检测池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易拆装维护、设定或者调节恒温操作复杂、恒温效果差等缺点,使现有检测池体积能够缩小为原来的1/10,恒温槽和测试管的一体集成化设计达到了减小体积结构的目的,使得恒温设定操作容易、恒温效果好。同时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移动轻便,易于加工制造,安装固定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满足待测液恒温要求的同时,缩短了预热准备时间,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给实验者及实验准备工作者带来了极大方便,特别适用于高校等科研机构化学实验研究和教学实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具体参数可制备上述检测池a.检测池的内杯总高124mm,外杯总高142mm,结合在一起的杯口高7mm,玻璃厚4mm ;b.检测池的内杯内、外径分别为40mm, 44mm ;c.检测池外杯内、外径分别为64mm,70mm,总体积约为164ml,恒温有效容积为136ml ;d.检测池外杯上、下侧面管口内径为6mm ;外径为9mm,侧面开口玻璃厚度I. 5mm,长度20mm ;e.检测池内杯玻璃厚度为2mm,外杯厚度为3mm,底厚8mm,下端开口距底端15mm。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创造的目的做出多种变化,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和原理下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只要符合用于本实用新型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的结构和构造原理,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由内、外两个杯状容器嵌套组合构成,其中内杯状容器盛装待测液,与电导率仪(2)连接的电极(3)直接浸入待测液中进行溶液电导率测定,所述内、外两个杯状容器之间充入恒温液体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两个杯状容器一体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封闭空腔壁的检测池(4),所述内、外杯状容器上口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述检测池(4)的开口上缘,使所述检测池(4)具有中空的内外双层侧壁和中空的上下双层池底,所述检测池(4)的内外双层侧壁层之间为空心柱状的侧壁环形空腔,所述检测池(4)的上下双层池底层之间为底部夹层空腔,所述底部夹层空腔与所述侧壁环形空腔相通,形成恒温液体介质暂存和流通的液体介质工作腔室,在靠近所述检测池(4)顶部的外层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液体介质工作腔室相通的液流出口,在靠近所述检测池(4)底部的外层侧壁上或在所述检测池(4)的下层池底处设有与所述液体介质工作腔室相通的液流入口,所述液流出口和液流入口分别与超级恒温水源(I)相连通,形成液流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池(4)由玻璃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循环回路中的液体介质为循环恒温水或恒温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溶液电导率测定实验中使用的恒温检测池装置,内、外两个杯状容器之间充入恒温液体介质,内、外两个杯状容器一体连接形成一个具有封闭空腔壁的检测池,内、外杯状容器上口结合在一起形成检测池的开口上缘,使检测池具有中空的内外双层侧壁和中空的上下双层池底,形成恒温液体介质暂存和流通的液体介质工作腔室,在检测池的外层侧壁上或在检测池的下层池底处分别设有液流出口和液流入口,并分别与超级恒温水源相连通,形成液流循环回路。该恒温检测池装置部件一体集成度高,能够满足被测溶液的恒温要求,缩短预热准备时间,确保了电导率测定的检测精度,减小了传统恒温检测池体积,并简化了恒温检测池结构。
文档编号G01N27/06GK202614714SQ20122018775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张良苗, 张小平, 饶薇薇, 刘亮 申请人:上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