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行星锥齿轮球面接触面积检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着色测量机械零件配合表面接触面积的检具,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星锥齿轮球面接触面积检具。
背景技术:
汽车差速器中的行星锥齿轮背面为球形面,该球形面与配合面接触面积是评定行星锥齿轮质量指标之一。为了达到行星锥齿轮的球面加工质量,本行业普遍使用数控车床切削加工成形,尽管数控车床批量加工质量稳定,完全能达到预期设计精度。但是,对行星锥齿轮与配合面接触面积检测不能少。现有技术采用行星锥齿轮与凹模磨合检测,此结构简单、检测容易,能够做到有效检测,但检测质量稳定性差。究其原因是现有技术在行星锥齿轮与凹模之间缺少中心轴定位结构,配对磨合时易发生窜位,磨合后的接触面积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相配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同轴配对磨合的行星锥齿轮球面接触面积检具,该检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质量稳定。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行星锥齿轮球面接触面积检具,它由凹模和芯轴组成。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凹模轴向设有三个同心联体腔,顶面为球形凹腔,底面为工艺孔,中间的轴向通孔贯通球形凹腔和工艺孔。所述芯轴为圆柱轴安插在凹模轴向通孔中,芯轴顶节从凹模的球形凹腔中露出,构成待检工件的轴定位旋转结构。上述结构中的芯轴为下大上小的三节联体轴,中节与凹模的轴向通孔配合定位,顶节从凹模球形凹腔露出与待检工件内孔间隙配合,底节为工艺轴段。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I、轴定位结构简单,定位准确;2、轴向装卸工件,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3、在定位条件下检测,检测精度高,能够客观反映质量情况。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所示行星锥齿轮球面接触面积检具,它由凹模I和芯轴2组成。所述凹模I轴向设有三个同心联体腔,顶面为球形凹腔,底面为工艺孔,中间的轴向通孔贯穿球形凹腔和工艺孔。本实施例中待检工件3是一种球面半径为SR41. 6mm的行星锥齿轮,所以选定球形凹腔尺寸为SR41. 6mm的凹模I。所述芯轴2为圆柱轴,是一种下大上小的三节联体轴,中节与凹模I的轴向通孔配合定位,顶节从凹模I球形凹腔露出,待检工件3内孔与芯轴2顶节间隙配合构成轴定位旋转结构。芯轴2底节为工艺轴段,设有配合要求,仅限制芯轴2不能向上轴向抽出。检测时,为了更清晰展示工件3球面与凹模I的接触面积,可在工件3球面上预涂色,然后再插装到芯轴2上与凹模I作定位接触旋转,卸下工件3可从球面着色损失量界定接触面积的量。本实用新型在定位条件下检测,检测精度高、效率高,能够客观反映工件3的实际质量,最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检测条件要求低,可在生产现场用于检测,具有很好的实时性。·
权利要求1.一种行星锥齿轮球面接触面积检具,它由凹模(I)和芯轴(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I)轴向设有三个同心联体腔,顶面为球形凹腔,底面为エ艺孔,中间的轴向通孔贯通球形凹腔和エ艺孔;所述芯轴(2)为圆柱轴安插在凹模(I)轴向通孔中,芯轴(2)顶节从凹模(I)的球形凹腔中露出,构成待检エ件(3)的轴定位旋转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星锥齿轮球面接触面积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为下大上小的三节联体轴,中节与凹模(I)的轴向通孔配合定位,顶节从凹模(I)球形凹腔露出与待检エ件(3)内孔间隙配合,底节为エ艺轴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锥齿轮球面接触面积检具,它由凹模和芯轴组成。所述凹模轴向设有三个同心联体腔,顶面为球形凹腔,底面为工艺孔,中间的轴向通孔贯通球形凹腔和工艺孔。所述芯轴为圆柱轴安插在凹模轴向通孔中,芯轴顶节从凹模的球形凹腔中露出,构成待检工件的轴定位旋转结构。检测时为了更好地展示工件球面与凹模的接触面积,可在工件球面上预涂色,然后再插装到芯轴上与凹模作定位接触旋转,卸下工件可从球面着色损失量界定接触面积的量。本实用新型在定位条件下检测,检测精度高、效率高,能够客观反映工件的实际质量。
文档编号G01B5/26GK202757580SQ201220432959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夏汉关, 张艳伟, 王小乾 申请人: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太平洋齿轮传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