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角钢输电塔节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量结构节点变形的定位装置,具体是一种角钢输电塔节点变形测量的定位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野外输电线路节点变形的长期有效测量。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杆塔的节点变形通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因此需要在测量之前在塔架节点部位粘贴定位标签。目前没有针对输电塔结构的专用定位标签,只有针对常规房屋建筑结构的定位标签,这种定位标签通常做成不干胶形式,测试时粘贴于输电塔钢材表面。由于输电杆塔长期露天服役,遭受风吹日晒和雨淋,因此不干胶定位标签若直接粘贴于钢材表面很容易发生粘结胶老化而脱落。通常建筑结构用定位标签在输电杆塔上的使用寿命很短,通常只有广3月,无法满足输电杆塔长期服役的变形测量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服役时间长、不易脱落的角钢输电塔节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角钢输电塔节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筒状定位支座,筒底设有十字瞄准器,筒口开有对称的连接孔;一软性连接件,其上一面设有倒齿、一端部设有嵌固槽;所述的连接件穿过筒口连接孔。所述的定位支座由轻质高强塑料制成,交叉十字猫准器内嵌于塑料定位支座筒底中。所述的软性连接件为塑料连接件。使用时将软性连接件没有嵌固槽的那一端绕过角钢后穿过软性连接件嵌固槽端将定位支座与角钢连接,由于连接件设有倒齿,可以根据角钢的尺寸随意调整,确保定位支座有效固定于角钢表面。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定位装置构造简单、制造加工方便。该装置通过塑料连接件与角钢塔连接,避免了由于不干胶粘结所导致的胶体老化脱落问题。轻质高强塑料制成的支座避免了钢材太阳辐射高温传递给交叉十字瞄准器从而导致其发生高温引起的胶体老化脱落。同时轻质高强塑料支座向内凹嵌,这样可以避免交叉十字瞄准器周边因为贮存雨水而导致瞄准器的吸水老化脱落。因此该装置可以起到减小风吹日晒雨淋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的影响,从而实现长期服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量定位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量定位装置的仰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测量定位装置的塑料连接件主视图;[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测量定位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测量定位装置的实际测试示意图。图中:I为塑定位支座,2为十字瞄准器,3为塑料连接件,4为倒齿,5为嵌固槽,6为角钢,7为输电塔,8为全站仪。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角钢输电塔节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包括一由轻质高强塑料制成筒状定位支座1,筒底内嵌有十字瞄准器2,筒口开有对称的连接孔;一软性塑料连接件3,其上一面设有倒齿4、端部设有嵌固槽5 ;连接件穿过筒口连接孔。图3为塑料连接件3的详图,使用时可将塑料连接件从定位支座下部的对称孔中穿过,然后缠绕角钢6—周,从连接件的嵌固槽中穿出。通过拉紧塑料连接件可以保证定位装置有效固定于结构表面。参见图4和图5,现场测量实施时,先由专业的上塔作业人员在需要测量的位置处安装本测量定位装置,地面测量人员选择地面基准点和测量坐标系,用全站仪8测量记录此时输电塔7节点的三维空间坐标。若结构发生变形后,再次进行测量确定结构变形后的节点坐标,计算前后两次测量的节点坐标变化即可确定节点的变形结果。该角钢输电塔节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由塑料制成,耐太阳辐射、耐腐蚀、防水性能好,并且可以长期反复使用。若测量结束,可用剪刀将一次性的塑料连接件剪断,取回塑料支座。而塑料连接件成本很低廉,属一次性配件。
权利要求1.一种角钢输电塔节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筒状定位支座,筒底设有十字瞄准器,筒口开有对称的连接孔;一软性连接件,其上一面设有倒齿、一端部设有嵌固槽;所述的连接件穿过筒口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钢输电塔节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十字猫准器内嵌于塑料定位支座筒底中。
专利摘要一种角钢输电塔节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包括一由轻质高强塑料制成筒状定位支座,筒底内嵌有十字瞄准器,筒口开有对称的连接孔;一软性塑料连接件,其上一面设有倒齿、端部设有嵌固槽;连接件穿过筒口连接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量定位装置构造简单、制造加工方便。通过塑料连接件与角钢塔连接,避免了由于不干胶粘结所导致的胶体老化脱落问题。轻质高强塑料制成的支座避免了钢材太阳辐射高温传递给交叉十字瞄准器从而导致其发生高温引起的胶体老化脱落。同时轻质高强塑料支座向内凹嵌,这样可以避免交叉十字瞄准器周边因为贮存雨水而导致瞄准器的吸水老化脱落。因此本装置可以起到减小风吹日晒雨淋对变形测量定位装置的影响,从而实现长期服役。
文档编号G01B21/32GK202938812SQ20122062953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
发明者李鹏云, 陈波 申请人: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