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7293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电压差值确定当前的工作电流,其中,电压差值为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值;根据工作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获得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电压电量对应表记录充电或放电状态下的电压与电量的对应值。通过运用本发明,采用插值法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来得到电池的电量值,不采用电量计芯片,也可以得到准确的电量值,减少终端成本,且增加了终端的用电时长,解决了现有技术测量电量值时使用电量计芯片,电量计芯片的使用会增加终端的成本,而且还会降低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
【专利说明】-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终端产品使用逐渐广泛,广大用户对于终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 终端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功耗和成本上下功夫,提高产品竞争力; 前提是终端产品的功能必须完备,而对电量的检测,是便携式终端上必不可少的功能。
[0003] 目前,终端产品上的电量检测方法一般分为三种,电池电压监控方法、电池建模方 法、库仑计。
[0004] 电池电压监测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监控电池的电压来进行电量的估计,所以其 精度较低,但是比较容易实现,所以在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广泛。然而在锂电池的放电特性 中,电池的电压与电量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图1所示,正是这种非线性关系直接导致 了电压监测电量的高误差性,最终电量估算值的误差超过20%。所以,无法用百分比显示精 确的电量值,只能用分段式显示。手机用户经常发现,在手机接电话时显示只有一格电,而 在打完电话后,电池的电量又跳变到了两格,也就是因为电压跳变引起的电量跳变。
[0005] 电池建模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锂电池的放电曲线,建立一个放电模型,每测量一 个电压值,根据该电压在模型中查出所对应的电池电量。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电量的 估算精度,误差范围达到5%,不用做电池电量的初次预估,而且简单易用,但是该数据表的 建立是比较复杂,尤其是考虑到电源纹波、地弹、模拟导通电阻、温漂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对 不同类型电池的不能较好的兼容。
[0006] 库仑计:在电池的正极或者负极串联一个电流检测电阻,当电流经过监测电阻时, 就会在电阻的两端产生电压差,通过检测电压差计算出流经电池的电流。该电流对时间的 积分就是变化的电量值,这样可以精确地计算电池的电量变化,精度可达1%。但是使用积分 的方法会存在累积误差,时间越长,累积误差越大。尽管库仑计存在累积误差和电池初次预 估的问题,且电流检测电阻的精度直接影响了电量的精度,但是配合电池电压和温度的监 控,一些软件算法可以较好地减小锂电池初次电量预估、累积误差、电池老化、电流检测电 阻精度等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所以该方法是现今电量计芯片的主流用法。
[0007] 上述电量检测方法中,有的检测方法无法准确的检测出电量值,有的检测方法虽 然能够精确的检测出电量值,但都需要使用电量计芯片,电量计芯片的使用会增加终端的 成本,而且还会降低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量 检测方法虽然能够精确的检测出电量值,但需要采用电量计芯片,电量计芯片的使用会增 加终端的成本,而且还会降低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的问题。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包括:根据 电压差值确定当前的工作电流,其中,所述电压差值为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值;根据所述工 作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获得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电压电量对应 表记录充电或放电状态下的电压与电量的对应值。
[0010] 进一步,确定当前的工作电流之前,还包括:将所述电压差值保存至瞬时电压差值 的数组,并确定所述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中记录的多次所述电压差值或所述电压差值的平 均值;根据所述电压差值或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确定电池当前的充、放电状态。
[0011] 进一步,根据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确定电池当前的充、放电状态包括:保存预设 次数的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在所述预设次数的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均大于零的情况 下,确定电池当前为放电状态;在所述预设次数的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均小于零的情况 下,确定电池当前为充电状态。
[0012] 进一步,获取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包括: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充电电流对电压 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充电电流为电池处于 恒流充电阶段的电流;或者,根据充电电流对时间积分,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 述充电电流为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的电流;或者,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放电电流对 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二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
[0013] 进一步,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放电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二次插值变 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包括:通过所述放电电流对不同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 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通过电池的电压平均值对所述当 前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
[0014] 进一步,获取当前电池的电量值之后,还包括:根据统计的最大工作电流确定电量 变化1%时的最小时间间隔;在确定电池的电量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历所述最小时间间 隔后,再显示已确定的电量值。
[0015] 进一步,根据统计的最大工作电流确定电量变化1%时的最小时间间隔的公式如 下:T= (C/Imax)*(60/100),其中,T为电量变化1%时所消耗的时间,C为电池总容量,Imax 为最大工作电流。
[0016]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当前发生了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之间的切换 时,按照预定次数将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内存储的数值进行缓冲替换,其中,所述预定次数 为所述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内存储数组的数量。
[0017]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 据电压差值确定当前的工作电流,其中,所述电压差值为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值;插值变换 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作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获得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 中,所述电压电量对应表记录充电或放电状态下的电压与电量的对应值。
[0018]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压差值保存至瞬时电压差 值的数组,并确定所述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中记录的多次所述电压差值或所述电压差值的 平均值;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差值或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确定电池当前的 充、放电状态。
[0019]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的最大工作电流确定电量 变化1%时的最小时间间隔;显示模块,用于在确定电池的电量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历 所述最小时间间隔后,再显示已确定的电量值。
[0020] 进一步,所述插值变换模块包括:第一插值变换单元,用于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 于充电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充 电电流为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的电流;第二插值变换单元,用于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 于放电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二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积分单元,用 于根据充电电流对时间积分,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充电电流为电池处于恒 压充电阶段的电流。
[0021] 再一方面,本发明又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电池电量的装 置。
[0022] 本发明通过采用插值法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来得到电池的电量值,不 采用电量计芯片,也可以得到准确的电量值,减少终端成本,且增加了终端的用电时长,解 决了现有技术测量电量值时使用电量计芯片,电量计芯片的使用会增加终端的成本,而且 还会降低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现有技术中锂电池的放电特性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5]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的基础电路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第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第二种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第三种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的插值变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0031]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中利用了电量计原理的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的电路 示意图;
[0032]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中计算当前工作电流的流程图;
[0033]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中二次插值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电量检测方法虽然能够精确的检测出电量值,但需要采用电量 计芯片,电量计芯片的使用会增加终端的成本,而且还会降低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 本发明。
[003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02至步骤S204。
[0036] 步骤S202,根据电压差值确定当前的工作电流,其中,电压差值为为负载电阻两端 的电压值。
[0037] 上述方法的基础电路如图3所示,利用了在电池与系统电路间接入负载电阻的电 路,通过上述电路检测电池电压和系统电压,并进一步得到电压差值,再根据接入的负载得 到当前的工作电流,其中,工作电流可以包括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
[0038] 步骤S204,根据工作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获得当前电池的电量 值,其中,电压电量对应表记录充电或放电状态下的电压与电量的对应值。
[0039] 上述步骤中,可以以拉格朗日插值公式作为基础,再根据当前的工作电流对电压 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得到电池的电量值。本实施例通过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对电压 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来得到电池的电量值,不采用电量计芯片,也可以得到准确的电 量值,减少终端成本,且增加了终端的用电时长,解决了现有技术测量电量值时使用电量计 芯片,降低了终端功耗的问题。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其他公式作 为基础,进行插值变换。
[0040] 在步骤S202执行之前,还可以先将电压差值保存至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中,并根 据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中记录的多次电压差值来计算一个平均值;根据该平均值确定电池 当前的充、放电状态,其中,如果该平均值大于零,则确定电池处于放电状态,如果该平均值 小于零,则确定电池处于充电状态。通过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确定电池当前状态的方式,相对 于仅用电压差值确定电池当前状态的方式,确定的准确率更高。
[0041] 实施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确定当前所处的状态,可以保存预设次数的电压差值的 平均值,其中,该预设次数可以是一个经验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例 如15次。如果15次的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均大于零,则可以确定电池当前为放电状态;如果 15次的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均小于零的,则可以确定电池当前为充电状态。如果再15次过程 中,平均值出现了非全大于或小于零的情况,则放弃此次判断电池状态的过程,等到下一个 15次时再进行判断。
[0042] 如果当前的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充电电流对电压电 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如果当前的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 段,可以使用负载电阻上的电流对时间的积分得到当前电量值。如果当前的电池处于放电 状态,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放电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二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 前电池的电量值。
[0043] 其中,对于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下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的过程,可以是通过放电 电流对不同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 应表;再通过电池的电压平均值对当前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 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
[0044] 在步骤S204确定了电池的电量值之后,可以直接将该电量值进行显示。但是由于 电池的电量值会存在一定的跳变,因此存在一些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 供了一种可以进一步对电量值进行缓冲处理的过程,包括:根据统计的最大工作电流确定 电量变化1%时的最小时间间隔,其中,该工作电流可以是充电电流,也可以是放电电流;在 确定电池的电量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历最小时间间隔后再显示已确定的电量值。确定 最小时间间隔的公式如下:T= (C/Imax)*(60/100),其中,T为电量变化1%时所消耗的时间, C为电池总容量,I max为最大工作电流。其中,上述最大工作电流的统计工作可以是连续采 集统计的,每次采集之后,都记录最近的两个工作电流中最大的值。例如,第一次采集两个 工作电流,记录两个工作电流中最大的电流,将该最大的电流与后续第二次采集的一个工 作电流进行比较。如果此时第二次采集的工作电流大于之前确定的最大的电流,则将第二 次采集的工作电流确定为当前最大的电流;如果此时第二次采集的工作电流小于之前确定 的最大的电流,则最大的电流不变化。
[0045] 在上述方法实施的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当前发生了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之间的切 换(由充电状态变为放电状态,或者,由放电状态变为充电状态),则按照预定次数将瞬时电 压差值的数组内存储的数值进行缓冲替换,其中,预定次数为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内存储 数组的数量。
[0046]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如图4所示,包 括:
[0047] 第一确定模块10,用于根据电压差值确定当前的工作电流,其中,电压差值为为负 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值;插值变换模块20,与第一确定模块10稱合,用于根据工作电流对电 压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获得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电压电量对应表用于记录充电 或放电状态下的电压与电量的对应值。
[0048] 图5示出了上述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基于图4的装置,上述装 置还可以包括:
[0049] 第二确定模块30,用于将电压差值保存至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并确定瞬时电压 差值的数组中记录的多次电压差值或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第三确定模块40,与第二确定模 块30和第一确定模块10耦合,用于根据电压差值或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确定电池当前的充、 放电状态。
[0050] 上述第三确定模块40还可以包括:用于保存预设次数的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的单 元;用于在预设次数的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均大于零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当前为放电状态的 单元;用于在预设次数的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均小于零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当前为充电状态 的单元。
[0051] 图6示出了上述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基于图5的装置,上述 装置还可以包括:第四确定模块50,与第三确定模块40耦合,用于根据统计的最大工作电 流确定电量变化1%时的最小时间间隔;显示模块60,与第四确定模块50耦合,用于在确定 电池的电量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历最小时间间隔后,再显示已确定的电量值。
[0052] 图7示出了上述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中插值变换模块20的优选结构示意图,其 中,该插值变换模块20包括:第一插值变换单元202,用于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充电电 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充电电流为电池 处于恒流充电阶段的电流;第二插值变换单元204,用于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放电电 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二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积分单元206,用于根 据充电电流对时间积分,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充电电流为电池处于恒压充 电阶段的电流。
[0053] 其中,第二插值变换单元204按照如下方法确定电量值:通过放电电流对不同负 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通过电 池的电压平均值对当前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 量值。
[0054] 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用于当检测到当前发生了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之间的 切换时,按照预定次数将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内存储的数值进行缓冲替换的模块,其中,预 定次数为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内存储数组的数量。
[0055] 优选实施例
[0056]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在终端机上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对于终端,该方 法可使得终端产品不使用电量计芯片,从而降低了整机的功耗,减少了采用电量计芯片所 带来的成本;对于开发人员,既可以不用建立复杂的电池模型,缩短研发周期,又可以避免 单纯的电压监控方法所引起的电量跳变,得到较高精度的电池电量百分比。
[0057] 本实施例提出了的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是通过监测电池电压,根据终端的负载大 小,对不同负载下的电量电压对应表进行二次插值,并进过一系列的优化算法,实现对电池 充放电时的电量值的精确估算。下面对具体技术方案进行说明。该方法的流程如图8所示, 包括步骤S802至S804。步骤S802,初始化时根据电池电压及当前系统负载,预估电池初始 电量;步骤S804,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对电池的电量值进行精确估算。
[0058] 其中,步骤S802包括:
[0059] 通过模数变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简称为ADC)采样电池初始电压 (V_BATT ),并初始化保存电池的瞬时电压值的数组;通过ADC采样系统初始电压(V_SYS ), 求取电压差值(V_BATT-V_SYS),并初始化保存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根据电池电压查找电 压电量对应表,计算出电池初始电量值。
[0060] 进一步地,步骤S804包括:(1)对电压的计算;(2)对电池充放电时电量的计算; (3)电量缓冲的计算。
[0061] 其中,(1)对电压的计算包括:
[0062] 通过ADC采样电池瞬时电压(V_BATT),循环保存进电池的瞬时电压值的数组,并 求取平均值;通过ADC采样系统瞬时电压(V_SYS ),求取电压差值(V_BATT-V_SYS ),并循环 保存进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并求取平均值。再根据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判断电池当前的充 放电状态,其中,保存十次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并进行判断,如果10次都大于零,则电池当 前为放电状态,如果10次都小于零,则电池当前为充电状态。
[0063] 其中,(2)对电池充放电时电量的计算包括:对电池充放电切换时的缓冲处理;对 电池充电电量的计算;对电池放电电量的计算;对电量值进行缓冲处理。
[0064] 对电池充放电切换时的缓冲处理,包括:在电池充放电的状态切换时,进行10次 电量计算周期的缓冲,其中,在充电时,进行计数满判断,在放电时,进行计数空判断。
[0065] 对电池充电电量的计算,包括: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分为恒流充电阶段及恒压充电 阶段,如果当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即进入恒压充电阶 段,如果电池电压未达到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则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当电池处于恒流充电 阶段,可以根据当前的充电电流,进行一次插值,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当电池处于恒压 充电阶段,使用当前电流敏感电阻(负载电阻)上的电流值对时间积分,累计当前电池的电 量值。
[0066] 对电池放电电量的计算,包括:根据当前的放电电流,进行二次插值,得到当前电 池的电量值,其中,使用工作电流进行二次插值的过程如下:根据当前的放电电流,对不同 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第一次插值,得到当前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再使用电 池的电压平均值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第二次插值,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
[0067] 对电量值进行缓冲处理,包括:根据终端的最大充电电流或最大放电电流,计算出 电量变化1%时的最小时间间隔,使用如下公式:T= (C/Imax)*(60/100),其中,C表示电池总 容量,单位为mAh ;Imax表示最大电流,单位为mA ;T表示电量变化1%所消耗的时间,单位为 分钟。
[0068] 本实施例在不采用电量计芯片的情况下,以软件实现电池在充放电情况下的电量 估算,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必须采用电量计芯片,进而造成中断功耗较大,且成本较高的问 题。
[0069] 优选实施例二
[0070]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内部包括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 其中,该装置在终端产品中使用了电量计的电路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电池的正极串联一 个用于检测电流的负载电阻,在电阻的两端分别接入ADC的多选一输入管脚。下面结合附 图对在该移动终端上实现检测电池电压的方法进行说明。
[0071] 图10为计算当前工作电流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其包括如下流程(步骤S1002 至步骤S1014)。
[0072] 步骤S1002,判断电池是否存在。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04,否则执行步骤S1014。 其中,可以通过读取电池的ID管脚或判断电池的温度来实现判断电池是否存在的过程。
[0073] 步骤S1004,通过ADC分别对电池电压(V_BATT)和系统电压(V_SYS)进行采样。
[0074] 步骤S1006,填充电池电压数组,并求取平均值。
[0075] 步骤S1008,求取电压差值(V_BATT-V_SYS),并进行平均值处理。
[0076] 步骤S1010,根据电压差值判断电池所处的充放电状态。
[0077] 上述步骤实现过程中,可以是将每次采样的电压值放入容量为10的数组中,对数 组中的数据去掉最大值及最小值后,计算平均值。然后进行电池充放电状态的判断,例如, 保存十次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并进行判断,如果10次都大于零,则电池当前为放电状态,如 果10次都小于零,则电池当前为充电状态。
[0078] 步骤S1012,使用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和电流检测电阻的阻值计算当前电池的充放 电电流。
[0079] 步骤S1014,直接进入下一次调度。
[0080] 在判断了当前的电池状态以及充电状态后,确定充放电电流之前,还可以进行充 电状态切换的缓冲处理,也就是,在电池充放电的状态切换时,进行10次电量计算周期的 缓冲。在充电时,递增电量计算周期,进行计数满判断,在放电时,递减电量计算周期,进行 计数空判断。然后,进行电量计算,分为充电电量计算及放电电量计算,最后进行电量缓冲 处理,即:根据终端的最大充电电流以及最大放电电流,计算出电量变化1%时的最小时间 间隔。
[0081] 上述步骤S1012的执行过程中,是需要确定电池当前所处的状态的。电池处于不 通过状态,计算电量值的过程也不同。
[0082] 如果电池处于充电状态,则判断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还是恒压充电阶段。其中, 上述不同阶段划分标准为:当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即进入恒压充电阶段,否 则处于恒流充电阶段。如果处于恒流充电阶段,根据当前的充电电流,进行一次插值,得到 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如果处于恒压充电阶段,使用当前的充电电流值对时间积分,累计当前 电池的电量值。最后在电池处于充电阶段时,电量是单调递增的,即:比对计算所得电量百 分比与待更新的电量百分比,使电量值处于递增状态。
[0083] 如果电池处于放电状态,则根据当前的放电电流,进行二次插值,得到当前电池的 电量值,当电池处于放电阶段时,电量是单调递减的,所以最后对电量值进行单调递减处 理。
[0084] 具体的,根据当前的放电电流,对不同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第一次插值, 得到当前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再使用电池的电压平均值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第二 次插值,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比如:当前工作电流为80mA,如图11所示,现在存在50mA 与IOOmA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曲线,首先计算出电流点之间斜率为(100-80)八80-50), 根据此斜率计算不同电量点上的电压值,得到一个新的电压电量对应曲线,即80mA下电压 电量对应曲线,最后使用当前电池的电压平均值查找80mA下电压电量对应表,插值之后得 到最终电量值。
[0085] 表1中表现出连接负载电阻时,改变系统电流,在50mA-1000mA负载突变情况下, 电池电量的检测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负载变化中,电池电压有起伏现象,但是电量 维持88%,电池电量稳定输出,无突变情况。
[0086] 表 1
[0087]

【权利要求】
1. 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电压差值确定当前的工作电流,其中,所述电压差值为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根据所述工作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获取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 述电压电量对应表记录充电或放电状态下的电压与电量的对应值。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当前的工作电流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电压差值保存至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并确定所述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中记录 的多次所述电压差值或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电压差值或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确定电池当前的充、放电状态。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确定电池当前 的充、放电状态包括: 保存预设次数的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 在所述预设次数的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均大于零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当前为放电状 态; 在所述预设次数的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均小于零的情况下,确定电池当前为充电状 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包括: 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充电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 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充电电流为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的电流;或者, 根据充电电流对时间积分,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充电电流为电池处于 恒压充电阶段的电流;或者, 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放电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二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 电池的电量值。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放电电流对电压 电量对应表进行二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包括: 通过所述放电电流对不同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负 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 通过电池的电压平均值对所述当前负载下的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次插值变换,以得 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当前电池的电量值之后, 还包括: 根据统计的最大工作电流确定电量变化1%时的最小时间间隔; 在确定电池的电量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历所述最小时间间隔后,显示已确定的电 量值。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统计的最大工作电流确定电量变化1% 时的最小时间间隔的公式如下: T= (C/Imax)*(60/100),其中,T为电量变化1%时所消耗的时间,C为电池总容量,Imax为最大工作电流。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当前发生了充电状态与放电状态之间的切换时,按照预定次数将瞬时电压差 值的数组内存储的数值进行缓冲替换,其中,所述预定次数为所述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内 存储数组的数量。
9. 一种检测电池电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电压差值确定当前的工作电流,其中,所述电压差值为负载电 阻两端的电压值; 插值变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作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插值变换,获取当前电 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电压电量对应表记录充电或放电状态下的电压与电量的对应值。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电压差值保存至瞬时电压差值的数组,并确定所述瞬时电 压差值的数组中记录的多次所述电压差值或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差值或所述电压差值的平均值确定电池当前的充、 放电状态。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的最大工作电流确定电量变化1%时的最小时间间隔; 显示模块,用于在确定电池的电量值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历所述最小时间间隔后,再 显示已确定的电量值。
12.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值变换模块包括: 第一插值变换单元,用于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充电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一 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充电电流为电池处于恒流充电阶段的电 流; 第二插值变换单元,用于通过拉格朗日插值法基于放电电流对电压电量对应表进行二 次插值变换,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 积分单元,用于根据充电电流对时间积分,以得到当前电池的电量值,其中,所述充电 电流为电池处于恒压充电阶段的电流。
13. -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电池电量的装 置。
【文档编号】G01R31/36GK104375085SQ201310350470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3日
【发明者】李阳, 伏红峰, 朱小三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