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17341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包括芯轴、皮带轮,还包括定位套,用于芯轴与叶轮定位。本发明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通过增设定位套实现了叶轮与芯轴的良好定位,该装置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操作方便、测试精度高;同时,芯轴与皮带轮分体式设置,减小了加工难度,保证了加工质量,降低了加工成本。
【专利说明】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器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盲孔叶轮的动平衡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增压器的叶轮属于增压器的核心零件,工作时,其转速往往会达到数万转。因此,为了保证在工作中运行平稳,在叶轮的制造过程中,需对叶轮进行动平衡测试,通过在动平衡测试机上,找出叶轮的不平衡位置和不平衡质量,应用去重或加重的方法,使其不平衡量符合规定设计要求。叶轮在动平衡测试机上进行动平衡测试时,必须根据叶轮的结构形状设计出一种能在动平衡测试机上使用的动平衡测试装置。
[0003]普通的盲孔叶轮一般都有一段可用于定位的定位孔。如图1所示,叶轮4具有盲孔41和定位孔42 ;如图2所示,动平衡测试装置包括芯轴2和设置在芯轴2上的皮带轮3,芯轴2与皮带轮3为整体式设置。所述芯轴2包括螺纹段21、定位段22、轴肩123、以及轴肩123后的支撑档124、支撑档1125。安装时,叶轮4的定位孔42可用动平衡测试装置的定位段22定位,通过芯轴2螺纹段21的外螺纹与叶轮4盲孔41的内螺纹连接,使叶轮4的叶轮端面43与芯轴2轴肩I的端面231靠紧,从而使叶轮4与芯轴2可靠定位,这就可以通过动平衡测试机进行动平衡测试。而如图3所示的叶轮4,仅有可以用于连接的盲孔41,没有可用于定位的定位孔。如直接采用螺纹连接进行动平衡测试,由于叶轮4与芯轴2定位不牢固,这就会影响叶轮的测试精度,达不到要求的精度等级。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叶轮结构变化,现有的动平衡测试装置只能通过螺纹连接,不能牢固定位,从而对叶轮的测试精度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该装置在原有的动平衡装置上增设了定位套,解决了现有动平衡装置不能牢固定位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包括芯轴、皮带轮,还包括定位套,用于芯轴与叶轮定位。
[0007]优选地,所述定位套内同轴设置有内孔I和内孔II,所述内孔I与芯轴的定位段配合设置,所述内孔II与叶轮的外圆面配合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内孔II为锥形孔,与叶轮的锥形外圆面配合设置,两者的锥面贴合度大于75%。
[0009]优选地,所述定位套的内孔I和内孔II的同轴度误差小于0.01mm。
[0010]优选地,所述皮带轮与芯轴为分体设计,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皮带轮采用热套的方法装配在芯轴上。
[0011]优选地,所述定位套的内孔I与芯轴的定位段采用H6/g5小间隙配合设置。[0012]优选地,所述芯轴依次包括螺纹端、定位段、轴肩1、支撑档1、轴肩I1、皮带轮安装段以及支撑档II,所述皮带轮安装段与支撑档II的连接处设置为圆锥面。
[0013]优选地,所述定位套采用工具钢TlOA材质,所述芯轴采用合金结构钢材质,所述皮带轮采用铝合金材质。
[0014]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5]本发明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通过增设定位套实现了叶轮与芯轴的良好定位,该装置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操作方便、测试精度高;同时,芯轴与皮带轮分体式设置,减小了加工难度,保证了加工质量,降低了加工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6]图1为设置有定位孔的叶轮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现有动平衡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本发明所针对的叶轮结构示意图;[0019]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0020]图5为定位套结构示意图;[0021]图6为芯轴结构示意图;[0022]图7为皮带轮结构示意图;[0023]图8为本发明与叶轮安装结构示意图。[0024]附图标记 [0025]1.定位套;2.芯轴;3.皮带轮;4.叶轮;11.内孔I;12.内孔 II ;[0026]123.内锥面;13.定位套端面;21.螺纹段;22.定位段;23.轴肩I[0027]231.轴肩I端面;24.支撑档I ;25.支撑档II ;26.圆锥面;27.轴肩[0028]271.轴肩II端面;28.皮带轮安装段;32.内孔III ;34.皮带轮端面[0029]41.盲孔;42.定位孔;43.叶轮端面;44.外圆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如图4和图8所示,本发明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包括芯轴2、设置在芯轴2上的皮带轮3,用于芯轴2与叶轮4定位的位套I。
[0032]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套I内同轴设置有内孔Ill和内孔1112。为保证测试精度,所述内孔Ill和内孔1112的同轴度误差小于0.01mm。
[0033]如图6所示,所述芯轴2依次包括螺纹段21、定位段22、轴肩123、支撑档124、轴肩1127、皮带轮安装段28以及支撑档1125,所述定位套I的内孔Ill与芯轴2的定位段22配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I的内孔Ill与芯轴2的定位段22采用H6/g5小间隙配合设置。
[0034]如图3和图8所示,所述定位套I的内孔II12与叶轮4的外圆面44配合设置。
[0035]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内孔1112为锥形孔,其内锥面123与叶轮4的锥形外圆面44配合设置,为保证测试精度,两者的锥面贴合度应大于75%。
[0036]如图6所示,所述皮带轮安装段28与支撑档1125的连接处设置为圆锥面26,便于皮带轮3的安装。
[00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皮带轮3与芯轴2为分体设计,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皮带轮3采用热套的方法装配在芯轴2上。
[00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I采用工具钢TlOA材质,所述芯轴2采用合金结构钢材质,所述皮带轮3采用铝合金材质。
[0039]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介绍本发明安装使用过程。
[0040]在测试前,首先安装皮带轮3。如图4、图6和图7所示,芯轴2的支撑档1125穿过皮带轮3的内孔11132,采用热套的方法将皮带轮3安装在芯轴2的皮带轮安装段28上,并使皮带轮3的皮带轮端面34紧靠轴肩1127的轴肩II端面271上,皮带轮3与皮带轮安装段28过盈配合,从而使皮带轮3与芯轴2连接成一个整体,使用过程中这两个零件不拆。为了保证叶轮4的测试精度,芯轴2与皮带轮3组合后应进行动平衡测试,通过去重的方法,使其动不平衡量应控制在设备所能读数的最小值。
[0041]然后将芯轴2的螺纹段21 —端依次穿过定位套I的内孔Ill和内孔1112,使芯轴2上的定位段21与定位套I上的内孔Ill小间隙配合,一般采用H6/g5配合设置。然后将芯轴2的螺纹段21与叶轮4的盲孔41通过螺纹连接,芯轴2的螺纹段21设置有外螺纹,盲孔41设置有内螺纹。连接后,在螺纹连接轴向拉力作用下,使芯轴2的轴肩I端面231与定位套I的定位套端面13靠紧,定位套I的内锥面123与叶轮4的锥形外圆面44贴合。
[0042]最后,将连接了叶轮的动平衡测试装置置于测试机上,按照常规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其他的辅助测试装置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赘述。
[004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包括芯轴(2)、皮带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套(1),用于芯轴(2)与叶轮(4)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I)内同轴设置有内孔I (11)和内孔II (12),所述内孔I (11)与芯轴(2)的定位段(22)配合设置,所述内孔II (12)与叶轮(4)的外圆面(44)配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孔II(12)为锥形孔,与叶轮(4)的锥形外圆面(44)配合设置,两者的锥面贴合度大于7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I)的内孔I (11)和内孔II (12)的同轴度误差小于0.0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轮(3)与芯轴(2)为分体设计,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皮带轮(3)采用热套的方法装配在芯轴(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I)的内孔I (11)与芯轴(2 )的定位段(22 )采用H6/g5小间隙配合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依次包括螺纹端(21)、定位段(22)、轴肩I (23)、支撑档I (24)、轴肩II (27)、皮带轮安装段(28)以及支撑档II (25),所述皮带轮安装段(28)与支撑档II (25)的连接处设置为圆锥面(2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孔叶轮动平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I)采用工具钢TlOA材质,所述芯轴(2)采用合金结构钢材质,所述皮带轮(3)采用铝合金材质。
【文档编号】G01M1/02GK103439054SQ201310366772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罗兵, 段昌文 申请人: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