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其粘贴辅助装置和摆放模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其粘贴辅助装置和摆放模板,该粘贴方法是首先将多个应变片平行且保持一定间距固定在透明胶带上;然后将透明胶带拉直平放在开有试样凹槽的试样顶紧块上,控制首个粘贴的应变片对准试样凹槽并在其上涂粘结剂,随后将试样顶紧块靠紧试样,待粘牢后,在其它应变片上涂上粘结剂,拉住胶带另一端,稍下降试样顶紧块,旋转试样,将胶带粘裹在试样柱面上完成多个应变片的粘贴。本发明通过设计的应变片粘贴辅助装置和应变片摆放模板来完成应变片在圆棒材上的粘贴,提高了粘贴的平整度,保证多个应变片的间距平行度和均匀度,并且可实现多个应变片的一次性粘贴。
【专利说明】一种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其粘贴辅助装置和摆放模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其粘贴辅助装置和摆放模板。
【背景技术】
[0002]在实验室测试中,通常要将应变片粘贴在试样表面,然后对试样进行加载荷或卸除载荷的操作,同时观察应变片的应变信号,从而得到材料的性能指标。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将应变片粘贴在平板材试样上,操作方便。但是,有些实验需要将应变片粘贴在圆棒材试样上,并且为了能反应整个棒材圆柱面上的应变情况,需要在圆柱面上均匀粘贴(或按其它特定位置粘贴)多个应变片。若棒材直径较小,要将各个应变片分别粘贴,容易互相影响,并很难操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很容易的将多个应变片粘贴在圆棒材上,且相互之间不影响的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粘贴应变片的粘贴辅助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粘贴应变片的摆放模板。
[000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
首先将多个应变片平行且保持一定间距固定在透明胶带上;然后将透明胶带拉直平放在开有试样凹槽的试样顶紧块上,控制首个粘贴的应变片对准试样凹槽并在其上涂粘结齐U,随后将试样顶紧块靠紧试样,待粘牢后,在其它应变片上涂上粘结剂,拉住胶带另一端,稍下降试样顶紧块,旋转试样,将胶带粘裹在试样柱面上完成多个应变片的粘贴。
[0005]所述将多个应变片平行且保持一定间距固定在透明胶带上是借助多个应变片摆放模板实现,具体为:将多个应变片依次摆放在应变片摆放模板上的应变片定位线框内,用单面透明胶带沿应变片摆放模板上的胶带刻度线向下覆盖粘贴,再把胶带从应变片摆放模板上揭起来。
[0006]所述粘结剂为502胶或环氧树脂。
[0007]所述透明胶带平放在顶紧块上时,胶带边沿与顶紧块边沿平行。
[0008]将胶带粘裹在试样柱面上后,继续保持试样旋转状态,然后对应变片进行碾压。
[0009]一种应变片粘贴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夹持旋转器和可升降式试样顶紧块组成,所述试样顶紧块顶面上设置有半圆柱型试样凹槽。
[0010]所述半圆柱型试样凹槽的直径根据圆棒材的直径进行调整。
[0011]所述半圆柱型试样凹槽内放有软垫层。
[0012]一种应变片摆放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模板为其上刻有胶带刻度线和若干个应变片定位线框的平板,所述胶带刻度线与应变片定位线框两侧平行,应变片定位线框相互之间平行设置。
[0013]本发明针对圆棒材设计全新的应变片粘贴辅助装置和应变片摆放模板,利用这两种装置,1、可以促使应变片和圆棒材的圆柱面之间实现充分接触,从而将多余应变胶水和气泡赶压排出,提高粘贴的平整度;2、可实现多个应变片的一次性粘贴,避免分次粘贴时对试样表面清理的难度和应变胶水、清洁物质对先粘贴的应变片的污染和损坏;3、保证多个应变片的间距平行度,各个应变片之间间距均匀,互不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中应变片粘贴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中应变片摆放模板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6]应变片粘贴辅助装置是由夹持旋转器I和试样顶紧块2组成,所述试样顶紧块2可进行升降调节,且在其顶面上设置有半圆柱型试样凹槽,该试样凹槽的直径根据圆棒材的直径进行调整。
[0017]应变片摆放模板为一长方形平板,其上刻有胶带刻度线3和应变片定位线框4。各个线框的间距是符合所对应棒材试样应变片间距要求的。线框两侧与胶带平行线平行。线框之间是平行的。线框位于胶带平行线中间。应变片定位线框4的大小根据应变片大小进行调整。
[0018]本发明利用上述装·置实现若干个应变片粘贴到圆棒材上,具体过程为:
对直径为6毫米的拉伸试样(即圆棒材),先将试样粘贴部位在车床上车光,酸洗,表面清洗干净。选择宽度为4毫米,长度为6毫米的栅格覆盖保护的电阻应变片。将应变片摆放模板上的应变片定位线框4修正为与应变片相同大小尺寸,间隔为2.3毫米的刻线模版。
[0019]Φ将3片应变片按照应变片摆放模板上的应变片定位线框4依次摆放好,然后用宽度为5毫米的单面透明胶带沿应变片摆放模板上的胶带刻度线3向下覆盖粘贴,再把胶带从应变片摆放模板上揭起来。从而将3片应变片按照位置平行和2.3毫米间距固定在透明胶带上。
[0020]?3将拉伸试样预粘应变片部位表面处理完成的试样一端夹持在粘贴辅助装置的夹持旋转器I上。
[0021]Θ将在CD中准备好的固定有应变片的胶带拉直平放在粘贴辅助装置I的顶紧块2上。此时要注意:第一,胶带边沿与顶紧块边沿平行,以保证粘贴后的应变片位置不会歪斜。第二,将胶带上的第一个片对准顶紧块的试样凹槽(凹槽为直径6毫米的半圆柱槽)。
[0022] 在凹槽下方的应变片(注:A号应变片)上涂上502胶水,然后使粘贴辅助装置上的顶紧块2上升,使得顶紧块2与试样在试样凹槽中充分接触,以便排除其中的大部分气泡和多余胶水。
[0023]上述502胶水可以用环氧树脂或其它应变片专用胶水代替,粘结剂的选择遵循粘贴固化速度快,不粘稠,易于赶压,并且是在常温条件下能完成粘贴的原则。
[0024]β将A号应变片旁边、没有其它应变片的一侧多余胶带沿A号应变片边沿用刀切除。待A号应变片基本粘牢后,在其它应变片上涂上502胶水,用手轻轻拉住胶带另外一端,稍下降顶紧块。旋转粘贴辅助装置的夹持旋转器1,使得试样旋转,从而带动胶带粘裹在试样柱面上。
[0025]?待几片应变片都粘裹在试样上后,下降顶紧块至完全脱离试样。继续旋转粘贴辅助装置I的夹持旋转器I (每分钟40转),使得试样旋转,同时用手指轻轻捏住试样上的应变片并进行碾压,使其中多于的气泡和胶水完全派出。几分钟后取下试样,揭下胶带。应变片粘贴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 首先将多个应变片平行且保持一定间距固定在透明胶带上;然后将透明胶带拉直平放在开有试样凹槽的试样顶紧块(2)上,控制首个粘贴的应变片对准试样凹槽并在其上涂粘结剂,随后将试样顶紧块(2)靠紧试样,待粘牢后,在其它应变片上涂上粘结剂,拉住胶带另一端,稍下降试样顶紧块(2),旋转试样(5),将胶带粘裹在试样柱面上完成多个应变片的粘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应变片平行且保持一定间距固定在透明胶带上是借助多个应变片摆放模板实现,具体为:将多个应变片依次摆放在应变片摆放模板上的应变片定位线框(4)内,用单面透明胶带沿应变片摆放模板上的胶带刻度线(3)向下覆盖粘贴,再把胶带从应变片摆放模板上揭起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502胶或环氧树脂。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胶带平放在顶紧块上时,胶带边沿与顶紧块边沿平行。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棒材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其特征是:将胶带粘裹在试样柱面上后,继续保持试样旋转状态,然后对应变片进行碾压。
6.一种应变片粘贴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夹持旋转器(I)和可升降式试样顶紧块(2)组成,所述试样顶紧块(2)顶面上设置有半圆柱型试样凹槽。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变片粘贴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型试样凹槽的直径根据圆棒材的直径进行调整。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应变片粘贴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柱型试样凹槽内放有软垫层。
9.一种应变片摆放模板,其特征在于该模板为其上刻有胶带刻度线(3)和若干个应变片定位线框(4)的平板,所述胶带刻度线(3)与应变片定位线框(4)两侧平行,应变片定位线框(4)相互之间平行设置。
【文档编号】G01B21/32GK103673974SQ20131066952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钟景明, 马立斌, 张健康, 李峰, 王文伟, 贾莉, 邓六良, 许德美 申请人: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