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通过在算法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来解决裂缝介质的各向异性问题,建立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场,并抽取优质保幅的叠前方位道集;通过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偏移,保留和揭示裂缝介质中各向异性的速度和振幅;利用各向异性速度场可以实现基于VVAZ反演的裂缝识别,利用抽取的保幅叠前方位道集可以实现基于AVAZ反演的裂缝识别,通过两者结合获取更加精确可靠的裂缝信息。
【专利说明】一种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领域,涉及一种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主要服务于裂缝各向异性分析与反演。
【背景技术】
[0002]裂缝型储层在世界油气储层中约占三分之一的比例,碳酸盐岩、砂泥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中都常常发育裂缝。裂缝不仅是油气的储集空间,还作为流体的运移通道。因此,预测裂缝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对于寻找油气来讲意义重大。对于垂直排列的单组裂缝介质,地震波的速度和振幅等物理性质会随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这些规律为探测裂缝提供了途径。因此,能否准确获取裂缝介质的速度和振幅各向异性特征,将决定能否成功实现精确可靠的裂缝预测。
[0003]要想准确揭示裂缝介质的速度和振幅各向异性,必须建立在叠前保幅偏移的基础之上。没有保幅偏移,就无法获取正确的速度和振幅信息。随着油气勘探由构造油气藏转向岩性油气藏,“保幅”的重要性愈发得到体现,它是实现储层岩性和流体识别的基础。速度随方位变化(即VVAZ)和振幅随方位变化(即AVAZ)是地震波在裂缝介质中传播的重要特征,也是目前基于地震手段进行裂缝识别的主要依据。因此,能否准确揭示裂缝介质的速度和振幅各向异性对裂缝探测非常关键。垂直排列的单组裂缝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给后续的保幅偏移带来了很大挑战。目前工业上通常采用的各向同性偏移或分方位偏移方法并不适用该类介质,通过这些方法并不能建立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场,也不能抽取完全保幅的叠前方位道集。因此,无论是速度各向异性还是振幅各向异性都不能得到较好保持,从而不能预测足够准确的裂缝信息。常规Kirchhoff偏移方法不能解决裂缝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此时,炮点和检波点到成像点的旅行时由方位角和偏移距共同决定,具体的旅行时计算在式(5)、(6)、(7)中给出。`
是与方位角和偏移距有`关的振幅加权函数,用来实现真振幅偏移,在式(8)中给出。对于常规偏移方法,振幅加权函数不会随着方位角变化而变化。研巧炉:是与射线照明度有关的加权函数,用于消除不规则照明带来的影响。表示地面记录波场的
傅里叶变换。、W11和JT22是速度各向异性参数,控制着旅行时随方位角和偏移距的变化规律。
[0004]传统Kirchhoff积分偏移方法可以用下式来表不:
【权利要求】
1.一种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算法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来解决裂缝介质的各向异性问题,建立准确的各向异性速度场,并抽取优质保幅的叠前方位道集;通过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偏移,保留和揭示裂缝介质中各向异性的速度和振幅;通过各向异性速度场和抽取的保幅叠前方位道集获取精确的裂缝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输入叠前全方位地震资料与常规各向同性速度场数据,进行全方位各向同性偏移; 步骤2:在产生的全方位共反射点道集上自动拾取剩余时差; 步骤3:通过速度随方位变化反演充分利用剩余时差信息,建立并更新各向异性速度场; 步骤4:以各向异性速度场为基础,更新偏移算法中的权重函数,实现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偏移; 步骤5:迭代执行步骤2至步骤4,逐步提高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的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来解决裂缝介质的各向异性问题,为实现各向异性参数的稳定求解,引入剩余时差的自动拾取技术;所述自动拾取技术为:首先,利用全方位的CMP道集进行全方位各向同性偏移,抽取不同方位的叠前道集;由于裂缝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影响,在不同的偏移距和方位角上会存在剩余时差,通过拾取这些时差来计算初始的各向异性参数;然后利用初始的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实施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偏移抽道集;通过拾取这些时差来更新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得到优化后的各向异性速度场,然后再次进行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偏移;如此反复迭代,当叠前方位道集的剩余时差几乎为零时,迭代结束,得到最终的各向异性速度场,然后根据下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下照明方位-入射角域全方位各向异性成像的算法,该算法为:将地面的全方位各向异性偏移算法推广到地下局部照明方位角-入射角域,该算法在下式中给出;
【文档编号】G01V1/30GK103713323SQ20131074803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孙赞东, 王迪, 孙学凯, 李晨坚 申请人:孙赞东, 王迪, 孙学凯, 李晨坚, 王招明, 韩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