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10721阅读:4236来源:国知局
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探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车架上搭载有伺服子系统、探伤子系统以及电气控制子系统,所述电气控制子系统控制连接有驱动电机、探伤子系统和伺服子系统,所述伺服子系统包括耦合喷淋机构和两个伺服对中机构,所述耦合喷淋机构设于所述基础车架上,所述伺服对中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基础车架两侧;所述探伤子系统包括超声波探轮及其控制电路,所述超声波探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伺服对中机构;所述基础车架由前、后车架以及连接车架构成,所述前、后车架通过所述连接车架构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效率上高于传统的手推式探伤小车,小车整车机构简单,在造价上远低于大型探伤车。
【专利说明】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探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
【背景技术】
[0002]列车在加速和制动过程中以及通过钢轨接缝、弯道和道岔时,对钢轨造成摩擦、挤压、弯曲和冲击作用,在这些反复的作用下,钢轨极易产生损伤。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繁忙,线路状况较差,钢轨伤损率较高,钢轨因伤损折断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危及行车安全。为保障铁路行车安全,防止、监视伤损的发生、发展,铁路的工务部门对钢轨伤损检测和整治非常重视,制订了相关技术规章和办法,对钢轨进行探伤检测。
[0003]目前在我国的钢轨超声波探伤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采用手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速度为2km/h,其特点是上下道方便,发现能力强,缺点是检测效率低。另一种是采用进口的大型钢轨超声波探伤车,检测速度可达到60km/h,其特点是检测效率高,但是有部分伤损不能发现(轨底横向裂纹),要求手推式钢轨探伤仪进行复核,此外价格昂贵,配置数量少,不能满足目前的检测需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该小车具有可拆卸式的基础车架,伺服子系统、探伤子系统以及电气控制子系统均以可拆卸、模块化的方式安装在基础车架上,在满足对钢轨超声波探伤作业要求的同时,探伤小车上、下行搬运方便、搭设、拆除简单快速,极大方便了钢轨超声波探伤作业。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6]一种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包括用于列车钢轨上行进的基础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车架上搭载有伺服子系统、探伤子系统以及电气控制子系统,所述电气控制子系统控制连接有驱动电机、探伤子系统和伺服子系统,所述伺服子系统包括耦合喷淋机构和两个伺服对中机构,所述耦合喷淋机构设于所述基础车架上,所述伺服对中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基础车架两侧;所述探伤子系统包括超声波探轮及其控制电路,所述超声波探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伺服对中机构;所述基础车架由前、后车架以及连接车架构成,所述前、后车架通过所述连接车架构成固定连接。
[0007]所述伺服子系统、探伤子系统以及电气控制子系统分别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基础车架上。
[0008]所述超声波探轮通过一探轮架与所述伺服对中机构相固定,所述探轮架与所述超声波探轮之间构成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
[0009]所述探轮架的顶部设为燕尾槽块,所述伺服对中机构的支架开有一与所述燕尾槽块匹配的燕尾槽,所述探轮架通过所述燕尾槽块与所述燕尾槽间的榫槽配合与所述伺服对中机构相固定。
[0010]所述超声波探轮包括超声波探头组以及聚胺脂轮胎,所述超声波探头组包覆于所述聚胺脂轮胎内,且与所述耦合喷淋机构相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效率上高于传统的手推式探伤小车,小车整车机构简单,在造价上远低于大型探伤车;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能够连续对钢轨进行损伤检测,具备一定的损伤判定功能,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该小车结构紧凑、拆装方便、重量较轻、便于携带、操作简便、检测效率高,提高了轨道的检修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沿轨道上行方向);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沿轨道下行方向);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超声波探轮与伺服对中机构的装配结构图;
[0015]图4为图3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1 ;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1I ;
[00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1II ;
[00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1V ;
[0020]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V ;
[002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VI ;
[002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VII ;
[0023]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VIII ;
[0024]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1X。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26]如图1-13所不,图中标记1-20分别为:基础车架1、伺服子系统2、探伤子系统3、电气控制子系统4、座椅5、车轮6、钢轨7、伺服对中机构8、超声波探轮9、探轮架10、燕尾槽块11、燕尾槽12、前车架13、连接车架14、后车架15、插装孔16、支架17、支架18、蓄电池19、水箱20。
[0027]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包括基础车架1、伺服子系统2、探伤子系统3、电子控制子系统4。基础车架I两侧的车轮6与钢轨7构成贴合,由驱动装置驱动其在钢轨7上的行进,基础车架I表面设置有若干插装孔16,通过与插装孔16的配合连接伺服子系统2、探伤子系统3以及电子控制子系统4以可拆卸、模块化的形式固定设置在基础车架I之上。
[0028]如图5-8所示,为了便于上、下行的搬运,基础车架I由前车架13、连接车架14及后车架15组成,其中前车架13安装于连接车架14前侧,后车架15安装于连接车架14后侦牝前车架13与后车架15通过连接车架14装配构成一整体以作为伺服子系统2、探伤子系统3、电子控制子系统4的安装平台。
[0029]探伤子系统3包括超声波探轮10及其控制电路,超声波探轮10用来发射和接收对钢轨7进行探伤的超声波。超声波探轮10由超声波探头组以及聚胺脂轮胎构成,其中超声波探头组包覆于聚胺脂轮胎内,且与耦合喷淋机构相连接,使用时用特殊的喷水装置从超声波探头组上安装的气门芯进行高压喷水,从而保证超声波探轮10里面耦合液的压力。为了方便安装与拆卸,超声波探轮9外围配合连接一探轮架10,探轮架10与超声波探轮9构成可拆卸式连接。
[0030]如图3-4所示,伺服子系统2包括耦合喷淋机构和两个设置于基础车架I两侧中部的伺服对中机构8,其中伺服对中机构8的机架上具有一燕尾槽12,超声波探轮9的探轮架10顶部设为一燕尾槽块11,通过燕尾槽块11与燕尾槽12的榫槽配合,超声波探轮9及其探轮架10固定于伺服对中机构8上,伺服对中机构8以保持超声波探轮9始终在钢轨7的中心线上运行。
[0031]如图9所示,电子控制子系统4将各个子系统以及小车的驱动装置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进行控制,通过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核心,来控制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操作人员通过手持式操作盒发出指令给可编程控制器,实现人机对话。电子控制子系统4具有一支架17,支架17与插装孔16相配合以将电子控制子系统4固定于基础车架I之上。
[0032]如图10-12所示,基础车架I上设置有两个座椅5,座椅5通过下端设置的与插装孔16配合的支架18固定于基础车架I上。为了有效利用小车的有限空间,前侧的座椅5下方集成有用于给小车驱动装置提供电源的蓄电池19,后侧的座椅5下方集成有储存耦合喷淋装置所需用水的水箱20。
[0033]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合理选用驱动电机、驱动器作为小车的驱动装置,保证其前进倒退运行速度一致;小车油门加速方式采用续航定速方式;蓄电池19采用锂电池,在减轻重量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容量,达到更长的检测时间。
[0034]可在基础车架I之上,设置作为报警提示装置的车灯、喇叭等,以提高小车在使用时操作人员的安全性,避免碰撞事故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包括用于列车钢轨上行进的基础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车架上搭载有伺服子系统、探伤子系统以及电气控制子系统,所述电气控制子系统控制连接有驱动电机、探伤子系统和伺服子系统,所述伺服子系统包括耦合喷淋机构和两个伺服对中机构,所述耦合喷淋机构设于所述基础车架上,所述伺服对中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基础车架两侧;所述探伤子系统包括超声波探轮及其控制电路,所述超声波探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伺服对中机构;所述基础车架由前、后车架以及连接车架构成,所述前、后车架通过所述连接车架构成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子系统、探伤子系统以及电气控制子系统分别可拆卸式设置于所述基础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探轮通过一探轮架与所述伺服对中机构相固定,所述探轮架与所述超声波探轮之间构成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探轮架的顶部设为燕尾槽块,所述伺服对中机构的支架开有一与所述燕尾槽块匹配的燕尾槽,所述探轮架通过所述燕尾槽块与所述燕尾槽间的榫槽配合与所述伺服对中机构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自走行钢轨探伤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探轮包括超声波探头组以及聚胺脂轮胎,所述超声波探头组包覆于所述聚胺脂轮胎内,且与所述稱合喷淋机构相连接。
【文档编号】G01N29/04GK203793342SQ20132083630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8日
【发明者】龚佩毅, 杜新光, 朱继东, 匡俊, 徐伟人, 陈志远, 郭建志 申请人: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