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5299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主要包括钢结构本体,钢结构本体通过第一简支座支撑,所述钢结构本体的底部通过设置有碳纤维板,碳纤维板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钢结构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施加压力的分配梁,分配梁通过第二简支座与钢结构本体连接,在钢结构本体上表面分配梁的两侧设置有位移计,在钢结构本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粘接有光栅光纤传感器,在钢结构本体的上翼缘、下翼缘及腹板上粘接有电阻应变片。本发明能够准确的模拟现实加固钢结构的安全状态,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且满足实验要求。
【专利说明】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性能试验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有大量亟需加固的建筑物。很多因素导致建筑物的老龄化加速,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适用性。对于钢结构而言,腐蚀、缺乏有效的维护及局部的疲劳敏感是影响性能的最主要因素。除此之外,环境恶化、结构构件老龄化、设计或者施工时缺乏足够的细节设计、使用不合格的材料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适用性。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亟需寻求一种合理并且有效的措施对这些已修建完成但仍需继续承受更大的荷载或者根据新的规范规程需要加固的建筑物进行健康监测,在构件发生破坏前知道其结构损伤的位置和损伤程度,评定结构目前的安全状态,以便可以更好地控制损伤的发展并修复。
[0003]采用预应力CFRP加固的结构,CFRP往往成为被加固结构的“生命线”,对采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的钢结构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需要针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的钢结构的实际受力特点,全面建立起相对应的评估指标体系,目前,针对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模拟评估实验所采用实验结构设计不合理,不能满足加固后钢板的安全性能实验评估要求。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该该结构能够准确的模拟现实加固钢结构的安全性能评估状态,且便于制作。
[000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主要包括钢结构本体,钢结构本体通过第一简支座支撑,所述钢结构本体的底部通过设置有碳纤维板,碳纤维板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钢结构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施加压力的分配梁,分配梁通过第二简支座与钢结构本体连接,在钢结构本体上表面分配梁的两侧设置有位移计,在钢结构本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粘接有光栅光纤传感器,在钢结构本体的上翼缘、下翼缘及腹板上粘接有电阻应变片。
[0006]进一步的,所述光栅光纤传感器为通信用单模光纤,光栅的写入方式为紫外侧,中心波长为1560nm,接头使用FC/APC跳线头。
[0007]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板通过粘接剂粘接在钢结构本体的下表面上。
[0008]本发明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在选取的样品钢架结构本体上设置有碳纤维板、光栅光纤传感器、电阻应变片、位移计及分配梁,同时确定了上述结构的位置,能够准确的模拟现实加固钢结构的安全状态,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且满足实验要求。
[0009]附图内容
图1是本发明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10]图中:1_钢结构本体;2_分配梁;3_第二简支座;4_光栅光纤传感器;5_碳纤维板;6_限位块;7_第一简支座;8_位移计;9_电阻应变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主要包括钢结构本体I,钢结构本体2通过第一简支座7支撑,钢结构本体I的底部通过设置有碳纤维板5,碳纤维板5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6,钢结构本体I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施加压力的分配梁2,分配梁2通过第二简支座3与钢结构本体I连接,在钢结构本体I上表面分配梁2的两侧设置有位移计8,在钢结构本体I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粘接有光栅光纤传感器4,在钢结构本体I的上翼缘、下翼缘及腹板上粘接有电阻应变片9。
[0012]光栅光纤传感器4为通信用单模光纤,光栅的写入方式为紫外侧,中心波长为1560nm,接头使用FC/APC跳线头。
[0013]碳纤维板5通过粘接剂粘接在钢结构本体I的下表面上。
[0014]光栅光纤传感器用于量测钢结构本体的跨中截面处上翼缘的应变值;碳纤维板的底部跨中处的应变值。
[0015]电阻应变片用于量测写入光栅处的碳纤维板底部的应变;写入光栅处的试验钢梁上翼缘的应变;试验钢梁纯弯段上下翼缘的应变;碳纤维板沿试验钢梁纵向的应变;碳纤维板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0016]位移计用于量测跨中的挠度;支座的沉降。
[0017]本发明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在选取的样品钢架结构本体上设置有碳纤维板、光栅光纤传感器、电阻应变片、位移计及分配梁,同时确定了上述结构的位置,能够准确的模拟现实加固钢结构的安全状态,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且满足实验要求。
[001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调节,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钢结构本体,钢结构本体通过第一简支座支撑,所述钢结构本体的底部通过设置有碳纤维板,碳纤维板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块,钢结构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施加压力的分配梁,分配梁通过第二简支座与钢结构本体连接,在钢结构本体上表面分配梁的两侧设置有位移计,在钢结构本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粘接有光栅光纤传感器,在钢结构本体的上翼缘、下翼缘及腹板上粘接有电阻应变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光纤传感器为通信用单模光纤,光栅的写入方式为紫外侧,中心波长为1560nm,接头使用FC/APC跳线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评估加固后的钢结构安全性能的实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板通过粘接剂粘接在钢结构本体的下表面上。
【文档编号】G01N19/00GK104483260SQ201410769090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5日
【发明者】邓朗妮, 赵思敏 申请人:广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