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525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仪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



背景技术:

通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利用光栅传感作为介质和载体才能更大地提高测量的精度。传统测量设备在测量过程中往往测量精度不高和设备结构繁琐。测量过程显然存在大量浪费资源和工作效率低下等缺点。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光电转换测量设备不断被应用,但是现在所使用的光电测量设备,仍然存在体积大,不易读数等问题,因此需要解决以上问题,实现测量设备的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包括底板、立柱、零位定度器、套管、主光栅、卡位器、阻尼器、弹片、拉簧、滑轮、拉绳、微电动机、转换器和显示器,所述底板上侧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右侧安装有零位定度器,且立柱两侧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右侧安装有主光栅,所述立柱上侧设置有卡位器,且立柱左侧安装有弹片,所述卡位器与阻尼器连接,所述弹片下侧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通过拉绳与滑轮相连接,所述滑轮通过拉绳与微电动机连接,所述微电动机下侧安装有转换器,所述转换器下侧设置有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立柱保持垂直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主光栅内侧设置有光栅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拉簧与滑轮保持平行的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内设置有液晶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测量精度高,操作简易,容易示数,利用光栅测量距离实现了高精度的距离测量,在示数过程中实现光电转换,实现了将距离进行光信号感应,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便于操作者读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该机械仪器领域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立柱,3、零位定度器,4、套管,5、主光栅,6、卡位器,7、阻尼器,8、弹片,9、拉簧,10、滑轮,11、拉绳,12、微电动机,13、转换器,14.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包括底板1、立柱2、零位定度器3、套管4、主光栅5、卡位器6、阻尼器7、弹片8、拉簧9、滑轮10、拉绳11、微电动机12、转换器13和显示器14,底板1上侧设置有立柱2,底板1与立柱2保持垂直位置关系,实现机体整体的稳定性,立柱2右侧安装有零位定度器3,且立柱2两侧设置有套管4,套管4右侧安装有主光栅5,主光栅5内侧设置有光栅传感器,确保高精度测量距离,立柱2上侧设置有卡位器6,且立柱2左侧安装有弹片8,卡位器6与阻尼器7连接,弹片8下侧设置有拉簧9,拉簧9通过拉绳11与滑轮10相连接,拉簧9与滑轮10保持平行的位置关系,实现距离的高精度传递,滑轮10通过拉绳11与微电动机12连接,微电动机12下侧安装有转换器13,转换器13下侧设置有显示器14,显示器14内设置有液晶显示屏,确保高清示数便于操作者观测。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时,首先由立柱2的零位定度器3进行归零位处理,卡位器6进行位置卡定,阻尼器7实现高精度的定位,主光栅5进行距离感应,感应信息传递到弹片8上,拉簧9通过滑轮10和拉绳11将信息传递到微电动机12上,转换器13将信号进行处理,将距离在显示器14进行显示,最终实现了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的距离测定。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包括底板、立柱、零位定度器、套管、主光栅、卡位器、阻尼器、弹片、拉簧、滑轮、拉绳、微电动机、转换器和显示器,所述底板上侧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右侧安装有零位定度器,且立柱两侧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右侧安装有主光栅,所述立柱上侧设置有卡位器,且立柱左侧安装有弹片,所述卡位器与阻尼器连接,所述弹片下侧设置有拉簧,所述拉簧通过拉绳与滑轮相连接,所述滑轮通过拉绳与微电动机连接,所述微电动机下侧安装有转换器,所述转换器下侧设置有显示器。该基于光电转换的距离测量仪,具有测量精度高、结构精简的特点,在机械仪器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伟江
技术研发日:2016.06.23
技术公布日:2018.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