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2701发布日期:2022-01-26 20:24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制冷系统中,经常需要将温度传感器或感温包固定在换热管上,一般为铜管或铝管,以便于采集换热管的温度。目前,通常的固定方式是采用焊接换热管套筒来固定感温包。由于焊接效率较低,不便于感温包的安装及更换,使得拆装感温包的效率较低,在向换热管焊接套筒时,极易造成换热管过烧的情况,影响器件质量,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易操作的感温包固定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结构特征是包括左右互相连通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夹持部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二翻边,在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的开槽。
5.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呈弧形状。
6.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内周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内周半径。
7.进一步,所述开槽为二个且左右对称设置。
8.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和第二翻边的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时,开槽的最底处的水平高度超过第一夹持部相对于第二夹持部的水平高度。
9.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与其相接的第一夹持部之间呈直角设置,和/或,第二翻边与其相接的第二夹持部之间呈直角设置。
10.进一步,所述开槽在第二夹持部一侧的长度与第二夹持部一侧的总长度相比,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70%。
11.进一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部。
12.进一步,感温包固定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成型。
13.进一步,感温包固定结构采用高锰钢制成。
14.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互相连通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夹持部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二翻边,在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的开槽;由于开槽在第二夹持部一侧的长度与第二夹持部一侧的总长度相比,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70%;于是,能够防止产品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当需要维护时,能够较为轻松的将感温包以及感温包固定结构从换热管取下来,降低了后期的维护难度。
15.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翻边与其相接的第一夹持部之间呈直角设置,和/或,第二翻边与其相接的第二夹持部之间呈直角设置;当需要拆卸更换时,用户只需用螺丝刀的端部使劲下压第一翻边或第二翻边就可以将感温包以及感温包固定结构从换热管取下来,降低
了后期的维护难度。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21.图中:10为第一夹持部,20为第二夹持部,30为弧形连接部,40为第一翻边,50为第二翻边,60为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参见图1-图4,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包括左右互相连通的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所述第一夹持部10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一翻边40,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二翻边50,在所述第二翻边50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上的开槽60。
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温度传感器或感温包卡入到第一夹持部内,然后将换热管卡入到第二夹持部内,通过左右互相连通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不仅将两者固定安装而且使两者紧密贴合,便于温度传感器或感温包进行工作,进一步,在日后的维护中,当需要更换温度传感器或感温包,只需将两者取出,重新装上新的温度传感器或感温包即可。
25.参见图2,所述第一夹持部10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均呈弧形状,弧形的设计能使第一夹持部10更好的与温度传感器或感温包卡接贴合,保证稳定性的同时不损坏温度传感器或感温包,而第二夹持部也是一样,保证稳定性的同时不损坏换热管。
26.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内周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内周半径。由于温度传感器或感温包的尺寸比换热管小,因此将第一夹持部10的水平位置设置高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水平位置,从而使感温包卡入到第一夹持部后其位于第二夹持部的左上方,能更好的与换热管进行贴合。
27.所述第一夹持部1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0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部30。
28.所述开槽60为二个且左右对称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开槽60可以在确保固定结构具有足够强度的基础上,还具有足够的弹性。
29.所述第一翻边40的边缘和第二翻边50的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时,开槽60的最底处的水平高度超过第一夹持部10相对于第二夹持部20的水平高度。
30.所述第一翻边40与其相接的第一夹持部10之间呈直角设置,和/或,第二翻边50与其相接的第二夹持部20之间呈直角设置。
31.所述开槽60在第二夹持部20一侧的长度与第二夹持部20一侧的总长度相比,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70%。
32.感温包固定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成型,不仅利于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整体强度得到提高,延长使用寿命。
33.感温包固定结构采用高锰钢制成。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左右互相连通的第一夹持部(10)和第二夹持部(20),所述第一夹持部(10)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一翻边(40),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二翻边(50),在所述第二翻边(50)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持部(20)上的开槽(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夹持部(10)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0)均呈弧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夹持部(10)的内周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夹持部(20)的内周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开槽(60)为二个且左右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翻边(40)的边缘和第二翻边(50)的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时,开槽(60)的最底处的水平高度超过第一夹持部(10)相对于第二夹持部(20)的水平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翻边(40)与其相接的第一夹持部(10)之间呈直角设置,和/或,第二翻边(50)与其相接的第二夹持部(20)之间呈直角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开槽(60)在第二夹持部(20)一侧的长度与第二夹持部(20)一侧的总长度相比,大于或等于50%且小于7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夹持部(10)和所述第二夹持部(20)之间设置有弧形连接部(30)。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感温包固定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成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温包固定结构,其特征是感温包固定结构采用高锰钢制成。

技术总结
一种感温包固定结构,包括左右互相连通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二夹持部上部向外侧延伸有第二翻边,在所述第二翻边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的开槽。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均呈弧形状。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内周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内周半径。所述开槽为二个且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翻边的边缘和第二翻边的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时,开槽的最底处的水平高度超过第一夹持部相对于第二夹持部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翻边与其相接的第一夹持部之间呈直角设置,和/或,第二翻边与其相接的第二夹持部之间呈直角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易操作的特点。用新型具有易操作的特点。用新型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袁刘静 秦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锐义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