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6239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冲击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传感器,特别是用于防盗、防冲击、防震的冲击传感器。
现有的冲击传感器由钢球、外壳、小弹簧、螺栓、基板及引线片组成。其结构是,基板上固定一只螺栓,螺栓上端固定小弹簧,弹簧顶端焊接一钢球,三者均是导体并由螺栓做为引出线,由引线片上焊出另一根引线,静态时,不管冲击传感器处于任何角度,钢球和外壳均不会接通,用来触发报警装置,其不足之处是受到外力冲击时,小弹簧产生颤动使钢球发生位移,在一定时间内才能与外壳接通,因此它的反应速度幔。若所受外力冲击的能量较小,则钢球不能与外壳接通,所以它的灵敏度较低。有触点的冲击传感器难以满足在高可靠、轻微冲击及需要快速反应的场合做冲击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磁片取代钢球,磁片与电传感线圈配合进而产生感应电压,驱动放大器工作,性能稳定,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的无触点的冲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外壳弹簧、螺栓、基板、控制电路,基板的中间部位固定有螺栓,螺栓的一端固定有弹簧,弹簧置于壳体内。它的结构要点位于壳体内的弹簧的顶部固定有磁体,磁体的上方设有电感线圈,电感线圈的引出线置于壳体外面,置于壳体外的引出线与控制电路的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外壳为一空心圆柱体。磁体与电感线圈同心设置。放大器由晶体三极管V1、V2、V3、V4、V5、V6及外围器件组成,其中V1的基极与电容C1构成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引出线相连,V1的集电极与V2的基极相连,V2的发射极与V3的基极相连,V3的集电极与V4的基极相连,V4的集电极与V5的基极相连,V5的集电极与V6的基极相连,V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V7、开关K组成的并联电路相连,V7、K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电源,V1、V2、V3、V4、V5、V6的发射极分别接于地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稳定可靠,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制造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放大器电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图中基板(1)、引出线(2、4)、螺栓(3)、外壳(5)、弹簧(6)、磁体(力、电感线圈(8)、控制电路(9)。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外壳(5)为一铝质空心圆柱体,它的作用是封闭各结构件。壳体(5)内有电感线圈(8)、磁体(7)、弹簧(6)、引出线(2、4)、螺栓(3)的头部。螺栓(3)从基板(1)的中间部位穿过头部置于壳体(5)内,尾部置壳体外。基板(1)为聚氯乙烯圆片,用于固定螺栓(3)及封闭各部件。螺栓(3)的头部固定有弹簧(6),弹簧(6)为钢质螺旋体,用于检测外来的冲击力。弹簧(6)的顶部固定有磁体(7),磁体(7)为实芯圆柱梯形磁铁,磁体(7)的上方有电感线圈(8),电感线圈(8)采用油漆包线绕制成空心圆柱与磁体(7)同心设置,用于检测磁体的运动而产生感应电压。电感线圈(8)、磁体(7)、弹簧(6)相互配合构成冲击检测机构。电感线圈(8)的插头的引出线(2、4),采用细铜线,与控制电路(9)的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放大器由晶体V1、V2、V3、V4、V5、V6二极管V7及外围元件组成。V1—V4、V6采用9013管,V5采用9012管,V1的基极与引出线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V2的基极相连,V2的集电极接电源,发射极与V3的基极相连,V3的基极与V4的基极相连,V4的集电极与V5的基极相连,V5的集电极与V6的基极相连,发射极接电源,V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二极管V7、开关电路组成的并联电路相连,V7、K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电源。放大器的静态电流为0.3mA。它的一级放大由V1及电容C1组成,C1与引出线相连,C1的作用是在大幅度放大感生电压时,起阻止自动稳压作用。由于第一级输出阻抗很高,因此功耗较低。V2为V3与V1之间提供耦合,如果V1输出下降,V2截止,并联在V2发射极的电容C2通过R5局部放电,电阻R5与电容C2、三极管V3的基极相连。由于R5的阻值较高(为100K),电路在上一次移动检测后的十秒钟达到最高灵敏度。放大器电压变化达到0.6V时,V4导通。V5的基极接有电容C5,C5与R11串联与R10相连,R11与V5的基极相连。在V4呈饱和状态时,C5经R10、R11做局部放电,促使V5导通,V6也导通,开关K励磁,其常开触点闭合接通执行元件。电路中的电阻R3与电容C6相连与V1的集电极相连。其作用是在使用干电池时对放大级电源进行退耦,消除误触发。本图中CC符号为冲击传感器文字符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当本实用新型受到外冲击时,小弹簧产生颤动,磁体伴随小弹簧的颤动而产生位移,磁体(7)的位移又改麦着电感线圈(8)的电感量,这一系列的连锁变化使电感线圈(8)的两端感应出一细小的变化电压,驱动控制放大器动作。只要有一轻微外来冲击,便可输出一变化电压,控制电路工作,无机械触点,进而达到发明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冲击传感器,包括外壳、弹簧、螺栓、基板、控制电路,基板的中间部位固定有螺栓、螺栓的一端固定有弹簧,弹簧置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a、位于壳体内的弹簧的顶部固定有磁体,磁体的上方设有电感线圈,电感线圈的引出线置于壳体外面;b、置于壳体外的引出线与控制电路的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为一空心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弹簧磁体与电感线圈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放大器由晶体三极管V1、V2、V3、V4、V5、V6及外围器件构成,其中V1的基极与电容C1构成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引出线相连,V1的基电极与V2的基极相连,V2的发射极与V3的基极相连,V3的集电极与V4的基极相连,V4的集电极与V5的基极相连,V5的集电极与V6的基极相连,V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V7、开关K组成的并联电路相联,V7、K并联电路的另一端接电源,V1、V2、V3、V4、V6的发射极分别接于地线。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防盗、防冲击、防震的冲击传感器,由外壳、弹簧、螺栓、基板、磁体、控制电路等构成。弹簧位于壳体内、弹簧的顶部固定着磁体,磁体的上方有电感线圈,电感线圈的引出线置于壳体外分别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为通用电路,由晶体三极管V
文档编号G01D5/02GK2229072SQ9520297
公开日1996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17日
发明者宋晓平 申请人:宋晓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