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910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69%,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的一个主要诱发因素便是降雨.因此,如何实时、准确的获取降雨资料,对于地质灾害的预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雨量计是气象及社会各相关部门普遍应用的测量降水的仪器,总的分为人工测量和传感器测量两种方式。而传感器测量又可以细分为等多种类型的雨量计。但每种类型的雨量计在精度或是操作性都有一定的缺陷,不是十分完美.比如翻斗式雨量计测量的精度受降雨强度大小的限制,雨越大,测量越不准;而虹吸式雨量计需要经常性的现场记录测量以及更换记录纸,这给野外监测带来了不便;超声波雨量计则由于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密度、浓度、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其测量精度较低。由于雨量计一般都是安装在山区,特别是安装在一些杂草丛生的地方,昆虫鼠类较多,而昆虫鼠类等爬入雨量计内部容易顺坏内部电器元件,从而导致雨量计失效。另外,雨量计上停留的栖息的鸟类,产生的排泄物还有可能造成雨量计内部的堵塞,从而影响雨量计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该雨量计能够驱赶昆虫鼠类,避免它们对雨量计内部电器元件的损坏,同时该雨量计还能驱赶栖息的鸟类,避免其留下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计内部的堵塞,保证雨量计能够长期正常的工作。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包括壳体、盛水器、虹吸管、驱虫盒和驱鸟器,所述壳体内部盛水器和壳体顶部之间通过漏斗进行连接,在盛水器的下方还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还连接在位于壳体内部的数据采集器上,在数据采集器的外部还设置防水层;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均设置一个驱虫盒,在壳体的上方还安装驱鸟器。
[0005]当开始降雨时,外部雨水打在壳体顶部,经过漏斗进入盛水器内,盛水器内的水位逐渐上升,当降雨量达到虹吸点高度时,盛水器内的水便会通过虹吸管将水排出,盛水器内的水位也就相应的下降了。当开始下雨且降雨量没有达到虹吸点高度时,那么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传给数据采集器上的单片机的电压数据换算出来.但是当降雨量达到虹吸点高度,开始出现虹吸现象时,雨量计便工作在一种一边接水一边放水的状态.由于虹吸管排水的速度远大于降雨的速度,最终盛水器内的水还是会被排出,只是排水的时间要比没有降雨时的虹吸排水时间长一点,根据这一规律,利用现有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最终雨量的变化信息,通过数据采集器上的GSM模块实现远程传递,无需现场记录数据,实现远程监控。由于在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安装盒,内部盛放的物质能够避免昆虫鼠类的接近,避免昆虫鼠类等破坏雨量计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保证雨量计能够长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而在壳体上方设置的驱鸟器能够驱赶想要栖息在雨量计的鸟类,避免栖息的鸟类产生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计内部的堵塞。而在数据采集器上设置的防水层,能够避免水分进入数据采集器内部,造成数据采集器无法正常工作。
[0006]所述驱虫盒内装有驱虫剂。该驱虫剂能够驱除掉靠近的昆虫以及鼠类,避免其咬坏雨量计内部的部件。
[0007]为了达到最佳的驱鸟效果,所述驱鸟器为超声波驱鸟器。超声波驱鸟器通过超声波无数次的反射方式进行传播,形成超声波防护网覆盖整个驱鸟空间,实现一片范围的驱鸟。
[0008]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器上还连接太阳能电池板。该供电方式节能环保,非常适合给野外工作设备供电。
[0009]所述壳体包括顶部的盖体、中部的盛放腔体和底座,其中的盖体、盛放腔体和底座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盖体的宽度大于盛放腔体,把整个盛放腔体罩在下方。盖体能够保护整个盛放腔体,避免雨水中盛放腔体与盖体形成的缝隙中进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0010]由于虹吸管内残留的水柱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为了保证降雨达到虹吸点能够正常虹吸且无滴漏现象,同时当虹吸完后,管内还不会残留水柱,所述虹吸管为弯管,弯管的弧度范围在29° -31°之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雨量计不仅能够采集雨量信息,还能够采集水质信息,通过远程进行传递,在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安装盒,内部盛放的物质能够避免昆虫鼠类的接近,避免昆虫鼠类等破坏雨量计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保证雨量计能够长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0012]2、在壳体上方设置的驱鸟器能够驱赶想要栖息在雨量计的鸟类,避免栖息的鸟类产生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计内部的堵塞。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壳体;2、漏斗;3、盛水器;4、压力传感器;5、数据采集器;6、虹吸管;7、驱虫盒;8、防鸟器;9、防水层;10、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0016]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壳体1、盛水器3、虹吸管6、驱虫盒7和驱鸟器8,所述壳体I内部盛水器3和壳体I顶部之间通过漏斗2进行连接,在盛水器3的下方还连接压力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4还连接在位于壳体I内部的数据采集器5上,在数据采集器5的外部还设置防水层9 ;所述壳体I的底部两侧均设置一个驱虫盒7,在壳体I的上方还安装驱鸟器8。
[0017]当开始降雨时,外部雨水打在壳体顶部,经过漏斗进入盛水器内,盛水器内的水位逐渐上升,当降雨量达到虹吸点高度时,盛水器内的水便会通过虹吸管将水排出,盛水器内的水位也就相应的下降了。当开始下雨且降雨量没有达到虹吸点高度时,那么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传给数据采集器上的单片机的电压数据换算出来.但是当降雨量达到虹吸点高度,开始出现虹吸现象时,雨量计便工作在一种一边接水一边放水的状态.由于虹吸管排水的速度远大于降雨的速度,最终盛水器内的水还是会被排出,只是排水的时间要比没有降雨时的虹吸排水时间长一点,根据这一规律,利用现有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最终雨量的变化信息,通过数据采集器上的GSM模块实现远程传递,无需现场记录数据,实现远程监控。由于在壳体的底部两侧均安装盒,内部盛放的物质能够避免昆虫鼠类的接近,避免昆虫鼠类等破坏雨量计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保证雨量计能够长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而在壳体上方设置的驱鸟器能够驱赶想要栖息在雨量计的鸟类,避免栖息的鸟类产生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计内部的堵塞。而在数据采集器上设置的防水层,能够避免水分进入数据采集器内部,造成数据采集器无法正常工作。
[0018]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如下:所述驱虫盒7内装有驱虫剂。该驱虫剂能够驱除掉靠近的昆虫以及鼠类,避免其咬坏雨量计内部的部件。
[0019]为了达到最佳的驱鸟效果,所述驱鸟器为超声波驱鸟器。超声波驱鸟器通过超声波无数次的反射方式进行传播,形成超声波防护网覆盖整个驱鸟空间,实现一片范围的驱鸟。
[0020]所述数据采集器5上还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0。该供电方式节能环保,非常适合给野外工作设备供电。
[0021]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如下:所述壳体I包括顶部的盖体、中部的盛放腔体和底座,其中的盖体、盛放腔体和底座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盖体的宽度大于盛放腔体,把整个盛放腔体罩在下方。盖体能够保护整个盛放腔体,避免雨水中盛放腔体与盖体形成的缝隙中进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0022]由于虹吸管内残留的水柱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度,为了保证降雨达到虹吸点能够正常虹吸且无滴漏现象,同时当虹吸完后,管内还不会残留水柱,所述虹吸管6为弯管,弯管的弧度范围在29° -31°之间。
[0023]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发明。
【主权项】
1.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I)、盛水器(3)、虹吸管(6)、驱虫盒(7)和驱鸟器(8),所述壳体(I)内部盛水器(3)和壳体(I)顶部之间通过漏斗(2)进行连接,在盛水器(3)的下方还连接压力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4)还连接在位于壳体(I)内部的数据采集器(5)上,在数据采集器(5)的外部还设置防水层(9);所述壳体(I)的底部两侧均设置一个驱虫盒(7 ),在壳体(I)的上方还安装驱鸟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虫盒(7)内装有驱虫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驱鸟器(8)为超声波驱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器(5)上还连接太阳能电池板(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包括顶部的盖体、中部的盛放腔体和底座,其中的盖体、盛放腔体和底座依次连接为一体结构,盖体的宽度大于盛放腔体,把整个盛放腔体罩在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6)为弯管,弯管的弧度范围在29° -31°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检测仪,包括壳体、盛水器、虹吸管、驱虫盒和驱鸟器,所述壳体内部盛水器和壳体顶部之间通过漏斗进行连接,在盛水器的下方还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还连接在位于壳体内部的数据采集器上,在数据采集器的外部还设置防水层;所述壳体的底部两侧均设置一个驱虫盒,在壳体的上方还安装驱鸟器。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驱赶昆虫鼠类,避免它们对雨量计内部电器元件的损坏,同时该雨量计还能驱赶栖息的鸟类,避免其留下大量的排泄物,造成雨量计内部的堵塞,保证雨量计能够长期正常的工作。
【IPC分类】G08C17/02, G01W1/14
【公开号】CN105068156
【申请号】CN201510583311
【发明人】陈静
【申请人】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