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同处理面之间叠加速度校正的方法

文档序号:9373810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同处理面之间叠加速度校正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勘探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同处理面之间叠加速度校正 的方法,用于地形起伏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不同处理面上分析的叠加速度向另一处理面转 换时速度值校正。
【背景技术】
[0002] 基于水平固定面的叠加速度分析技术为一种业已成熟的处理技术,其理论基础是 水平层状介质,要求炮点、检波点处于同一基准面上。当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尤其是地表 高差较大时,速度分析之前需要静校正处理,将炮点和检波点通过静校正技术校正到统一 处理基准面上,不同固定基准面分析的叠加速度是不同的。另外,地震数据处理中较大的长 波长静校正,影响了叠加速度分析结果和叠加成像质量,人们便提出基于浮动面的地震速 度分析和成像技术,但不同浮动面分析的速度值也是有所不同。总之,不同处理面上分析的 地震叠加速度值的大小是不同的,与处理面的高程有关。
[0003] 目前尚未见到一种方法技术,去转换不同处理面上分析的叠加速度结果。将某一 处理面上分析的速度函数应用到另一处理面时当前通常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一种是近似地 去直接应用,但这当基准面之间高程差较大或静校正量较大时误差较大;另一种是当基准 面改变后,基于速度谱原理重新去逐个修改前期形成的速度分析结果,但这未能充分地利 用前期分析拾取的速度函数,又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工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不同处理面之间叠 加速度校正的方法,校正地震数据处理中不同处理面上分析的叠加速度结果,较为精确地 转换不同处理面上分析的叠加速度值,为地表起伏地区地震资料的固定面或浮动面速度分 析和建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技术手段,减少地震勘探中重复地投入人工(三维工区拾取叠 加速度非常耗时),转换精度较高,并提高了地震资料处理效率。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种不同处理面之间叠加速度校正的方法,包括:
[0007] 第一步:输入VT对函数VcildOJ和该位置处叠加速度分析处理面的垂直时移量 Δ t ;
[0008] 第二步:对工区内所有VT对函数UT。),用式⑷计算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 函数 V_(T。):
[0009] (4)
[0010] 其中,T。为反射波的垂直双程旅行时间;
[0011] 第三步:输出工区内所有VT对函数VcildCO分析处对应的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 函数 V_(T。);
[0012] 第四步:用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数V_(T。)建立速度模型。
[0013] 所述函数VcildCO是通过速度谱分析方法获得的速度函数信息,它是Τ。的函数,是 基于某处理面的结果。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给出一种不同处理面之间叠加速 度校正的技术,校正地震数据处理中不同处理面分析的叠加速度结果,较为精确地转换不 同处理面上分析的叠加速度值,减少了地震勘探中重复地投入人工,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效 率。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7] 地震数据动校正叠加速度分析结果随着速度分析处理面高程的变化而变化。为校 正地震数据处理中不同处理面分析的叠加速度结果,较为精确地转换不同处理面上分析的 叠加速度值,减少地震勘探中重复地投入巨大的人工工作量,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效率,本发 明给出一种不同处理面之间叠加速度校正的方法,推导出叠加速度与处里面垂直时移及垂 直反射时间之间的近似关系,对另一处理面动校正分析叠加速度函数,从浅到深对各反射 界面的叠加速度函数进行校正,可以快速地转换不同处理面分析的叠加速度值,在保持叠 加速度精度的情况下提高地震数据处理效率。
[0018] (1)叠加速度校正计算公式
[0019] 对于共中心点道集中各地震道反射波旅行时双曲线方程
[0020] - (1)
[0021] 式中,X为地震数据炮点到检波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即偏移距,VcildS动校正时采用 的叠加速度,Τ。为反射波的垂直双程旅行时间,T x为某道地震数据对应的反射波旅行时间。
[0022] 传统的静校正方法进行垂直时移,经过静校正后共中心点道集中各地震道的反射 时间由浅至深产生一个相同的时移,改变了各反射层的垂直双程旅行时,但是没有改变反 射波同相轴的形态,即相应的动校正量没有改变。整个共中心点道集各道垂直时移At后, 再用双曲线
[0023] ⑵:
[0024] 去拟合基于速度谱原理进行叠加速度分析,垂直时移Λ t后动校正分析的叠加速 度记作,可推导出
[0025]
(3)
[0026] 式中,T_ = ΤΧ_Τ。为动校正时差,是一个变量,它相对于T。较小时可推导出近似公 式⑷。
[0027] (4)
[0028] (4)式揭示出反射波双曲线时移Λ t后动校正分析的叠加速度ν_与垂直时移前 置加速度VciId之间的近似关系,它与At和Τ。有关。
[0029] (2)叠加速度校正
[0030] 对之前动校正分析的所有叠加速度函数,结合该位置处叠加速度分析处理面的垂 直时移量At,用(4)式对各反射层(不同反射层T。处的叠加速度7^是不同的)的动校 正分析的叠加速度进行校正处理。
[0031] 如图1所示,本方法的具体实现技术路线如下:
[0032] 第一步:输入VT对函数VcildOJ和该位置处叠加速度分析处理面的垂直时移量 At。函数VcildOJ是之前技术人员通过速度谱分析等方法获得的速度函数信息,它是T。的 函数,是基于某处理面的结果。之后由于某种原因,在该地表位置处处理面的T。时间改变 了 Δ t ;
[0033] 第二步:对工区内所有VT对函数VcildOJ,用⑷计算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 数 V-(T0);
[0034] 第三步:输出工区内所有VT对函数分析处对应的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数 Vnew(T0);
[0035] 第四步:用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数V_(T。)建立相应的速度模型。
[0036] 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 发明公开了应用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 发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因此前面描述的方式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 性的意义。
【主权项】
1. 一种不同处理面之间叠加速度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输入VT对函数UT。)和该位置处叠加速度分析处理面的垂直时移量At; 第二步:对工区内所有VT对函数UT。),用式⑷计算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数 Vnew(T〇):⑷ 其中,T。为反射波的垂直双程旅行时间; 第三步:输出工区内所有VT对函数V^cr。)分析处对应的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 数V_(T〇); 第四步:用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数V_(T。)建立速度模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处理面之间叠加速度校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函 数(T。)是通过速度谱分析方法获得的速度函数信息,它是T。的函数,是基于某处理面的 结果。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同处理面之间叠加速度校正的方法,属于勘探地震数据处理领域。本方法包括:第一步:输入VT对函数Vold(T0)和该位置处叠加速度分析处理面的垂直时移量Δt;第二步:对工区内所有VT对函数Vold(T0),用式(4)计算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数Vnew(T0):<maths num="0001"></maths>其中,T0为反射波的垂直双程旅行时间;第三步:输出工区内所有VT对函数Vold(T0)分析处对应的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数Vnew(T0);第四步:用新的基准面对应的VT对函数Vnew(T0)建立速度模型。
【IPC分类】G01V1/36
【公开号】CN105093321
【申请号】CN201410207244
【发明人】潘宏勋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5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