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纬仪快速对中整平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工程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经玮仪快速对中整平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经玮仪是工程测量常用仪器,目前工程中经玮仪的对中整平主要是通过调节脚架来实现,此方法操作复杂、耗时较多、工作效率低,若在松软地面上脚架容易滑动而使对中整平难度增加。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玮仪快速对中整平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实现快速、简单、精确的对中调平经玮仪,提高工作效率。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经玮仪快速对中整平支架,包括螺杆、台座、辅助固定器、固定螺丝、上立杆、插销、下立杆、辅助脚架和圆水准器,其中螺杆、台座、上立杆、插销、下立杆和圆水准器共同组成支杆,辅助固定器、固定螺丝和辅助脚架共同组成脚架;下立杆直径稍大于上立杆直径,上立杆与台座固定相连,螺杆与上立杆和下立杆同轴,下立杆的锥尖立于控制点上,通过调节圆水准器调节支杆处于垂直位置;经玮仪与螺杆连接后,经玮仪的仪器竖轴与上立杆和下立杆的轴线重合;根据不同要求上立杆和下立杆之间可以上下活动调节支杆高度,并用插销固定;支杆稳定后通过调节辅助脚架上的辅助固定器和固定螺丝加以固定,最后再调节经玮仪的水平调节螺旋用于实现经玮仪的快速对中整平。
[0005]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调平速度快、易掌握、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工程运用。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主视图。
[0007]图2为本发明装置中的脚架的俯视图。
[0008]图中标记:1-螺杆;2_台座;3_辅助固定器;4_固定螺丝;5_上立杆;6_插销;7-下立杆;8_辅助脚架;9_圆水准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0]实施例:
一种经玮仪快速对中整平支架,包括螺杆1、台座2、辅助固定器3、固定螺丝4、上立杆5、插销6、下立杆7、辅助脚架8和圆水准器9,其中螺杆1、台座2、上立杆5、插销6、下立杆7和圆水准器9共同组成支杆,辅助固定器3、固定螺丝4和辅助脚架8共同组成脚架;下立杆7直径稍大于上立杆5直径,上立杆5与台座2固定相连,螺杆I与上立杆5和下立杆7同轴,下立杆7的锥尖立于控制点上,通过调节圆水准器9调节支杆处于垂直位置;经玮仪与螺杆I连接后,经玮仪的仪器竖轴与上立杆5和下立杆7的轴线重合;根据不同要求上立杆5和下立杆7之间可以上下活动调节支杆高度,并用插销6固定;支杆稳定后通过调节辅助脚架8上的辅助固定器3和固定螺丝4加以固定,最后再调节经玮仪的水平调节螺旋用于实现经玮仪的快速对中整平。
[0011]实现过程参阅附图1、2,具体如下:
第一,按图1所示连接好对中整平支架,调节好立杆5和7的高度并用插销6固定,使下立杆7的锥尖立于控制点上,调节台座2上的圆水准器9使台座2水平,此时上立杆5和下立杆7处于垂直状态。
[0012]第二,如附图2中所示,通过调节三根固定螺丝4使上立杆5与辅助脚架8相互固定,防止测量过程中立杆晃动或者偏离垂直位置。
[0013]第三,将经玮仪与螺杆I相连,此时经玮仪已处于强制对中状态,再调节经玮仪水平调节螺旋来调平,即完成经玮仪的对中整平。
[0014]接下来,即可开始测量工作。
【主权项】
1.一种经玮仪快速对中整平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螺杆(I)、台座(2)、辅助固定器(3)、固定螺丝(4)、上立杆(5)、插销(6)、下立杆(7)、辅助脚架(8)和圆水准器(9),其中螺杆(I)、台座(2)、上立杆(5)、插销(6)、下立杆(7)和圆水准器(9)共同组成支杆,辅助固定器(3)、固定螺丝(4)和辅助脚架⑶共同组成脚架;下立杆(7)直径稍大于上立杆(5)直径,上立杆(5)与台座⑵固定相连,螺杆⑴与上立杆(5)和下立杆(7)同轴,下立杆(7)的锥尖立于控制点上,通过调节圆水准器(9)调节支杆处于垂直位置;经玮仪与螺杆(I)连接后,经玮仪的仪器竖轴与上立杆(5)和下立杆(7)的轴线重合;根据不同要求上立杆(5)和下立杆(7)之间可以上下活动调节支杆高度,并用插销(6)固定;支杆稳定后通过调节辅助脚架(8)上的辅助固定器(3)和固定螺丝(4)加以固定,最后再调节经玮仪的水平调节螺旋用于实现经玮仪的快速对中整平。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纬仪快速对中整平支架。该支架由带台座的支杆和带固定器辅助脚架组成。将支杆立于控制点上,支杆为刚性笔直且设有调平圆水准器,支杆顶端螺杆可与经纬仪相连,从而使经纬仪仪器竖轴与支杆轴线重合,以实现快速对中。对中后利用辅助脚架将支杆固定,再调节经纬仪水平调节螺旋使经纬仪水平,从而实现经纬仪的快速对中整平。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调平速度快、易掌握、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工程运用。
【IPC分类】G01C1/02
【公开号】CN105222748
【申请号】CN201510597473
【发明人】董均贵, 吕海波, 林飞扬, 李风勇, 樊永华
【申请人】桂林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