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角度折弯疲劳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7002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角度折弯疲劳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弯曲疲劳试验设备领域,确切的说,涉及一种可变角度折弯疲劳试验机。
【背景技术】
[0002]工程材料应用中,一般会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除了常规的力学性能之外,材料的疲劳性能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因为疲劳破坏的现象极为广泛,据统计约50-90%的机械结构破坏均属于疲劳破坏。弯曲疲劳试验机是一种主要用于测定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在室温状态下的拉伸、压缩或拉压交变负荷的疲劳性能试验的机器。目前,材料疲劳试验机多为大载荷通用性实验设备,设备结构复杂,成本昂贵,每次只能对一个试样进行疲劳试验,试验周期较长,工作效率低。传统的三点弯曲试验机是将标本放在有一定距离的两个支撑点上,在两个支撑点中点上方向标本施加向下的载荷,标本的3个接触点形成相等的两个力矩时即发生三点弯曲,标本将于中点处发生断裂。传统的三点弯曲试验机因为其工作原理不能应用于轴类等工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只在设计一种能消除上述缺点,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工件进行不同角度的弯曲疲劳强度的试验。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改进方案:动力机构主要由电动机、减速器、V带轮、V型带、传动轴、牵引皮带、轴承等组成。电机通过V带轮、V型带和传动轴减速、并传递动力、传动轴通过牵引带轮连接、带动下牵引带轮旋转,同时,传动轴上安装一对相互的啮合齿轮,从而改变旋转方向并且传递动力,然后通过一对相同的V带轮把动力向上传递,两个传动轴上连接对应的夹具,电器传感器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实现两传动轴的转动,同时实现夹具的往复运动。
[0005]在进行弯曲疲劳试验时,将试样的两端固定安装在所述试样架上,电器传感器控制电动机实现正反转,并实现不同角度的转动,带动两对应主轴的正反转,使得试样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反复弯曲,试样进行弯曲疲劳试验。在本技术方案中,电动机的正反转及转动的角度可以有电器传感器控制,实现对试样弯曲角度的试验,并可以对试样选择不同的加载力和加载弯曲角度,该弯曲疲劳试验机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06]本发明产生的有效增益为: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马达和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安装在所述的液压马达和主轴之间,可将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传递给主轴。采用液压马达作为动力源,可施加大载荷且便于控制;一般动力装置的输出转速均较高,故所述减速机与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减速机将转速降低后传递给主轴,可适应不同转速的需要。所述一对啮合的齿轮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的特点,故对于工件的弯曲角度有很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以剖视图表达)。
[0008]图2是本发明的动力结构简图(以剖视图表达)。
[0009]图1标记说明:I夹具,2传动轴,3深沟球轴承,4V带轮,5底座,6齿轮,主动轴,8V带轮,9V型带,10电器传感器。
[0010]图2标记说明:11减速装置,12液压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变角度折弯疲劳试验机,主要结构包括:I夹具,2传动轴,3深沟球轴承,4V带轮,5底座,6齿轮,7主动轴,8 V带轮,9V型带,10电器传感器,11减速装置,12液压马达。弯曲疲劳试验机工作时,12液压马达与11减速装置相连接,带动7主轴上的8V带轮旋转,8V带轮通过9V型带带动轴旋转,从动轴上的6齿轮与其啮合的齿轮反方向转动,从动齿轮带动4V带轮转动,从而实现两轴的反方向转动。10电器传感器能够实现液压马达的正反转与角度的转变,从而实现夹具的正反转与角度的改变,使得试样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反复弯曲,试样进行弯曲疲劳试验。
【主权项】
1.一种可变角度折弯疲劳试验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驱动装置的电机及减速器、V带轮、V型皮带、齿轮、传动轴、夹具、电气传感器以及支撑底座等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角度折弯疲劳试验,其特征利用皮带轮带动两传动轴转动,并利用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实现两个传动轴转向的改变从而实现对工件的双向弯曲疲劳试验。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角度折弯疲劳试验机,包括作为驱动装置的电机及减速器、V带轮、V型皮带、齿轮、传动轴、专用夹具、电气传感器以及支撑底座等装置。所述电机与减速器连接带动V带轮转动,所述V带轮轴带动其上齿轮转动,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改变两V带轮轴的转动方向,所述电气传感器控制电机实现正反转,通过对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带动V带轮往复转动,使夹具能够在水平面上实现往复运动,从而给测试工件加上周期性载荷,往复转动直至工件断裂。本次发明的弯曲疲劳试验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可以针对不同规格的试件进行疲劳强度对比,并且可以通过电气传感器改变弯曲角度以及弯曲速度,适用范围广泛。
【IPC分类】G01N3/38
【公开号】CN105223094
【申请号】CN201510620955
【发明人】谢安冉, 付秀丽, 安增辉, 迟清
【申请人】济南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