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

文档序号:10569059阅读:1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资料搜集与分析;2)地质调查;3)地层柱状测绘:针对工程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对初步选定目标骨料场开展地层柱状测绘;4)地质测绘,查明备选料场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溶水文地质在内的基本地质条件;5)钻探与钻孔彩电,计算有用层储量、无用层和剥离层方量;6)取样与试验,根据实验结果确认是否满足混凝土用人工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7)综合分析评价。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以较少的工作量和较短的时间确定了条件较优的人工骨料场,确定的骨料场料源质量、储量完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为后期工程建设节约工期,创造了效益。
【专利说明】
一种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人工骨料是混凝土中起骨架或填充作用的粒状松散材料,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料;料场是混凝土建(构)筑物的“粮仓”,一旦出现“粮荒”往往将给工程建设带来重大影响。近年来,在我国水电工程建设中,因质量、储量、安全、环保、征地等方面不落实,致使工程开工时“缺粮”、施工中“断粮”等现象屡见不鲜,向家坝、锦屏、官地等大型水电站出现过,中小型水电工程更是举不胜举。因而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料场勘察的重要性,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有其独特工作套路与工作要点,要把握得当、少出偏差。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资料搜集与分析:在开展外业工作之前充分搜集分析已有的勘察成果,初步分析可用于混凝土用骨料的地层岩性分布。明确后续工作方向,确定工作安排与工作布置。
[0005]2)地质调查: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由近及远的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可用于混凝土骨料的料场岩石类别、估算储量、环境要素、开采条件、运输条件与经济性;初步选定符合工程建设条件的目标料场;
3)地层柱状测绘:主要针对工程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对初步选定目标骨料场开展地层柱状测绘,如岩石的优劣、有无无用夹层分布等,通过大比例尺的地层柱状测绘可从中选出夹层相对较少部位作为备选料场;
4)地质测绘,对料场分布范围及料场开采可能影响区域开展1:2000地质测绘,查明备选料场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溶水文地质在内的基本地质条件;
5)钻探与钻孔彩电,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开展以钻探为主,钻孔彩电为辅的勘察手段,查明有用层、无用层(夹层)、剥离层的性质及空间分布,计算有用层储量、无用层(夹层)和剥离层方量;
6)取样与试验,根据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按不同岩性、不同风化分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取样,对取样开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石矿物及化学成分分析、碱活性试验,乳制试验及混凝土性能试验;根据实验结果确认是否满足混凝土用人工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7)综合分析评价,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评价料场材料层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及环境影响,并编制勘察报告。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3)中大比例尺为1:100-1:50ο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3)中地层柱状测绘依照以下原则:地层柱状根据岩层走向和基岩露头布置,选择基岩露头较好的部位尽量垂直于岩层走向。
[0008]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系统阐述了混凝土人工骨料的勘察方法,可用于指导水利枢纽建设工程人工骨料料源勘察,在短时间内摸清了坝址周边的可利用料源分布,以较少的工作量和较短的时间确定了条件较优的人工骨料场,工程实施中宏观布置、分布实施,试验研究循序渐进,经过一系列综合、有效互补的勘察手段证明,该骨料场料源质量、储量完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为后期工程建设节约工期,创造了效益。
[0009]
【附图说明】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勘察工作思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勘察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2]随着技术的发展,工程节奏越来越快,一些工程对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错误的认为骨料勘察工作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与敷衍了事。其实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有其独特的工作套路与工作要点。本发明的技术关键点在于建立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混凝土人工骨料的勘察方法。技术方案的核心为“整体布局、突出重点,手段综合、有效互补,动态观察、分步实施”的勘察工作思路和“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技术路线。
[0013]如图1所示,工作思路是勘察工作的灵魂,【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初选料场是料场勘察工作中的第一步,亦是重中之重,首先充分利用、深入分析前期地质勘察成果及区域地质资料,研判可作为混凝土骨料料源的地层岩性分布,并逐点进行查勘,避免漏选或错选,初拟主选料场,并全局布置勘察工作,重点查明料源质量、储量。
[0014]2.混凝土骨料场往往含有无用夹层、岩性复杂等特征,以常规的勘察手段可查清剥离层的性质及空间分布,但很难查明深部岩性分布,不能有效的查清无用夹层的分布部位及含量。此时就要选用综合的勘察手段,互相取长补短,比如硬岩夹软岩地层,用单一的钻探手段软岩很难取出,此时终孔后采用钻孔彩色录像以及声波,可将钻孔的岩性、结构、构造、强度清晰的解译出来,并与岩芯进行比对。另外就是采用多种综合试验方法,最终验证骨料的性能。
[0015]3.勘察工作要灵活,根据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及时调整或优化勘察方案;勘察工作按普查、初查、详查级别布置,逐步实施;先以地质调查与测绘为主,辅以适量岩石矿化分析与岩石常规试验,对料场成立可能性作出初步判断;尔后,再按规程要求开展全面勘探与试验研究。
[0016]根据上述思路,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资料搜集与分析:在开展外业工作之前充分搜集分析已有的勘察成果,初步分析可用于混凝土用骨料的地层岩性分布。明确后续工作方向,确定工作安排与工作布置。
[0017]2)地质调查: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由近及远的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可用于混凝土骨料的料场岩石类别、估算储量、环境要素、开采条件、运输条件与经济性;初步选定符合工程建设条件的目标料场;
3)地层柱状测绘:主要针对工程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对初步选定目标骨料场开展地层柱状测绘,如岩石的优劣、有无无用夹层分布等,通过1:100?1:50大比例尺的地层柱状测绘可从中选出夹层相对较少部位作为备选料场;
地层柱状测绘依照以下原则:地层柱状根据岩层走向和基岩露头布置,选择基岩露头较好的部位尽量垂直于岩层走向。
[0018]4)地质测绘,对料场分布范围及料场开采可能影响区域开展1:2000地质测绘,查明备选料场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溶水文地质在内的基本地质条件;
5)钻探与钻孔彩电,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开展以钻探为主,钻孔彩电为辅的勘察手段,查明有用层、无用层(夹层)、剥离层的性质及空间分布,计算有用层储量、无用层(夹层)和剥离层方量;
6)取样与试验,根据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按不同岩性、不同风化分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取样,对取样开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石矿物及化学成分分析、碱活性试验;根据实验结果确认是否满足混凝土用人工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7)综合分析评价,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评价料场材料层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及环境影响,并编制勘察报告。
[0019]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资料搜集与分析:在开展外业工作之前充分搜集分析已有的勘察成果,初步分析可用于混凝土用骨料的地层岩性分布;明确后续工作方向,确定工作安排与工作布置; 2)地质调查: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基础上,由近及远的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可用于混凝土骨料的料场岩石类别、估算储量、环境要素、开采条件、运输条件与经济性;初步选定符合工程建设条件的目标料场; 3)地层柱状测绘:针对工程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对初步选定目标骨料场开展地层柱状测绘,通过大比例尺的地层柱状测绘可从中选出夹层相对较少部位作为备选料场; 4)地质测绘,对料场分布范围及料场开采可能影响区域开展1:2000地质测绘,查明备选料场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岩溶水文地质在内的基本地质条件; 5)钻探与钻孔彩电,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开展以钻探为主,钻孔彩电为辅的勘察手段,查明有用层、无用层、剥离层的性质及空间分布,计算有用层储量、无用层和剥离层方量; 6)取样与试验,根据地质测绘及钻探成果,按不同岩性、不同风化分带进行有针对性的取样,对取样开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岩石矿物及化学成分分析、碱活性试验,乳制试验及混凝土性能试验;根据实验结果确认是否满足混凝土用人工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7)综合分析评价,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评价料场材料层质量、储量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并编制勘察报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大比例尺为 1:100?1: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人工骨料勘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地层柱状测绘依照以下原则:地层柱状根据岩层走向和基岩露头布置,选择基岩露头较好的部位尽量垂直于岩层走向。
【文档编号】G01N33/24GK105929463SQ20161055521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4日
【发明人】李会中, 李红星, 郭飞, 周寿云, 吴晓华
【申请人】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