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127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它包括测试舱、吹扫舱、排气管以及排气装置,吹扫舱设于测试舱的一侧舱壁上,测试舱的该侧舱壁上设置有与吹扫舱连通的第一舱门,吹扫舱的舱壁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舱门,排气装置与测试舱远离吹扫舱的一侧连通,测试舱的舱壁上设有气溶胶发生通道连接口、补气管连接口、采样管连接口、测试管连接口、压力变送器以及压力表,排气管沿测试舱底壁周向设置,排气管靠近排气装置的一侧通过连接管道与排气装置连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向内泄漏率检测试验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实验舱,有利于对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是否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进行检测。
【专利说明】
一种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向内泄漏率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
【背景技术】
[0002]在存在颗粒物化学污染的环境中,工作人员须穿戴对人体起防护作用的防护服。
[0003]根据GB/T29511-2013《防护服装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要求对防护服的向内泄漏率进行测试,以判断防护服是否符合使用的技术要求。
[0004]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定型的用于测试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向内泄漏率的产品,对防护服的向内泄漏率进行测试实验时会遇到诸多困难。
[0005]防护服向内泄漏率的定义:从防护服各部位,包括面料及连接处泄漏入服装内的污染物浓度与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比值。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有效的进行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向内泄漏率的实验舱。
[0007]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种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它包括测试舱、吹扫舱、排气管以及排气装置,所述吹扫舱设于所述测试舱的一侧舱壁上,所述测试舱的该侧舱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吹扫舱连通的第一舱门,所述吹扫舱的舱壁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舱门,所述排气装置与所述测试舱远离所述吹扫舱的一侧连通,所述测试舱的舱壁上设有气溶胶发生通道连接口、补气管连接口、采样管连接口、测试管连接口、压力变送器以及压力表,所述排气管沿所述测试舱底壁周向设置,所述排气管靠近所述排气装置的一侧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排气装置连通。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发明产品为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向内泄漏率实验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实验舱,其满足GB/T 29511-2013《防护服装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第3.2条向内泄漏率的检测要求,可以对固体颗粒物化学防护服是否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进行检测。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舱门的一侧与所述测试舱的舱壁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测试舱的舱壁磁性连接。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舱门与测试舱的侧壁磁性连接,结构连接简单,且方便被测对象打开或关闭第一舱门从吹扫舱进出测试舱。
[00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舱门的形状为长方形板状,其一侧边与所述测试舱的舱壁铰接,另一侧边的上、下角分别设有磁铁,所述测试舱的舱壁相对所述第一舱门设有所述磁铁的位置安装有与所述磁铁相互吸引的吸附件。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一舱门上的磁铁与测试舱舱壁上的吸附件之间能产生相互吸引,从而打开或关闭第一舱门,操作时简单、方便。
[00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舱门的一侧与所述吹扫舱的舱壁铰接,另一侧与所述吹扫舱的舱壁磁性连接。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舱门与吹扫舱的侧壁磁性连接,结构连接简单,且方便被测对象打开或关闭第二舱门从外界进出吹扫舱。
[00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舱门的形状为长方形板状,其一侧边与所述吹扫舱的舱壁铰接,另一侧边的上、下角分别设有磁铁,所述吹扫舱的舱壁相对所述第二舱门设有所述磁铁的位置安装有与所述磁铁相互吸引的吸附件。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第二舱门上的磁铁与吹扫舱舱壁上的吸附件之间能产生相互吸引,从而打开或关闭第二舱门,操作时简单、方便。
[0020]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测试舱气溶胶进气口的形状为圆形孔,通过管道与外部气溶胶发生器连接。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气溶胶连接管道与测试舱内进行连接,使气溶胶发生器制造的气溶胶颗粒能有效地进入测试舱内进行测试实验。
[0022]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测试舱的舱体内还设有带孔金属板,所述带孔金属板与所述测试舱的舱壁固定连接,用于使所述测试舱内气体混合均匀并且可以放置补气管、采样管以及测试管。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带孔金属板上均匀分布的小孔可以使进入舱内的固体颗粒物与舱内气体混合均匀,由于测试舱的舱壁光滑无法固定放置各类测试所需的连接管,通过在测试舱的舱体内设置带孔金属板,使得各类连接管穿过带孔金属板的孔进行固定放置。
[0024]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气管是首尾连通的四段管道,所述排气管靠近所述排气装置的一侧为第一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排气装置且靠近所述第一舱门的一侧为第二排气管道,所述第一排气管道与所述第二排气管道之间连接有第三排气管道和第四排气管道。
[00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排气管沿测试舱的底壁呈首尾连接的四段管道周向设置,使得测试舱内的气体由排气管排出时排气量均匀,且这种设置方式简单、易操作。
[0026]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排气管上表面等距离间隔的排列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管道上表面的排气孔的孔径均为5mm,所述第二排气管道上表面的排气孔的孔径均为10mm,所述第三排气管道和所述第四排气管道上的排气孔的孔径沿所述排气装置至所述第一舱门方向依次由小到大设置。
[002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测试舱内的气体通过排气孔进入排风管,有利于气体的流通,越靠近排风装置的排风管的排风风速压力越大,因此,这种排气孔的大小设置方式有效的使得测试舱内的气体通过排风管排出时风速均匀、稳定,以免影响测试实验的质量。
[0028]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测试舱的顶部内舱壁上还设有风扇。
[002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测试舱的顶部内舱壁上设置风扇,使得测试舱的舱内气体循环流通。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发明实验舱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为本发明第一舱门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4]1、测试舱,2、吹扫舱,3、排气管,4、排气装置,51、第一舱门,52、第二舱门,6、气溶胶发生通道连接口,7、补气管连接口,8、采样管连接口,9、测试管连接口,10、压力变送器,
11、压力表,12、连接管道,13、磁铁,14、带孔金属板,15、第一排气管道,16、第二排气管道,17、第三排气管道,18、第四排气管道,19、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36]如图1所示,一种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它包括测试舱1、吹扫舱2、排气管3以及排气装置4,所述吹扫舱2设于所述测试舱I的一侧舱壁上,所述测试舱I的该侧舱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吹扫舱2连通的第一舱门51,所述吹扫舱2的舱壁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舱门52,所述排气装置4与所述测试舱I远离所述吹扫舱2的一侧连通,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上设有气溶胶发生通道连接口 6、补气管连接口 7、采样管连接口 8、测试管连接口 9、压力变送器10以及压力表11,所述排气管3沿所述测试舱I底壁周向设置,所述排气管3靠近所述排气装置4的一侧通过连接管道12与所述排气装置4连通。
[0037]进行测试时,被测对象身穿被测防护服进入测试舱I内,外部的气溶胶发生器通过气溶胶连接管与测试舱I内的气溶胶发生通道连接口 6进行连通,使得气溶胶发生器生成的气溶胶颗粒进入测试舱I。测试舱I内共设有四个采样管连接口 8,均用于与采样管进行连接,其中一个采样管是用于对测试舱内的气溶胶颗粒进行采样,另外三个采样管应接近于被测对象的后胸、后腰以及膝部侧面的气溶胶颗粒进行采样。测试舱I内共设有三个测试管连接口 9,均用于与测试管进行连接,该三个测试管对被测对象防护服内的测试部位进行气溶胶颗粒测试。测试舱I内共设有三个补气管连接口 7,均用于与补气管进行连接,该三个补气管向测试舱I内增补空气,使测试舱I内的气压稳定。测试舱I内还设有压力变送器10和压力表11,用于监测测试舱I内的气压情况,以便对测试进行适当调整。为使测试舱I内的气体流通,测试舱I底部设置有排气管3,气体通过排气管3流通至排气装置4,从排气装置4排出测试舱I。当测对象在测试舱I内完成测试实验后,打开第一舱门51进入到吹扫舱2,在吹扫舱2内被测对象可以使用高压压缩空气喷枪对身体表面的气溶胶颗粒物进行吹扫。
[0038]优选地,所述测试舱气溶胶进气口6的形状为圆形孔,通过管道与外部气溶胶发生器连接。由于气溶胶颗粒分子质量较大,所述测试舱气溶胶进气口 6优选地设置在所述测试舱I内舱壁的上部中间位置,可以使气溶胶颗粒经测试舱气溶胶进气口6进入测试舱I内时与测试舱I内的气体混合均勾。
[0039]优选地,所述测试舱I的舱体内还设有带孔金属板14,所述带孔金属板14与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固定连接,可用于放置补气管、采样管以及测试管。该带孔金属板14的高度根据被测对象进入测试舱I内进行测试时的方便进行设置。
[0040]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舱门51的形状为长方形板状,其一侧边与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铰接,另一侧边的上角和下角分别设有磁铁13,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相对所述第一舱门51设有所述磁铁13的位置安装有与所述磁铁13相互吸引的吸附件,所述第一舱门51与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磁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测试舱I舱壁上的吸附件具体可以为能与磁铁13相互吸引的金属件。所述第一舱门51还可以通过锁扣、扣接等其他方式与测试舱I的舱壁进行连接,只要能方便被测对象打开或关闭第一舱门51,以进入或退出测试舱I的连接结构均可,此处不作限制。
[0041]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舱门52的形状为长方形板状,其一侧边与所述吹扫舱2的舱壁铰接,另一侧边的上角和下角分别设有磁铁13,所述吹扫舱2的舱壁相对所述第二舱门52设有所述磁铁13的位置安装有与所述磁铁13相互吸引的吸附件,所述第二舱门52与所述吹扫舱2的舱壁磁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吹扫舱2舱壁上的吸附件具体可以为能与磁铁13相互吸引的金属件。所述第二舱门52还可以通过锁扣、扣接等其他方式与吹扫舱2的舱壁进行连接,只要能方便被测对象打开或关闭第二舱门52,以从外界进入或退出吹扫舱2的连接结构均可,此处不作限制。
[0042]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3是首尾连通的四段管道,所述排气管3靠近所述排气装置4的一侧为第一排气管道15,所述排气管3远离所述排气装置4且靠近所述第一舱门51的一侧为第二排气管道16,所述第一排气管道15与所述第二排气管道16之间连接有第三排气管道17和第四排气管道18。
[0043]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3上表面等距离间隔的排列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管道15上表面的排气孔的孔径均为5mm,所述第二排气管道16上表面的排气孔的孔径均为10mm,所述第三排气管道(17)和所述第四排气管道18上的排气孔的孔径沿所述排气装置4至所述第一舱门51方向依次由小到大设置。
[0044]需要说明的是,被测对象可以用风速仪对排风管3的排气孔处进行测定,尽量使各个排气孔的风速一致,根据风速测定结果选择是否间隔封闭部分排气孔。
[0045]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测试舱I的顶部内舱壁上设有风扇19,以使测试舱I的舱体内气体循环流通。优选地,所述测试舱I的顶部内舱壁四个角分布有四个风扇19。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舱(I)、吹扫舱(2)、排气管(3)以及排气装置(4),所述吹扫舱(2)设于所述测试舱(I)的一侧舱壁上,所述测试舱(I)的该侧舱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吹扫舱(2)连通的第一舱门(51),所述吹扫舱(2)的舱壁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舱门(52),所述排气装置(4)与所述测试舱(I)远离所述吹扫舱(2)的一侧连通,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上设有气溶胶发生通道连接口( 6)、补气管连接口( 7)、采样管连接口(8)、测试管连接口(9)、压力变送器(10)以及压力表(11),所述排气管(3)沿所述测试舱(I)底壁周向设置,所述排气管(3)靠近所述排气装置(4)的一侧通过连接管道(12)与所述排气装置(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门(51)的一侧与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磁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舱门(51)的形状为长方形板状,其一侧边与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铰接,另一侧边的上、下角分别设有磁铁(13),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相对所述第一舱门(51)设有所述磁铁(13)的位置安装有与所述磁铁(13)相互吸引的吸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门(52)的一侧与所述吹扫舱(2)的舱壁铰接,另一侧与所述吹扫舱(2)的舱壁磁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舱门(52)的形状为长方形板状,其一侧边与所述吹扫舱(2)的舱壁铰接,另一侧边的上、下角分别设有磁铁(13),所述吹扫舱(2)的舱壁相对所述第二舱门(52)设有所述磁铁(13)的位置安装有与所述磁铁(13)相互吸引的吸附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气溶胶进气口(6)的形状为圆形孔,通过管道与外部气溶胶发生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I)的舱体内还设有带孔金属板(14),所述带孔金属板(14)与所述测试舱(I)的舱壁固定连接,用于使所述测试舱(I)内气体混合均匀并且可以放置补气管、采样管以及测试管。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3)是首尾连通的四段管道,所述排气管(3)靠近所述排气装置(4)的一侧为第一排气管道(15),所述排气管(3)远离所述排气装置(4)且靠近所述第一舱门(51)的一侧为第二排气管道(16),所述第一排气管道(15)与所述第二排气管道(16)之间连接有第三排气管道(17)和第四排气管道(18)。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3)上表面等距离间隔的排列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管道(15)上表面的排气孔的孔径均为5mm,所述第二排气管道(16)上表面的排气孔的孔径均为10mm,所述第三排气管道(17)和所述第四排气管道(18)上的排气孔的孔径沿所述排气装置(4)至所述第一舱门(51)方向依次由小到大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体颗粒物防护服检测实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I)的顶部内舱壁上还设有风扇(19)。
【文档编号】G01N15/08GK105973784SQ201610391038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日
【发明人】张婷婷, 李双会, 刘毅, 张明明, 赵阳, 陈建武, 李瑞敏, 孙萌, 马弯弯, 李承飞
【申请人】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