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纵模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26931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单纵模测试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激光单纵模特性测试的装置,属于激光辅助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被动调Q是获得脉冲激光输出的常用方法,基于可饱和吸收效应的被动调Q固体 激光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调Q效率高等优点,在很多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被 动调Q激光器输出脉冲宽度、重频、脉冲能量等性能参数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 应用。另外由于可饱和吸收体的调Q机制决定,普通的被动调Q激光器的重复频率和脉冲 宽度等参数由泵浦速率和饱和吸收晶体的初始透过率决定,同时激光输出脉冲时序不可 控,在要求精确脉冲时域输出的应用场合不能满足要求。造成被动调Q激光器输出不稳定 的主要原因是固体均匀加宽增益介质中的空间烧孔效应的存在。为了提高被动调Q激光器 输出稳定性研宄人员已经尝试了多种方式,如种子脉冲注入,负反馈控制、预泵浦以及单纵 模行波环形腔技术,其中单纵模行波环形腔激光器利用腔内单向行波运转消除了晶体内的 烧孔效应,有效提高了被动调Q激光器的输出稳定性,同时具有单纵模输出,脉冲输出无调 制,峰值功率高等优点,在高能量激光系统脉冲种子源,非线性光学获得高转换效率激光输 出,激光测量,光学微细加工以及荧光光谱学研宄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被动调 Q环形腔激光器多采用分立元件构成,腔内元件众多、系统复杂、调节难度较大。而在实际 设计过程中,对激光器的特性测试尤其是单纵模激光器的单纵模特性测试是一种常见的难 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好现有技术的问题,弥补现有目前市场上现有产 品的不足。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纵模测试装置,由第一透镜、F-P标准具、第二透镜和 CCD构成,所述F-P标准具由两块平行的石英玻璃组成,沿着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透镜、 F-P标准具、第二透镜和CCD,所述CCD设置在第二透镜的焦平面上。
[0005] 优选的,上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25mm。
[0006] 优选的,上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120mm。
[0007] 优选的,上述(XD为578X578的面阵(XD。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纵模测试装置通过选择一定参数的透镜和标准具,搭建的测 试装置可以有效地测试激光器的单纵模特性,准确度高并且高效。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 附图标记:1-第一透镜;2-F-P标准具;3-第二透镜;4-CCD。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增加泵浦功率超过阈值出光后,采用F-P标准具的多 光束干涉法来研宄激光器的单纵模特性,标准具由两面精确平行的高反射平面组成,利用 多光束反射原理达到选模目的,通常采用平行度较高的石英玻璃板作为F-P标准具。选用 表面反射率为98%,厚10mm,自由光谱范围(FSR)为10pm,直径为20mm。测试时首先将激 光束通过一个焦距大约为25mm的透镜发散,然后通过标准具多光束干涉,最后使用一个 120mm焦距的透镜将多光束干涉成像到焦平面上,在焦平面上安放578 X 578的面阵CCD。如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由多光束干涉原理可知,干涉条纹与标准具的厚度d、 入射角0以及激光波长A有关。两束相同波长的相干光通过标准具后光程差可写成
[0013]
【主权项】
1. 一种单纵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由第一透镜(I)、F-P标准具(2)、 第二透镜(3)和CCD(4)构成,所述F-P标准具由两块平行的石英玻璃组成,沿着光路方向 依次设置第一透镜(I)、F-P标准具(2)、第二透镜(3)和CCD(4),所述CCD(4)设置在第二 透镜(3)的焦平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纵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的焦距为 25mm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纵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3)的焦距为 120mm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纵模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CD(4)为578X578的 面阵CC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纵模测试装置,由第一透镜(1)、F-P标准具(2)、第二透镜(3)和CCD(4)构成,所述F-P标准具由两块平行的石英玻璃组成,沿着光路方向依次设置第一透镜(1)、F-P标准具(2)、第二透镜(3)和CCD(4),所述CCD(4)设置在第二透镜(3)的焦平面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纵模测试装置通过选择一定参数的透镜和标准具,搭建的测试装置可以有效地测试激光器的单纵模特性,准确度高并且高效。
【IPC分类】G01R31-26, H01S3-05
【公开号】CN204536490
【申请号】CN201520271317
【发明人】林永东
【申请人】林永东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