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气象参数的气体扩散测试密闭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扩散实验的密闭室,是利用其内部可调的气象参数来模拟实际空间中的的气体扩散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研宄的深度程度的提高,人们对实验结果精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相似理论不足以模拟出实验相对真实的情况。于是,越来越多的实验以接近真实或者真实比例来进行,以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0003]这样以来,确实可以比较准确的测量出较为精确的结果,但是,对于一些大型实验或者特殊实验而言,像这样的模拟成本过高,费时费力,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难以控制整个实验的进程,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0004]因此,需要一种实验装置,来进行某些特定典型多变空间内的气体扩散实验的同时,既能简化实验过程、控制试验成本,又能获得良好的控制并且得出较为精确的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密闭室,利用密闭室内可调气象参数来模拟特定典型多变空间,以测试空间中气体扩散的过程。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温度的调节及实现:在密闭室顶部、底部设置有毛细管网地板采暖系统,热(冷)水从毛细管网里面流过,通过辐射作用调节内部温度。
[0008]二、湿度的可调及实现:密闭室左右侧板底部设置加湿喷头,喷头通过喷雾以调节内部湿度
[0009]三、风速的调控及实现:风速通过在密闭室外侧所设4排无极调速风机向外抽风,并通过改变通风孔大小,来实现风速场的调节及风速梯度的实现。
[0010]四、综合控制系统以实验室现有的试验台控制系统为基础,再结合相关智能传感器来监控各相关数据,来进行综合控制。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面说明:
[0014](I)采暖水管,⑵排风扇,(3)加湿水管,⑷气体泄漏点,(5)气体输送管道,(6)加湿喷头,(7)通风小孔,(8)地板采暖毛细管网。
[0015]注:加湿喷头为交叉布置,图中只在密闭室左右侧各画了一排,实际实验时可按实际情况在不同高度布置任意排,每排宜不超过5个。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气象参数的气体扩散测试密闭室由采暖水管
(I),排风扇(2),加湿水管(3),气体泄漏点(4),气体输送管道(5),加湿喷头(6),通风小孔
(7),地板采暖毛细管网(8)等组成。
[0017]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举例:
[0018]烟气演示实验:根据实验要求在密闭室内相应位置放置温湿度、风速传感器,以保证实际情况和模型测试的温湿度和风速的准确度;通过地板采暖毛细管网(8)来密闭室内控制和调节温度梯度,通过通风小孔(7)、排风扇(2)来实现风速场及风速梯度的调节,再通过加湿喷头(6)来加湿室内空气,使密闭室内达到实验所需稳定的或具有梯度的湿度场,烟气从气体泄露点(4)进入密闭室。于是,通过找到各空间环境一系列实验条件下(调整温、湿度、风速和室内空间环境的变化、泄漏孔出口模式的调整等)的关键监控点,可以减少燃气泄漏扩散试验的次数,也为燃气泄漏扩散的相应传感器的合理布置提供参考,同时,根据烟气扩散可以进行安全距离的初步估算,还可以确定测试点人员的安全防护方式和安全距离。
[0019]这样就保证了在有限投入的条件下获得较为可靠的数据,依据实测数据获得最终的烟气演示实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实测实验。
[00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可调气象参数的气体扩散测试密闭室,它有采暖水管(1),排风扇(2),加湿水管(3),气体泄漏点(4),气体输送管道(5),加湿喷头(6),通风小孔(7),地板采暖毛细管网(8),气体泄漏点(4)位于气体输送管道(5)上,排风扇(2)和通风小孔(7)分别位于密闭室左右两侧,采暖水管(I)与地板采暖毛细管网(8)位于密闭室的顶部与底部,加湿水管(3)与加湿喷头(6)位于密闭室底部,加湿喷头位于密闭室左右侧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调气象参数的气体扩散测试密闭室,由气体输送管道,地板采暖毛细管网,通风小孔,排风扇,加湿喷头,采暖水管,加湿水管等组成。整个装置可以在经典多变空间内模拟实际空间中的气体扩散测试。通过找到各空间环境一系列实验条件下(调整温、湿度、风速和室内空间环境的变化、泄漏孔出口模式的调整等)的关键监控点,可为减少燃气泄漏扩散试验的次数,也为燃气泄漏扩散的相应传感器的合理布置提供参考,同时,根据烟气扩散进行安全距离的初步估算,还可以确定测试点人员的安全防护方式和安全距离。
【IPC分类】G01N13-00
【公开号】CN204575496
【申请号】CN201420336811
【发明人】张甫仁, 焦小雨, 何潇楠, 陈明全, 李雪洋, 周海霞
【申请人】重庆交通大学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4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