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包括电源与电源相连接的蜂鸣器,在电源与蜂鸣器之间设有控制开关,在电源与蜂鸣器之间还设有高温指示控制电路和蜂鸣器自激励震荡电路,蜂鸣器自激励震荡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三电容、第九电阻和第八电阻,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蜂鸣器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相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第三电容串联电路后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有效解决传统中因温度过高而造成损伤的不足,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专利说明】
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
【背景技术】
[0002]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时候需要对环境温度或特定的物体的温度进行监测,温度过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带指示及报警功能的设备,以减少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的的损伤,如何利用简单的分立元件实现这一功能,这就对设计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旨在解决传统中因温度过高而造成损伤的不足。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包括电源与所述电源相连接的蜂鸣器,在所述电源与所述蜂鸣器之间设有控制开关,在所述电源与所述蜂鸣器之间还设有高温指示控制电路和蜂鸣器自激励震荡电路,所述蜂鸣器自激励震荡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三电容、第九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高温指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蜂鸣器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第三电容串联电路后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在第八电阻与第三电容的连接点上。
[0005]所述高温指示控制电路包括可调电阻、第一电阻、热敏电阻、稳压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三电阻和指示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控制开关连接在电源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第一电阻和热敏电阻依次串联且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与第七电阻串联且所述稳压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热敏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在稳压二极管与第七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指示灯相串联且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指示灯的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上。
[0006]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0007]所述第三电容为可调电解电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有效解决传统中因温度过高而造成损伤的不足,可实现警示高温的作用,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2]参照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的一实施例,
[0013]—种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包括电源I与所述电源I相连接的蜂鸣器2,在所述电源I与所述蜂鸣器2之间设有控制开关SW,在所述电源I与所述蜂鸣器2之间还设有高温指示控制电路3和蜂鸣器自激励震荡电路4,所述蜂鸣器自激励震荡电路4包括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三电容C3、第九电阻R9和第八电阻R8,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高温指示控制电路3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Cl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在蜂鸣器2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R8、第三电容C3串联电路后连接在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上,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在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在第八电阻R8与第三电容C3的连接点上。
[0014]所述高温指示控制电路3包括可调电阻R2、第一电阻R1、热敏电阻RT、稳压二极管Z1、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四三极管Q4、第一三极管Q1、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和指示灯LED,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通过控制开关SWl连接在电源I上,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2、第一电阻Rl和热敏电阻RT依次串联且可调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上,所述热敏电阻RT的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Zl与第七电阻R7串联且所述稳压二极管Zl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Rl与热敏电阻RT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在稳压二极管Zl与第七电阻R7的连接点上,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上,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指示灯LED相串联且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上、所述指示灯LED的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上。
[0015]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0016]所述第三电容为可调电解电容。
[0017]电路工作原理:
[0018]开关SW闭合后,恒定的电压VCC通过电阻R2,R1和热敏电阻RTl进行分压,当温度较低时,RT两端分的电压值较小,不足以令稳压管Zl导通,三极管Q4处于关闭状态,指示灯LED关闭,三极管Ql关闭,蜂鸣器SPl关闭;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敏电阻RTl阻值不断增大,两端分得的电压值也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设定值时,即RTl两端电压升高到设定值,令Zl导通且R6两端电压大于0.6V,此时Q4有了足够的基极偏置电压及电流而导通,指示LED灯点亮,Ql也随之导通,电源VCC通过Ql为后面的蜂鸣器自激振荡电路提供电压,蜂鸣器发出阵阵鸣叫声从而达到报警效果;调节电阻R2或稳压管Zl可以调节设定的报警温度值,调节电容C3可以调节蜂鸣器鸣叫的时间间隔长短。
[0019]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有效解决传统中因温度过高而造成损伤的不足,可实现警示高温的作用,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包括电源与所述电源相连接的蜂鸣器,在所述电源与所述蜂鸣器之间设有控制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源与所述蜂鸣器之间还设有高温指示控制电路和蜂鸣器自激励震荡电路,所述蜂鸣器自激励震荡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三电容、第九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蜂鸣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高温指示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容相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蜂鸣器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八电阻、第三电容串联电路后连接在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在第八电阻与第三电容的连接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指示控制电路包括可调电阻、第一电阻、热敏电阻、稳压二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四三极管、第一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三电阻和指示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控制开关连接在电源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第一电阻和热敏电阻依次串联且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热敏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与第七电阻串联且所述稳压二极管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电阻与热敏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在稳压二极管与第七电阻的连接点上,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指示灯相串联且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上、所述指示灯的一端连接在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温指示及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容为可调电解电容。
【文档编号】G01K1/02GK205642645SQ20162031501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5日
【发明人】蒋小荣, 胡沃康
【申请人】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