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用马鞍形预制板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1249阅读:7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用马鞍形预制板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马鞍形预制板模。
目前,大型建筑物所用大跨度预制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钢屋架结构,另一种是薄腹梁结构,使用这两种结构的预制板,建筑物必须造出屋脊,以防止建筑物屋顶积水,使建筑物增加了额外的高度,同时,这两种预制板均存在着造价高、施工复杂、工期长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用马鞍形预制板模,利用该模生产的马鞍形预制板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时,不仅不需增加建筑物的额外高度,而且造价低,施工简单、工期短;屋顶不积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马鞍形预制板模,包括主梁、张拉台及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模的主梁共有六根,即两底梁、两中梁和两上、梁,其中两底梁和两上梁构成一长方体,两底梁与两上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张拉台上,两中梁的两端也分别固定在左右张拉台中部的适当位置上,成M状的支撑架均匀分布于两对上底梁之间,并固定在上、底梁上,成负高斯双曲边物面状的马鞍形模板置于两上梁及两中间梁上,左、右张拉台上设计有钢筋穿孔,孔的间距以使通过左右张拉台上钢筋穿孔对角穿布的钢筋能成网状为准,但张拉台上钢筋穿孔的位置应高于马鞍形模板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成负高斯双曲抛物面的马鞍形模板,因此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预制板底部有向上拱的弧度,故不会积水,建筑物不需再增加额外的出脊高度,降底了成本;2、由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预制板其钢筋穿布成网状,符合最佳的力学原理,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承压能力(产品的跨度可达9.3~24米),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3、使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产品用于建筑物时,可使板架合一并代替房梁,建筑物内不须再使用任何增加屋顶强度的支撑物;4、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运输。
以下结合附图以本实用新型的最封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图3所示,两根底梁5与两根上梁2构成一个长方体,其中两底梁5、两上梁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张拉台3、4上,两根中梁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张拉台3、4中部的适当位置上,成负高斯双曲抛物面的马鞍形模板1置于两个上梁2及两中间梁6上,成M状的支撑架9均布于两对上,底梁2、5之间,且固定在上、底梁2、5上,左右张拉台3、4上均设计有钢筋穿孔8,孔8的间距以使通过左右张拉台3、4上的钢筋穿孔8对角穿布的钢筋成网状为准,左右张拉台3、4的上边也成与模板1的边缘相同的弧状,钢筋穿孔8的位置应高于模板1的边缘。图中10是圈梁连接点。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及使其外观美观,应在上、底梁构成的长方体的前后面及底面包上一层钢板。
由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产品成向上拱的马鞍状,因此使得建筑物的屋顶不积水,而且由于产品内部的钢筋穿布成网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承压能力,不仅能满足大跨度建筑物对强度和承压能力的要求,而且不需使用任何屋顶支撑物,也不需使用房梁。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可满足9.3~24米跨度建筑物的要求,广泛应用于厂房、体育场馆等大中型建筑物中,比目前通用的同类产品降低成本40-50%,降低建筑物高度3~5米,缩短工期一半以上。
权利要求1.建筑用马鞍形预制板模,包括主梁、张拉台及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该模的主梁共有六根,即两底梁(5)、两中梁(6)和两上梁(2),其中两底梁(5)与两上梁(2)构成一个长方体,两底梁(5)及两上梁(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张拉台(3、4)上,两中梁(6)的两端也分别固定在左、右张拉台(3、4)中部的适当位置上,成M状的支撑架(9)均布于两上、底梁(2、5)之间,并固定在上、底梁(2、5)上,成负高斯双曲抛物面的马鞍形模板(1)置于两上梁(2)及两中梁(6)上,左、右张拉台(3、4)上设计有钢筋穿孔(8),孔的间距以使通过左右张拉台(3、4)的钢筋穿孔(8)对角穿布的钢筋成网状为准,且左右张拉台(3、4)上钢筋穿孔(8)的位置应高于马鞍形模板(1)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鞍形预制板模,其特征在于该模的左右张拉台(3、4)的上部也成与马鞍形模板(1)的两侧边缘相同的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鞍形预制板模,其特片在于该模由两上梁(2)和两底梁(5)构成的长方体的前后面及底面包一层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马鞍形预制板模,该模由六根主梁、左右张拉台及成负高斯双曲抛物面的马鞍形模板构成,其中两上梁与两底梁构成一长方体,这四根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张拉台上,两中梁也固定在左右张拉台中部的适当位置上,左右张拉台上设计有钢筋穿孔。利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预制板建筑的建筑物不仅不积水,而且施工简单、工期短、不出脊,大大降低建筑物成本。
文档编号G04G11/00GK2280307SQ9721370
公开日1998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日
发明者康春明 申请人:康春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