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直线位置传感智能过程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过程控制器,具体涉及一种直线位置传感智能过程控制器。
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智能控制器的位置传感器是采用极限位置传感技术,该种位置传感技术只能检测极限位置的信号,也就是说只有运动轴接近位置传感器时,位置传感器能检测到信号并反馈到控制处理器,而其他过程是不能检测到信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样技术给用户直接带来不便、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不利于企业产业大规模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线传感智能过程控制器,由·主控PCB、主空面盖、压板、直线位置传感器、密封圈、感应运动轴、电磁阀、控制PCB1、控制PCB2、感应连接件、感应连接件支撑座、感应杆、自润带、定位器连接件等组成。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感应运动轴设置在直线位置传感器内做上下运动,直线位置传感器旁边设有支架,支架撑着压板,直线位置传感器顶端连接压板,压板上面设有电磁阀、控制PCBI、控制PCB2,电磁阀、控制PCBI、控制PCB2通过控制线路与直线位置传感器连接,上盖盖在压板上;感应杆上端连接感应连接件支撑座,感应连接件支撑座上面设置感应连接件,用固定螺钉固定,感应杆上设有自润带、O型圈、定位器连接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但可以控制位置开和关,还能控制流量大小,控制更精确。实现物料混合的准确比例调配,精确加工。
图I为产品结构示意图;图2为产品压板示意图;图3为广品感应运动轴结构不意图;图中,I、主控PCB,2、主空面盖,3、固定螺钉,4、压板,5上盖6、支架,7、直线位置传感器,8、底盖,9、0型圈,10、密封圈,11、后盖,12、线座,13、固定螺钉,14、感应运动轴,15、固定螺钉,16、电磁阀,17、控制PCB1,18、控制PCB2,19、固定螺钉,20、平垫圈,21、感应连接件22、感应连接件支撑座,23、感应杆,24、O型圈,25、自润带,26、定位器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当给一指令,智能控制处理器同时会收到位置检测单元感应运动轴14和直线位置传感器7反馈信号,智能控制处理器根据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比较,通过PID控制算法后给出一个执行指令给电磁阀16,电磁阀16继而控制气体进入气腔的气量,控制气腔气压大小,准确将阀门定位在要求的位置。感应运动轴14设置在直线位置传感器7内做上下运动,直线位置传感器7旁边设有支架6,支架6撑者压板4,直线位置传感器7顶端连接压板4,压板4上面设有电磁阀16、控制PCB1、控制PCB2,用控制线路与直线位置传感器7连接,上盖5盖在压板4上,确保内部元件安全,感应运动轴14和直线位置传感器7相对运动,产生不同的位置信号,反馈到智能控制处理器,感应杆23上 端连接感应连接件支撑座22,感应连接件支撑座22上面设置感应连接件21,用固定螺钉固定19,感应杆23上设有自润带25、0型圈24、定位器连接件26,帮助感应运动轴14运行作用,感应运动轴14下端直接与阀杆连接,控制阀门的开合位置。智能定位器上设计操控面板PLC,带有IXD显示屏、数控按钮,可以很便利进行操控。
权利要求1.一种直线传感智能过程控制器,由主控PCB、主空面盖、压板、直线位置传感器、密封圈、感应运动轴、电磁阀、控制PCBI、控制PCB2、感应连接件、感应连接件支撑座、感应杆、自润带、定位器连接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感应运动轴设置在直线位置传感器内做上下运动,直线位置传感器旁边设有支架,支架撑着压板,上盖盖在压板上;感应杆上端连接感应连接件支撑座,感应连接件支撑座上面设置感应连接件,用固定螺钉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线传感智能过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直线位置传感器顶端连接压板,压板上面设有电磁阀、控制PCB1、控制PCB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直线传感智能过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杆上设有自润带、O型圈、定位器连接件。
专利摘要一种直线传感智能过程控制器,由主控PCB、主空面盖、压板、直线位置传感器、密封圈、感应运动轴、电磁阀、控制PCB1、控制PCB2、感应连接件、感应连接件支撑座、感应杆、自润带、定位器连接件等组成。感应运动轴设置在直线位置传感器内做上下运动,直线位置传感器旁边设有支架,支架撑着压板,直线位置传感器顶端连接压板,压板上面设有电磁阀、控制PCB1、控制PCB2,电磁阀、控制PCB1、控制PCB2通过控制线路与直线位置传感器连接,上盖盖在压板上;感应杆上端连接感应连接件支撑座,感应连接件支撑座上面设置感应连接件,用固定螺钉固定,感应杆上设有自润带、O型圈、定位器连接件。实现物料混合的准确比例调配,精确加工。
文档编号G05B19/04GK202433710SQ20112048070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0日
发明者项光武 申请人:项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