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隔离的负载腔与防喷设备的流体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地涉及流体压强调节器,尤其涉及具有隔离的负载腔与防喷设备的流体压强调节器。
背景技术:
过程控制系统普遍地使用压强调节器(例如,背压调节器)以控制或维持过程流体的压强。例如背压调节器等流体调节器典型地具有流体阀组件,该流体阀组件具有例如活塞等压强感测器,以感测在该调节器入口处的加压流体的压强。当该入口处的该加压流体的压强超过(例如由流体调节器提供的)参考或设定点压强时,该压强感测器使得该流体阀的一个流动控制组件移动至一个打开位置,以允许流体在该入口和出口之间流动通过该调节器主体,该出口可以被耦接至使用该流体的一个低压强系统,或被耦接至大气。
发明内容
如这里所述,流体调节器可以是流体控制设备,以控制或监控流体的性质和/或特性,例如流体流动速率、过程流体的压强和/或其他流体的性质和/或特性。图I是碳氢化合物勘探应用100 (例如天然气/石油井勘探应用)的示意图,该应用具有传统的或已知的背压调节器或阀102。抽油管104由混凝土 108固定在井106中,并在井106中延伸到地表112以下(例如,在地表112以下300米)的天然气/石油储地110。过程流体116(例如起泡剂)可以经由过程流体线路118和压强调节器102被注入到管道114中,以使得在储地110中的水和天然气起泡,从而使得该泡沫升起以减少在储地100中的水量,并且提高天然气沿管道114到达地表112的流体流动速率。泵120将过程流体116从箱122中经由过程流体线路118和压强调节器102泵送到储地110。该应用100包括地表控制的子表面安全阀(ScSSVT) 124,以将井孔的压强和流体隔离,并且避免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流过管道114并流至地表112。图2是图I的背压调节器102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该已知的调节器102包括壳体202,该壳体限定了负载腔204和主体206,该主体限定了感测腔208的至少一部分。负载弹簧210安置在负载腔204中,并且位于压强感测器212与弹簧座214之间。该负载弹簧210向压强感测器212施加力或负载,该力或负载相应于该流体调节器102的预设压强设置。密封件222避免在运行中流体从感测腔208朝负载腔204流动。参见图1,压强感测器212通过感测腔208感测加压过程流体116的上游压强。该压强感测器212使得压强调节器102在一个打开位置和一个闭合位置之间移动,以基于由调节器102的负载弹簧210提供的预设压强设置,来提供储地110中的过程流体的注入速率。为了在密封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避免负载腔204过压,该调节器102包括与壳体202的周围环境226流体连通的钻孔/排放口 224。以这种方式,如果密封件222发生故障,在感测腔208中的流体(例如相对高的加压流体)通过排放口 224被排放到环境226中,以避免高压流体流入负载腔204而损坏压强调节器102。但是,井106中的流体压强并不是恒定的,也不是已知的。由于排放口 224的原因,在井106中的这种未知的压强和/或压强波动在运作中会影响调节器102的负载弹簧210所提供的预设压强设置的准确性(例如,能够增加或降低该压强设置)。例如,外部的压强以一比一的比率影响压强调节器102的预设压强设置(例如,IOpsi的环境压强波动能够导致压强调节器102的预设压强设置增加IOpsi)。所以,在运行中,压强调节器102的可靠性和/或准确性将受到降低,从而导致流至储地110的过程流体注入速率不稳定。·为了减少环境226中的压强波动对负载弹簧210所提供的预设压强设置的影响,该壳体202还包括一个排放口 228,以降低压强波动对压强调节器102的预设压强设置的影响。以这种方式,环境226中的压强波动对压强感测器212和/或负载弹簧210的影响被减少了,这是因为环境中的流体的压强作用在活塞感测器212(例如,一个部分地压强平衡的活塞感测器212)的反面(部分地压强平衡的活塞传感器212)。但是,在活塞感测器212的反面的感测面积仍然不平衡。例如,诸如区域230的区域仍然受在压强调节器102的外部的压强(例如井106中的压强)波动影响,并且因此可能变化或影响压强调节器102的预设压强设置。因此,调节器102的排放口 224和228仅减少了外部压强对预设压强设置的作用或影响,而不能消除该作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该调节器102可能是不可靠的,并且可能无法提供所需的和/或准确的在储地110中的过程流体注入速率。这里描述的示例的流体调节器将负载腔与周围环境和/或流体调节器的流体流动路径相隔离或密封,并且包括防喷设备,该负载腔由该示例的流体调节器的壳体所限定。所以,与已知的流体调节器不同,这里描述的示例的流体调节器的负载设备将预设的压强参考提供给该流体调节器的压强感测器,并且不受在流体流动路径中的过程流体的压强波动和/或该流体调节器的周围环境中的流体压强的影响和/或作用。因此,与很多已知的流体调节器的相比,这里描述的示例的流体调节器提供显著地更优的准确性和/或可靠性。为了避免负载腔由于例如密封件故障而导致的过压,这里描述的示例的压强调节器包括安全或防喷设备。特别地,这里描述的该防喷设备可操作地和/或流体地将压强调节器的感测腔与负载腔隔离或分离。通过这种方式,在位于感测腔和负载腔之间的密封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感测腔之中的流体的压强被通过该防喷设备排放到大气中,并且不流入到负载腔中,从而降低了对流体调节器的主体的损坏的风险。但是,除了将感测腔和负载腔流体地隔离或分离之外,与已知的压强调节器不同,这里描述的该防喷设备(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来将负载腔与外部状况和/或压强相隔离,并且流体地将压强调节器的感测腔与负载腔分离。这里描述的一种流体调节器,包括调节器主体,限定了一感测腔,该感测腔位于该流体调节器的流体流动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之间;阀罩,耦接至该调节器主体,该阀罩限定了邻近于该感测腔安置的一负载腔,其中,该负载腔相对于该感测腔以及该流体调节器的周围环境密封;以及感测器弓I导件,安置在该感测腔和该负载腔之间,该感测器弓I导件具有至少一个密封件以流体地将该负载腔与该感测腔相隔离,该感测器引导件具有在该感测腔和该负载腔之间的一个排放流动路径,以在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故障的情况下为该感测腔排放。这里描述的另一种流体调节器,包括感测器引导件,安置在该流体调节器的感测腔和该流体调节器的负载腔之间,该感测腔具有排放流动路径,该排放流动路径不平行于该感测器引导件的纵轴;第一密封件,安置在该排放流动路径与该负载腔之间,以避免至该负载腔的流体流动或压强;和第二密封件,安置在该排放流动路径与该感测腔之间,以避免在该感测腔与该排放流动路径之间的流体流动或压强。这里描述的又一种流体调节器,该调节器具有主体,该主体限定了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流体流动通道,该调节器包括流体流动或压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该调节器的在该入口和该出口之间的该流体流动路径之中的流体流动或压强;压强感测装置,用于感测在一感测腔中的流体的压强,该感测腔可操作地耦接至该流体流动控制装置,该感测装置安置在该入口和该出口之间;负载装置,邻近于该压强感测装置安置;密封装置,将该负载装置与该感测腔和该调节器主体的周围环境相密封;以及排放装置,安置在该密封装置和该负载装置之间,其中,该排放装置用于当该密封装置处于故障情况时将与该感测装置流体连通的加压流体排出到该环境中。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与已知的流体调节器不同,流体调节器外部的环境状况(例 如外部流体压强)并不影响或作用于流体调节器的预设压强设置。并且,在密封件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该排放流动路径避免过程流体或媒介在负载腔和/或感测腔中的压强累积。
图I示出了气体勘探应用的一个示意图;图2示出了一个已知的背压调节器的一部分,该背压调节器能够用于图I的气体勘探应用。图3是这里描述的示例的背压调节器的横截面图,该调节器能够用于图I的气体勘探应用。图4是图3的示例的背压调节器的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3示出了这里描述的示例的背压流体调节器300,其能够替代已知的压强调节器102被用于例如图I的应用100。与已知的流体调节器不同,流体调节器300外部的环境状况(例如外部流体压强)并不影响或作用于流体调节器300的预设压强设置。该示例的流体调节器300能够被用于例如感测流体调节器300上游的流体压强,以基于流体调节器300的控制或预设压强来提供过程流体的注入速率,并且当该流体调节器300上游的加压流体系统的压强低于预设参考压强或阈值时提供关断机制。图3中所示的示例的调节器300包括壳体302,该壳体具有上主体部分或阀罩304,该阀罩耦接(例如螺纹耦接)至下主体部分或调节器主体306。在这里例子中,该壳体302还包括阀帽308,该阀帽耦接于阀罩304。如图所示,当调节器主体306被耦接到阀罩304时壳体302具有圆柱形的形状或剖面,以便在调节器主体306和阀帽308被耦接到阀罩304的情况下,阀罩304的外表面310,调节器主体306的外表面312和/或阀帽308的外表面314实质上彼此齐平。调节器主体306限定了流体流动路径316,该路径具有在流体调节器300的入口320和出口 322之间的孔口 318。该入口 320可以被流体地耦接到该流体调节器300上游的高压源(例如,图I中的过程流体线路118的泵侧),而该出口 322可以被流体地耦接到流体调节器300的下游的低压系统或源(例如图I中的储地110)。在其他例子中,该出口322可以被流体地耦接到另一个下游流体调节器、阀或任何其他下游部件或位置。流动控制组件或感测组件324被固定在调节器主体306与阀罩304之间,以使得该流动控制组件324的第一侧326和阀罩304限定负载腔328,并且该流动控制组件324的第二侧330和调节器主体306限定感测腔332。在示出的例子中,该调节器主体306具有环形的壁334,该壁限定了至少部分地限定该感测腔332的空腔(cavity)。该调节器主体306的该流体流动路径316包括第一通道336和第二通道338,该第一通道流体地耦接入口 320与感测腔332,该第二通道流体地耦接感测腔332与出口 322。该调节器主体306包括位于第二通道338和感测腔332之间的凹陷或孔腔340,以接纳阀座342,该阀座限定了该流体流动路径316的该孔口 318。阀座保持器344安置在(例如螺纹·耦接于)该凹陷340中,以将阀座342保持或固定在凹陷340中。为了在流动控制组件上提供预设的负载或力,该示例的流体调节器300使用负载组件346。在该例子中,该负载组件346包括位于负载腔328中的偏置元件348 (例如弹簧),该偏置元件位于固定弹簧座350和可调弹簧座352之间,并且该偏置元件在流动控制组件324上提供了参考的力或负载(例如预设力)。弹簧调节器354调节(增加或减少)偏置元件348施加给流动控制组件324的第一侧326的预设力或负载的大小。如图所示,弹簧调节器354包括螺丝,该螺丝螺纹地耦接到阀罩304并且接合可调节的弹簧座350。以第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或第二方向(例如逆时针)旋转该弹簧调节器350改变了偏置元件348的压缩量(例如压缩或释放该偏置元件348),并且因此改变了施加给流动控制组件324的第一侧326的负载的大小。偏置元件348提供的负载被调节,以相应于流体调节器300的所需的预设压强,并且该负载通过该固定弹簧座350被传递给流动控制组件324。虽然没有示出,但是在其他例子中,可以经由控制流体(例如液压油、压缩空气等)提供在负载腔328内的负载(例如至压强感测器),而不使用该偏置元件348。例如,该阀罩304可以包括负载流体通道或端口,以流体地将控制流体耦接至该负载腔328。与已知的流体调节器不同,该流体调节器300包括一个或多个密封件356,该密封件安置在调节器主体306和阀罩304之间,和/或阀罩304和阀帽308之间,以将例如负载腔328的壳体302的内表面与流体调节器300外部的环境状况(例如外部流体压强)相隔离或密封。在一些例子中,密封件可以安置在阀罩304和弹簧调节器354之间(例如如果没有提供阀帽308)。例如,弹簧调节器354可以包括非螺纹的部分以与密封件接合。该密封件能够安置在该弹簧调节器354的非螺纹部分的凹槽和/或该阀罩304的孔357 (例如非螺纹孔)中。因此,流体调节器300外部的环境状况(例如流体压强)并不影响负载组件346的准确性。如图3所示,该流动控制组件324包括压强感测器358,该感测器具有第一压强感测面或表面358a(例如一定的区域)以感测在感测腔332中的过程流体的压强,还具有第二压强感测面或表面358b以感测由负载组件346所提供的压强或力。负载组件346所提供的力通过弹簧座350被施加给该压强感测器358的该第二感测表面358b。该感测表面358a和358b两者都相对于壳体302的纵轴360实质上垂直。
在所示出的例子中,该压强感测器358是圆柱形、细长的主体或杆,该杆具有第一杆端或活塞头362以限定该第一感测表面358a,还具有第二杆端364以限定该第二感测表面358b。在该例子中,相对于第一杆端362,该第二杆端364具有减小的剖面或直径。该压强感测器358相对于阀座342移动阀芯(poppet) 366,以控制经过流体流动路径316的流体流动。特别地,该 压强感测器358包括邻近感测表面358a的一个开口或保持器腔368,以接纳该阀芯366。保持器370被通过例如螺纹耦接到该保持器腔368,并且将该阀芯366和偏置元件372保持在该保持器腔368中。该保持器370是圆柱形主体,该主体上具有可滑动地接纳阀芯366的孔。该偏置元件372的弹簧系数显著地低于偏置元件348的弹簧系数。已知的调节器包括与杆部分一体成型的阀芯,与已知调节器不同,该偏置元件372允许阀芯366相对于该压强感测器358移动。因此,在流体流动路径316中的压强波动和/或当流体调节器300移动到关闭位置时,该偏置元件372避免了阀芯366用力地与阀座342硬碰,从而(例如,当阀座342和/或阀芯366由例如碳化钨等软的或脆的材料制成时)避免或显著地减少对阀芯366和/或阀座342的损坏。为了引导该压强感测器358和/或该阀芯366,该流体调节器300包括感测器弓I导件或防喷设备374。如图所示,该压强感测器358的第二杆端364可滑动地安置在感测器引导件374的孔腔376中,并延伸进入负载腔328的至少一部分中。随着第二杆端364在孔腔376中滑动或移动,该第一杆端362在感测腔332中滑动或移动。如以下所描述,感测器引导件374 (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密封件)也流体地将负载腔328和感测腔332隔离或分离,并且(通过排放口)避免喷出状况。在运行中,流体地耦接到入口 320的高压流体源通过第一通道336向感测腔332提供加压流体。通过由负载组件346提供的参考压强,感测腔332感测入口 320处的加压流体的压强。接着,由感测腔332和负载组件346的力所提供的、压强感测器358两端的压差使得流动控制组件214相对于阀座342移动。例如,由感测腔332感测到的、入口 320上游的过程流体的压强施加给压强感测器358的力大于由负载组件346提供的预设负载或力,该压强移动该压强感测器358,并且因此移动阀芯366离开阀座342(例如打开位置),以允许过程流体(例如,图I中的过程流体116)在入口 320和出口 322之间流动。当过程流体的压强施加给压强感测器358的力小于由负载组件346提供的预设负载或力时,该压强感测器358朝着阀芯366移动,以便使得阀芯366接合阀座342 (例如闭合位置),以避免流体在入口 320和出口 322之间流动。图4示出了图3的示例流体调节器300的放大的局部横截面图。如图4所示,感测器引导件374安置在负载腔328和感测腔332之间,以隔离、分开或以其他方式流体地分离负载腔328和感测腔332。示例中的该感测腔374是圆柱形主体402,该主体具有围绕主体402的外缘或表面406的多个阶部404。在与流体调节器300耦接时,该阶部404与形成于调节器主体306的内表面410上的相应阶部408对齐和/或接合(例如互相接合)。为了流体地隔离或分离负载腔328和感测腔332,感测器弓I导件374使用第一密封组件412 (例如动态密封组件),该第一密封组件安置在孔腔376中并邻近第二杆端364。第一密封组件412包括邻近压强感测器358的第二杆端364的第一和第二密封件414a_b (例如,动态密封件或0型环),以提供在第二杆端346的外表面416与孔腔376的内表面418之间的实质上紧密的密封。例如,在第二杆端364在孔腔376之中滑动时,密封件414a-b避免流体经由孔腔376并沿第二杆端364在感测腔332和负载腔328之间流动。密封件414a-b (例如O型环)安置于孔腔376的内表面418上的各自的凹陷或凹槽420a_b中,该凹槽是由感测器引导件374和/或第二杆端364限定或形成。第一密封组件412可以包括保持环422 (例如,活塞环),以将密封件414a-b保持在它们各自的凹槽420a_b中。另外,为了减少第二杆端364与孔腔376的内表面418之间的摩擦,第一密封组件412和/或压强感测器35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磨损环424。另外,该感测器引导件374包括第二密封组件426 (例如,静态密封或0型环),该第二密封组件围绕感测器弓I导件374的外表面406安置,且在感测器弓I导件374的阶部404与调节器主体306的相应阶部408之间。特别地,第二密封组件426包括第一和第二密封件(例如0型环),该密封件安置在由感测器引导件374和/或调节器主体306所限定的各自的凹陷或凹槽430a-b中。该第二密封组件426可以包括保持环432 (例如活塞环)以将 密封件428a-b保持在各自的凹槽430a-b中。因此,密封件356 (图3)、密封件428a_b、压强感测器358和/或该感测器引导件374将负载腔328与环境压强或状况相隔离,并且密封件414a-b将负载腔328与流体流动路径316相隔离。以这种方式,例如,在流体流动路径316中的压强波动和/或环境压强波动不会影响由负载组件346提供给压强感测器358的预设负载。换句话说,在流体流动路径316中流动的流体的压强波动和/或该流体调节器300所使用的环境中的压强状况并不会(例如经由负载腔328)对压强感测器358引起或施加力,这种力会增大由偏置元件348所提供的预设负载。并且,将负载腔328与感测器332隔离,避免了在密封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相对高的压强的流体流至阀罩304中并引起流体调节器300的壳体302的损坏(例如喷出状况)。特别地,由于例如如图I所描述的井106中的空间限制,阀罩304通常包括薄壁的主体。在密封件414a_b和/或428a_b中的一个或多个发生故障时,为了避免相对高的压强在负载腔328中累积(例如IOOOOpsi),该感测器引导件374包括排放流动路径或喷出路径或通路434。在所示出的例子中,排放流动路径434安置在密封件414a (例如低密封件)和密封件414b(例如高密封件)之间。在示出的例子中,该感测器引导件374的该排放流动路径434是围绕感测器引导件374的纵轴440径向地(例如,对称或非对称地)间隔的多个排放流动路径或通路434a-b (例如钻孔)。感测器引导件374的纵轴440与壳体302的纵向轴360同轴对齐。如图所示,该排放流动路径434的轴442不平行于(例如,是垂直于或相交于)感测器引导件374的纵轴440。该排放流动路径434包括入口 444和出口 446,该入口与第二杆端364的外表面418流体连通,该出口与壳体302的排放端口 448流体连通。该排放端口 448将排放流动路径434流体地耦接至环境。在一些例子中,该排放端口 448能够将排放流动路径434流体地耦接到例如储存器、流体控制设备、软管和/或任何其他一个或多个流体控制设备。该排放端口 448安置在感测器弓I导件374的外表面406与调节器主体306的外表面312之间。示例中的该排放端口 448是形成于围绕该调节器主体306的内表面410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个通路(例如环形凹槽)。例如,如图所示,该排放端口 448安置在调节器主体306的阶部408之间,并且它的轴实质上平行于和/或偏置于排放流动路径434的轴。在一些例子中,该流体调节器300包括围绕壳体302的纵轴径向地间隔的多个排放端口 448,它们与感测器引导件374的排放流动路径434a-b分别对齐。在一些例子中,排放端口 448的轴可以与排放流动路径434的轴442同轴地对齐,和/或可以不平行于排放流动路径434的轴。例如,该排放端口 448能够相对于排放流动路径434具有一个角度(例如45度角)和/或任何其他方向或导向。类似地,排放流动路径434能够相对于排放端口 448的轴和/或感测器引导件440的纵轴具有一个角度。另外,该示例的流体调节器300包括过滤件或密封件450 (例如网状过滤件,0型环),以避免微粒或尘埃通过排放端口 448进入流体调节器300。如图所示,调节器主体306包括环状凹槽452以接纳过滤件450。该过滤件450具有相对小或低的弹性,以便当感测腔332中的过程流体的压强流过该排放端口 448时,该过滤件能够延展,断裂,破碎和/或以其他方式离开排放端口 448。因此,如图所示,示例中的过滤件450并不避免环境中的加压流体进入流体调节器300。附加地或替代地,该过滤件450能够围绕感测器引导件374的 外表面460安置并邻近排放流动路径434的出口 446,和/或安置在任何合适的位置,以避免微粒进入并流向密封件418a-b和/或428a-b。在一些例子中,该过滤件450可以是屏蔽网,该网安置于排放端口 348和/或排放流动路径434之中。与过滤件450不同,当感测腔332中的过程流体的压强流过该排放端口 448时,该屏蔽网过滤件并不会相对于排放端口 448移动。虽然过滤件450不会避免加压流体在排放流动路径434中流动,但是该第一密封组件412避免环境流体通过排放流动路径434的入口 444流入到感测腔332和负载腔328之中。类似地,该第二密封组件426避免环境流体通过排放端口 448(例如在感测器引导件374的外表面和调节器主体306的内表面410之间)流入到感测腔332和负载腔328之中。因此,在运行中,壳体302将负载腔328与流体调节器300的周围环境中的压强波动隔离开来。特别地,该密封件356避免流体通过壳体302流至负载腔328。另外,该密封件414a-b和428a-b避免感测腔332中的流体沿着压强感测器358的第二杆端364和/或在调节器主体306的内表面410与压强感测器358的外表面406之间流至负载腔328。进一步地,在运行中,密封件414b和428b避免环境中的加压流体流至负载腔328,并且密封件414a和428a避免环境中的加压流体流至感测器332。特别地,密封件414a在感测腔332和排放流动路径434之间提供密封,密封件414b在排放流动路径434与负载腔328之间提供密封。进一步地,密封件428a在感测腔332与排放端口 448之间提供密封,密封件428b在排放端口 448与负载腔328之间提供密封。因此,示例中的负载腔328被与环境中的压强波动和/或感测腔332中的过程流体相隔离。因此,这样的压强不会影响负载组件346的准确性,并且因此不会影响该流体调节器300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在密封件414a_b和/或428a_b中的一个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该排放流动路径434避免过程流体或媒介在负载腔328和/或感测腔332中的压强累积。特别地,从感测腔332、经由孔腔376流动至负载腔328的流体在达到负载腔328之前,将经由排放流动路径434和排放端口 448被排放到环境中。该过程流体的压强使得过滤件450从排放端口 448移开,以允许流体从感测腔332流出到环境中。在其他例子中,如果该过滤件是网状过滤件,那么该过程流体的压强将不会使得过滤件相对于排放端口 448移动。
虽然这里已经描述了某些设备、方法和制产品,但是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相反,本发明覆盖以字面或以等同原则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的所有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调节器,包括 调节器主体,限定了感测腔,该感测腔位于该流体调节器的流体流动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之间; 阀罩,耦接至该调节器主体,该阀罩限定了邻近于该感测腔安置的负载腔,其中,该负载腔相对于该感测腔以及该流体调节器的周围环境密封;以及 感测器引导件,安置在该感测腔和该负载腔之间,该感测器引导件具有至少一个密封件以流体地将该负载腔与该感测腔相隔离,该感测器引导件具有在该感测腔和该负载腔之间的一个排放流动路径,以在该至少一个密封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排放该感测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调节器,进一步包括一个排放端口,该排放端口与该排放流动路径流体连通,该排放端口将该感测器引导件的该排放流动路径流体地耦接至该调节器主体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调节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过滤件,该过滤件被安置在邻近于该排放端口的一个出口,以避免微粒进入该排放流动路径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调节器,其中,该感测器引导件的该排放流动路径的轴垂直于该调节器主体的纵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调节器,其中,该感测器引导件包括孔,以可滑动地接纳一个压强感测器的至少第一部分,其中,该孔的轴不平行于该排放流动路径的轴。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调节器,其中,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提供在该感测腔和该排放流动路径之间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调节器,进一步包括另一个密封件,以在该排放流动路径和该负载腔之间提供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调节器,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外密封件,该第一外密封件围绕该感测器引导件的外表面安置,以在该感测器腔和该调节器主体的排放端口之间提供密封,还包括一个第二外密封件,该第二外密封件围绕该感测器引导件的外表面安置,以在该排放端口和该负载腔之间提供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流体调节器,其中,该感测器引导件包括圆柱形的主体,并且该排放流动路径包括多个排放流体路径,该多个排放流体路径相对于该感测器引导件的纵轴径向地间隔。
10.一种流体调节器,包括 感测器引导件,安置在该流体调节器的感测腔和该流体调节器的负载腔之间,该感测器引导件具有排放流动路径,该排放流动路径不平行于该感测器引导件的纵轴; 第一密封件,安置在该排放流动路径与该负载腔之间,以避免至该负载腔的流体流动或压强;和 第二密封件,安置在该排放流动路径与该感测腔之间,以避免在该感测腔与该排放流动路径之间的流体流动或压强。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流体调节器,进一步包括调节器主体,该调节器主体具有邻近于该排放流动路径安置的排放端口,以将该排放流动路径流体地耦接至该流体调节器的周围环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调节器,进一步包括第三密封件,该第三密封件围绕该感测器引导件的外表面安置,以避免在该排放端口和该负载腔之间的流体流动, 还包括第四密封件,该第四密封件围绕该感测器引导件的外表面安置,以避免在该排放端ロ和该感测腔之间的流体流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调节器,其中,该排放流动路径安置在第一、第三密封件与第二、第四密封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调节器,其中,该排放流动路径用于当该第四密封件处于故障情况时将该感测腔中的加压流体排放到该调节器主体的周围环境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调节器,进ー步包括一个过滤件,该过滤件被安置在邻近于该排放端ロ,以避免微粒通过该排放端ロ进入该排放流动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调节器,进ー步包括ー个压强感测器,该压强感测器可滑动地耦接至该感测器引导件的ー个孔,该孔与该感测器引导件的纵轴同轴对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调节器,其中,该压强感测器基于该压强感测器的第ー压强感测区域与该压强感测器的第二压强感测区域之间的压力差而能够在该孔中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压强感测区域与该感测腔连通,该第二压强感测区域与该负载腔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强感测器,其中,该第一和该第二密封件避免来自该流体调节器的周围环境的流体流动或压强通过该排放流动路径达到该负载腔或该感测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强感测器,其中,该排放流动路径用于当该第一密封件处于故障情况时将该感测腔中的加压流体排放到该调节器主体的周围环境中。
20.ー种流体调节器,该调节器具有主体,该主体限定了在入口和出ロ之间的流体流动通道,该调节器包括 流体流动或压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该调节器的在该入口和该出口之间的该流体流动路径之中的流体流动或压强; 压强感测装置,用于感测在一个感测腔中的流体的压强,该感测腔可操作地耦接至该流体流动控制装置,该感测装置安置在该入口和该出ロ之间; 负载装置,邻近于该压强感测装置安置; 密封装置,将该负载装置与该感测腔和该调节器主体的周围环境相密封;以及 排放装置,安置在该密封装置和该负载装置之间,其中,该排放装置用于当该密封装置处于故障情况时将与该感测装置流体连通的加压流体排放到该环境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流体调节器,进ー步包括 过滤装置,耦接至该排放装置,用于避免微粒通过该排放装置流入该调节器主体。
全文摘要
描述了具有隔离的负载腔与防喷设备的流体调节器。一个示例的调节器包括调节器主体,限定了一感测腔,该感测腔位于该流体调节器的流体流动通道的入口和出口之间。阀罩被耦接至该调节器主体,并限定了邻近于该感测腔安置的一负载腔。该负载腔相对于该感测腔以及该流体调节器的周围环境实质上密封。感测器引导件安置在该感测腔和该负载腔之间,并具有至少一个密封件以将该负载腔与该感测腔流体地相隔离。该感测器引导件具有在该感测腔和该负载腔之间的一个排放流动路径,以在该至少一个密封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排放该感测腔。
文档编号G05D16/00GK102955481SQ20121027956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0日
发明者M·K·奥尔布里施, D·D·帕特尔森, F·拉普施 申请人:泰思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