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140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电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变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也显得日益重要。目前箱式变电站变电设备空间小绝缘余度小,力口之防潮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易造成设备凝露,从而导致设备绝缘击穿的短路接地故障不断发·生。现有电力系统内常规箱式变开关柜温湿度控制系统无遥测功能、无遥信报警功能、温湿度无法进行远方控制。当箱式变环境温湿度异常时,必须及时操作降温和除湿装置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这项工作十分简单,所需时间也很短。但集控站无法实时监控箱式变温湿度,操作人员必须时常派人到变电站巡视并采取措施,运行人员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防止设备凝露而被迫频繁往返于现场,工作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给一线生产人员和供电单位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损失。一旦不能及时进行操作降温和除湿,将无法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一旦出现意外将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以能够及时地为开关柜降温除湿、确保开关柜安全运行。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结构特点是,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采集电路、温湿度变送电路、温湿度测控装置、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温湿度输出电路、自动控制器、手动控制器、温湿度控制系统、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采集电路、温湿度变送电路、温湿度测控装置和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依次相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电路还与所述温湿度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自动控制器与温湿度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手动控制器与温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均与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电路、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由交流电源供电,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由直流电源供电。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除湿调节系统包括除湿机,所述排风调节系统包括排风扇。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采用二次控制和远动技术相结合,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通过把箱式变温湿度的测量值、越限报警信号,传输到集控站,由集控站操作人员根据温湿度测量值越限报警,对箱式变排风除湿装置进行手动控制,同时通过自动控制支路进行除湿排风的自动操作,实现对箱式变温湿度的监测和控制。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箱式变温湿度人工手动控制,不能满足变电站集控化管理的问题。[0011]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具有可实现开关柜除湿排风操作的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提高了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防潮控温直流控制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温湿度遥测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除湿遥控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排风除湿遥信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的防潮控温交流控制图。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图6,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采集电路、温湿度变送电路、温湿度测控装置、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温湿度输出电路、自动控制器、手动控制器、温湿度控制系统、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采集电路、温湿度变送电路、温湿度测控装置和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依次相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电路还与所述温湿度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自动控制器与温湿度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手动控制器与温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均与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电路、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由交流电源供电,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由直流电源供电。在手动模式下,通过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开关柜内的温湿度参数,由温湿度采集电路实时地对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湿度值进行采集,温湿度采集电路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分别传递给温湿度变送电路和温湿度输出电路。温湿度变送电路将温湿度数据通过温湿度测控装置传递给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与所述远方控制回路相连接,由操作人员通过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发出远方控制指令给远方控制回路,通过远方控制回路将操作人员给出的控制指令发给温湿度控制系统,由温湿度控制系统将控制指令传递给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从而实现远程手动操作控制开关柜的除湿排风操作,由此可实现开关柜的排风除湿的手动操作,而且可实现远程手动操作,而无需操作人员去现场,因而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控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另外,也可根据需要,到现场进行现场的手动操作。在自动模式下,温湿度输出电路获得温湿度采集电路给出的温湿度数据后,将温湿度数据传递给自动控制器,由自动控制器根据温湿度数据自动产生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给温湿度控制系统,由温湿度控制系统将控制指令传递给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从而实现开关柜的除湿排风操作的自动操作,无需工作人员操作即可实现开关柜的除湿排风,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使集控站可以实时监测箱式开关柜的温湿度变化,报警信息及系统状态一目了然,可以方便可靠投切除湿机及风扇加热器等辅助系统设备调整箱式开关柜的温湿度;达到保障安全及节能增效的目的,填补了该项技术空白。系统总共包括除湿机、排风扇、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转换开关、切换按钮、空气开关、温湿度控制器(带O 5V电压变送)、测量与遥控装置等。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在确立温湿度遥测、遥信和控制策略基础上,与集控站监控系统平台共同搭建了一个智能化、可靠易用的箱式变温湿度监控系统,实现箱式变温湿度监控的各项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通过两个控制器和两路控制支路,分别实现开关柜除湿排风操作的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提高了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所述除湿调节系统包括除湿机,所述排风调节系统包括排风扇。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采用温湿度控制器和后台系统实现温控防潮系统温湿度的远传。(I)温湿度控制器必须满足以下变送要求温度测量变送功能(0 5V电压信号),湿度测量变送功能(0 5V电压信号)。(2)通过温湿度控制器将温湿度测量值变送为0 5V电压信号,传输至综合测控装置0 5V直流量采集器,将电压信号*相应系数,转变为温湿度测量值,将温湿度报警信号和排风扇状态接入综合测控装置,通过变电站通讯管理机将遥测、遥信进行转发,再传至后台与集控主站。(3)现场后台机通过后台数据库管理软件将箱式变遥测量、遥信点号进行定义,再利用后台图形管理软件将箱式变温湿度遥测量、遥信量显示出来。(4)集控主站利用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将变电站进行转发的箱式变温湿度遥测数据、遥信量在SCADA数据库中进行定义,再利用画图软件将箱式变温湿度遥测数据和遥信量在控制台中显示出来。2、实现温控防潮系统的就地、远方控制以及自动投切,可靠实现温控防潮系统的就地、远方控制以及自动投切原理。通过我们自行设计的防潮控温系统交直流图可以看出,系统运行模式有以下几种方式(I)手动模式A)现场手动根据现场温湿度越限报警信号,通过手动投切按钮,控制排风除湿装置的启动后切除;B)集控站远方操作根据后台和主站温湿度越限报警信号,通过集控站或后台机遥分、遥合,控制排风扇和除湿机的启动和切除。(2)自动模式在自动模式下,温度上限设置为30°C,湿度上限设置为80度,将温湿度控制器回差设置为3度,当温控器发出温湿度越限报警信号,启动排风装置。当温度降到27°C,湿度降到77度时温控器报警返回,切除排风装置。如图2 图6中,1ZJ、2ZJ、3ZJ和4ZJ都是中间继电器,IZJ用于实现手动投切的功能,2ZJ用于实现远方投切的功能,3ZJ用于作为排风机的启动交流接触器线圈,4ZJ用于实现自动模式下的自动投切功能。SJ和WJ分别作为温湿度控制器湿度越限报警接点和温湿度控制器温度越限报警接点。JC为交流接触器,用于控制投切排风扇交流电源。JK为交流空气开关,用于交流电源回路保护。LJl为电流继电器接点,用于控制除湿装置状态。
权利要求1.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采集电路、温湿度变送电路、温湿度测控装置、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温湿度输出电路、自动控制器、手动控制器、温湿度控制系统、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采集电路、温湿度变送电路、温湿度测控装置和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依次相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电路还与所述温湿度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自动控制器与温湿度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手动控制器与温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均与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电路、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由交流电源供电,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由直流电源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除湿调节系统包括除湿机,所述排风调节系统包括排风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采集电路、温湿度变送电路、温湿度测控装置和温湿度远程监测系统依次相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电路还与所述温湿度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自动控制器和手动控制器均与温湿度输出电路相连接,所述自动控制器和手动控制器还与温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均与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温湿度采集电路、排风调节系统和除湿调节系统由交流电源供电,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由直流电源供电。本实用新型的箱式温湿度控制系统,具有可实现开关柜除湿排风操作的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提高了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等优点。
文档编号G05D27/02GK202854634SQ2012206005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陈庆, 沈淼, 袁则红, 张磊, 刘会仁, 甘培勇, 程兰芳, 李志娟 申请人:安徽省电力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