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2629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申请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电路。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变频空调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变频空调的AC电流环路通信电路采用47V电压进行通信,当通信过长或者其所处的电磁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经常发生通信质量差的问题,影响了变频空调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信电路通信质量差的问题。其【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04]—种通信电路,包括:室外电路和室内电路,其中:
[0005]所述室内电路包括:交流220V接入端、输出端与所述交流220V接入端相连的固态继电器;所述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电源端与直流12V电源相连,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三极管与控制所述交流220V接入端接入的交流220V电压的单片机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室内电路通过所述固态继电器的被控端电源端与相连,并通过所述公共端与所述室外电路相连;
[0006]所述室外电路包括:分压模块、与所述分压模块相连的过零检测回路与所述过零检测回路相连的放大模块,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模块、第二分压模块和第三分压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零线相连;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公共端相连;所述第三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分压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第二端相连;
[0008]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支路和第二分支电路,所述第一分支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二分压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分压支路与所述第二分压支路并联连接;
[0009]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信电路采用AC220电压,通过单片机对其进行控制输入到室外机电路,从而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信电路的室内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2]本申请公开的通信电路包括室内电路和室外电路,其中,所述室内电路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交流220V接入端11、固态继电器12、直流12V电源13、单片机控制信号输入端14和公共端15,其中:固态继电器12的第一管脚为输出端,第二管脚为被控端电源端,第三管脚为控制端电源端,第四管脚为控制信号输入端。
[0013]交流220V接入端11与固态继电器12的输出端相连,固态继电器12的控制电源端与直流12V电源13相连,单片机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固态继电器1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将单片机输出的40mS高电平,80mS低电平或者40mS高电平,40mS低电平的控制信号,通过三极管16输入到固态继电器12中,对交流220V接入端11接入的AC220V电压信号进行控制,将调整后的电压信号通过与被控端电源端相连的公共端15传输到所述室外电路。
【主权项】
1.一种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电路和室内电路,其中:所述室内电路包括:交流220V接入端、输出端与所述交流220V接入端相连的固态继电器;所述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电源端与直流12V电源相连,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三极管与控制所述交流220V接入端接入的交流220V电压的单片机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室内电路通过所述固态继电器的被控端电源端与相连,并通过所述公共端与所述室外电路相连;所述室外电路包括:分压模块、与所述分压模块相连的过零检测回路与所述过零检测回路相连的放大模块,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
【专利摘要】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电路,包括:室外电路和室内电路,室内电路包括:交流220V接入端、输出端与交流220V接入端相连的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电源端与直流12V电源相连,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三极管与控制交流220V电压的单片机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室内电路通过所述固态继电器的被控端电源端与相连,并通过公共端与室外电路相连;室外电路包括:分压模块、与分压模块相连的过零检测回路与过零检测回路相连的放大模块,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相连。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通信电路采用AC220电压,通过单片机对其进行控制输入到室外机电路,从而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通信质量。
【IPC分类】G05B19/042
【公开号】CN105045184
【申请号】CN201510478980
【发明人】陈建国
【申请人】陈建国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