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庭取暖用具,具体是一种无噪音、精度高,功能多样的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电暖扇是一种非常方便实用的冬季取暖电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暖扇功能单一、而且大多为手动控制或遥控控制,需要认为操作,智能效果差,少数带有自动调节温度的电暖扇大多价格高昂,普遍使用继电器控制加热元件的通断,继电器在吸合和断开时会发出噪声,尤其是在夜晚,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噪音、精度高,功能多样的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Q1、电热管A、整流降压模块、电容Cl和芯片IC1,所述电容Cl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整流降压模块、双向可控硅Ql的一个主电极和二极管T2的正极,双向可控硅Ql的另一个主电极连接加热管A,整流降压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T3的负极和芯片ICl的I引脚,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T3的正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Tl的正极和二极管T4的负极,二极管T4的正极接地,二极管Tl的负极连接电阻R5,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电位器RPl的固定端、电阻R4的另一端、热敏电阻RG、芯片ICl的2引脚和芯片ICl的3引脚,芯片ICl的4引脚连接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加热管A的另一端、电容Cl、电阻R10、电阻R11、热敏电阻RG、二极管T6的正极、电位器RPl的滑动端、电位器RPl的另一个固定端和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并接地,芯片ICl的5引脚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T6的负极,三极管VTl的发射机连接电阻Rll的另一端,三极管VTl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T5的正极和继电器Kl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电流表A,电流表A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lO的另一端,二极管T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T7的正极和直流电源El的负极直流电源El的正极连接电阻R6、电阻R7和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4、电容C7、喇叭B和三极管VTl的发射极,喇叭B的另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RT的阳极,单向晶闸管RT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T7的负极,单向晶闸管RT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电容C4和三极管VTl的集电极,三极管VTl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2的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和电阻R6的另一端,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芯片ICl为UA741型高增益运算放大器。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热敏电阻RG的型号为MF51。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直流电源El为5V干电池。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路采用双向可控硅替代了传统的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实现了电暖扇的自动恒温控制,避免了继电器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同时电路设置了断电报警电路,当出现断电情况时,能够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人们及时关闭电暖扇,避免再来电时家中无人造成电能浪费。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Ql、电热管A、整流降压模块、电容Cl和芯片ICl,所述电容Cl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整流降压模块、双向可控硅Ql的一个主电极和二极管T2的正极,双向可控硅Ql的另一个主电极连接加热管A,整流降压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T3的负极和芯片ICl的I引脚,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T3的正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Tl的正极和二极管T4的负极,二极管T4的正极接地,二极管Tl的负极连接电阻R5,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电位器RPl的固定端、电阻R4的另一端、热敏电阻RG、芯片ICl的2引脚和芯片ICl的3引脚,芯片ICl的4引脚连接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加热管A的另一端、电容Cl、电阻R10、电阻Rll、热敏电阻RG、二极管T6的正极、电位器RPl的滑动端、电位器RPl的另一个固定端和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并接地,芯片ICl的5引脚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T6的负极,三极管VTl的发射机连接电阻Rll的另一端,三极管VTl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T5的正极和继电器Kl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电流表A,电流表A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lO的另一端,二极管T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T7的正极和直流电源El的负极直流电源El的正极连接电阻R6、电阻R7和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4、电容C7、喇叭B和三极管VTl的发射极,喇叭B的另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RT的阳极,单向晶闸管RT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T7的负极,单向晶闸管RT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电容C4和三极管VTl的集电极,三极管VTl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2的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和电阻R6的另一端,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
[0013]芯片ICl为UA741型高增益运算放大器。
[0014]热敏电阻RG的型号为MF51。
[0015]直流电源El为5V干电池。
[00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电路中的测温电路为一个非平衡式电桥,并用电流表A进行指示。电桥的一臂是灵敏度高的热敏电阻RG。房间内温度的不同,热敏电阻RG的阻值也随着变化,通过电流表A的指针变化来反映温度的变化,通过电位器RPl来设定温度基准值。温度较低时,热敏电阻RG对应的阻值很大,相应芯片ICl的3引脚无电流流过,此时芯片ICl的5引脚输出正电压,使三极管VTl导通,通过电阻Rl加在双向可控硅Ql的基极,双向可控硅Ql导通,加热管A开始加热,随着温度的上升,热敏电阻RG的阻值减小,当热敏电阻RG的阻值增加到设定值时,芯片ICl的3引脚有电流流过,芯片ICl翻转,芯片ICl输出负电压,三极管VTl截止,双向晶闸管Ql截止,断开加热管的电源电路,停止加热。当房间温度再次降到设定值时,又重复加温,这样周而复始,把温度控制在设定值上。电路中有电时,电路中的单向晶闸管RT呈反向截止状态,报警电路不工作,当电路出现断电时,单向晶闸管RT正向导通,报警电路工作,发出声光报警,提醒人们及时关闭电暖扇,避免再来电时家中无人造成电能浪费。
【主权项】
1.一种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Q1、电热管A、整流降压模块、电容Cl和芯片IC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l的一端连接220V交流电、整流降压模块、双向可控硅Ql的一个主电极和二极管T2的正极,双向可控硅Ql的另一个主电极连接加热管A,整流降压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电容C2、二极管T3的负极和芯片ICl的I引脚,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T3的正极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Tl的正极和二极管T4的负极,二极管T4的正极接地,二极管Tl的负极连接电阻R5,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电位器RPl的固定端、电阻R4的另一端、热敏电阻RG、芯片ICl的2引脚和芯片ICl的3引脚,芯片ICl的4引脚连接220V交流电的另一端、加热管A的另一端、电容Cl、电阻R10、电阻R11、热敏电阻RG、二极管T6的正极、电位器RPl的滑动端、电位器RPl的另一个固定端和三极管VTl的集电极并接地,芯片ICl的5引脚连接电阻R8,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T6的负极,三极管VTl的发射机连接电阻Rll的另一端,三极管VTl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T5的正极和继电器Kl的另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电流表A,电流表A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lO的另一端,二极管T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T7的正极和直流电源El的负极直流电源El的正极连接电阻R6、电阻R7和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三极管VT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4、电容C7、喇叭B和三极管VTl的发射极,喇叭B的另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RT的阳极,单向晶闸管RT的阴极连接发光二极管T7的负极,单向晶闸管RT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电容C4和三极管VTl的集电极,三极管VTl的基极连接电位器RP2的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和电阻R6的另一端,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ICl为UA741型高增益运算放大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电阻RG的型号为MF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El为5V干电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种电暖扇智能加热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Q1、电热管A、整流降压模块、电容C1和芯片IC1。电路采用双向可控硅替代了传统的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实现了电暖扇的自动恒温控制,避免了继电器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同时电路设置了断电报警电路,当出现断电情况时,能够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人们及时关闭电暖扇,避免再来电时家中无人造成电能浪费。
【IPC分类】G05D23-24
【公开号】CN204536951
【申请号】CN201520180192
【发明人】赵泽, 吴炜阳
【申请人】赵泽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