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式扫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928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台式扫描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描器,尤其是指一种平台式扫描器。
若依照文件影像的输入方式来作区分,光学扫描器可分为掌上型扫描器、馈纸式扫描器(Sheet Feed Scanner)、滚筒式扫描器(DrumScanner)及平台式扫描器(Flatbed Scanner)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平台式扫描器具有较为稳定的影像扫描品质,并兼具扫描反射稿或透射稿(底片、投影片等)的多重功能,此外,更可额外配备一自动文件进纸器(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ADF),用以连续扫描整叠尺寸相同的文件,使得平台式扫描器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光学扫描器之一。
平台式扫描器的顶盖上均配设有一透光平板,例如玻璃(glass)或透明塑胶(plastic),用以放置待扫描的文件,并利用皮带驱动装置及轴棒定位机构等组件,用以线性导引平台式扫描器内部的光学扫描模组(Chassis),进而带动光学扫描模组的内部的线性感光元件,例如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或接触式影像感测器(ContactImage Sensor,CIS),用以扫描文件表面的类比影像讯号,并转换成数字影像讯号输出。
请依序参考图1(a)、图1(b),其分别为公知的一种平台式扫描器的顶盖与透光平板于组装前后的示意图。首先如图1(a)所示,平台式扫描器的顶盖10的中央是具有一开口12,而透光平板20通常是配设于顶盖10的底壁上,且透光平板20的面积略大于开口12的面积,故透光平板20将完全涵盖开口12,为了将透光平板20配设于顶盖10的底壁上,公知是在顶盖10的底壁上形成一背胶区22,其环绕于开口12的外围,并将透光平板20的周缘对位贴附于背胶区22上,故如图1(b)所示,透光平板20的中央区域将对应暴露于开口12的上方,成为一可透光的文件放置平台。
平台式扫描器的光学扫描模组于组装作业时,均已利用调测治具来调整光学扫描模组的焦距,但就透光平板的组装作业而言,如上段内容所述,公知是将透光平板直接对位黏着于上述的顶盖的底壁,并未作任何的调校动作,故当光学扫描模组在扫描文件时,平台式扫描器的顶盖或底座一旦发生变形,或是平台式扫描器的内部底座不够平坦,均将使得透光平板与光学扫描模组之间的距离,在整个扫描期间之内将无法保持定值,并同时发生些微量的变化,如此将导致扫描完成的影像与实际文件的影像之间产生些微差异,特别是针对应用接触式影像感测器(CIS)的扫描系统,或者是高解析度或低景深的光学扫描模组,一旦透光平板与光学扫描模组之间的物距经常变化,将会严重影响到平台式扫描器的影像扫描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台式扫描器,至少具有一顶盖及一光学扫描模组,而该顶盖具有一开口,且该光学扫描模组是可于该开口的下方往复平移,还包括一浮动式视窗,该浮动式视窗至少包括一透光平板,配置于该开口的下方,并具有一顶面及对应的一底面;一弹性结构,配置介于该透光平板的该顶面的周缘及该顶盖的邻近该开口的底壁。
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中该光学扫描模组具有一推顶元件,其配设于该光学扫描模组的顶部。
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中推顶元件为一推顶凸缘。
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中推顶元件为推顶滚轮。
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中该透光平板是延伸至该开口下方以外的区域,而该推顶元件的移动区域是部分位于该透光平板的位于该开口下方以外的底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另一种平台式扫描器,至少具有一顶盖及一光学扫描模组,而该顶盖具有一开口,且该光学扫描模组是可于该开口的下方往复平移,还包括一浮动式视窗,该浮动式视窗至少包括一透光平板,配置于该开口的下方,并具有一顶面及对应的一底面;一支撑结构,配设于该顶盖的表面,并具有一支撑面,其中该支撑面是可接触该底面的周缘;一限制面结构,配设于该顶盖的表面,并具有一限制面,其中该限制面是位于该顶面的周缘上方,而该限制面及该支撑面之间的距离是大于该透光平板的厚度。
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中该光学扫描模组具有一推顶元件,其配设于该光学扫描模组的顶部。
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中推顶元件为一推顶凸缘。
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中推顶元件为推顶滚轮。
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中该透光平板是延伸至该开口下方以外的区域,而该推顶元件的移动区域是部分位于该透光平板的位于该开口下方以外的底面。
因此,当本实用新型一平台式扫描器于整个扫描期间之内,浮动式视窗的透光平板与光学扫描模组之间的距离将可保持一定值,进而使放置于透光平板上的待扫描文件与光学扫描模组之间的距离亦保持一定值,故有助于提升平台式扫描器的影像扫瞄品质。


图1(a)、和图1(b)分别为公知的一种平台式扫描器的顶盖与透光平板于组装前后的示意图;图2(a)、图2(b)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平台式扫描器的浮动式视窗,其配设于平台式扫描器的顶盖的俯视图及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平台式扫描器的浮动式视窗,其应用于平台式扫描器的运作示意图;图4(a)、图4(b)是为图3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同样如图2(a)、图2(b)所示,浮动式视窗100的支撑结构120是配设于顶盖10的表面,例如配设于顶盖10的底壁表面,而支撑结构120是延伸至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的侧缘或周缘下方,并可直接一体成形于顶盖10的表面,且支撑结构120具有一支撑面122,其位于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的侧缘或周缘下方,可用以接触及抵住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的侧缘或周缘。
同样如图2(a)、图2(b)所示,浮动式视窗100的限制结构130是配设于顶盖10的表面,例如配设于顶盖10的开口12的内壁,且限制结构130亦延伸至透光平板110的侧缘或周缘上方,并可直接一体成形于顶盖10的表面,且限制结构130具有一限制面132,其对应支撑面122的位置,而位于透光平板110的顶面112的侧缘或周缘上方。值得注意的是,支撑面122与限制面132之间的距离是略大于透光平板110的厚度,如此始能让透光平板110能在顶面112(或底面114)的法线方向上作微幅的上下垂直移动。
同样如图2(a)、图2(b)所示,浮动式视窗100的弹性结构140是配设介于透光平板110的顶面112周缘及限制结构130的限制面132之间,并向下弹性按压透光平板110的顶面112周缘,使得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周缘接触支撑结构120的支撑面122,因而受到支撑结构120所支撑。其中弹性结构140例如为折叠型的防尘布,其于折叠之后将具有可伸缩性,故可应用作为弹性结构140的材料。
以图2(a)所示的浮动式视窗100为例,支撑结构120是分成四部分,而分别位于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的两侧缘下方,而限制结构130则分成两部分,并对应支撑结构120的位置,而位于透光平板110的顶面112的两侧缘上方,而弹性结构140则位于限制结构130及透光平板110之间,而透光平板110的部分结构是延伸至开口12下方以外的区域。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平台式扫描器的浮动式视窗100的功能,请参考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平台式扫描器的浮动式视窗,其应用于平台式扫描器的运作示意图。平台式扫描器的光学扫描模组30是配设于顶盖10的开口12下方,在受到传动装置的带动之下,光学扫描模组30将可如箭头所示的方向作往复来回移动,用以扫描一放置于透明板的顶面112上的文件40。此外,光学扫描模组30的顶部是配设有一推顶元件32,用以推顶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并向上微幅推移透光平板110,因而向上微幅压缩弹性结构140,使得弹性结构140将相对产生一向下的弹力。
承上所述,当光学扫描模组30在透光平板110之下作往复平移时,将连带移动推顶元件32,并使得推顶元件32始终接触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进而使光学扫描模组30与透光平板110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定值,也就是在光学扫描模组30的整个扫描期间内,光学扫描模组30与文件40之间的距离将始终保持一定值。因此,本实用新型平台式扫描器的浮动式视窗100的透明板是利用弹性结构140的弹力,而在支撑结构120及限制结构130之间作上下移动,进而对应光学扫描模组30的上下微幅移动,使得光学扫描模组30于整个扫描期间内,始终与透光平板110之间保持一特定距离,意即透光平板110上-的文件40可保持位在光学扫描模组30的物距上的位置。
请参考图3、图4(a)、图4(b),其中图4(a)、图4(b)是为图3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如图3所示,光学扫描模组30的推顶元件32是用以向上推顶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接着如图4(a)所示,推顶元件32是可为一推顶凸缘32a,其配设于光学扫描模组30的顶部,用以对应光学扫描模组30的往复平移,而在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作滑动平移,其中推顶凸缘32a是可直接一体成形于光学扫描模组30上。
此外,如图4(b)所示,推顶元件32亦可为一推顶滚轮32b,其枢设于光学扫描模组30的顶部,同样是用以对应光学扫描模组30的往复平移,而在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作滚动平移。另外,为了使光学扫描模组30的推顶元件32于移动时不受支撑结构120所干扰,如图2(a)所示,可利用透光平板110延伸至开口12下方以外的区域,例如透光平板110的底面114的上下两侧缘,用以作为图3的推顶元件32的移动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平台式扫描器的浮动式视窗是将透光平板配置于支撑结构及限制结构之间,并将弹性结构配设于限制结构及透光平板之间,使得透光平板将同时受到光学扫描模组的推顶,以及弹性结构的按压,而呈现浮动状态,故可对应光学扫描模组的上下起伏而上下浮动,连带使得放置于透光平板上的文件亦可随之上下移动,如此在整个扫描期间之内,文件与光学扫描模组之间的距离均将保持定值,故有助于提升平台式扫描器的影像扫瞄品质。
此外,本实用新型平台式扫描器的浮动式视窗更可将一透光平板的顶面周缘,经由一可伸缩的弹性结构,而间接贴附于顶盖的邻近开口的底壁,也就是将弹性结构配设介于顶面周缘及顶盖的邻近开口的底壁,如此亦可让透光平板同样达到浮动的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平台式扫描器的浮动式视窗更可配设上述的支撑结构及限制结构于顶盖的表面,类似以衔接的方式,定位透光平板的周缘或两侧缘,且支撑结构及限制结构之间的距离是略大于透光平板的厚度,使透光平板可于支撑面及限制面之间作微幅地上下垂直移动,亦可让透光平板达到浮动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平台式扫描器的浮动式视窗是设计让透光平板可对应光学扫描模组的起伏而上下垂直移动,如此使得透光平板上的文件与光学扫描模组之间的距离保持定值,故可有效提升平台式扫描器的影像扫瞄品质,且特别是应用接触式影像成测器(CIS)的扫描系统,或者是高解析度或低景深的光学扫描模组。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顶盖及一光学扫描模组,而该顶盖具有一开口,且该光学扫描模组是可于该开口的下方往复平移,还包括一浮动式视窗,该浮动式视窗至少包括一透光平板,配置于该开口的下方,并具有一顶面及对应的一底面;一弹性结构,配置介于该透光平板的该顶面的周缘及该顶盖的邻近该开口的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扫描模组具有一推顶元件,其配设于该光学扫描模组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推顶元件为一推顶凸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推顶元件为推顶滚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平板是延伸至该开口下方以外的区域,而该推顶元件的移动区域是部分位于该透光平板的位于该开口下方以外的底面。
6.一种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具有一顶盖及一光学扫描模组,而该顶盖具有一开口,且该光学扫描模组是可于该开口的下方往复平移,还包括一浮动式视窗,该浮动式视窗至少包括一透光平板,配置于该开口的下方,并具有一顶面及对应的一底面;一支撑结构,配设于该顶盖的表面,并具有一支撑面,其中该支撑面是可接触该底面的周缘;一限制面结构,配设于该顶盖的表面,并具有一限制面,其中该限制面是位于该顶面的周缘上方,而该限制面及该支撑面之间的距离是大于该透光平板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学扫描模组具有一推顶元件,其配设于该光学扫描模组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推顶元件为一推顶凸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推顶元件为推顶滚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台式扫描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光平板是延伸至该开口下方以外的区域,而该推顶元件的移动区域是部分位于该透光平板的位于该开口下方以外的底面。
专利摘要一种平台式扫描器至少具有一顶盖及一光电扫描模组,还包括浮动式视窗,该浮动式视窗主要是将一透光平板配置于顶盖的开口下方,并在顶盖上对应配设一支撑结构及一限制结构,且将透光平板配置于支撑结构及限制结构之间,再将一弹性结构配设于限制结构及透光平板之间,当透光平板同时受到光学扫描模组的推顶及弹性结构的按压时,透光平板将呈现浮动状态,当光学扫描模组往复移动并进行扫描时,透光平板将可对应光学扫描模组的上下起伏而上下浮动,而连带使得一放置于透光平板上的文件亦可随之上下移动。
文档编号G06K9/20GK2562260SQ0224245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8日
发明者黄英俊, 黄志文 申请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