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766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温装置,尤其是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散热方式通常是当发热功率为P的发热体运行起来之后,其产生热量通过与发热体表面接触的散热装置进行传导,再由风扇带动周围的冷空气,冷空气的温度为Ta,与散热装置的鳍片进行对流换热,并将热量带走,使发热体表面温度为Tc,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此时,发热体表面温度Tc,发热体的发热功率为P,冷空气的温度为Ta。那么由传热学可以推导出热阻的概念,热阻R=(Tc-Ta)/P,热阻就表示一个散热器件的散热能力,即发热体功率上升1W造成的冷却流体温度Ta与发热体表面温度Tc的温差。通常可将散热器件基本分为两部分散热基体和风扇,当散热基体的形状、材质等物理性质不改变,风扇转速基本不变时,整个散热器件的热阻值R就不变。
而温控就是要改变风扇的转速,从而改变散热器件的散热能力。一般而言,当风扇转速r升高时,散热器件整体的散热能力增强,但噪音增大,热阻R减小;当风扇转速r下降时,散热器件整体的散热能力减弱,但噪音减小,热阻R增大。热阻R随风扇转速r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Tc通常是发热体表面的温度,由于发热体不能太热,因此总会给出最大的可承受的发热体表面温度Tcmax。因此,可以对照公式R=(Tc-Ta)/P来看,由于Tc<Tcmax时都为安全状态,因此以Tc=Tcmax来进行温控设计。如果想进行温控,即改变R,有两种办法,一是以冷却流体的温度Ta为参考量,另一是以发热体功率P为参考量。
当以Ta为参考量时,R=(Tcmax-Ta)/P,式中Tcmax为定值,令P为定值,就可以作出一条R和Ta的曲线,该曲线如图3所示。
当Ta增加时,R值减小。对应的物理意义为当冷却流体温度Ta增加时,散热器件仍然能保持Tc为Tcmax,其R值较小,即散热能力强;当Ta减小时,R值增加。对应的物理意义为当冷却流体温度Ta减小时,散热器件能保持Tc为Tcmax,其R值较大,即散热能力弱。也就是说当冷却发热体用的流体温度Ta不高时,可以增加热阻,即降低转速;当冷却发热体用的流体温度Ta较高时,可以减小热阻,即增加转速。
传统方法中,通常以发热体外部的热传感器装置来探测冷却流体温度,从而控制转速,来达到温控的目的。
当以P为参考量时,R=(Tcmax-Ta)/P,式中Tcmax为定值,令Ta为定值,就可以作出一条R和P的曲线,该曲线如图4所示。P增加,R值减小。对应的物理意义为当发热体功率P增加时,散热器件仍然能保持Tc为Tcmax,其R值较小,即散热能力强;P减小,R值增加。对应的物理意义为当发热体功率P减小时,散热器件能保持Tc为Tcmax,其R值较大,即散热能力弱。也就是说当发热体自身的功率P不高时,可以增加热阻,即降低转速;当发热体自身的功率P较高时,可以减小热阻,即增加转速。
传统方法中,通常以在发热体内部的热传感器装置来探测发热体温度,从而控制转速,来达到温控的目的。
上述两种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着如下的缺点对于以Ta为变量的温控方案中,发热体表面温度Tc=Tcmax(温控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令P=Pmax来进行方案设计;而同理,以P为参考量时,需要令Ta=Tamax才能进行设计。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通常Ta和P不会有哪个值持续在最大值,如在电脑系统中,对于CPU的温控方案中,冷却流体温度Ta通常不会达到设计最高冷却流体温度Tamax,而在大多数软件操作时,不能使CPU满负荷工作及不能达到Pmax。可是无论以Ta或P为参考量进行温控设计,都必须令另外一个变量为最大值,也就是以Ta为参考量设计温控时,需令P=Pmax;同理可论证以P为参考量的情况。以图5为例,以Ta作为变量,当Ta从高温到低温进行温控时,由于其工作温度已经达到下限,因此,不能够再通过降低Ta的方法来降低转速。但是,在截至点S往上到最高点H,都是以功率为最大功率Pmax而设计的。如果希望转速继续下降,从而得到更小的噪音,就必须固定Ta为最低的Ta,转换为以P为参考量进行温控设计。
因此传统的温控方案都是以单一变量进行温控设计,并假定另外的变量为最大值。这样必然造成只能做成从最高点H到截止点S间的温控曲线,无法将温控曲线做到最低点L。在进行温度控制时,无法进一步降低风扇转速r。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综合考虑两个温控参考变量,利用其同时作用控温,从而达到在满足散热的前提下,实现更低的风扇转速,达到更低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风扇,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一个以上,分别布设在发热体和风扇上,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将测量信号输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和控制芯片,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
输入电路为三极管放大电路,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为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寄存器和风扇驱动电路相连,风扇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扇的输入端相连。
寄存器为可以单独使用的E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或者主板BIOS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或者热敏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与原有的温控装置相比较,可以在传统温控的基础上实现更低的转速,以降低噪音;同时,还可以多点控制转速,使风扇转速控制的更加准确。


图1为现有技术控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热阻R随风扇转速r变化曲线;图3为现有技术热阻R随冷却流体温度Ta变化曲线;图4为现有技术热阻R随发热体功率P变化曲线;图5为现有技术冷却流体温度Ta与风扇转速r关系曲线;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功率P与冷却流体温度Ta关系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控温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知,发热体2上固设有温度传感器5,用于测量发热体2表面的温度Tc;同时,在发热体2的上方,固设有散热器8,其上方为风扇9,在风扇9上设有温度传感器4,用于测量由风扇9吸入的外界的冷空气,冷空气的温度为Ta。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控温电路图。由图中可知,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和控制芯片7,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输出端与控制芯片7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风扇9相连。
输入电路为三极管放大电路,由温度传感器4和5分别采集的冷空气温度Ta和发热体2表面温度Tc,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为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代表温度Ta的电压或电流值通过电阻1、三极管3和电阻12的放大输入到控制芯片7;同样地,发热体2表面温度Tc通过电阻6、三极管13和电阻11的放大输入到控制芯片7,控制芯片7根据此两个电压值产生对应占空比的PWM控制信号,并输出。此PWM信号可以输入到PWM风扇(PWM风扇为成熟产品)中,就可以用此PWM控制信号来控制转速,从而实现对多变量输入对风扇的温度控制。
如图7所示,控制芯片7还可以将数据存储在寄存器14中,风扇的驱动电路可以从寄存器14中读取数据并输出给风扇控制系统15,对风扇控温。寄存器14为可以单独使用的E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或者主板BIOS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温度传感器4和5为热敏电阻或者热敏片。
本实用新型控温装置的具体控温原理如下所述,当该控温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在发热体内部内置温度传感系统,感测到发热体表面温度Tc,当Tc<Tcmax时,一定的Tc会对应一定的发热体功率P值,也就是说P和Tc存在确定的换算关系。在散热装置的风扇内安装温度传感系统,感测冷却流体温度Ta。对于一个散热器件,建立一张对应表,表中的两个参考量分别为Ta和P(Tc),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功率P与冷却流体温度Ta关系图。P1和Ta1对应R1,P2和Ta2对应R2,由此P和Ta对应相应的热阻R值,R即对应相应的转速r。在工作时散热器件上的温度传感器感测Ta,发热体内部的传感器件感测Tc,对应Tc为相应的P,测量P和Ta值后在表格中找到相应的转速值r,调节风扇转速,使其等于r值。
以电脑散热系统为例,可在电脑中央处理器(发热体)中内置温度传感系统,测试中央处理器内部的温度Tc;在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散热器件)内装置温度传感系统,测试冷却空气温度Ta;在主板上设计一个寄存器(也可以直接利用BIOS当作寄存器),寄存器内存放相应的Tc(都小于发热体最大可承受温度Tc)和Ta所对应的散热装置风扇转速r(参考下表),由各个点的Ta温度和Tc温度可以唯一的确定转速r。

主要是利用冷却流体温度(Ta)和被冷却物体表面温度(Tc)这两个变量同时起作用进行温控,根据此两个参数进行温控系统的调节及温控策略的实施。
首先由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感测冷空气(冷却流体)温度Ta和发热体表面温度Tc,当Tc<Tcmax时,Tc既可以对应发热体的功率。
两传感器感测的温度信号传给寄存器,寄存器根据这两个值决定一个唯一的转速值。
寄存器将此数据传递给风扇供电及转速控制系统。
风扇供电及转速控制系统根据此信号对风扇转速进行控制。
从而,此系统实现了双变量控制转速的功能。转速控制系统可以使用改变风扇供电电压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改变电流的方法,或者其他可以改变转速的方法。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风扇,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一个以上,分别布设在发热体和风扇上,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将测量信号输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输入电路和控制芯片,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输入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控制芯片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电路为三极管放大电路,输入电路的输入端为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控制芯片的输入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寄存器和风扇驱动电路相连,风扇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扇的输入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寄存器为可以单独使用的E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或者主板BIOS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或者热敏片。
专利摘要一种计算机CPU多变量控温装置,该装置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风扇,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风扇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为一个以上,分别布设在发热体和风扇上,传感器的输出端将一个以上测量信号输入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与原有的温控装置相比较,可以在传统温控的基础上实现更低的转速,以降低噪音;同时,还可以多点控制转速,使风扇转速控制的更加准确。
文档编号G06F1/20GK2612983SQ0228580
公开日2004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8日
发明者刘晓松, 李波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