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诸如半导体包的发热元件的电子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增强对所述发热元件冷却性能的冷却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笔记本类型可携带式计算机和移动通讯装置的可携带电子装置配备有用于处理多媒体信息的微处理器。这种类型微处理器向多功能模式的发展和更高的处理速度需要迅速增加操作期间的散热。为了确保微处理器的稳定操作,必须增强微处理器的散热能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通用电子装置配备有用于强制冷却微处理器的空气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括一吸收来自微处理器的热量的散热装置以及向所述散热片吹气的电扇。
散热装置具有从微处理器接收热量的热接收部分、多个散热叶片以及空气通道。空气通道沿热接收部分和散热叶片延伸。电扇通过该空气通道吹空气。随着空气流过所述散热叶片之间,空气强制冷却散热装置,从而从微处理器传送到散热装置的热量被气流带走并通过空气通道的下游端被排放到该电子装置的外部。
根据这种通用冷却系统,流过空气通道的空气被用作将热量从微处理器带走的冷却介质。从而微处理器的冷却性能基本上取决于气流数量、气流和散热装置之间的接触面积。
但是如果增加气流以便改善微处理器的冷却效果,必须增加电扇的转动速度,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噪音。如果增加散热叶片的数量或尺寸,散热装置将变得笨重并在电子装置中要求较大的安装空间。因此,该结构不适用于诸如便携式计算机的小尺寸的电子装置。
在未来,希望电子装置中微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进一步增加并具有更多功能。因此可以想象,来自微处理器的热量将急剧增加。从而采用通用冷却方法不能充分地对微处理器进行冷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7-142886介绍了一种所谓的液体冷却系统。在这种系统内,使用比热比空气大的液体作为冷却介质,以增强对微处理器的冷却效果。
根据这种新颖的冷却系统,热接收头被设置在包含微处理器的壳体内,散热头被设置在被支承在壳体上的显示单元中。该热接收头与微处理器热连接。液体冷却剂流过的通道被设置在热接收头内。散热头与显示单元热连接,液体冷却剂流过的通道也被设置在该散热头内。通过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循环路径,散热头内的通道和热接收头内的通道彼此相连。
根据这种冷却系统,来自微处理器的热量从热接收头被传送到冷却液内,然后随着冷却液的流动被传送到散热头。随着冷却液流过通道,传送到散热头的热量通过热传导被扩散,通过显示单元从散热头被传送到大气中。
从而利用冷却液的流动,来自微处理器的热量可以被有效地传送到显示单元。因此与通用的用空气强制冷却的情况相比,微处理器的冷却效果更大,同时没有噪音问题。
上述冷却系统可以适用于作为电子装置的笔记本类型便携式计算机,例如日本专利申请7-143886所介绍的那种笔记本类型便携式计算机。此时,显示单元通过铰接部分被可摆动地支承在一壳体上,从而循环管通过所述铰接部分在壳体和显示单元之间延伸。随着显示单元被打开或关闭,根据这种结构,循环管可能扭曲、压扁或接触其周围元件,从而被磨损或损坏。
如果循环管以这种方式被压扁,冷却剂的循环被禁止,从而降低了冷却效果,或在最坏的情况下,冷却变得非常困难。如果循环管被磨损或损坏,冷却剂泄漏,从而冷却能力不可避免地被破坏。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发热元件、与该发热元件热连接的热接收部分、用于将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掉的散热部分以及用于使液体冷却剂在所述热接收部分和散热部分之间循环的循环管。该循环管的一部分具有内径与其它部分的内径不同的管。
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被设置在该第一壳体内的发热元件;位于该第一壳体内并与该发热元件热连接的热接收部分;通过铰接部分与第一壳体相连的第二壳体;被设置在该第二壳体内的散热部分,用于将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掉;用于使液体冷却剂在所述热接收部分和散热部分之间循环的循环管,该循环管延伸穿过所述铰接部分并跨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边界。穿过所述铰接部分的循环管的一部分包括其内径与其它部分的内径不同的管。
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
本发明实施例,并与上述内容和将在下文详述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一个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透视图,此时显示单元处于敞开位置;图2是一个示意性显示便携式计算机的热接收头、散热器、具有离心泵的循环路径以及电扇之间位置关系的透视图;图3是一个显示便携式计算机的热接收头、散热器、具有离心泵的循环路径以及电扇之间位置关系的断面图;图4是一个显示便携式计算机的半导体包和热接收头之间位置关系的断面图;图5是一个显示与便携式计算机内的半导体包热连接的热接收头断面图;图6是一个显示便携式计算机内电扇和第二壳体的进气孔之间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7是一个显示便携式计算机的散热叶片结构的断面图;图8是一个显示便携式计算机的散热片结构的断面图;图9是一个断面图,显示了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冷却剂的循环路径的异形部位结构的断面图;图10是一个显示该异形部位的透视图;图11是一个显示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异形部位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2是一个沿图11中XII-XII线的断面图,显示所述异形部位;图13是一个显示符合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异形部位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4是一个显示符合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异形部位的结构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介绍符合本发明实施例的作为电子装置的便携式计算机。
如图1~3所示,符合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包括装置主体部2和显示单元3。装置主体部2包括扁盒形式的第一壳体4。所述第一壳体4具有底壁4a、顶壁4b、前壁4c、左和右侧壁4d和后壁4e。顶壁4b上设置有键盘5。在键盘5后面,顶壁4b具有显示支承部分6。该显示支承部分6从顶壁4b的后端部分向上突起并沿第一壳体4的宽度方向延伸。显示支承部分6具有一对凹入部分7a和7b,它们在第一壳体4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显示单元3配备有扁盒形式的第二壳体11和液晶显示板10。在显示板10前面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屏幕10a。第二壳体11具有前壁13、后壁14以及四个侧壁15,开口12被形成在前壁13上。后壁14与开口12和前壁13相对。前壁13、后壁14以及侧壁15围绕显示板10。显示板10的屏幕10a通过开口窗口12暴露在第二壳体11的外部。
第二壳体11具有一对从其一端部分突出的腿16a和16b。腿16a和16b是中空的并沿第二示壳体11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腿16a和16b分别被装配到第一壳体4的凹入部分7a和7b内,并通过铰接装置(未示出)与第一壳体4相连,从而形成铰接部分17a和17b。显示单元3被支承在装置主体部2上,并可以在一闭合位置和一敞开位置之间摆动,在所述闭合位置,其变平覆盖键盘5,在敞开位置,其使键盘5和屏幕10a暴露。
如图2和3所示,第一壳体4包含印刷线路板18、被用作组合装置的硬盘驱动装置19以及CD-ROM驱动装置20。印刷线路板18、硬盘驱动装置19和驱动装置20被并排设置在第一壳体4的底壁4a上。
如图4所示,被用作发热元件的半导体包21被安装在印刷线路板18的上表面上。半导体包21构成被用作便携式计算机1的中心的微处理器,并被设置在印刷线路板18的后部。半导体包21具有基片22和位于所述基片22上表面上中心部位的集成电路片23。由于处理速度增加和多功能性能,在操作期间,该集成电路片23产生非常高的热量。因此为了保持稳定操作,需要进行冷却。
如图2和3所示,便携式计算机1配备有用于冷却半导体包21的冷却装置25。冷却装置25配备有被用作热接收部分的热接收头26、被用作散热部分的散热器27、循环路径28、电扇29以及一离心泵53。
热接收头26位于第一壳体4内。如图4和5所示,头26是扁平盒形,并利用螺钉被固定在印刷线路板18的上表面上。头26具有平面结构,该平面尺寸比半导体包21的大。热接收头26的下表面形成平的热接收表面30。利用导热油脂或片(未示出),表面30与半导体包21的集成电路片23热连接。
冷却剂通道31被设置在热接收头26内。利用热接收表面30,该通道31与集成电路片23热连接,并被分成多个部分。热接收头26具有冷却剂入口34和冷却剂出口35。冷却剂入口34位于通道31的上游,冷却剂出口位于通道31的下游。
如图2、3和6所示,散热器27被设置在第二壳体11上并位于壳体11的后壁14与液晶显示板10之间。散热器27采用矩形板形式,其尺寸基本上与后壁14的尺寸相等。如图8所示,散热器27配备有第一和第二散热板37和38。第一和第二散热板37和38彼此重叠在一起并通过接触焊接彼此接合在一起。
第一散热板37具有在从与第二散热板38相反一侧面上突起的一凸起39。凸起39采用曲折方式几乎沿第一散热板37的整个表面延伸并开口到第二散热板387的结合表面。板39封闭突起39的敞开端,从而突起39在第二散热板38上确定了一条冷却剂通道40。冷却剂通道40具有多个直管部分41,其在第二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直管部分41在第二壳体11的高度方向上采用平行关系间隔分布。
散热器27内具有冷却剂入口42和冷气进出口43。入口42与冷却剂通道40的上游端连续。入口42位于散热器27的左手端部分并与第二壳体11的左手端腿16a相连,出口43与冷却剂通道40的下游端连续。出口43位于散热器27的右手端部分并与第二壳体11的右手端腿16b相连。因此,入口42和出口43在第二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具有凸起39的第一散热板37面对着第二壳体11的后壁14。在后壁14和凸起39之间确定了一狭小间隙。
散热器27的第二散热板38面对着液晶显示板10。在显示板10和第二散热板38之间构成一空气通道46。散热板38配备有多个散热叶片47。每个散热叶片47由与板38分开的铝板制成,所述散热叶片暴露在通道46内。每个散热叶片47具有从其一侧边缘以直角升起的升起部分47a。散热叶片47被结合和连接到第二散热板38上。它们沿显示单元3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在显示单元3的宽度方向上以平行关系间隔分布。
当单元3处于敞开位置时,空气通道46和散热叶片47沿显示单元3垂直延伸。在此状态下,各自散热叶片47的上端面对着一个位于第二壳体11上端的侧壁15,如图1、3和6所示,一个侧壁15具有多个排放口48。在显示单元3处于敞开状态时,排放口48位于空气通道46的上端。
电扇29用于强制地将冷空气吹到散热器27上并被设置在第二壳体11中。电扇29被设置在第二壳体11的凹口54内。电扇29配备有离心叶轮57和保持该离心叶轮57的电扇壳体58。例如当半导体包21的温度达到一预定值时,离心叶轮57被电动机(未示出)驱动。电扇壳体58是扁盒,其被夹在第二壳体11的前壁13和后壁14之间。
电扇壳体58具有第一进气孔60a和第二进气孔60b以及排气孔61。进气孔60a和60b设成与它们之间的叶轮57同轴。第一进气孔60a面对着前壁13内的多个进口通道65。第二进气孔60b面对着后壁14内的多个进口通道63。排放孔61敞开,从而被引导到第二壳体11内部的右手侧。
当显示单元3被摆动到敞开位置时,电扇29位于散热器27的下端部分。因此当显示单元3位于敞开状态时,电扇壳体58的排放孔61位于每个散热叶片47下端的下方。
如图2和3所示,冷却装置25的循环路径28配备有第一和第二循环管50和51。管50和51横越第一壳体4和第二壳体11的边界。
第一循环管50穿越铰接部分17a并与热接收头26的冷却剂出口35以及散热器27的冷却剂入口42相连。管50包括上游部分50a、下游部分50b和异形部分50c。管50的上游部分50a与热接收头26的冷却剂出口35相连并被保持在第一壳体4内。管50的下游部分50b与散热器27的冷却剂入口42相连并被保持在第二壳体11的左手端部分。异形部分50c与管50的上游端50a和下游端50b相连。异形部分50c穿越凹入部分7a和铰接部分17a内的腿16a并位于显示单元3的转动轴线上。
如图3、9和10所示,第一循环管50的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由循环管,例如具有相同直径的铝管或其它金属管组成。被连接在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之间的异形部分50c例如具有三个异形循环管55。管55的内径和外径都比构成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的管的内径和外径小。管55彼此平行设置,它们的两端分别通过管接头62与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相连。
异形循环管55的组成材料与循环管其它部分的组成材料不同。在此情况下,管55由弹性扰性管组成,例如丁基管、硅树脂管或聚四氟乙烯管。代替金属,第一循环管50的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可以由与异形管55相同的材料制成。
第一循环管50的异形部分50c被由例如塑料制成的圆柱保护盖64覆盖。盖64的直径比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的直径大,其被固定在壳体上,例如第一壳体4上,并穿透凹入部分7a以及铰接部分17a的腿16a。
第二循环管51通过另一铰接部分17b并与散热器27的冷却剂出口43以及热接收头26的冷却剂入口34相连。管51包括上游部分51a、下游部分51b和异形部分51c。管51的上游部分51a与散热器27的冷却剂出口43相连并被保持在第二壳体11的右手端部分内。管51的下游部分51b与热接收头26的冷却剂入口34相连并被保持在第一壳体4内。异形部分51c与管51的上游端51a和下游端51b相连。异形部分51c穿透凹入部分7b和铰接部分17b内的腿16b并位于显示单元3的转动轴线上。
第二循环管51的上游部分51a、下游部分51b和异形部分51c采用与管50的上游部分50a、下游部分50b和异形部分50c相同的方式构成。更具体地说,上游部分51a和下游部分51b由循环管,例如具有相同直径的铝管或其它金属管组成。异形部分51c例如由三个异形循环管55组成,管55的内径和外径都比构成上游部分51a和下游部分51b的管的内径和外径小。管55彼此平行设置,它们的两端分别通过管接头62与上游部分51a和下游部分51b相连。异形部分51c由另一保护盖64覆盖。
在上述冷却装置25内,液体冷却剂,例如液体冷却液被密封在热接收头26的冷却剂通道31、散热器27的冷却剂通道40以及循环路径28内。冷却剂例如可以是防冻液,由掺杂有乙二醇和防腐剂的水组成。
如图2和3所示,循环路径28例如包括作为循环装置的小尺寸离心泵53。泵53被用于迫使冷却剂在热接收头26和散热器27之间循环。泵53与第二循环管51的下游部分51b的中部相连并位于第一壳体4内。例如当与电源相连或当半导体包21被加热到预定温度时,离心泵53被启动。在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便携式计算机1中,在计算机操作期间,半导体包21的集成电路片23产生热。来自集成电路片23的热被传送到热接收头26的热接收表面30上。由于热接收头26具有其内密封有冷却剂的冷却剂通道31,冷却剂吸收大量被传送到表面30上的热量。
当半导体包21的温度达到一设定值时,离心泵53开始操作。因此,迫使冷却剂从热接收头26流向散热器27并被迫在头26的冷却剂通道31和散热器27的冷却剂通道40之间循环。
在热接收头26内通过热交换被加热的冷却剂通过离心泵53被加压并通过第一循环管50被引导到散热器27内。冷却剂从冷却剂入口42通过长的曲折冷却剂通道40流向冷气进出口43。来自集成电路片23并在流动过程中被冷却剂吸收的热量被扩散到第一散热板37和第二散热板38内,并从散热器27的表面被排放到第二壳体11。
被扩散到散热器27的一些热量从第二散热板38被传送到散热叶片47并从各自散热叶片47的表面被排放到空气通道46内。因此加热后的冷却剂通过散热器27内的热交换被冷却。
当半导体包21的温度到达一设定值时,电扇29开始操作。当电扇29的叶轮57转动时,如图6中箭头所示,显示单元3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二壳体11的进口孔65和63被吸进壳体58的进气孔60a和进气孔60b内。被吸入的空气从叶轮57的外周边部分排出并通过电扇壳体58的排放孔61被传送到散热器27。
因此在第二壳体11内形成气流。如图6中箭头所示,该气流向上通过空气通道46,随着所述气流通过散热叶片47,它们强制对散热器27进行冷却。因此来自集成电路片23并被传送到散热器27的热量被所述气流带走。被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第二壳体11上端的排放孔48从显示单元3中被排出。
通过散热器27后被冷却的冷却剂通过第二循环管51返回热接收头26的冷却剂通道31。随着冷却剂流过冷却剂通道31,当冷却剂再次吸收来自集成电路片23的热量后,其被引导到散热器27。重复执行上述过程,从而将来自集成电路片23的热量通过显示单元3排放到便携式计算机1的外部。
根据这种结构,散热器27被设置在显示单元3的第二壳体11内,液体冷却剂在散热器27和接收来自半导体包21的热量的热接收头26之间循环。因此通过利用冷却剂流动,来自半导体包21的热量可以被有效地传送到显示单元3内并被排放到大气中。从而与通用空气冷却相比,可以增强半导体包21的散热性能。
根据上述实施例,冷却装置25的循环管的通过计算机1的可动元件或铰接部分17a和17b的那些元件被构造成异形部分50c和51c。通过设置彼此平行的异形循环管55形成上述异形部分50c和51c。所述异形循环管55的内径和外径远小于循环管其它部分的内径和外径。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异形循环管55是由弹性塑料材料制成的挠性管。如果循环管的异形部分50c和51c随着显示单元3的开启或闭合而扭曲,可以阻止循环管破裂,从而可以保证冷却剂可靠的循环。
因此,具有较小内径和外径的异形循环管55的厚度与直径比值比任何一个大直径管的厚度与直径比值大,从而改善了其强度。因此由于它们较小的直径,可以减少由转矩引起的管的压扁,异形循环管55可以轻易地穿透铰接部分17a和17b,不会轻易地接触其周围元件。因此可以阻止管55磨损或被损坏,从而可以阻止泄漏。由于保护盖64覆盖异形部分50c和51c,从而可以可靠地阻止管55磨损或被损坏。此外如果降低它们的直径,异形管55被彼此平行地设置并与它们的循环管相连。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阻止流速的降低以及流动阻力的增加。从而维持冷却剂平稳地循环。
由于这些原因,可以阻止循环管压扁或被损坏,即使冷却装置25的循环管被安排成穿过便携式计算机1的可运动元件,也确保可靠的冷却能力。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虽然构成循环路径28的循环管的异形部分穿过作为便携式计算机1的可运动元件的铰接部分,它们也可以被设置在其它可运动元件内。循环管的异形部分不总是被设置在可运动元件内,也可以被设置在大致具有相同曲率的曲线形或弯曲部分内。在此情况下,可以限制循环管的压扁,确保冷却剂的平稳循环。
根据图11和12所示第二实施例,冷却装置的第一循环管50的异形部分50c例如具有三个异形管55。管55被整体模制成并彼此平行延伸。第二循环管51的异形部分51c采用相同方式构成,该结构可以产生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由于管55被整体模制成,增加了整个异形部分的强度,从而它们不能轻易破裂,便于组装。
根据图13所示第三实施例,冷却装置的第一循环管50的异形部分50c由异形管55构成,其横截面与构成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的管的横截面不同,构成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的管具有圆形横截面,异形管55具有椭圆形横截面。椭圆形断面的主轴方向尺寸基本上等于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的管的直径,短轴方向的尺寸比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的管的直径小。第二循环管51的异形部分51c采用相同方式构成。
如果异形循环管55被设成具有椭圆形横截面,其可以轻易地穿越诸如铰接部分的狭小部分。此外,可以改善异形循环管55的抗扭转强度,使其不容易压扁。
根据图14所示第四实施例,冷却装置的第一循环管50的异形部分50c由异形管55构成,其内径比构成上游部分50a和下游部分50b的管的内径大。第二循环管51的异形部分51c采用相同方式构成。
采用具有较大内径的异形管55,即使循环管在某些措施下扭曲和压扁,流动通道可以确保冷却剂平稳地流动。异形循环管55也可以被设计成使其外径比其它循环管的外径大,其内径基本上等于其它循环管的内径。在此情况下,管55的壁厚被增加,可以改善管55的抗扭转强度,使其不容易压扁。
第二~第四实施例的其它部分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采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对那些相同元件就不再进行详细介绍了。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异形循环管和其它循环管被分别制成并通过管接头彼此相连,然而它们也可以采用相同材料被整体制成。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便携式计算机,也可以适用于其它任何电子装置,例如台式计算机。构成冷却装置的各个元件的部位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例如离心泵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壳体内。此外代替第二壳体,散热器可以与热接收部分一起被设置在第一壳体内。
对于本领域其它技术人员来说,附加的优点和改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更广的范围内,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发热元件(21);与该发热元件热连接的热接收部分(26);散热部分(27),用于将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掉;循环管(50,51),使液体冷却剂在所述热接收部分和散热部分之间循环;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一部分包括其内径与其它部分的内径不同的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50c,51c)具有异形循环管(55),其内径比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的内径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50c,51c)具有多个平行的异形循环管(55),其内径和外径比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的内径和外径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50c,51c)具有异形循环管(55),其外径比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的外径大。
5.如上述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50c,51c)的组成材料与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的组成材料不同并且是弹性的。
6.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盖(64),其覆盖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50c,51c)。
7.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4);被设置在该第一壳体内的发热元件(21);位于该第一壳体内并与该发热元件热连接的热接收部分(26);通过铰接部分(17a,17b)与第一壳体相连的第二壳体(11);被设置在该第二壳体内的散热部分(27),用于将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掉;循环管(50,51),用于使液体冷却剂在所述热接收部分和散热部分之间循环,该循环管延伸穿过所述铰接部分并跨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边界;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铰接部分的循环管(50,51)的一部分包括其内径与其它部分的内径不同的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铰接部分(17a,17b),第二壳体(11)被支承在第一壳体(4)上,循环管(50,51)包括从热接收头(26)向散热部分(27)延伸并穿过所述铰接部分中一个的第一循环管(50)以及从热接收部分延伸并穿过其它铰接部分的第二循环管(51),第一循环管(50)和第二循环管(51)具有所述循环管的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11)构成配备有显示板(10)的显示单元(3)。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异形部分(50c,51c)具有异形循环管(55),其内径比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的内径小。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具有多个平行的异形循环管(55),其内径和外径比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的内径和外径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也就是所述异形循环管(55)被彼此接合在一起,形成一整体。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异形循环管(55)彼此被分开形成。
14.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具有异形循环管(55),其外径比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的外径大。
15.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具有异形循环管(55),其横截面大致是椭圆形的。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的组成材料与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的组成材料不同。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采用相同的组成材料与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形成一整体。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与循环管(50,51)的其它部分之间通过管接头(62)被连接在一起。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循环管(50,51)的所述部分的保护盖(64)。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盖(64)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4)或第二壳体(11)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发热元件、与该发热元件热连接的热接收部分、用于将所述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散发掉的散热部分以及用于使液体冷却剂在所述热接收部分和散热部分之间循环的循环管(50)。该循环管的一部分具有内径与其它部分的内径不同的管(55)。
文档编号G06F1/20GK1479185SQ0315452
公开日2004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0日
发明者富岡健太郎, 久野勝美, 富 健太郎, 美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