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及其方法

文档序号:662713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及其方法,其特别有关于记录第二作业系统无法执行的事件,以于启动第一作业系统与应用单元时,处理记录事件。
背景技术
随着资讯技术的发展与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快速化及便利化的需求,日趋提升,为此,在发展电脑系统的过程中,研发人员系会针对电脑系统使用的作业系统进行分析,期望藉由降低作业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以提升电脑系统的使用效能。
综观作业系统的发展,其中,以Linux作业系统与Windows作业系统为主要的代表。由于全球最大的软体王国微软支援Windows作业系统发展,且Windows的研究时间较Linux来得早,因此在各类程式库、周边装置的驱动程式、人机界面、应用软体、各家硬体晶片或平台上Windows皆提供较佳的技术支援,此外,为针对使用端不同进行客制化服务,Windows还提供建立不同等级的网路架站功能,以整合的应用程式伺服器加快开发速度及授权使用端进行多项作业,降低支援成本等多项特点。然而Linux开放原始码的特点,使得有心人士纷纷投入相关的研究,提升Linux在各类程式库、周边装置的驱动程式、人机界面、应用软体的支援与使用价值。
比较两作业系统可得知,Linux在系统资源消耗部份较Windows来得低,且Linux开启的时间亦较Windows来得短,然Linux所支援的各类应用程式则较Windows不足,因此,为能有效提升电脑系统的使用效能,Linux与Windows作业系统并存于电脑系统已成为目前发展电脑系统的趋势。
请参阅台湾发明专利申请案号第093103381号所揭示的具远端遥控特性的作业系统共享应用程式的架构及其方法,其是揭露包含一第一作业系统与一第二作业系统的一电脑系统,当执行该电脑系统时,其开启系统资源消耗较低的该第二作业系统,以经由该第二作业系统共享该第一作业系统的至少一应用单元与资料参数,藉此,降低电脑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
虽然第二作业系统藉由共享第一作业系统可有效达成两作业系统间资源共享的目的,减少应用程式重复安装于两作业系统上,节省空间的浪费及有效降低等待电脑系统开启时间等问题,然而,当第二作业系统遇到无法共享第一作业系统的应用单元,进而无法进行至少一事件的处理时,则因无法处理该事件而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目前亦无相关方法可解决上述问题。
因此,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及其方法,以改善传统第二作业系统无法处理的事件而造成使用者不便的缺点,长久以来一直是使用者殷切盼望及本发明人努力之所在,而本发明人基于多年从事于电脑系统的研究、开发、及销售实务经验,乃思及改良意念,穷其个人专业知识,经多方设计与专题探讨,终于研究出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及其方法改良,可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及其方法,其是藉由记录第二作业系统无法执行的事件,以于启动第一作业系统时,执行对应该事件的应用单元,以处理记录事件。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及其方法,其用以提高安装有两作业系统的电脑系统的使用功效。
为达上述的目的及优点,本发明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及其方法,其是用于一电脑系统,该电脑系统包含有系统资源消耗较高的一第一作业系统及系统资源消耗较低的一第二作业系统,该电脑系统是利用系统资源较低的第二作业系统处理电脑系统的事件,当第二作业系统无法处理电脑系统的事件时,一记录单元系记录该第二作业系统无法处理的至少一事件与对应的至少一应用单元,其中,该应用单元执行于该第一作业系统的环境下;接着,透过一管理单元侦测该记录单元记录的该事件,以判断是否即时启动系统资源较高的第一作业系统与对应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以处理该事件,藉此,经由妥善分配两作业系统的使用时机,以降低电脑系统的资源消耗,提升电脑系统的效能。


图1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其为本发明即时执行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处理事件的流程图;图3其为本发明的整批执行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处理事件的流程图;图4其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其为本发明即时执行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处事件的示意图;图6其为本发明整批执行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处理事件的示意图。
图号说明2电脑系统 4第一作业系统40应用单元42控制单元 6第二作业系统60记录单元62管理单元 64事件66事件索引表68中断单元实施方式兹为使贵审查委员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是用于包含有一第一作业系统及一第二作业系统的一电脑系统,该电脑系统开启该第二作业系统以作为电脑系统的执行环境,其中,该第一作业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大于该第二作业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当该第二作业系统无法处理至少一事件时,首先,依据步骤S10所示,记录无法于该第二作业系统处理之该事件;接着,执行步骤S11侦测记录之该事件,以侦测该事件为即时或整批执行之事件;而后,依据步骤S12所示,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并进行步骤S13执行对应该事件之至少一应用单元,该应用单元系执行于第一作业系统之环境下,以处理该事件。
上述之实施例中,在步骤S10中更包含有下列步骤,即于记录该事件前,使用者可选择执行该事件之该应用单元,以于记录该事件时,一并记录对应该事件之该应用单元,使该电脑系统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时,开启记录之该应用单元以执行该事件。此外,于执行步骤S10前,系会设定每一该应用单元之优先权,以当使用者未选择执行该事件之该应用单元时,电脑系统可依据该优先权,排序执行该事件之该应用单元的优先顺序,使该电脑系统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时,开启优先权最高之该应用单元以执行该事件。
另外,请同时参阅第二图与第三图,该第二图为本发明之即时执行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处理之事件的流程图,该第三图为本发明之整批执行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处理之事件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依据步骤S20至步骤S21或步骤S30至步骤S31所示,以侦测记录之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处理之该事件,之后,执行步骤S22或步骤S32判断该事件是否为即时之事件,当该事件为即时之事件时,执行步骤S23发送一中断信号至该电脑系统,并进行步骤S24中断该第二作业系统;接着,依步骤S25至步骤S26所示,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与对应该事件之该应用单元,以使用该应用单元处理该事件。
上述之中断信号除可预设为要求该第一作业系统执行特定之该应用单元,以处理对应之该事件外,亦可为无要求执行特定之该应用单元的中断信号,若该电脑系统接收无要求执行特定之该应用单元的中断信号时,系会于步骤S26前侦测记录之该事件,以执行对应该事件之该应用单元。
此外,当步骤S22或步骤S32判断该事件非为即时之事件时,表示欲整批处理记录之该事件,即等待使用者欲处理记录之该事件时,依步骤S33所示重新启动电脑系统,以执行该第一作业系统,并进行步骤S34以于第一作业系统之环境下,侦测记录之该事件,以启动对应该事件之该应用单元,进行该事件之处理动作。其中,上述之步骤S20至步骤S21与步骤S30至步骤S31系可参阅第一图所示之步骤S10至步骤S11,步骤S25至步骤S26系可参阅第一图所示之步骤S12至步骤S13。
请参阅第四图,其系为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其用于一电脑系统2,该电脑系统2系包含有一第一作业系统4及一第二作业系统6;一记录单元60,其系用以记录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6执行之至少一事件64;至少一应用单元40,其系执行于该第一作业系统4之环境;以及一管理单元62,其系侦测该记录单元60记录之该事件64,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4,以执行对应该事件64之该应用单元40。
上述之第一作业系统4系提供一FAT或一NTFS之档案格式,该档案格式主要以Windows系列之作业系统为主,常见如Windows XP、Windows NT、Window 98、Windows 2000以及WindowsMe为主;该第二作业系统6系提供一EXT2或一EXT3之档案格式,该档案格式主要以Linux之作业系统为主,且该第二作业系统6之系统资源消耗系低于该第一作业系统4之系统资源消耗。
上述之架构更包含有一选择单元,其系供使用者选择执行该事件64之该应用单元40,以供该记录单元60记录该应用单元40,此外,每一该应用单元40系对应于一优先权,以当使用者未选择执行该事件64之该应用单元40,该电脑系统2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4时,开启优先权最高之该应用单元40以执行该事件64。
此外,请一并参阅第五图,其系为本发明之即时执行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处理之事件的示意图,该第五图所示之架构系与该第四图所示之架构相似,其中,更包含有一事件索引表66,其系用以记录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6处理之该事件64与对应该事件64之该应用单元40;以及一中断单元68,当该管理单元62判断该记录单元60记录之该事件64为即时的事件,驱使该中断单元68发送一中断信号至该电脑系统2,以供该电脑系统2依据该中断信号中断该第二作业系统6,并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4,以执行该应用单元40,处理该事件索引表66记录之该事件64。
请同时参阅第六图,其系为本发明之整批执行无法于第二作业系统处理之事件的示意图,该第六图所示之架构系与该第五图所示之架构相似,惟不同点在于当该管理单元62判断该记录单元60记录之该事件64非为即时之事件时,则不即时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4,待使用者欲执行该事件64时,则重新开启电脑系统2,并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4,以经由一控制单元42,其系可为一常驻程式,用以侦测记录之该应用单元40,以启动该应用单元40执行该事件索引表66记录之该事件64。
综上所述,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之架构及其方法,本发明之电脑系统系预设开启第二作业系统,以当第二作业系统无法执行至少一事件时,记录该事件,并依据使用者需求启动第一作业系统以即时或整批执行对应该事件之应用单元,以进行该事件之处理动作,藉此以经由该管理单元与该记录单元之配合,有效分配该第一作业系统与该第二作业系统之使用时机,以改善传统第二作业系统无法处理之事件时,造成使用者不便的缺点,以外,亦可提升安装有两作业系统之电脑系统的使用功效与执行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原理的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方法,其是用于包含有一第一作业系统及一第二作业系统的一电脑系统,执行无法于该第二作业系统处理的至少一事件,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记录该事件;侦测记录的该事件;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执行对应该事件的至少一应用单元,以处理该事件。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记录该事件的步骤中,更包含一步骤,其是记录对应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处理该事件。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记录对应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步骤前,更包含一步骤,其是选择执行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以供记录该应用单元。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于选择执行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的步骤前,更包含一步骤,其设定每一该应用单元的优先权,依据该优先权,排序执行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的优先顺序。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2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记录对应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处理该事件的步骤中,更包含一步骤,其是记录该应用单元于一事件索引表。
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记录该事件的步骤中,更包含一步骤,其是记录该事件于一事件索引表。
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于侦测记录的该事件的步骤中,更包含一步骤,其是判断该事件是否为即时的事件,若是,即时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若否,则不即时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
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于判断该事件为即时的事件,即时执行该第一作业系统的步骤中,更包含下列步骤发送一中断信号至该电脑系统;中断该第二作业系统,以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与对应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
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于判断该事件非为即时的事件,不即时执行该第一作业系统的步骤中,更包含下列步骤重新启动该电脑系统,执行该第一作业系统;侦测该事件,以启动对应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
1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架构,其中,该第一作业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大于该第二作业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
11.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其用于包含有一第一作业系统及一第二作业系统的一电脑系统,执行无法于该第二作业系统处理的至少一事件,该架构包含一记录单元,记录该事件;至少一应用单元,其执行于该第一作业系统环境;一管理单元,侦测该记录单元记录的该事件,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以执行对应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
1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架构,其中,该管理单元更判断该事件为即时的事件,驱使一中断单元发送一中断信号至该电脑系统,中断该第二作业系统,以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与该应用单元。
1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架构,其中,每一该应用单元对应于一优先权。
1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架构,更包含有一选择单元,其是供使用者选择执行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以供该记录单元记录该应用单元。
1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架构,更包含一事件索引表,其记录该事件。
16.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5项所述的架构,其中,该事件索引表更记录对应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
17.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6项所述的架构,更包含一控制单元,其当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时,侦测记录的该应用单元,以启动该应用单元执行该事件。
18.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7项所述的架构,其中,该控制单元可为一常驻程式。
19.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的架构,其中,该第一作业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大于该第二作业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脑系统处理事件的架构及其方法,其是揭露包含有一第一作业系统及一第二作业系统的一电脑系统,且该第一作业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大于该第二作业系统的系统资源消耗;一记录单元,用以记录该第二作业系统无法处理的至少一事件;至少一应用单元,其执行于该第一作业系统的环境;以及一管理单元,其侦测该记录单元记录的该事件,用以启动该第一作业系统与对应该事件的该应用单元,藉此,即时或整批处理该第二作业系统无法执行的事件。
文档编号G06F9/44GK1710537SQ20051008035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4日
发明者吴东朋, 刘启民, 王佩琳 申请人:英特维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