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印刷、识别技术的防伪鉴别方法

文档序号:6639406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红外印刷、识别技术的防伪鉴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鉴别方法,尤其是一种利用红外转印技术的隐形防伪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不仅侵害了企业、商家的经济利益,而且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对此,一方面要依靠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严厉打击,形成一个良好的抵制假冒伪劣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人人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增加防伪措施,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防伪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种防伪技术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假冒技术也在不断跟进,形成了一个怪圈,就是一项新的防伪技术出现不久就会有相对的仿冒技术问世,令许多商家和管理者十分头痛。综观现有的防伪技术,不论是采用传统的防伪技术,还是采用先进的防伪技术,其共同点就是其防伪标识均为可见标识,即使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84位机器码其在发票上也是以可见符号形式出现的,一旦有心人加以研究,再配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看似很乱的防伪码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破解其编码规律就很容易伪冒。其它的如全息防伪技术等其仿冒就更为简单。因此目前各类假冒伪劣产品、商标、书籍、票据、证件等屡禁不止,以假乱真,防不胜防,以致于有的仿冒产品连生产者和执法者也难辨真伪。因此发明一种令仿冒者有常规手段无法识别和破译的防伪技术已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印刷、识别技术的防伪鉴别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红外印刷、识别技术的防伪鉴别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待防伪载体的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将其加密生成128位二维或多维防伪码;其次通过计算机将生成的二维或多维防伪码制作成0.25~4cm2的转印载体;第三,用波长为808-980nm的红外隐形油墨将转印载体的内容转印在待防伪载体上得到隐形防伪图案或代码;第四,将转印后的含有二维或三维防伪码的图案或代码在红外识别仪上识读,由红外识别仪将读取的二维或三维防伪码的图案或代码自动存入相对应的数据库中,即完成了防伪码的准备、备案过程,前述的转印载体即可大量使用;鉴别时应首先将等鉴别载体放置于红外识别仪中,红外识别仪将摄取到的防伪图案或代码送入计算机中并与计算机中存储的图案或代码进行比较,如果找到相匹配的图案或代码,则进一步将其解密后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判断为假冒,如果找不到相匹配的图案或代码,则计算机也判断为假冒。
所述的待防伪载体为发票、印章、商品标识、商标。
所述的转印载体为印章、胶片、丝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突破了现有的所有的防伪标识均为可见载体或通过普通紫外线就能识别的概念,首次将红外印刷识别技术运用到防伪领域,它具有无法复制、肉眼无法判断有无防伪标识的特点,且防伪标识的位置可任意设定或按批次加以设定。
2、运用范围广,可用于一切需要防伪的场合,尤其是适合于印章、票据的防伪。
3、多重防伪,且可通过互连网实现远程核对。
4、有利于政府管理部分的管理和执法。


图1是本发明的红外识别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在印章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由申请印章的申请人持营业执照、法人代码、开户行、税号等信息到印章管理部门(公安局)进行登记,印章管理部门将上述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自动生成一个128位的加密码并存入数据库中,申请人持加密码(一般为软盘或U盘)至指定的刻章点,刻章点将申请人的加密码输入计算机中,在专用软件的控制下生成一个含有加密码的面积为0.25~4平方厘米的图案并将该图案制作在二次成形结构印章(该印章的结构可参见中国专利CN00219607.7)上,加上红外印油后,印制出带有加密码的公章,公章的主体部分为常规的公章形式,其加密部分在普通光照射下不会显现,将盖有加密内容的印痕放在红外识别仪下,通过红外识别仪中的CCD摄像机将加密部分的图案输入计算机中相应的数据库中并上传至印章管理部门,整个印章制作过程即告结束。
当印章拥有者或管理部分对印有该拥用者的印章产生怀疑时可将等鉴别的印章置于红外识别仪下,由红外识别仪自动对该印章进行识读,如无红外防伪图案则可判为假章,如有相应的红外图案,则计算机自动将该图案输入计算机并与计算机中存储的档案进行自动比对,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则该公章为假章,如果有一致的,则需进一步对图案进行解密,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则为真章,否则为假章。本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可为鉴别者本身的计算机,也可以是远程联网的计算机。
实施例二。
本发明在票据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由管理部门(如税务部门)将需要防伪的票据的有关信息通过计算机生成防伪码并制作成0.25~4平方厘米的印刷用胶片,送至印刷厂用波长为808-980nm的红外油墨印刷,在发售前先将印刷好的票据放在红外识别仪下将红外图案录入计算机中存储后,即可发售票据。当对用户的票据产生怀疑时,可采用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鉴别,十分方便可靠,结果一目了然。
同时,本发明的防伪方法可用于书籍、光盘、商标等一系列需防伪的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红外识别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包括箱体15、摄像头1、滤色片2、红外激光发射器5,摄像头1(可采用CCD型广角)固定在箱体15中并通过传输线与计算机相连,滤色片2(可为红外光滤光片或紫外光滤光片)位于摄像头1的镜头前部,在正对摄像头1的箱体15的底部设有摄取影像的透明孔17,透明孔17上安装有透明板9,被鉴标识通过透明板9反射到摄像头1上,红外激光发射器5安装在透明板9上方的箱体15中,红外激光发射器5的数量以二个为最佳,它们以小于150度的夹角α对置于透明孔17的上方。对置的二个成一定夹度的红外激光发射器5可以通过互补作用扩大照射区,以满足对较大型红外防伪标识的照射。具体安装时,红外激光发射器5可安装在固定于箱体15中的支架14上。
为了实现红外和紫外防伪标识的同时识读,实现一机多用,可在透明板9上方的箱体15中还安装有短波紫外灯6及长波紫外灯7。
为增加照度可在在滤色片2和红外激光发射器5之间的箱体15中安装一组照明灯3,由于红外激光发射器5工作时热量较大,因此在箱体15的内侧箱壁上安装分别安装有三个散热风扇8、12、16。
此外,还可在箱体15的表面上安装一个工作状态指示灯10。
该红外识别仪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印有红外防伪标识的被识别对象放置在透明板的下方,打开红外激光发射器5(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向被识别对象发出红外光,摄像头1通过滤光片2感应到红外光的反光图像应通过电缆线将该图案送入计算中,计算机通过相应的软件和网络将该图案与备案的图案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认为是真品,如果不同则认为是假冒品,图案可为数字、图像或其组合,可为一维结构,也可为二维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红外印刷、识别技术的防伪鉴别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待防伪载体的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将其加密生成128位二维或多维防伪码;其次通过计算机将生成的二维或多维防伪码制作成0.25~4cm2的转印载体;第三,用波长为808-980nm的红外隐形油墨将转印载体的内容转印在待防伪载体上得到隐形防伪图案或代码;第四,将转印后的含有二维或三维防伪码的图案或代码在红外识别仪上识读,由红外识别仪将读取的二维或三维防伪码的图案或代码自动存入相对应的数据库中,即完成了防伪码的准备、备案过程,前述的转印载体即可大量使用;鉴别时应首先将等鉴别载体放置于红外识别仪中,红外识别仪将摄取到的防伪图案或代码送入计算机中并与计算机中存储的图案或代码进行比较,如果找到相匹配的图案或代码,则进一步将其解密后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判断为假冒,如果找不到相匹配的图案或代码,则计算机也判断为假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印刷、识别技术的防伪鉴别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待防伪载体为发票、印章、商品标识、商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印刷、识别技术的防伪鉴别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印载体为印章、胶片、丝网。
全文摘要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防伪技术的载体均为可见载体,易于仿冒和破译的特别,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基于红外印刷、识别技术的防伪方法,具有安全可靠,防伪性好、仿冒难度大的特点。
文档编号G06Q90/00GK1760894SQ200510094830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张保华 申请人:张保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