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基于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中的电子货币支付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 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互联网商业模式缺陷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适合网络时代的支付手段的缺失。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络购物、网上交易等,这些业务的开展 并不是只要具备了业务本身的技术条件就可以的,要实现这些最基本的条件是 如何支付。
现在就有很多支付手段可供选择,但这些现有的支付手段都是不能完全适 应网络时代的需要。例如,邮政付款。通过邮政付款是现在常用的手段,但是 -方面邮政付款有安全问题存在,另一方面是邮政付款的成本问题网上的很 多业务成本和价值较低,而通常邮政付款的费用可能远远大过很多网络业务本 身的价值。同时,邮政付款需要一定的时间延迟,这对网络支付也是很不方便 的。
而采用信用卡或银行卡。信用卡或银行卡是一个可行的网上支付方式,但 安全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困扰。在网上输入的卡号和密码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同
时每次都要输入账号和密码也很麻烦。而且Internet网上银行一般需要计算机 终端才能操作,用户之间相互的交付非常困难。若采取服务人员直接到用户处 交易这种方式,支付手段成本较高,体现不出网络交易的优点。
由此可知,现有的支付方式不能满足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定交易需求
1、 远程。网络交易一般需要支持远程的交易,如果支付方式不是远程的, 网络交易的优点就体现不出来。
2、 实时。如果交易发生后,支付过程漫长,这同样会大大影响交易的方
便性和可行性。网络交易是一种实时的交易,其支付手段也必须是实时的。不 能实时支付的一方面问题是带来交货与支付之间的同步问题。商家一般要求收 到钱后再发货,而客户一般要求付完钱后马上能拿到自己购买的商品。另一方 面这种不能实现实时支付也可能带来用户对交易过程安全性的担心,一些不法 者很可能会利用这种支付的时间差通过网络骗取客户钱财。
3、 微价值额。网络业务的成本大都较低,甚至一般可能单个服务的成本 远低于现有货币的最小辅币单位,例如有些网络业务成本可能远低于一分钱。 如果采用现有的货币支付方式,支付手段本身的成本比业务价值还要高,业务 成本就变成了主要取决于支付成本。微价值额的支付要求支付手段一方面可以 计量远低于货币最小辅币单位的价格,另一方面要求支付手段本身的成本应当 远低于现有货币手段的成本,并与网络商品的成本相匹配。
4、 安全。由于交易不是面对面,而是远程的,这种远程可以是在地球上
的任何两个地方相互发生交易。如果没有一个安全的保障体系,人们对网络交 易和支付是难以真正接受的。
5、 任意端到端的支付。作为一种支付手段,现金货币可以在任意的用户 之间进行支付的。网络支付要达到与现有货币一样的支付方便程度才可以实现 C-C模型的电子商务,而现有电子货币一般只能实现B-B和B-C模式的支付 模式。
而与本发明相关联的另一个发明"基于IP协议的用户名系统和方法"(申 请号200610063542.9)已于2006年11月8日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现有支付方式的缺陷 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基于用户名系统的 全球电子货币系统,该系统建立在全IP结构和全网统一的UNS应用层地址基 础上,将UNS用户与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捆绑,包括
发行模块,其用于根据UNS用户需要虚拟发行一定数量的电子货币;
支付模块,其用于在前台利用UNS号替代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支付,在后 台采用预设支付账号的支付过程进行支付;
回收模块,其用于将UNS用户之间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 本发明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中,还包括
差额处理模块,其用于利用目前的国际硬通货进行支付以填补该差额;或 者通过UNS用户服务商之间形成债务以延长回收的时间,以在更长时间内进 行回收;或者通过多个UNS用户服务商之间进行电子货币的循环支付和回收 后,再利用国际通用货币进行填补操作;或者利用专门的国际电子货币回收公 司将来自全球各个不同国家UNS服务商的电子货币差额相互对冲掉。
本发明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中,所述支付模块的支付模式为B-B、 B-C、 C-C模式。
本发明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中,所述预设支付账号是任何具备远程支 持能力的金融帐号,如信用卡支付账号、或银行借记卡支付账号、或用户号码 本身构成的虚拟账号、或其他虚拟账号。
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方法,建立在 全IP结构和全网统一的UNS应用层地址基础上,将UNS用户与预设支付账 号进行捆绑,包括以下步骤
a、 当UNS用户之间发生交易时,若交易UNS双方为异种货币, 一方的 UNS用户服务商根据该UNS用户需要虚拟发行一定数量的电子货币;
b、 在前台利用UNS号替代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支付,在后台采用预设支付 账号的支付过程进行支付;
c、 将UNS用户之间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 本发明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方法中,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
bl、将该发行的电子货币转账给另一UNS用户服务商,同时在其电子货 币账号里记下该转账的电子货币额;
b2、所述另一 UNS用户服务商将该电子货币自动按市场汇率转换为异种 电子货币额,并转账到所述另一UNS用户账号中,同时在其电子货币账号里 记下该转账的异种电子货币额。
本发明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方法中,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cl、当大量的所述另一UNS服务商的用户向所述UNS服务商的用户进行 支付时,所述UNS双方即可将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
本发明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方法中,在执行所述步骤c之后进一步包
括
d、对所述回收后的剩余差额进行处理。
本发明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方法中,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 利用目前的国际硬通货进行支付以填补该差额;或者 通过UNS用户服务商之间形成债务以延长回收的时间,以在更长时间内 进行回收;或者
通过多个UNS用户服务商之间进行电子货币的循环支付和回收后,再利 用国际通用货币进行填补操作;或者
利用专门的国际电子货币回收公司将来自全球各个不同国家UNS服务商 的电子货币差额相互对冲掉。
本发明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方法中,该方法的支付模式为B-B、 B-C、 C-C模式,所述预设支付账号是任何具备远程支持能力的金融帐号,如信用卡 支付账号、或银行借记卡支付账号、或用户号码本身构成的虚拟账号、或其他 虚拟账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播网的网络支付手段具有远程、实时、超微价值 额、安全、任意端到端、自动具备异种货币互换性的特点,其支付模式可以是 B-B、 B-C、 C-C等任意方式,从而具有成为全新的、完善的"全球电子货币" 的潜力。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通播网技术模型的示意图2是本发明所述基于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一个统一的IP网络层之上,提供了用户名系统(UNSer Name System,简称UNS)服务器层,以获得用户层服务。 一旦建立了用户层, 通播网的各类终端和服务器就可以以此用户层为基础,开展任意的通播网业务。
由于IP网络最大的技术特点是实现了业务与网络的分离,因此可以使用 完全抽象的业务需求描述语言来实现对业务控制。从技术上来说,通播网就是 全IP网路+UNS协议+需求描述语言的通用业务控制+基于UNS的全球电子货 币(Global Electronic Currency,简称GEC) +任意的网络业务需求实现。全IP 网络很容易成为全程全网的信息的承载网,它不仅可以实现远远比过去的电信 网、互联网和广播网更为灵活和丰富的广播业务,而且媒体格式升级更为方便, 还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最终用户的互动,按使用量进行计费。只要释放出IP 的成本和带宽的压倒性优势,过去电信网、互联网、广播技术和数字广播技术 就没有存在的空间了。
本发明中,UNS协议将UNS分为稳定域(UNS服务器)和可变域(用户)。 稳定域是一个数量非常有限的域。该稳定域的UNS地址标识了 UNS服务器的 名称,它们与IP地址的映射关系是基本稳定的。这个映射关系是公开的,因 数量非常受限,就可为所有用户和服务器所已知。而每个用户的UNS地址与 IP地址映射关系严格由各个UNS归属服务器(Home Server,简称HS),进行 管理,从而可以将被管理的UNS用户数量限制在当前技术可以实现的实时处 理能力范围之内。
通过这种方法,UNS协议可以建立稳定的UNS用户名与高度动态变化的 终端IP地址之间的实时映射关系,即使用户在网络上不同位置或在同一物理 位置获得的IP地址不同,该用户的号码和名称都不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在 IP网上通过该UNS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访问,而不用关心用户当前的IP地址 是多少。
UNS系统的实现是通过在IP网络上叠加一层UNS服务层。当任何支持 UNS协议的用户接入IP网络后,先获得IP地址;然后向UNS服务层注册自
200610156889.8
说明书第6/12页
已当前的IP地址;当用户的IP地址发生变化后,将立即重新注册。 一旦进行 注册,可以马上建立UNS地址与当前用户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当其它
UNS用户用该UNS地址进行呼叫时,可以首先通过UNS服务层查询到被叫 UNS用户的当前IP地址,然后通过IP地址直接建立两个终端用户之间的通讯联系。
显然,UNS不仅可用于对用户的名字标识,也可用于对其它内容服务器 的名字标识。实现本发明的UNS系统和方法,不需要对IP网络作任何改变。 本发明的UNS系统和方法可以支持IPV4 (互联网协议第4版),也可以支持 IPV6 (互联网协议第6版),以及未来出现的任何新的逻辑地址协议。
而基于上述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是建立在全IP结构和全网统 --的UNS应用层地址基础上,可将UNS用户与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捆绑,包括
发行模块,其用于根据UNS用户需要虚拟发行一定数量的电子货币。支 付模块,其用于在前台利用UNS号替代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支付,在后台采用 预设支付账号的支付过程进行支付;
回收模块,其用于将UNS用户之间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预设支付账号可以是现有的各种支付账号,例如信 用卡支付账号、银行的借记卡支付账号、UNS账号本身作为支付账号、或其 他虚拟账号等。
如果与当前已经全球通行的信用卡等进行捆绑,或直接在通播网基础上, 利用GEC货币的虚拟发明过程建立不同国家货币自行转换体系,将可实现全 球支付能力。由于通播网可以承载于任意的基础网络之上,从而这种GEC货 币几乎可以通过任何不同物理网络,以及任意类型的通播网终端之间实现 GEC货币的支付和接收。
而现在的银行ATM机等却需要特制的并且价格极其昂贵的机器设备,并 且还需要极为复杂的联网软件才能实现互联。而Internet网上银行却一般又需 要计算机终端才能操作,并且用户间相互的支付非常困难。以这些技术为基础 实现的货币,虽然也已经被称为"电子货币",但它们是相当不完善和粗糙的, 而且在支付能力、使用广泛性、使用方便性、支付成本等多方面,还不能与当
前的现金纸币相比拟。
而通播网的支付和接收终端的随处可得,且使用极为方便和支付成本的极
其便宜,将使GEC获得与现金基本近似的支付方便性和应用广泛性,以及在 任意终端之间实现C-C的支付方式(现有电子货币一般只能实现B-B和B-C 的支付方式),同时还具有支付过程可追述(从而即使被偷窃了也很容易被追 回)等全新的支付功能。因此,只有通播网的电子货币才是具有最终替代纸币 的能力,并成为真正完善意义上的电子货币。
GEC货币的使用也相当于一种银行发行的债务,客户不用提取现金,而 使用该电子形式的货币进行交易,收到该电子货币的人可以以此提取相应数量 的现金。因此,GEC货币的使用可以大量节省流通中所需要的现金数量,使 银行可以保有更多的现金用于放贷,从而极大地增加财富效应。
在同种货币条件下GEC货币与现有的一般电子货币是类似的。当一个用 户A向另一个用户B支付一定数量的钱时,并没有现金出现,而只是在银行 的账户里发生了 A用户的账号向B用户的账号进行的转账。当A与B的账号 在同一个银行里,这仅仅是同一个银行的内部转账,而如果A与B是在不同 的银行里,区别仅仅是跨行转账而己。
在这个过程中,GEC货币的"发行"、"支付"与"接收GEC货币的用户 将GEC货币存回银行,从而实现GEC货币的回收"这三个过程几乎是同时完 成的,因此基本看不到GEC货币的发行问题。GEC货币的发行过程主要出现 在异种货币区之间的支付上。
当UNS用户直接捆绑某个信用卡时,事实上是用UNS号在前台替代了信 用卡号进行支付。而在后台真正的支付过程还是完全采用信用卡的支付过程。 由于信用卡号不在前台出现,这种支付方式的安全性比直接使用信用卡号会有 所增加。采用信用卡进行跨国支付时,后台的银行自动进行了异种货币的自动 购汇和转账,它还是建立在传统货币兑换基础上,只不过是支付过程完全电子 化和自动的,并且可以完全不依赖于银行提供的专用信用卡读卡器,而可以使 刷卡过程建立在任意的通播网终端上。
在利用信用卡进行支付的过程中,是需要一个中间性的国际货币作为结算
工具的,并且用户需要在每次支付过程中都要进行自动购买外汇的过程。而如
果用GEC货币进行跨国支付,在结算上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可以不用每次都 进行自动购买外汇的操作,并极大地节省所需要的实际外汇货币量。
这一过程是通过网络支付过程中大量的GEC货币虚拟发生和回收而实现 的。以两个使用不同货币的国家之间发生的交易为例,如中国和泰国。
当某个中国商人A1想要向某个泰国商人B销售一种产品,而这个泰国商 人B手头既没有人民币也没有美元,只有泰铢,但中国商人Al不愿接受泰铢。 这样,由于不同货币的限制,这个交易就很难成功。而在泰国正好存在某个中 国商人A2,他手中有大量美元想兑换成泰铢而在泰国进行采购,如果这个中 国商人A2能将美元兑换给前面这个泰国商人B,则Al与B之间的交易就很 容易成功。但在一般情况下,要这么巧合地撮合成功这样的三方交易是极为困 难的事情。
但是,如果双方都通过两国的银行采用GEC货币作为中间货币进行交易。 泰国商人直接使用泰铢向中国商人采购所需要的商品,而中国商人得到的却直 接是人民币。这样将会使交易过程多么地顺畅和容易。这个过程并不复杂, GEC货币在两国的银行里自动按照市场汇率进行结算。
货币的发行事实上相当于一种债务。当一个用户在银行里存有一定数量的 现金,当他要使用这个现金时,银行并不直接提取出这笔现金给他,而是用一 定的电子符号去表达这笔现金。这个电子符号就是相当于最初替代黄金的银 票。用户可以用这个电子符号去代替现金进行支付。出现这个替代现金的电子 符号就是GEC货币的发行过程。
假设两个UNS用户A、 B, A采用的是人民币,B采用的是泰铢。A要向 B支付5000泰铢。为简便计算和表达,假设当前人民币兌泰铢的汇率是l: 5, 也就是A要向B支付1000人民币,而B要接收的却是5000泰铢。
并假设在A、 B用户的背后所对应的用户服务商分别是UNS1、 UNS2。
在此情况下,用户A所在的UNS1将从A的账户里扣除1000元人民币, 同时相当于虚拟发行了 1000元人民币的GEC货币,并将此GEC货币转账给 UNS2,同时在自己的GEC账户里记下对UNS2银行的IOOO元人民币的GEC
货币发行额和相对应的泰铢额。UNS2将此1000元人民币的GEC货币自动按 市场汇率转换为5000泰铢,并转账到用户B的账户里,并记下来自UNS1银 行的5000铢GEC货币的债务。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在两个用户服务商里都产生GEC货币的余 额。但是,由于交易是大量进行的,在此时间段里也必然有其它大量的UNS2 里的用户向UNS1里的用户进行支付的情况。这样,UNS1和UNS2就可以将 相互支付的GEC货币额进行回收。
例如,在上面UNS1里的A向UNS2里的B支付1000元人民币,而B 得到5000泰铢。之后UNS2里的C又向UNS1里的D支付5000泰铢,而D 要得到1000元人民币。在这种情况下,UNS2用不着再发行GEC货币,而只 需将前面接收的UNS1发行的1000人民币或5000泰铢的GEC货币交还给 UNS1就可以了。从而前面UNS1发行的1000元人民币GEC货币就被回收了, 并且将相等数量的1000元人民币现金转移到D的账户里。
这样一来在每个特定的时期内留下的仅仅是双方剩余的异种货币回收之 后的差额。例如,在一段时期内统计下来后,UNS1里的用户向UNS2里的用 户支付了 IO亿人民币,相当于50亿泰铢,而UNS2里的用户向UNS1里的用 户支付了 40亿泰铢,相当于8亿人民币。这样在GEC货币回收之后剩下2 亿人民币或10亿泰铢的GEC货币没有能够进行回收。
上述全球电子货币系统,还包括差额处理模块。
对此进行常规回收之后剩余的差额可以有四种处理方式
1、 是可以用目前的国际硬通货(如黄金或美元)进行支付以填补这个差 额,从而将所有发行的GEC虚拟货币回收。如在上述例子中UNS1可以用2 亿人民币的等值美元支付给UNS2,以回收自己发行的2亿人民币GEC货币;
2、 是通过用户服务商之间形成债务以延长回收的时间,从而在更长时间 段内进行回收;
3、 是可以通过多个用户服务商之间进行GEC货币的循环支付和回收之 后,再用国际通用货币进行填补操作。如,UNS1欠UNS2、 UNS2欠UNS3、 UNS3又欠UNS1,而且三者所欠金额都是1亿人民币等值货币,这样三方循
环支付GEC货币后就可以将3亿人民币的GEC货币回收掉。甚至由此可以进 行四方、五方的循环GEC货币回收;
4、是出现一个共公的专门从事这种工作的国际GEC货币回收公司,将来 自全球各个不同国家UNS服务商的GEC货币差额相互对冲掉。其实现有的信 用卡组织在原理上也是类似的机构。但由于过去电子技术的限制,信用卡支付 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短期放贷一支付模式,而不是基于用户自己账户己有现金为 基础的货币支付模式。
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方法,建立在 全IP结构和全网统一的UNS应用层地址基础上,将UNS用户与预设支付账 号进行捆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 S2:当UNS用户之间发生交易时,判断交易UNS双方是否为 异种货币。
步骤S3:若交易UNS双方不是异种货币,则按照现有的交易方式进行交易。
步骤S4:若交易UNS双方为异种货币, 一方的UNS用户服务商根据该 UNS用户需要虚拟发行一定数量的电子货币。
步骤S5:在前台利用UNS号替代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支付,在后台采用预 设支付账号的支付过程进行支付。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预设支付账号可以是现有的各种支付账号,例如信 用卡支付账号、银行的借记卡支付账号、UNS账号本身作为支付账号等等。
将该发行的电子货币转账给另一 UNS用户服务商,同时在其电子货币账 号里记下该转账的电子货币额;另一 UNS用户服务商将该电子货币自动按市 场汇率转换为异种电子货币额,并转账到所述另一UNS用户账号中,同时在 其电子货币账号里记下该转账的异种电子货币额。
步骤S6:将UNS用户之间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当大量的所 述另一 UNS服务商的用户向所述UNS服务商的用户进行支付时,所述UNS 双方即可将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
步骤S7:对所述回收后的剩余差额进行处理。具体包括利用目前的国
际硬通货进行支付以填补该差额;或者通过UNS用户服务商之间形成债务以 延长回收的时间,以在更长时间内进行回收;或者通过多个UNS用户服务商 之间进行电子货币的循环支付和回收后,再利用国际通用货币进行填补操作; 或者利用专门的国际电子货币回收公司将来自全球各个不同国家UNS服务商
的电子货币差额相互对冲掉。
由此可知,通播网的网络支付手段具有远程、实时、超微价值额、安全、 任意端到端、自动具备异种货币互换性的特点,其支付模式可以是B-B、 B-C、 C-C等任意方式,从而具有成为全新的、完善的"全球电子货币"(GEC: Global Electronic Currency )的潜力。
采用GEC货币进行国际贸易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呈数量级地极大 减少了对外汇储备的需要,而仅仅使用本国货币就可以进行国际交易,并且极 大减少了因大量外汇兑换而带来的金融服务成本和风险。例如在UNS1向 UNS2支付10亿人民币、UNS2向UNS1支付40亿泰铢的案例里,在过去将 需要18亿人民币的等值第三方货币外汇(如美元)才能使交易进行,但现在 最差情况下只需要2亿人民币等值外汇就足够了,可以减少9倍的外汇需求。 如果考虑到循环回收和专业GEC货币回收公司进行集中对冲的情况,外汇需 求至少还可以再下降两个数量级以上,由此而带来的全球经济效益将是难以估 量的巨大。
在国内贸易方面,GEC货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是同样的巨大,甚至可 以与当初纸币取代黄金进行支付而给全社会经济过程带来的效益相比拟。它可 以呈几个数量级幅度地降低全社会经济过程对现金的需求量,甚至具备在发展 成熟后完全取代纸币的潜力。
这个过程将与纸币取代黄金的过程类似。如同最初的纸币是金本位的类 似,最初的GEC货币是纸币本位的,而随着全社会GEC货币支付基础的完善, 纸币将基本退出真正的交易过程,而完全变成只为GEC货币提供价值信用基 础的地位;当GEC货币具备充分的信用基础后,最终纸币就可以完全退出交 易过程,甚至完全消灭纸币。
除了网络地产业与有限客户间还以传统交易方式完成其固定月租进行交
易外,比特运输业、内容服务业和用户服务业都需要GEC货币进行支付。
例如,一个用户可能由于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接入到不同的比特运输业提供 商的网络,它需要向不同的比特运输商按流量支付费用。在过去用户属于某个 网络提供商,漫游到不同网络时发生的流量是通过网间结算方式进行的,这也 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而采用GEC货币可以比网间结算方式更简单、更灵活和 更经济(节省可能的网间结算费用),甚至可以很容易地同时享受接入多个比 特运输商网络的服务。
享受内容提供商的服务是最需要GEC货币支持的。网络支付的远程、实 时、微价值额、安全、任意端到端、异种货币自动互换等特点,其实主要是针 对网络内容服务来说的,在这里更能体现网络支付的强大优势。GEC货币, 对比特运输业来说是一种支付方式改善,而对网络内容服务业则是一种必须的 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建立在全IP结构和全网统一的UNS应用层地址基础上,将UNS用户与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捆绑,包括发行模块,其用于根据UNS用户需要虚拟发行一定数量的电子货币;支付模块,其用于在前台利用UNS号替代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支付,在后台采用预设支付账号的支付过程进行支付;回收模块,其用于将UNS用户之间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差额处理模块,其用于利用目前的国际硬通货进行支付以填补该差额;或者通过UNS用户服务商之间形成债务以延长回收的时间,以在更长时间内进 行回收;或者通过多个UNS用户服务商之间进行电子货币的循环支付和回收 后,再利用国际通用货币进行填补操作;或者利用专门的国际电子货币回收公 司将来自全球各个不同国家UNS服务商的电子货币差额相互对冲掉。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付模块的支付模式为B-B、 B-C、 C-C模式。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球电子货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支 付账号是任何具备远程支持能力的金融帐号,如信用卡支付账号、或银行借记 卡支付账号、或用户号码本身构成的虚拟账号、或其他虚拟账号等。
5、 一种基于权利要求l所述基于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建立在全IP结构和全网统一的UNS应用层地址基础上,将UNS 用户与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捆绑,包括以下步骤a、 当UNS用户之间发生交易时,若交易UNS双方为异种货币, 一方的 UNS用户服务商根据该UNS用户需要虚拟发行一定数量的电子货币;b、 在前台利用UNS号替代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支付,在后台采用预设支付账号的支付过程进行支付;c、 将UNS用户之间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bl、将该发行的电子货币转账给另一UNS用户服务商,同时在其电子货币账号里记下该转账的电子货币额;b2、所述另一 UNS用户服务商将该电子货币自动按市场汇率转换为异种 电子货币额,并转账到所述另一UNS用户账号中,同时在其电子货币账号里 记下该转账的异种电子货币额。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 cl、当大量的所述另一 UNS服务商的用户向所述UNS服务商的用户进行支付时,所述UNS双方即可将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
8、 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c之 后进一步包括d、对所述回收后的剩余差额进行处理。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 利用目前的国际硬通货进行支付以填补该差额;或者通过UNS用户服务商之间形成债务以延长回收的时间,以在更长时间内 进行回收;或者通过多个UNS用户服务商之间进行电子货币的循环支付和回收后,再利 用国际通用货币进行填补操作;或者利用专门的国际电子货币回收公司将来自全球各个不同国家UNS服务商 的电子货币差额相互对冲掉。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支付模式为B-B、 B-C、 C-C模式,所述预设支付账号是任何具备远程支持能力的金融帐号,如 信用卡支付账号、或银行借记卡支付账号、或用户号码本身构成的虚拟账号、 或其他虚拟账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用户名系统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方法,建立在全IP结构和全网统一的UNS应用层地址基础上,将UNS用户与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捆绑,包括以下步骤a.当UNS用户之间发生交易时,若交易UNS双方为异种货币,一方的UNS用户服务商根据该UNS用户需要虚拟发行一定数量的电子货币;b.在前台利用UNS号替代预设支付账号进行支付,在后台采用预设支付账号的支付过程进行支付;c.将UNS用户之间相互支付的电子货币额进行回收。通播网的网络支付手段具有远程、实时、超微价值额、安全、任意端到端、自动具备异种货币互换性的特点,其支付模式可以是B-B、B-C、C-C等任意方式,从而具有成为全新的、完善的“全球电子货币”的潜力。
文档编号G06Q20/00GK101188004SQ200610156889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6日
发明者涛 汪 申请人:涛 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