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用连接器装置,尤其涉及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插入长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卡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相机、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装置装卸自如地装配的移动型介质,公知的是PC卡、存储器卡等卡状的存储介质或通信用卡(以下,简称为卡)等。这样的卡经由电子装置所搭载的卡用连接器装置而相对于电子装置插入、排出,并且其外部连接端子与在电子装置的电路衬底上形成的电子电路电连接。
作为卡用连接器装置,例如,公知的是具备在电子装置上安装固定的壳体、和在该壳体内在与卡片相卡合的状态下沿卡的插入排出方向能够往复移动的滑块(slider)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时,滑块能够在将卡的外部连接端子与电子装置的电子电路电连接的连接位置(卡插入位置)、和将卡向壳体的外部压出以从壳体中可取出卡的排出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被弹簧等施力机构朝向所述排出位置施力,另外,被锁定机构保持在连接位置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9437号公报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为了使滑块和卡一体移动,而使在滑块上设置的凸部与卡侧面的凹部卡合,另外,通过在规定的位置保持该卡合状态,由此至少在连接位置上防止卡从滑块(从而,壳体)被拔出。
但是,这样的限制卡拉拔的简单结构,并不是能够应对于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插入长度等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卡的、所谓的组合连接器装置的结构,在组合连接器装置中,要求能够限制卡拉拔的简单且有效的结构形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该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可选择性地插入在卡插入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卡的结构,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限制卡拉拔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其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插入第一卡、和在卡插入方向上的长度比该第一卡短的第二卡,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插入所述卡的卡插入口、及可选择性地收纳所述第一卡及所述第二卡的收纳部;滑动构件,其在连接位置和排出位置之间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连接位置是用于在所述壳体内进行与所述卡的电连接的位置,所述排出位置是用于从所述壳体取出所述卡的位置,所述滑动构件具有可移动的卡插入切换构件,所述卡插入切换构件在所述第一卡被插入所述收纳部内时从该第一卡的插入路径退避,且在所述第二卡被插入所述收纳部内时与该第二卡抵接,所述卡插入切换构件具有凸部,所述凸部在向所述收纳部内突出的方向上始终被施力,并且与被插入到所述收纳部内的所述第一卡的侧面的凹部相卡合。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与第一及第二卡的插入对应的卡插入切换构件上设置有凸部,并使该凸部与第一卡的凹部卡合,因此,在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插入长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卡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限制第一卡的拉拔。
在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移动限制机构,所述移动限制机构通过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了的状态下限制所述卡插入切换构件的移动,来保持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卡合状态。根据该结构,由于利用移动限制机构来限制容许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自如卡脱的卡插入切换构件的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一卡的拉拔。
在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在所述连接位置限制所述卡插入切换构件的移动。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实现电连接的连接位置上防止第一卡的拉拔,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卡的电连接状态,能够确保电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滑动构件具备在所述第二卡插入到所述收纳部内时与该第二卡卡合的卡合机构。根据该结构,除了防止第一卡的拉拔之外,还能够限制第二卡的拉拔。
在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具备卡合保持机构,所述卡合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卡合机构和所述第二卡的卡合状态。根据该结构,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二卡的拉拔。
在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卡合保持机构在所述连接位置保持所述卡合机构和所述第二卡的卡合状态。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实现电连接的连接位置防止第二卡的拉拔,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二卡的电连接状态,能够确保电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与第一及第二卡的插入对应的卡插入切换构件上设置有凸部,并使该凸部与第一卡的凹部相卡合,因此,在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插入在卡插入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卡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限制第一卡的拉拔。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壳体主体的俯视图,(b)是(a)的壳体主体的一侧的侧视图,(c)是(a)的壳体主体的另一侧的侧视图,(d)是第一卡的俯视图,(e)是(d)的第一卡的一侧的侧视图,(f)是(d)的第一卡的另一侧的侧视图;图2(a)是沿图1(a)的A-A线的剖面图,(b)是沿图1(a)的B-B线的剖面图;图3(a)是表示第一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一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4(a)是表示第一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二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5(a)是表示第一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三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6(a)是表示第一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四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7(a)是表示第一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五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
图8(a)是表示第一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六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9(a)是表示第一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七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10(a)是表示第一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八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1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壳体主体的俯视图,(b)是(a)的壳体主体的一侧的侧视图,(c)是(a)的壳体主体的另一侧的侧视图,(d)是第二卡的俯视图,(e)是(d)的第二卡的一侧的侧视图,(f)是(d)的第二卡的另一侧的侧视图;图12(a)是表示第二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一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13(a)是表示第二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二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14(a)是表示第二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三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15(a)是表示第二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四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16(a)是表示第二卡向壳体内插入的第五插入阶段的俯视图,(b)是(a)的一侧侧视图,(c)是(a)的另一侧侧视图;图17是滑动构件的排出位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18是滑动构件的连接位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中1-卡用连接器装置;2-壳体;2a-壳体主体;2b-罩构件;4-卡插入口;12-滑动构件;12c-第二按压作用部(卡插入切换构件);77-卡止构件(卡合机构)91、97-限制突起(移动限制机构);99-卡合突起(凸部);105-凹部;130-限制片(卡合保持构件);C1-第一卡;C2-第二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主要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是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插入长度不同的两种卡的、所谓的组合连接器装置,例如具有相对于个人计算机、摄像机、数码相机、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装置安装固定的壳体2。该壳体2包括箱型的壳体主体2a,其例如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且前方及上方开口;以及罩构件2b(参考图17),其与壳体主体2a结合,覆盖壳体主体2a的上部开口,且是金属制的。壳体主体2a具有插入并收纳存储器卡等卡状的介质(以下,简称为卡C,尤其将卡插入方向的长度长的卡称为第一卡C1,将卡插入方向的长度短的卡称为第二卡C2)的收纳部3,另外在壳体2的前面形成有与收纳部3连通的卡插入口4。还有,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将卡插入口4所在一侧称为“前”,将与其相反一侧称为“后”,将罩构件2b所在一侧称为“上”,将与其相反一侧称为“下”,从而规定方向。
在与卡插入口4对置的收纳部3的里侧并排设置有多个连接器端子5a,其由与收纳在收纳部3内的第一卡C1的外部连接端子接触的弹性片构成,并且在收纳部3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并排设置有多个连接器端子5b,其由与收纳在收纳部3内的第二卡C2的外部连接端子接触的弹性片构成。此时,连接器端子5a、5b与电子装置等的外部的电路衬底上的对应的电路图案电连接。还有,优选设置有卡检测机构,所述卡检测机构用于电检测卡C位于规定的收纳位置的情况(即,第一或第二卡C1、C2的外部连接端子和连接器端子5a、5b接触的情况)。
另外,壳体主体2a在两侧具有侧壁22a、22b。其中,一侧的侧壁22a的内表面作为对插入到收纳部3内的卡C的侧缘部进行导向的导向面6a而形成。
另外,在壳体主体2a上安装有在卡C相对于壳体2的插入/排出方向(横切卡插入口4的图中的箭头S方向)上能够移动的滑动构件12。此时,滑动构件12被配置成可沿壳体主体2a的另一侧的侧壁22b滑动。
滑动构件12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并且与例如沿卡C的插入/排出方向延伸的导向导轨相卡合,沿该导向导轨移动。具体地说,滑动构件12,通过由后述的心型的凸轮槽80和锁定销(lock pin)82的卡合所产生的移动限制,而能够在连接位置(后述的图7及图14所示的位置)和排出位置(图1、图10及图11、16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连接位置是被导入到收纳部3内的第一或第二卡C1、C2的外部连接端子与连接器端子5a或5b电连接的位置,所述排出位置是将卡C向壳体2的外部压出以使卡C可相对于壳体2卡脱的位置。
另外,滑动构件12具有主体部12a,其位于壳体主体2a的侧方且沿着前后(卡C的插入/排出方向)延伸;大致三角形状的第一按压作用部12b,其以向收纳部3内突出的方式与主体部12a的后端部一体形成,且可抵接于相对长的第一卡C1的后端;以及大致长方形状的第二按压作用部12c,其以向收纳部3内突出的方式可移动地设置在主体部12a的大致中间部,且可抵接于相对短的第二卡C2的后端。
主体部12a的前端侧的内侧面作为第二导向面6b而形成,该第二导向面6b与所述壳体主体2a的第一导向面6a一同地对插入到收纳部3内的卡C的侧缘部进行导向。另外,第一及第二按压作用部12b、12c通过与对应的第一或第二卡C1、C2抵接,而传递伴随着卡C和滑动构件12之间的移动而产生的力。另外,第二按压作用部12c具有第三导向面103,该第三导向面103被未图示的施力弹簧在向收纳部3内突出的方向上被始终施加作用力,与第一卡C1的侧面抵接,且与第一及第二导向面6a、6b一同对第一卡C1相对于壳体2的插脱进行导向。
还有,滑动构件12在作为施力机构的压缩弹簧45的作用下,被始终朝向所述排出位置施力。此时,压缩弹簧45的后端被在壳体主体2a的后端壁21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弹簧支承部20支承,并且压缩弹簧45的前端侧被在滑动构件12的主体部12a的后端面突出设置的弹簧支承部25支承。
另外,滑动构件12具有杆10,所述杆10用于对应于插入的卡C而使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相对于收纳部3突没。具体地说,就该杆10而言,在其一端形成的长槽10a与在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突出设置的突起92卡合,并且其另一端与在壳体主体2a的另一侧的侧壁22b的内表面形成的阶梯部卡合,从而该杆10能够以该卡合部位为支点P而在倾斜位置(相对于卡C的插脱方向呈规定角度的图1所示的位置)和垂直位置(与卡C的插脱方向大致平行的图4等所示的位置)之间转动。而且,通过这样的杆10的转动,第二按压作用部12c,沿着在与卡C的插脱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滑动槽76,在向收纳部3内突出且可与第二卡C2的后端抵接的突出位置(图1及图12等所示的位置)和从收纳部3内退避的退避位置(图4等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
另外,杆10具有通过在所述倾斜位置向收纳部3内突出而能够与第一卡C1抵接的抵接面10b,通过与该抵接面10b抵接的第一卡C1向壳体2内的插入,而从所述倾斜位置向所述垂直位置转动。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10b,在杆10被保持于所述倾斜位置上的状态下,以与在插入收纳部3内的第一卡C1的后端角部形成的锥面101(参照图1)抵接、且不与在插入收纳部3内的第二卡C2的后端部侧面形成的切口112(参照图11)接触的长度及角度,朝向收纳部3内突出。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将第二按压作用部12c始终朝向所述突出位置施力的所述施力弹簧的作用下,第二按压作用部12c始终保持在所述突出位置,并且杆10保持在所述倾斜位置,由此,在第一卡C1到达第二按压作用部12c之前,容许与杆10的抵接面10b抵接,另一方面,在不使第二卡C2与杆10的抵接面10b抵接的情况下使其抵接于第二按压作用部12c。而且,在第一卡C1与杆10的抵接面10b抵接并朝向壳体2内被插入的情况下,杆10从所述倾斜位置向所述垂直位置转动,伴随于此,第二按压作用部12c克服所述施力弹簧的作用力而从所述突出位置向所述退避位置沿滑动槽76移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按压作用部12c作为与第一卡C1及第二卡C2的插入对应的卡插入切换构件,进而更具体地说,作为对应于卡C的插入而切换其功能(在插入第一卡C1时,通过退避来确保第一卡C1的插入路径,如后所述具有与第一卡C1卡合的功能,在插入第二卡C2时,具有的功能是通过与第二卡C2抵接来阻止第二卡C2的进一步的插入)的卡插入切换构件发挥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的导向面103设有卡合突起(凸部)99,所述卡合突起99可卡脱地与在第一卡C1的侧面设置的凹部105(参照图1)卡合。该卡合突起99,在容许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的沿滑动槽76的移动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卡C1相对于收纳部3的插脱,而可相对于凹部105自如地卡脱。还有,为了减轻这样的卡脱所需要的力,优选卡合突起99具有大致圆弧状的卡合面或倾斜方向在前后不同的一对锥状的卡合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移动限制机构,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在杆10位于所述垂直位置、且滑动构件12位于所述连接位置的状态下,从单侧限制沿滑动槽76的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的移动。该移动限制机构,具体地说,包括第一限制突起91,其设置在位于与抵接面10b相反侧的杆10的侧面;和第二限制突起97,其形成在壳体主体2a的另一侧的侧壁22b的内表面,且在杆10位于所述垂直位置、滑动构件12位于所述连接位置的状态下与第一限制突起91抵接。这些限制突起91、97通过在杆10位于所述垂直位置、滑动构件12位于所述连接位置的状态下相互抵接(参照图6),而在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的卡合突起99和卡合的第一卡C1之间夹入杆10及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由此,阻止杆10朝向侧壁22b的进一步的移动。因此,保持卡合突起99和凹部105的卡合状态(阻止卡合突起99从凹部105脱离),从而,维持第一卡C1相对滑动构件12的支承状态,限制第一卡C1从收纳部3内被拔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设有限制第二卡C2从收纳部3内被拔出的机构。具体地说,该机构包括凹部120(参照图11),其形成于第二卡C2的侧面;卡止构件(卡合构件)77,其由被支承在滑动构件12的前端部且沿第二导向面6b延伸的弹簧片构成;以及限制片130(卡合保持机构,参照图17),其形成在壳体2的罩构件2b上,且在滑动构件12的所述连接位置附近朝向收纳部3内向内侧下方突出。此时,卡止构件77具有朝向收纳部3内突出、且可与第二卡C2的凹部120卡脱地卡止的卡止凸部77a。另外,限制片130,在滑动构件12位于所述连接位置附近的状态下,抵附在卡止构件77的背面,阻止卡止构件77在卡止凸部77a从凹部120脱离的方向上克服其弹力而变位(参照图18)。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具有在所述连接位置锁定滑动构件12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在滑动构件12的主体部12a的前端侧上表面形成的心型的凸轮槽80、和与该图轮槽80卡合的锁定销82。
锁定销82,其一端82a被壳体主体2a的侧部前端支承,其另一端82b可滑动地与凸轮槽80卡合。另外,在壳体2的罩构件2b上,设置有按压锁定销82而保持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和凸轮槽80的卡合状态的未图示的按压部。此时,按压部优选由弹性片构成,所述弹性片是通过将与锁定销82对置的罩构件2b(金属板)的部位朝向下侧切割翘起而形成的。
如图6等明确所示,心型的凸轮槽80作为由多个斜面或平面构成的环状槽而形成。具体地说,凸轮槽80包括后端卡止槽部80a,其限定滑动构件12的所述排出位置;凹陷的前端卡止槽部80b,其位于凸轮槽80的前端侧的中央并且限定滑动构件12的所述连接位置;以及一对第一及第二滑动槽部80c、80d,其以连接后端卡止槽部80a和前端卡止槽部80b的方式沿大致心型的外形延伸。另外,凸轮槽80如后所述,通过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与其后端卡止槽部80a卡止,而将滑动构件12保持在所述排出位置,并且通过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与其前端卡止槽部80b卡止,而将滑动构件12保持(锁定)在所述连接位置。
接着,参照图1~图18说明所述结构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的动作。首先,参照图1~图10说明将第一卡C1插入壳体2内的情况。图1表示滑动构件12在压缩弹簧45的施力的作用下位于排出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与凸轮槽80的后端卡止槽部80a卡止。若从该状态使第一卡C1通过卡插入口4并将其压入(插入)壳体2内,则如图3所示,在第一卡C1的后端角部形成的锥面101抵接于保持在倾斜位置的杆10的抵接面10b。接着,若从该状态进一步将第一卡C1向壳体2内压入,则在第一卡C1的压入力的作用下,杆10向外侧转动而到达垂直位置,并且第二按压作用部12c沿滑动槽76移动而到达退避位置(参照图4)。由此,杆10及第二按压作用部12c从收纳部3内退避,能够在不使第一卡C1抵接于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的情况下朝向第一按压作用部12b推进。接着,若在该状态下将第一卡C1向壳体2内按压前进,则在第一卡C1的凹部105与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的卡合突起99对置的位置,卡合突起99与凹部105卡合。图5表示该状态。
另外,若在这样的卡合状态下将第一卡C1进一步向壳体2内插入,则如图6所示,第一卡C1的后端抵接于第一按压作用部12b,并且在作用于第一按压作用部12b上的第一卡C1的压入力的作用下,滑动构件12克服压缩弹簧45的施力而向所述连接位置移动。另外,伴随该移动,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沿凸轮槽80的第一滑动槽部80c的轮廓描绘。接着,若滑动构件12通过这样的移动而到达连接位置,则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与凸轮槽80的中央的凹陷了的前端卡止槽部80b卡止,滑动构件12相对于壳体2被定位固定。即,滑动构件12在连接位置被锁定。图7表示该状态。
在该图7所示的状态下,第一卡C1的外部连接端子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5a接触,并且作为移动限制机构的限制突起91、97彼此抵接。若限制突起91、97彼此这样抵接,则阻止杆10朝向侧壁22b的进一步的移动,因此保持卡合突起99和凹部105的卡合状态,不存在卡合突起99从凹部105脱离的情况。即,在该状态下,无法从滑动构件12卸下第一卡C1,因而,无法从收纳部3内完全拔出第一卡C1。
接着,在该图7的状态下,当从壳体2拉出第一卡C1时,将第一卡C1暂且压入壳体2内,使滑动构件12克服压缩弹簧45的施力而进一步向壳体2的里面滑动。由此,解除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和凸轮槽80的前端卡止槽部80b的卡止状态(参照图8)。因此,若在该状态下解除对第一卡C1及滑动构件12的按压力,则在压缩弹簧45所产生的施力的作用下,第一卡C1及滑动构件12向排出位置移动。通过该移动,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沿凸轮槽80的第二滑动槽部80d的轮廓描绘(参照图9),伴随于此,第一卡C1也通过卡插入口4而被压出向壳体2的外部。然后,若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与凸轮槽80的后端卡合槽部80a卡止,滑动构件12位于排出位置,则成为图10所示的状态,从而可从壳体2取出第一卡C1。若在该状态下拉拔第一卡C1,则在所述施力弹簧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杆10及第二按压作用部12c向倾斜位置及突出位置返回,从而能够再现图1所示的最初的状态。
接着,参照图11~图18说明将第二卡C2插入壳体2内的情况。图11表示滑动构件12在压缩弹簧45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位于排出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上所述,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与凸轮槽80的后端卡止槽部80a卡止。若从该状态使第二卡C2通过卡插入口4并将其向壳体2内压入(插入),则第二卡C2,因在其后端部侧面形成的切口112的存在而不会与杆10的抵接面10b抵接(从而,不会使第二按压作用部12c向退避位置移动),其后端抵接于第二按压作用部12c,并且在其侧面形成的凹部120与卡止构件77的卡止凸部77a卡合。图12及图17表示该状态。
另外,若在这样的卡合状态下将第二卡C2进一步插入壳体2内,则如图13所示,在作用于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的第二卡C2的压入力的作用下,滑动构件12克服压缩弹簧45的施力而向所述连接位置移动。另外,伴随该移动,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沿凸轮槽80的第一滑动槽部80c的轮廓描绘。接着,若滑动构件12通过这样的移动到达连接位置,则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与凸轮槽80的中央的凹陷了的前端卡止槽部80b卡止,滑动构件12相对于壳体2被定位固定。即,滑动构件12在连接位置被锁定。图14表示该状态。
在该图14所示的状态下,第二卡C2的外部连接端子与对应的连接器端子5b接触,并且如图18所示,在壳体2的罩构件2b形成的限制片130抵附于卡止构件77的背面,阻止卡止构件77的向卡止凸部77a从凹部120脱离的方向的变位。即,在该状态下,卡止凸部77a不会从凹部120脱离,从而,无法从滑动构件12卸下第二卡C2,其结果是,无法从收纳部3内完全拔出第二卡C2。
接着,在该图14的状态下,当从壳体2拉出第二卡C2时,将第二卡C2暂且压入壳体2内,使滑动构件12克服压缩弹簧45的施力而向壳体2的里面进一步滑动。由此,解除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和凸轮槽80的前端卡止槽部80b的卡止状态(参照图15)。因此,若在该状态下解除对第二卡C2及滑动构件12的按压力,则在压缩弹簧45所产生的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二卡C2及滑动构件12向排出位置移动。通过该移动,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沿凸轮槽80的第二滑动槽部80d的轮廓描绘(参照图16),伴随于此第二卡C2也通过卡插入口4被压出向壳体2的外部。然后,若锁定销82的另一端82b与凸轮槽80的后端卡合槽部80a卡止,滑动构件12位于排出位置,则返回图12所示的状态。
如以上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在作为与第一及第二卡C1、C2的插入对应的卡插入切换构件的第二按压作用部12c上设置有作为凸部的卡合突起99,并使该卡合突起99与第一卡C1的凹部105卡合,因此在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插入卡插入方向上的长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卡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限制第一卡C1的拉拔。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由于容许卡合突起99和凹部105的自如的卡脱的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的移动被作为移动限制机构的限制突起91、97限制,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一卡C1的拉拔。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由于第二按压作用部12c的移动在所述连接位置被限制,因此在实现电连接的连接位置能够防止第一卡C1的拉拔。因而,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卡C1的电连接状态,能够确保电安全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滑动构件12具备卡止构件77,其作为当第二卡C2插入收纳部3内时与第二卡C2的凹部120卡合的卡合机构。因而,除了防止第一卡C1的拉拔之外,还能够限制第二卡C2的拉拔。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作为保持第二卡C2的凹部120和卡止构件77的卡合状态的卡合保持机构,在罩构件2b上具备限制片130。因此,能够可靠地限制第二卡C2的拉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限制片130在所述连接位置保持第二卡C2的凹部120和卡止构件77的卡合状态。因此,在实现电连接的连接位置能够防止第二卡C2的拉拔,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二卡C2的电连接状态。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就结构构件的大小或数目、安装状态等而言,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可以适用于相对于便携式电话或PC等各种便携式信息终端、数码相机、或数字AV设备等电子装置插入、排出存储介质等卡状的介质,并且用于实现在该卡状的介质上设置的外部连接端子和在电子装置的电路衬底上形成的电子电路的电连接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其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插入第一卡、和在卡插入方向上的长度比该第一卡短的第二卡,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插入所述卡的卡插入口、及可选择性地收纳所述第一卡及所述第二卡的收纳部;和滑动构件,其在连接位置和排出位置之间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所述连接位置是用于在所述壳体内进行与所述卡的电连接的位置,所述排出位置是用于从所述壳体取出所述卡的位置,所述滑动构件具有可移动的卡插入切换构件,所述卡插入切换构件在所述第一卡被插入所述收纳部内时从该第一卡的插入路径退避,且在所述第二卡被插入所述收纳部内时与该第二卡抵接,所述卡插入切换构件具有凸部,所述凸部在向所述收纳部内突出的方向上始终被施力,并且与被插入到所述收纳部内的所述第一卡的侧面的凹部相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移动限制机构,所述移动限制机构通过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了的状态下限制所述卡插入切换构件的移动,来保持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卡合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限制机构在所述连接位置限制所述卡插入切换构件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具备在所述第二卡插入到所述收纳部内时与该第二卡卡合的卡合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卡合保持机构,所述卡合保持机构保持所述卡合机构和所述第二卡的卡合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保持机构在所述连接位置保持所述卡合机构和所述第二卡的卡合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可选择性地插入卡插入方向的长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卡的结构简单且有效地限制卡拉拔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在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1)中,在作为与第一或第二卡(C1、C2)的插入对应的卡插入切换构件的第二按压作用部(12c)上作为凸部设置卡合突起(99),并使该卡合突起(99)与第一卡(C1)的凹部(105)卡合。因此,在构成为可选择性地插入长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卡的卡用连接器装置中,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限制第一卡(C1)的拉拔。
文档编号G06K17/00GK101034770SQ20071008550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9日
发明者村山丈刚, 山崎惠奖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