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74693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Rfid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无线电波与诸如读取器或读取器/写入器的通信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的RFID(射频标识)标签。
背景技术
近年来,RFID作为使用无线电通信的自动标识技术而迅速变得普及。普通的RFID系统包括附着到物品上以识别该物品的RFID标签、以及用于读出存储在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的数据或将数据写入RFID标签的存储器中的读取器/写入器(RFID读取器/写入器)。
RFID技术的特征之一是无接触地访问标签存储器。该特征使得即使在每个附着有RFIF标签的多个物品包装在盒中时,也可标签存储器中读取数据或将数据写入该标签存储器,而不需要打开包装。该技术可提高例如物品接收和装运等多种商业过程的效率,因此期望将其应用于多种供应链过程。
使用UHF(超高频)频带的RFID技术允许从比使用微波频带或HF(高频)频带更远的距离访问标签存储器。由于该特征,对使用UHF频带寄予更高的期望。
由于RFID技术允许无接触地访问标签存储器,所以恶意用户可能在未获取RFID标签的持有人或授权用户的同意或注意时从RFID标签中读取数据或在RFID标签中重写数据。这在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方面造成了严重问题。
由于使用UHF频带的RFID技术允许即使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与RFID标签相当远时也可访问RFID标签的存储器,所以持有人难以注意到未授权的访问,这造成了严重问题。
为了处理这种问题,例如,参考文献1(G.Karjoth和P.Moskowitz,“Disabling RFID tags with Visible ConfirmationClipped TagsAre Silenced”,In Proceeding of Workshop on Privacy in theE1ectronic Society,November 2005.)公开了一种RFID标签,其通过物理地去除RFID标签的特定部分天线从而不能够从远距离访问存储器,来避免不希望的访问。
然而,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方法物理地破坏了RFID标签的一部分,因此以后难以使标签恢复其原始未破坏的状态。此外,假定RFID的存储器存储了要保护以避免未授权读取访问的数据和不需要这种保护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该技术不能够远距离访问不需要保护的数据。这降低了使用RFID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这种问题,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RFID标签,在不物理地去除一部分天线的情况下,可避免远距离的未授权访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便捷性的RFID标签,在不物理地去除一部分天线的情况下,可避免远距离的未授权访问,正确地仅保护需要保护以避免远距离未授权访问的数据,而允许对不需要保护的数据的远距离访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包括外部能量输入单元,用于输入外部能量;第一天线单元,用于从通信设备接收能量;第一供能单元,用于从第一天线单元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存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在从第一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时进行工作,并根据来自外部能量输入单元的能量输入的有/无,来控制允许和禁止通信设备对存储单元的访问。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的方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控制单元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3是用于解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控制单元的访问禁止/允许功能的流程图;图4是用于解释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位于距RFID标签远距离处的情况下RFID标签的操作的视图;图5是用于解释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位于距RFID标签近距离处的情况下RFID标签的操作的视图;图6是示出了作为第一实施例的修改的第二实施例的方框图;图7是示出了怎样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视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的方框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控制单元的配置的方框图;图10是用于解释根据第三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控制单元的访问禁止/允许功能的流程图;图11是用于解释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位于距RFID标签远距离处的情况下RFID标签的操作的视图;图12是用于解释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位于距RFID标签近距离处的情况下RFID标签的操作的视图;图13是示出了作为第三实施例的修改的第四实施例的方框图;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的方框图;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数据存储单元的各个地址与RFID标签的标志存储单元中的标志值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控制单元的配置的方框图;图17是用于解释根据第五实施例的RFID的控制单元的访问禁止/允许功能的流程图;图18是用于解释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位于距RFID标签远距离处的情况下RFID标签的操作的视图;图19是用于解释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位于距RFID标签近距离处的情况下RFID标签的操作的视图;图20是示出了作为第五实施例的修改的第六实施例的方框图;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的方框图;图22是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控制单元的配置的方框图;图23是用于解释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控制单元的访问禁止/允许功能的流程图;图24是用于解释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位于距RFID标签远距离处的情况下RFID标签的操作的视图;图25是用于解释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位于距RFID标签近距离处的情况下RFID标签的操作的视图;图26是示出了作为第七实施例的修改的第八实施例的方框图;图27是示出了怎样使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视图;图2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的方框图;以及图29是示出了怎样使用根据第九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RFID标签101包括第一天线单元1,用于向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发射无线电波/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接收无线电波;第一供能单元2,用于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数据接收单元3,用于对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进行解码,并将产生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单元5;数据发送单元4,用于以来自第一天线单元1的发射无线电波来对控制单元5所发送的返回数据进行编码;控制单元5,用于解译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并访问存储单元6;存储单元6,用于存储ID、用户数据等;以及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用于输入外部能量。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包括第二天线单元7,其无线电波接收灵敏度比第一天线单元1低;以及第二供能单元8,用于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
在RFID标签101中,第一天线单元1与第二天线单元7使用相同的通信频带。假设L1是第一天线单元1的可通信距离,L2是来自第二天线单元7的无线电波的可通信距离,第二天线单元7的尺寸设置为远小于第一天线单元1的尺寸,足以将第一天线单元1的可通信距离L设置为远距离,而将来自第二天线单元7的无线电波的可通信距离L2设置为近距离。
在RFID标签101中,控制单元5在从第一供能单元2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控制单元5具有根据是否从第二供能单元8输入了能量(外部能量)来禁止/允许对存储单元6进行访问的访问禁止/允许功能,作为本实施例才有的功能。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5具有两个功能单元,即访问禁止单元5A,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禁止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存储单元6;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B,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存储单元6。下面将参考图3的流程图来描述控制单元5的访问禁止/允许功能。
假定如图4所示,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远距离处(L1和L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RFID标签101的第一天线单元1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接收到无线电波,并且第一供能单元2将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的能量提供给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在从第一供能单元2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并检查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是否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101)。
如果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命令是访问请求(步骤S101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102)。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步骤S102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109。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步骤S102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103。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L1和L2之间,所以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不足。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不能够汲取能量,因此不给控制单元5供能。为此,根据步骤S102中的“否”,控制单元5前进到步骤S109,禁止基于步骤S101中所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而对存储单元6的访问,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向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发送错误响应(步骤S110)。
在这种情况下,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也许不是授权的通信设备,而是恶意的设备。第一实施例禁止位于远距离处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对RFID标签101中的存储单元6的访问,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这避免了远距离的恶意访问。
假定如图5所示,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近距离处(在L2内)。在这种情况下,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RFID标签101的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并使第二供能单元8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第一和第二供能单元然后向控制单元5发送所汲取的能量。
控制单元5在从第一供能单元2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并检查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是否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101)。如果该命令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101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102)。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109。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103。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L2内,所以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并且第二供能单元8向控制单元5供能。因此,根据步骤S102中的“是”,控制单元5前进到步骤S103,允许基于步骤S101中所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而对存储单元6的访问。控制单元5然后检查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还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104)。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控制单元5从存储单元6中读出请求数据(步骤S105),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读出数据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106)。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写入请求,则控制单元5将接收的数据写入存储单元6(步骤S107),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指示写入成功的响应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108)。
注意,如果步骤S102中是“否”,则控制单元5的访问禁止单元5A执行步骤S109中的处理,如果步骤S102中是“是”,则访问允许单元5B执行步骤S103中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可能不是授权的通信设备,而是恶意的通信设备。第一实施例允许位于近距离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对RFID标签101中的存储单元6的访问,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即使某人进行恶意访问,由于该访问来自近距离,所以RFID标签的用户能够容易直观地检查该访问。这可避免任何人在未获取RFID标签101用户的同意或注意的情况下进行恶意访问。
图1所示的RFID标签101配置成第一天线单元1与第二天线单元7使用相同的通信频带。然而,第一天线单元1的频带可与第二天线单元7的频带不同,并且RFID标签101可包括针对第二天线单元7的另一无线电波源。
例如,如图6所示,使第一天线单元1的频带与第二天线单元7的频带不同,并且独立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而为第二天线单元7设置无线电波源300。
根据RFID标签101’,当无线电波源300位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L2内时,第二天线单元7从无线电波源300接收无线电波。由于接收的无线电波的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从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这使控制单元5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访问存储单元6。
根据第二实施例,使用无线电波源300可以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访问RFID标签101’中的存储单元6,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由于无线电波源300必须靠近RFID标签101’,所以用户可容易直观地检查恶意访问。图7示出了用户怎样使用RFID标签101’。
在第一实施例中,对存储单元6中存储的所有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恶意访问。然而,可设想,根据数据类型,一些数据不需要保护。因此,第三实施例通过基于数据类型来切换用于存储的存储单元,仅将需要保护的数据设置为避免未授权访问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数据的便捷性。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第三实施例的RFID标签102具有如下配置存储单元6被划分为受保护存储单元6A和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受保护存储单元6A存储需要保护的数据。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存储不需要保护的数据。控制单元5包括两个功能单元,即访问禁止单元5C,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禁止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D,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下面将参考图10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RFID标签102的控制单元5的访问禁止/允许功能。
假定如图11所示,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远距离处(L1和L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RFID标签102的第一天线单元1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接收无线电波,并且第一供能单元2将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的能量提供给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在从第一供能单元2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并检查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是否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201)。
如果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命令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201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命令是否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202)。如果命令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202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203。如果命令不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202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205。
如果命令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202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203)。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步骤203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210。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步骤S203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204。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L1和L2之间,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场强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不足。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不能够汲取能量,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不向控制单元5发送能量。根据步骤S203中的“否”,控制单元前进到步骤S210,禁止基于在步骤S201中所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而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向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发送错误响应(步骤S211)。
如果命令不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202中的“否”),则控制单元5确定命令是对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的访问请求,并检查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还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205)。
如果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则控制单元5从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中读出所请求的数据(步骤S206),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读出数据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207)。
如果访问请求是数据写入请求,则控制单元5在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中写入接收的数据(步骤S208),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指示写入成功的信息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209)。
在这种情况下,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可能不是授权的通信设备,而是恶意的通信设备。第三实施例允许位于远距离处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对RFID标签102中的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的访问,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
然而,本实施例禁止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这使得可以从远距离访问不需要保护的数据,并能够正确地仅保护需要保护以避免远距离的未授权访问的数据。
假定如图12所示,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近距离处(在L2内)。在这种情况下,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RFID标签102的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并使第二供能单元8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第一和第二供能单元然后向控制单元5发送所汲取的能量。控制单元在从第一供能单元2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并检查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能量中包含的命令是否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201)。
如果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命令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201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该命令是否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202)。如果该命令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202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203。如果该命令不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202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205。
如果该命令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202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203)。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步骤S203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210。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步骤S203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204。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L2内,所以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并且第二供能单元8向控制单元5供能。因此,根据步骤S203中的“是”,控制单元5前进到步骤S204,允许基于在步骤S201中所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而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控制单元5然后检查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还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205)。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控制单元5从受保护存储单元6A中读出请求数据(步骤S206),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读出数据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207)。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写入请求,则控制单元5将接收的数据写入受保护存储单元6A(步骤S208),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指示写入成功的响应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108)。
注意,如果步骤S203中是“否”,则控制单元5的访问禁止单元5C执行步骤S10中的处理,如果步骤S203中是“是”,则访问允许单元5D执行步骤S204中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可能不是授权的通信设备,而是恶意的通信设备。第三实施例允许位于近距离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对RFID标签102中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即使某人进行恶意访问,由于该访问必须是来自近距离的,所以RFID标签用户能够容易直观地检查该访问。这可避免任何人在未获取RFID标签102用户的同意或注意的情况下进行恶意访问。
图8所示的RFID标签102配置成第一天线单元1与第二天线单元7使用相同的通信频带。然而,第一天线单元1的频带可与第二天线单元7的频带不同,并且RFID标签102可包括针对第二天线单元7的另一无线电波源。
例如,如图13所示,使第一天线单元1的频带与第二天线单元7的频带不同,并且独立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而为第二天线单元7设置无线电波源300。
根据RFID标签102’,当无线电波源300位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L2内时,第二天线单元7从无线电波源300接收无线电波。由于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场强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从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这使控制单元5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
根据第四实施例,使用无线电波源300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访问RFID标签101’中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由于无线电波源300必须靠近RFID标签102’,所以用户可容易直观地检查恶意访问。
在第一实施例中,存储单元6中存储的所有数据都是保护目标。然而,可设想,根据数据类型,一些数据不需要保护。因此,第五实施例通过使用标志存储单元中的标志值来指定对相应地址的数据读取访问和数据写入访问的允许/禁止,仅将需要保护的数据设置为避免未授权访问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数据的便捷性。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第五实施例的RFID标签103具有如下配置存储单元6被划分为数据存储单元6C和标志存储单元6D。数据存储单元6C存储ID、数据等。标志存储单元6D存储标志值,该标志值指示在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地址上存储的数据是否需要保护。
图15示出了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各个地址与标志存储单元6D中的标志值之间的关系。数据存储单元6C和标志存储单元6D具有相同的地址配置。在标志存储单元6D的各个地址处,存储了标志值,这些标志值指定对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相应地址的数据写入访问和数据读取访问的允许/禁止(保护/不保护)。在本实施例中,标志值“1”表示保护状态,而标志值“0”表示不保护状态。利用这种设置,如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阴影线所示,将标志存储单元6D的地址中存储了标志值“1”的数据存储单元6C的地址设置为处于保护状态的地址。
该示例为数据存储单元6C的每个地址指定保护/不保护。然而,也可以将数据存储单元6C划分为每个均包括多个地址的块,并在标志存储单元6D中指定每个块的保护/不保护。
如图16所示,控制单元5具有两个功能单元,即访问禁止单元5E和访问允许单元5F。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访问禁止单元5E禁止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标志存储单元6D,并还禁止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由标志存储单元6D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访问允许单元5F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标志存储单元6D,并还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由标志存储单元6D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
下面将参考图17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RFID标签103的控制单元5的访问禁止/允许功能。
假定如图18所示,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远距离处(L1和L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RFID标签102的第一天线单元1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接收无线电波,并且第一供能单元2将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的能量提供给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在从第一供能单元2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并检查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是否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301)。
如果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命令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301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命令是对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请求还是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请求(步骤S302)。如果命令是对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请求,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3。如果命令是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请求,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4。
如果命令是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请求,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304)。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步骤304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11。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步骤S304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5。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L1和L2之间,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不足。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不能够汲取能量,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不向控制单元5发送能量。根据步骤S304中的“否”,控制单元前进到步骤S311,禁止基于在步骤S301中所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而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向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发送错误响应(步骤S312)。
如果命令是对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请求,则控制单元5通过访问标志存储单元6D中的相应地址,检查所请求的访问针对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地址是否处于保护状态(步骤S303)。如果该地址处于保护状态(步骤S303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4。如果该地址不处于保护状态(步骤S303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6。
如果所请求的访问针对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地址处于保护状态(步骤S303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304)。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11。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5。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L1和L2之间,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不足。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不能够汲取能量,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不向控制单元5发送能量。根据步骤S304中的“否”,控制单元前进到步骤S311,禁止基于在步骤S301中所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而对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向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发送错误响应(步骤S312)。
如果访问请求所针对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地址不处于保护状态(步骤S303中的“否”),则控制单元5确定可以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并检查该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还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306)。
如果该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则控制单元5从数据存储单元6C中读出所请求的数据(步骤S307),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读出数据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308)。
如果该访问请求是数据写入请求,则控制单元5将接收数据写入数据存储单元6C(步骤S309),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表示写入成功的信息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310)。
在这种情况下,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可能不是授权的通信设备,而是恶意的通信设备。第五实施例允许位于远距离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对RFID标签102中的数据存储单元6C的不保护地址的访问,而禁止对保护地址的访问,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这允许远距离访问不需要保护的数据,并能够正确地仅保护保护需要保护以避免远距离的未授权访问的数据。
此外,第五实施例禁止位于远距离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这消除了对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地址的保护状态或不保护状态的指定的恶意重写的可能性。
假定如图19所示,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近距离处(在L2内)。在这种情况下,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RFID标签102的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并使第二供能单元8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第一和第二供能单元然后向控制单元5发送所汲取的能量。控制单元5在从第一供能单元2接收到能量时进行工作,并检查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是否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301)。
如果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命令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301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命令是对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请求还是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请求(步骤S302)。如果命令是对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请求,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3。如果命令是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请求,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4。
如果命令是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请求,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304)。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步骤304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11。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步骤S304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5。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L2内,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并且控制单元5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能量。为此,根据步骤S304中的“是”,控制单元5前进到步骤S305,允许基于在步骤S301中所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而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控制单元5然后检查对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还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306)。
如果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则控制单元5从数据存储单元6C中读出所请求的数据(步骤S307),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读出数据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308)。
如果访问请求是数据写入请求,则控制单元5将接收的数据写入标志存储单元6D中(步骤S309),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指示写入成功的信息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310)。
如果命令是对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请求,则控制单元5通过访问标志存储单元6D中的相应地址,检查所请求的访问针对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地址是否处于保护状态(步骤303)。如果该地址处于保护状态(步骤S303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4。如果该地址不处于保护状态(步骤S303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6。
如果所请求的访问针对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地址处于保护状态(步骤S303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304)。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11。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步骤S304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305。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L2内,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向控制单元5供能。因此,根据步骤S304中的“是”,控制单元5前进到步骤S305,允许基于在步骤S301中所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而对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控制单元5然后检查对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还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306)。
如果该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则控制单元5从数据存储单元6C中读出所请求的数据(步骤S307),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读出数据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308)。
如果该访问请求是数据写入请求,则控制单元5将接收的数据写入数据存储单元6C(步骤S309),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指示写入成功的信息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310)。
如果所请求的访问针对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地址不处于保护状态(步骤S303中的“否”),则控制单元5检查该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还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306)。控制单元5根据检查结果,执行从数据存储单元6C中读取数据的读取处理(步骤S307和S308)或者将数据写入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写入处理(步骤S309和S310)。
注意,如果步骤S304中是“否”,则控制单元5的访问禁止单元5E执行步骤S311中的处理,如果步骤S304中是“是”,则访问允许单元5F执行步骤S305中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可能不是授权的通信设备,而是恶意的通信设备。第五实施例允许位于近距离处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对RFID标签103中的数据存储单元6C的访问,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本实施例还允许对RFID标签103中的标志存储单元6D的访问。即使某人进行恶意访问,由于该访问必须来自近距离,所以RFID标签的用户能够容易直观地检查该访问。这可避免任何人在未获取RFID标签103用户的同意或注意的情况下进行未授权访问。
图14所示的RFID标签103配置成第一天线单元1与第二天线单元7使用相同的通信频带。然而,第一天线单元1的频带可与第二天线单元7的频带不同,并且RFID标签103可包括针对第二天线单元7的另一无线电波源。
例如,如20所示,使第一天线单元1的频带与第二天线单元7的频带不同,并且独立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为第二天线单元7设置无线电波源300。
根据RFID标签103’,当无线电波源300位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L2内时,第二天线单元7从无线电波源300接收无线电波。由于接收的无线电波的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从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这使控制单元5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受保护地址。
根据第六实施例,使用无线电波源300可以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访问RFID标签103’中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受保护地址,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由于无线电波源300必须靠近RFID标签103’,所以用户可容易直观地检查恶意访问。
第三实施例使用第二天线单元7和第二供能单元8,仅为了确定是否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而不能够通过第二天线单元7来执行数据通信。因此,第七实施例包括用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第二数据接收单元和第二数据发送单元,以允许通过第二天线单元7的数据通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数据的便捷性。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通过局部改变根据第三实施例的RFID标签102的配置,获得根据第七实施例的RFID标签104。即,本实施例使用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不仅用于提供外部能量,还用于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进行数据通信。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包括用于第一天线单元1的数据接收单元3和数据发送单元4,分别作为第一数据接收单元和第一数据发送单元。此外,除了第二天线单元7和第二供能单元8之外,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还包括第二数据接收单元9和第二数据发送单元10。与数据接收单元3一样,第二数据接收单元9对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进行解码,并将产生的数据发送到控制单元5。与数据发送单元4一样,第二数据发送单元10以来自第二天线单元7的发射无线电波来对从控制单元5发送来的返回数据进行编码。
如图22所示,控制单元5包括两个功能单元,即访问禁止单元5G,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禁止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H,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
下面将参考图23所示的流程图,来描述根据第七实施例的RFID标签104的控制单元5的访问禁止/允许功能。
假定如图24所示,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远距离处(L1和L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RFID标签104的第一天线单元1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接收无线电波,并且第一供能单元2将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的能量提供给控制单元5。控制单元5在从第一供能单元2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并检查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是否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401)。
如果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命令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401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102)。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步骤S402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403。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步骤S402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411。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L1和L2之间,所以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不足。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不能够汲取能量,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不向控制单元5发送能量。根据步骤S402中的“否”,控制单元5前进到步骤S403,检查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接收到的数据访问请求是否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403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禁止基于在步骤S401中所接收的数据访问请求而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步骤S409),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向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发送错误响应(步骤S410)。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不是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请求(步骤S403中的“否”),则控制单元5确定数据访问请求是对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的访问请求,并检查该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还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404)。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控制单元5从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中读出所请求的数据(步骤S405),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读出数据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406)。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写入请求,则控制单元5将接收的数据写入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步骤S407),并通过数据发送单元4,将指示写入成功的响应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408)。
在这种情况下,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可能不是授权的通信设备,而是恶意的通信设备。第七实施例禁止位于远距离处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对RFID标签104中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这使得可以从远距离访问不需要保护的数据,并能够正确地仅保护需要保护以避免远距离的恶意访问的数据。
假定如图25所示,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位于近距离处(在L2内)。在这种情况下,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RFID标签104的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并使第二供能单元8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第一和第二供能单元然后向控制单元5发送所汲取的能量。控制单元5在从第一供能单元2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并检查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包含的命令是否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401)。
如果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命令是数据访问请求(步骤S401中的“是”),则控制单元5检查第二供能单元8是否供能(步骤S102)。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未供能(步骤S402中的“否”),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403。如果第二供能单元8供能(步骤S402中的“是”),则过程前进到步骤S411。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RFID读取器/写入器2200位于L2内,所以来自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并且第二供能单元8向控制单元5供能。因此,根据步骤S402中的“是”,控制单元5验证通过第二天线单元7接收到的数据访问请求,并允许基于该数据访问请求而对包括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存储单元6的所有访问。控制单元5然后检查该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还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412)。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读取请求,控制单元5从存储单元6(受保护存储单元6A或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中读出所请求的数据(步骤S413),并通过第二数据发送单元10,将读出数据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414)。
如果数据访问请求是数据写入请求(步骤S412中的“写入”),则控制单元5将接收数据写入存储单元6(受保护存储单元6A或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步骤S415),并通过第二数据发送单元10,将表示写入成功的响应返回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步骤S416)。
注意,如果步骤S402中是“否”且步骤S403中是“是”,则控制单元5的访问禁止单元5G执行步骤S409中的处理。如果步骤S402中是“是”,则访问允许单元5H执行步骤S411中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可能不是授权的通信设备,而是恶意的通信设备。第七实施例允许位于近距离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对RFID标签102中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即使某人进行恶意访问,由于该访问必须来自近距离,所以RFID标签的用户能够容易直观地检查该访问。这可避免任何人在未获取RFID标签104用户的同意或注意的情况下进行未授权访问。
图14所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RFID标签103可通过具有第二天线单元7、第二供能单元8、第二数据接收单元9以及第二数据发送单元10,具有与第七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第五实施例的RFID标签103中的控制单元5的访问禁止单元5E禁止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标志存储单元6D,并还禁止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由标志存储单元6D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访问允许单元5F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二天线单元7访问标志存储单元6D,并还允许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通过第二天线单元7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由标志存储单元6D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
图21所示的RFID标签104配置成第一天线单元1与第二天线单元7使用相同的通信频带。然而,第一天线单元1的频带可与第二天线单元7的频带不同,并且RFID标签104可包括通过第二天线单元7来执行数据通信的另一RFID读取器/写入器。
例如,如图26所示,使第一天线单元1的频带与第二天线单元7的频带不同,并且除了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来执行数据通信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通过第二天线单元7来执行数据通信的第二读取器/写入器400。
根据RFID标签104’,当第二RFID读取器/写入器400位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L2内时,第二天线单元7从第二RFID读取器/写入器400接收无线电波。由于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因此第二供能单元8从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这使控制单元5验证通过第二天线单元7接收到的数据访问请求,并允许第二读取器/写入器400对包括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存储单元6的所有访问。
根据第八实施例,使用第二RFID读取器/写入器400可以允许访问RFID标签104’中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而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是否是授权的通信设备无关。由于第二RFID读取器/写入器400必须靠近RFID标签104’,所以用户可容易直观地检查恶意访问。图27示出了用户怎样使用RFID标签104’。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RFID标签的示意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RFID标签101相比,代替第二天线单元7和第二供能单元8,第九实施例的RFID标签105包括与外部电源500相连的连接端子11。
第一实施例从通过第二天线单元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外部能量,并且控制单元5根据所汲取的外部能量输入的有/无,来确定是否允许/禁止对存储单元6的访问。在第九实施例中,控制单元5根据来自连接端子11的外部能量输入的有/无,来确定是否允许/禁止对存储单元6的访问。第九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5的布置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
第九实施例包括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中的外部电源500。利用这种配置,除非将RFID标签105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物理接触,否则外部电源500不与连接端子11相连,从而避免了恶意的无接触访问。即使某人进行恶意访问,由于该访问必须是通过恶意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与RFID标签物理接触而进行的,用户可容易直观地检查该访问。
注意,除了用“从连接端子供能?”代替步骤S102中的“第二供能单元供能?”之外,第九实施例的操作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相同,因此省略对其的描述。图29示出了怎样使用RFID标签105。
尽管第九实施例给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设置了外部电源500,但是可以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200外部设置外部电源500。
使第三实施例的RFID标签102(图8)或第五实施例的RFID标签103(图14)具有用于外部电源500的连接端子11,代替第二天线单元7和第二供能单元8,作为外部能量输入单元,这可以获得与第九实施例的RFID标签105相同的效果。
上述每个实施例使用能够读取和写入数据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作为与RFID标签执行数据通信的通信设备。然而,每个实施例可使用仅能够读出数据的RFID读取器作为通信设备。
参考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No.2001-167241)和参考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No.2004-213582)公开了具有设置用于RFID标签的第二天线单元、具有尺寸上小于第一天线单元的第二天线单元等的配置。参考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No.2003-283366)公开了存储单元包括用于指示数据的保护/不保护的标志存储单元的配置。然而,这些参考文献仅部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征,而未公开重要技术,例如根据来自第二供能单元和连接端子的外部能量输入的有/无来控制通信设备对存储单元的访问的允许和禁止。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RFID标签101包括无线电波接收灵敏度低于第一天线单元1的第二天线单元7以及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的第二供能单元8,作为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控制单元5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A,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存储单元6;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B,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存储单元6。
利用这种配置,在通信设备位于距RFID标签101远距离时(在第一天线单元1的可通信距离和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之间),RFID标签101的第一天线单元1从通信设备接收到无线电波。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并将所汲取的能量发送到控制单元5。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来自通信设备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不足,第二供能单元8不能够汲取能量,因此不向控制单元5发送能量(外部能量)。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存储单元6,即禁止远距离处的通信设备访问RFID标签101中的存储单元6。这避免了远距离的恶意访问。
相反地,在通信设备位于距RFID标签101近距离时(在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内),来自通信设备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还使第二供能单元8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向控制单元5发送所汲取的能量。因此,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存储单元6,即允许近距离处的通信设备访问RFID标签101中的存储单元6。即使某人进行恶意访问,由于该访问必须是近距离的,用户可容易直观地检查该访问。
本发明的RFID标签102包括无线电波接收灵敏度低于第一天线单元1的第二天线单元7以及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的第二供能单元8,作为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存储单元6包括用于存储需要保护的数据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和用于存储不需要保护的数据的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此外,控制单元5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C,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D,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
利用这种配置,在通信设备位于与RFID标签102远距离处时(在第一天线单元1的可通信距离和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之间),RFID标签102的第一天线单元1从通信设备接收无线电波。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并将所汲取的能量发送到控制单元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来自通信设备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不足,第二供能单元8不能够汲取能量,因此不向控制单元5发送能量(外部能量)。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即禁止远距离处的通信设备访问RFID标签102中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注意,该配置允许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访问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即允许远距离处的通信设备访问RFID标签102中的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这允许远距离访问不需要保护的数据,并能够正确地仅保护需要保护以避免远距离的恶意访问的数据。
相反地,在通信设备位于距RFID标签102近距离时(在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内),来自通信设备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还使第二供能单元8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向控制单元5发送所汲取的能量。因此,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6A,即允许近距离处的通信设备访问RFID标签102中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即使某人进行恶意访问,由于该访问必须是近距离的,用户可容易直观地检查该访问。
本发明的RFID标签103包括无线电波接收灵敏度低于第一天线单元1的第二天线单元7以及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的第二供能单元8,作为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此外,存储单元6包括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单元6C和存储标志值的标志存储单元6D,标志值指示在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地址上存储的数据需要保护。此外,控制单元5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E,用于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由标志存储单元6D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F,用于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8接收到能量,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由标志存储单元6D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
利用这种配置,在通信设备位于与RFID标签103远距离处时(在第一天线单元1的可通信距离和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之间),RFID标签103的第一天线单元1从通信设备接收无线电波。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并将所汲取的能量发送到控制单元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来自通信设备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不足,第二供能单元8不能够汲取能量,因此不向控制单元5发送能量(外部能量)。因此,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处于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即禁止远距离处的通信设备访问RFID标签103中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处于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注意,该配置允许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未处于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即允许远距离处的通信设备访问RFID标签103中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未处于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这允许远距离访问不需要保护的数据,并能够正确地仅保护需要保护以避免远距离的恶意访问的数据。在本发明中,例如,数据存储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存储区是数据存储单元6C中的每个地址,每个块包括多个地址等。
相反,在通信设备位于距RFID标签103近距离时(在第二天线单元7的可通信距离内),来自通信设备的无线电波能量对于第二天线单元7的接收灵敏度而言足够高。这使第一供能单元2从第一天线单元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还使第二供能单元8从第二天线单元7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第一和第二天线单元向控制单元5发送所汲取的能量。因此,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访问数据存储单元6C中处于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即允许近距离处的通信设备访问RFID标签103中的数据存储单元6C中处于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从而允许对处于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写入访问和数据读取访问。即使某人进行恶意访问,由于该访问必须是近距离的,用户可容易直观地检查该访问。
如上所述,本发明使RFID标签具有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并根据来自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的外部能量的有/无,来控制允许和禁止通信设备对存储单元6的访问。这通过给外部电源设置第二天线单元7和连接端子11,而不物理地去除一部分天线,可以避免远距离的恶意访问。
此外,本发明控制允许和禁止通信设备对受保护存储单元6A的访问和对数据存储单元6C中处于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的访问。这可以正确地仅保护需要保护以避免远距离恶意访问的数据,而允许远距离访问不需要保护的数据,从而提高了便捷性。
权利要求
1.一种RFID标签,包括外部能量输入单元(12),用于输入外部能量;第一天线单元(1),用于从通信设备接收能量;第一供能单元(2),用于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存储单元(6);以及控制单元(5),在从所述第一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并根据来自所述外部能量输入单元的能量输入的有/无,对通信设备对所述存储单元的访问的允许和禁止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外部能量输入单元从比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无线电波可通信距离更短的近距离处输入外部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外部能量输入单元包括第二天线单元(7),其无线电波接收灵敏度比所述第一天线单元的无线电波接收灵敏度低,以及第二供能单元(8),用于从第二天线单元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A),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所述存储单元;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B),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所述存储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用于存储需要保护的数据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和用于存储不需要保护的数据的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C),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禁止通信设备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D),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单元(6C)和用于存储标志值的标志存储单元(6D),所述标志值指示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地址处存储的数据是否需要保护,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E),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数据存储单元中由标志存储单元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F),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数据存储单元中由标志存储单元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单元(6C)和用于存储标志值的标志存储单元(6D),所述标志值指示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地址处存储的数据是否需要保护,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E),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标志存储单元;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F),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标志存储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用于存储需要保护的数据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和用于存储不需要保护的数据的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G),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H),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单元(6C)和用于存储标志值的标志存储单元(6D),所述标志值指示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地址处存储的数据是否需要保护,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G),如果未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访问数据存储单元中由标志存储单元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H),如果从第二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二天线单元访问数据存储单元中由标志存储单元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单元和第二天线单元使用不同的通信频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标签,其中,第二天线单元从与通信设备不同的无线电波源(300)接收无线电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其中,外部能量输入单元包括与外部电源(500)相连的连接端子(11)。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A),如果外部电源未与连接端子相连,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所述存储单元;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B),如果外部电源与连接端子相连,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所述存储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用于存储需要保护的数据的受保护存储单元(6A)和用于存储不需要保护的数据的不受保护存储单元(6B),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C),如果外部电源未与连接端子相连,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D),如果外部电源与连接端子相连,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受保护存储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单元(6C)和用于存储标志值的标志存储单元(6D),所述标志值指示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地址处存储的数据是否需要保护,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E),用于如果外部电源未与连接端子相连,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访问数据存储单元中由标志存储单元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F),用于如果外部电源与连接端子相连,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数据存储单元中由标志存储单元中的标志值指定为保护状态的数据存储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标签,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单元(6C)和用于存储标志值的标志存储单元(6D),所述标志值指示数据存储单元中的地址处存储的数据是否需要保护,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访问禁止单元(5E),如果外部电源未与连接端子相连,则禁止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标志存储单元;以及访问允许单元(5F),用于如果外部电源与连接端子相连,则允许通信设备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访问标志存储单元。
全文摘要
一种RFID标签,包括外部能量输入单元、第一天线单元、第一供能单元、存储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外部能量输入单元输入外部能量。第一天线单元从通信设备接收能量。第一供能单元从第一天线单元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中汲取能量。控制单元在从第一供能单元接收到能量时进行操作,并根据来自外部能量输入单元的能量输入的有/无,来对通信设备对存储单元的访问的允许和禁止进行控制。
文档编号G06K19/077GK101042741SQ20071008931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3日
发明者多贺户裕树 申请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