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979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组装体(assembly),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机壳。
技术背景随着电脑科技的日新月异,微处理器的计算效能大幅提升,使得电脑的计算 速度愈来愈快,且电脑的价格也越来越便宜。目前的个人电脑已能有效应付一般的 文书处理及简单的计算工作,但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计算的工作则仍嫌不足。于是, 一种具有高速运算效能的个人超级电脑(Personal Supercomputer, PSC)被开发 出来。在个人超级电脑中,使用者在一个电脑机壳之中插入数片主板,并利用这些 主板上的多颗处理器来提升个人超级电脑的运算效能,使得个人超级电脑达到每秒 数百甚至或数千亿次浮点运算的执行能力。上述浮点运算的速度虽未达到大型超级 电脑的等级,但已较一般的个人电脑快上数万倍。然而,在组装现有个人超级电脑时,主板大多是沿着水平方向由个人超级电 脑的主机的机壳的前方、后方或侧方插入机壳之中。使用者通常需要施加一个反向 的作用力到机壳,使得使用者插入主板时,机壳不会在桌面或地面上滑动。此外, 主板无论是由前方或后方安装至机壳中,风扇的数量与配置的位置皆会受到影响。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壳,其组装方式较为简易。本发明提出一种机壳(casing),其包括一承载架(carrying frame)以及 至少一可拆卸式载件(detachable carrying component)。承载架包括两侧壁(side wall)与一底座(base)。这些侧壁彼此相对,且各侧壁具有一第一滑接部(sliding connection portion)。这些侧壁分别连接至底座,且这些侧壁与底座形成一容置 空间。可拆卸式载件具有两第二滑接部,且这些第二滑接部适于分别滑接于(slidingly connected to)这些第一滑接部。可拆卸式载件适于沿着一重力方向 而滑设于(slidingly disposed)容置空间内。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拆卸式载件包括一第一承载板,其中这些第二滑接 部分别连接至第一承载板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当可拆卸式载件滑设于容置空间 内时,第一承载板实质上直立于(stand erect)底座上,且第一侧与第二侧实质 上平行重力方向。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拆卸式载件还包括一顶部。顶部包括一顶板以及两 握持部。顶板连接至第一承载板的一第三侧。当可拆卸式载件滑设于容置空间内时, 第三侧远离底座,且各侧壁的一顶面干涉顶板。这些握持部连接至顶板。当可拆卸 式载件滑设于容置空间内时,这些握持部分别与这些顶面维持一间隙。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拆卸式载件还包括一第二承载板,连接至第一承载 板的一第四侧。当可拆卸式载件滑设于容置空间内时,第四侧邻近底座,且第二承 载板配置于底座上。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各第一滑接部可为一导轨(track),且各第二滑接部 可为一侧板(side plate)。由于可拆卸式载件适于沿着重力方向而滑设于容置空间内,所以使用者仅需 沿着相反于重力的方向施力于可拆卸式载件即可将可拆卸式载件拆离容置空间。因 此,本发明的机壳的组装与拆卸方式较为简易。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壳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可拆卸式载件滑设于容置空间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机壳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可拆卸式载件滑 设于容置空间内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机壳IOO (例如适用于个人超级电 脑)包括一承载架110以及至少一可拆卸式载件130(图1示意地绘示1个)。承载架110包括两侧壁112与一底座114。这些侧壁112彼此相对,且各侧壁112具有 一第一滑接部Pl。这些侧壁112分别连接至底座114,且这些侧壁112与底座114 形成一容置空间C。可拆卸式载件130具有两第二滑接部P2。这些第二滑接部P2 适于分别滑接于这些第一滑接部Pl,且可拆卸式载件130适于沿着一重力方向D 而滑设于容置空间C内。由于可拆卸式载件130适于沿着重力方向D而滑设于容置空间C内,所以使 用者仅需沿着相反于重力的方向施力于可拆卸式载件130即可将可拆卸式载件130 拆离容置空间C。因此,本实施例的机壳100的组装与拆卸方式较为简易。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滑接部P1可为一导轨,且各第二滑接部P2可为一侧 板。各个侧壁112的第一滑接部Pl例如是在对于这些侧壁112进行冲孔时而--并 形成。此外,可配置多个风扇(未绘示)于这些侧壁112的多个开孔0处且这些风 扇位于容置空间C外。因此,可拆卸式载件130的装配或拆卸并不会与这些风扇造 成干涉。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式载件130包括一第一承载板132、 一顶部134与一第 二承载板136。本实施例的第一承载板132、顶部134、第二承载板136与这些第 二滑接部P2可为一体成型。这些第二滑接部P2分别连接至第一承载板132的一第 一侧S1与一第二侧S2。当可拆卸式载件130滑设于容置空间C内时,第一承载板 132实质上直立于底座114上,且第一侧Sl与第二侧S2实质上平行重力方向D。在本实施例中,顶部134包括一顶板T以及两握持部H。顶板T连接至第一承 载板132的一第三侧S3,且这些握持部H连接至顶板T。当可拆卸式载件130滑设 于容置空间C内时,第一承载板132的第三侧S3远离底座114,且承载架110的 各侧壁112的一顶面F干涉顶板T。此外,当可拆卸式载件130滑设于容置空间C 内时,这些握持部H分别与这些顶面F维持一间隙G。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 中,这些握持部H可与顶板T一体成型,但在另一实施例中,各个握持部H例如是 组装至顶板T的一手把,端视设计者的需求而定。本实施例的第二承载板136连接至第一承载板132的一第四侧S4。当可拆卸 式载件130滑设于容置空间C内时,第一承载板132的第四侧S4邻近底座114, 且第二承载板136配置于底座114上。当使用者有需要安装或更换零组件时,使用者可先握住这些握持部H将可拆卸式载件130拆离容置空间C。接着,使用者组装主板(未绘示)或其他零组件(未 绘示)至可拆卸式载件130的第一承载板132或第二承载板136上。之后,使用者 可再握住的这些握持部H将可拆卸式载件130沿着重力方向D而滑设于容置空间C 内。在此必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一个可拆卸式载件130为例说明之。然而, 使用者还可在容置空间C内配置另外一个或多个可拆卸式载件130。当各个可拆卸 式载件130上皆配置有电脑的主板或其他零组件且这些主板与零组件运作时,各个 可拆卸式载件130的顶板T具有遮蔽(shielding)的作用以避免这些可拆卸式载件 130上的这些主板之间或这些零组件之间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的问题。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机壳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可拆卸式载件适于沿着重力方向而滑设于容置空间内,所以使用者 仅需沿着相反于重力的方向施力于可拆卸式载件即可将可拆卸式载件拆离容置空 间。因此,本发明的机壳的组装与拆卸方式较为简易。二、 由于多个风扇可配置于机壳的这些侧壁上且位于容置空间外,所以可拆 卸式载件的装配或拆卸并不会与这些风扇造成干涉。三、 当本发明的机壳具有多个可拆卸式载件时,各个可拆卸式载件的顶板具 有遮蔽的作用以避免这些可拆卸式载件上的这些主板之间或这些零组件之间产生 电磁干扰的问题。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 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壳,包括一承载架,包括两侧壁,其中该些侧壁彼此相对,且各该侧壁具有一第一滑接部;以及一底座,其中该些侧壁分别连接至该底座,且该些侧壁与该底座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至少一可拆卸式载件,具有两第二滑接部,其中该些第二滑接部适于分别滑接于该些第一滑接部,且该可拆卸式载件适于沿着一重力方向而滑设于该容置空间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可拆卸式载件包括一第一承载板, 其中该些第二滑接部分别连接至该第一承载板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且当该可拆 卸式载件滑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该第一承载板实质上直立于该底座上,且该第一 侧与该第二侧实质上平行该重力方向。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可拆卸式载件还包括-一顶部,其包括一顶板,连接至该第一承载板的一第三侧,其中当该可拆卸式载件滑设于该 容置空间内时,该第三侧远离该底座,且各该侧壁的一顶面干涉该顶板;以及两握持部,连接至该顶板,其中当该可拆卸式载件滑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 该些握持部分别与该些顶面维持一间隙。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该可拆卸式载件还包括一第二承载板,连接至该第一承载板的一第四侧,其中当该可拆卸式载件滑设于该容置空间内 时,该第四侧邻近该底座,且该第二承载板配置于该底座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滑接部为一导轨,且各该第二滑接部为一侧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壳,其包括一承载架以及至少一可拆卸式载件。承载架包括两侧壁与一底座。这些侧壁彼此相对,且各侧壁具有一第一滑接部。这些侧壁分别连接至底座,且这些侧壁与底座形成一容置空间。可拆卸式载件具有两第二滑接部,且这些第二滑接部适于分别滑接于这些第一滑接部。可拆卸式载件适于沿着一重力方向而滑设于容置空间内。上述机壳的组装方式较为简易。
文档编号G06F1/18GK101329591SQ20071011197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8日
发明者张林伟, 石逸群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