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安全门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946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重安全门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门装置,具体指一种应用于图书馆等场所中,用来检测
图书是否已正常借阅的安全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防止图书被盗的安全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磁条的安全门装置,即在图 书资料中安装有磁条,当图书管理人员为读者办理借阅手续时,对该图书中的磁条进行消 磁,此后读者才能顺利地通过该安全门装置。否则安全门装置中的磁条防盗技术检测到磁 条的磁性后,会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 另一种是基于电子标签(RFID)识别技术的安全门装置,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 为CN201017402Y《检测用的安全门装置》就披露了这样的安全门,该安全门包括门壳体、位 于门壳体内腔中的安装板和固定在安装板上的读写器、天线及报警模块,其中天线有两个, 接收频率范围在902MHz 928MHz之间,并相互偏离错落地固定在门壳体中部区域内的安 装板上。使用时,控制计算机通过网络接口与读写器相连,向读写器发送控制命令。当带有 电子标签的图书经过该安全门时,安全门内的天线发出的无线射频信号会激活图书中的电 子标签,使电子标签工作,并将其信息发送给天线,天线将接收到的电子标签信息再通过射 频电缆线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通过解码,将电子标签信息传送给控制计算机,控制计算机 对电子标签信息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若电子标签对应的图书没有办理借阅手续, 则会启动报警模块进行声光报警。若电子标签对应的图书已办理借阅手续,则读者能顺利 地经过该安全门装置。 显然,分别采用上述两系统后,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盗作用。但对于前者,由于 磁条有时消磁不充分会产生误报;且磁条中也无法写入信息,以至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再者,当遇到多本图书一起经过安全门时,该磁条安全门装置无法判断是哪一本图书未办 理借阅手续。而后者,虽然可以准确判断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但检测率小,同时对于仅 带有磁条的图书也无法进行相应的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同时对 安装了磁条和/或电子标签的图书进行防盗侦测,且具有检测率高,又能准确判断每本未 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的双重安全门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双重安全门禁装置包括相 对摆放的主门和从门,其中主门又包含有主门壳体、位于主门壳体内腔中的的电子标签读 写模块、报警模块以及第一、第二天线,而所述从门则包括有从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主门壳体内还安装有磁条接收天线,上述第一、第二天线和读写模块位于该磁条接收天线 的一旁,且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上下分隔布置而对应于主门壳体的中部区域,所述的从门 壳体的空腔内则安装有与上述磁条接收天线相对应的磁条发射天线。[0007] 为了消除RFID天线长时间辐射可能给人体带来的的危害,在所述的主门壳体上还可以安装有用来启闭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的人体感应器,该人体感应器可以采用红外线或其他感应技术,当在一定范围感应到人体时,它会发出信号给读写模块或软件,用来开启第一、第二天线;当在设定的时间内,该人体感应器没有感应到人体靠近,则又会直接发送关闭第一、第二天线工作的控制信号,使得第一、第二天线在实现正常工作的同时减少辐射时间。 为了避免两种检测设备的相互干扰,所述的磁条接收天线分别和所述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及读写模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 考虑到借书者顺畅地通行,还可以包括一副门,该副门摆放在上述从门的一旁而使所述的从门位于副门和主门之间,该副门也具有副门壳体,在该副门壳体内也安装有并列分布的所述磁条接收天线和第一、第二天线。此时,同样在该副门上可以安装有人体感应器,用来启闭所述副门内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以减小天线的辐射。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的主门、从门和副门上均可以安装有与报警模块相连的声光报警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集磁条与电子标签防盗于一体,并通过磁条接收天线与RFID门禁的天线、读写模块之间的合理布置,以及磁条发射天线安装在从门内的方式,使磁条门禁与RFID门禁相互干扰降到互不影响的程度,因而本实用新型对带有磁条和/或电子标的图书都可以进行防盗侦测;同时通过人体感应器控制RFID天线的开启与关闭,可消除RFID天线长时间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其次,采用模块化设计,维护起来更为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门、从门和副门均去掉罩体);[0013] 图2为主门的外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l所示,该安全门装置包括形状相同的主门la、从门lb和副门lc,其中从门lb位于主门和副门之间相对摆放,以使主门和从门之间,以及从门和副门之间形成两个进出通道。主门la包含有主门壳体,主门壳体由框架结构的内框ll和套设在内框外的罩体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罩体又由上外罩12、中外罩13、下外罩14叠置而成,请参见图2。主门壳体的内腔中固定有安装用的支撑板,在该支撑板上固定位于主门壳体一侧的磁条接收天线10,在该磁条接收天线的一旁从上而下依次间隔设置有第一报警模块4、第一天线5、第二报警模块6、第二天线7、电子标签的读写模块8和开关电源9,使上述磁条接收天线10和第
一报警模块、第一天线、第二报警模块、第二天线、电子标签读写模块及开关电源并列设置,并且磁条接收天线分别和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及读写模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在这里,第一、第二报警模块采用常规的声光报警模块,而读写模块和第一天线、第二天线也采用常规技术,且第一天线5和第二天线7对应于主门一侧的中部区域,能较好地覆盖读者所持图书的范围。[0016] 为了防止RFID天线长时间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在主门壳体的顶部还安装有人体感应器3,以便能及时启闭第一、第二天线的工作。同时考虑到具有更好的报警效果,在主门壳体的顶部还安装有与报警模块相连的声光报警装置2。 上述从门lb也包括有从门壳体,该从门壳体与上述主门壳体采用相同的结构,从门壳体的空腔内安装有与上述磁条接收天线相对应的磁条发射天线。同样在从门壳体的顶部也安装有与报警模块相连的声光报警装置。 上述副门lc也包括上述主门壳体采用相同的结构的副门壳体,在该副门壳体内
也安装有磁条接收天线10和第一天线5、第二天线7,第一天线5、第二天线7也位于磁条接
收天线10的一旁,且上、下间隔分布,以使该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对应于从门壳体的一侧
的中部区域。同样在副门壳体的顶部也安装有与报警模块相连的声光报警装置。 磁条门禁的工作原理当安装有磁条的非金属物品经过安全门装置时,磁条天线
根据磁条是否具有磁性判断物品是否办理了借出手续,当判断出是未办理借出手续的物品
时,磁条门禁向软件系统发送信息并由软件系统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息,或者磁条门禁
直接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息,报警模块接收到报警信息后控制声光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电子标签门禁工作原理当安装有电子标签的非金属物品经过该安全门装置时,
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读取电子标签信息,并将读取的信息发送到读写模块,由读写模块解
读信息后发送给软件系统判断是否需要报警,需要报警时由软件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息,或者读写模块直接判断是否需要报警,并在需要报警时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息,报警
模块接收到报警信号后控制声光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人体感应器工作原理人体感应器通过红外或其他感应技术,在人体靠近到一定范围时通知软件或者直接发送控制信息给读写模块开启RFID门禁工作;若在设定的时间段内没有感应到人体靠近时,人体感应器发送信号,以通知软件或直接发送控制信息来关闭RFID门禁工作。
权利要求一种双重安全门禁装置,包括相对摆放的主门和从门,其中主门又包含有主门壳体、位于主门壳体内腔中的的电子标签的读写模块、报警模块以及第一、第二天线,而所述从门则包括有从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门壳体内还安装有磁条接收天线,上述第一、第二天线和读写模块位于该磁条接收天线的一旁,且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上下分隔布置而对应于主门壳体的中部区域,所述的从门壳体的空腔内则安装有与上述磁条接收天线相对应的磁条发射天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安全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门壳体上还安装 有用来启闭所述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的人体感应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安全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条接收天线分别和所述的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及读写模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双重安全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副门,该副门摆放在上述从门的一旁而使所述的从门位于副门和主门之间,该副门也具有副门壳 体,在该副门壳体内也安装有并列分布的所述磁条接收天线和第一、第二天线。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安全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门上也安装有人体感应器,用来启闭所述副门内的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重安全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门、从门和副门上均安装有与报警模块相连的声光报警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重安全门禁装置,包括主门和从门,其中主门又包含有主门壳体、读写模块、报警模块以及第一、第二天线,而从门则包括有从门壳体,其特征在于主门壳体内还安装有磁条接收天线,上述第一、第二天线和读写模块位于该磁条接收天线的一旁,且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上下分隔布置而对应于主门壳体的中部区域,从门壳体的空腔内则安装有与上述磁条接收天线相对应的磁条发射天线。由于本实用新型集磁条与电子标签防盗于一体,使磁条门禁与RFID门禁相互干扰降到互不影响的程度,因而本实用新型对带有磁条和/或电子标的图书都能进行防盗侦测;同时通过人体感应器控制RFID天线的开启与关闭,可消除RFID天线长时间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其次,采用模块化设计,维护起来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G06K7/10GK201440284SQ20092012265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2日
发明者刘鸿伟, 徐军, 徐欣荣, 王宏梁, 王松泉, 米久军, 连玉林, 鲍磊 申请人:宁波市远望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