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析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文档序号:660646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析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尤其是针对缝洞型油藏的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析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Barenblatt等人在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基于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理论,1963年Warren and Root提出了由正交裂缝网络分割基岩构成的Warren-Root模型,1969年Kazemi提出了水平裂缝和水平基岩层构成的 Kazemi模型,1985年I^ruess和Narasimhan则通过精细划分基质块描述裂缝和基质间的压力梯度,提出了 MINC模型。双重介质模型是目前常用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这种介质由含有孔隙空间的岩块和分割岩块的裂缝空间相组合而构成,因此只适用于裂缝性油气田的数值模拟。近年来,我国国内新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以塔里木盆地塔河大油田最为典型,有着不同于国外其它碳酸盐岩油藏的独特的缝洞型储集空间类型[康玉柱,2008]。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空间是由溶洞、裂缝、孔隙三种介质类型组成的复杂介质,不同介质类型的空间尺度差异很大,流体流动形式复杂多样不仅存在渗流 (包括达西流和非西达流);还存在一维管流、裂缝面的二维流动(平行壁间流)、无充填溶洞内的三维洞穴流;以及洞、缝、孔(基质岩块)介质之间的流体交换。虽然目前也有一些三重孔隙或三重介质模型提出[Closemann,1975 ;Abdassah and Ershaghis, 1986 ;Bai et al. 1993],但是都无法很好地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这种复杂介质中多相流体的复杂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在双重介质基础上提供一种基于复杂介质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实现对缝洞型油藏的科学处理,计算分析缝洞型油藏的动力学特征,为找准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定量确定油藏的储量丰度并科学合理地开发这类油田提供了依据,最终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缝洞型油藏中复杂介质区域油水分布的多重连续型分析处理方法,所述分析处理方法包括,A划分所述复杂介质区域步骤根据缝洞型油藏的介质类型,将所述复杂介质区域划分成若干空间单元块;对每个空间单元块建立以溶洞、裂缝和基质三个单元为基础的V-F-M模型,即溶洞-裂缝-基质模型,如

图1所示;B建立所述复杂介质区域多相流体流动数学模型步骤根据步骤A划分的空间单元块和建立的V-F-M模型,把复杂介质内多相流体的流动划分为同一空间单元块内部的块内流动(块内溶洞、裂缝和基质单元之间多相流体的流动)和相邻空间单元块之间的块间流动(不同空间单元块之间多相流体的流动),这两部分流动最终都归结为单元之间的流动,如图2所示;单元之间流体的流动为渗流、管流或平行壁间层流、达西流或者非达西流的多相流;并根据所述复杂介质区域单元块内溶洞、裂缝和基岩分布的几何特点,得到各块内单元分布模式,如图3所示,对于不同的分布模式,确定传导系数;C针对待测缝洞型油藏复杂介质区域,通过如下技术手段探测得到各项物性参数步骤渗透率岩心分析和不稳定试井;孔隙度和岩石压缩率岩心分析和测井;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压力实验室岩心渗流测试;饱和度测井和岩心分析;流体属性数据油藏流体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断层、边界和流体接触面地震方法和不稳定试井;含水层地震方法和物质平衡计算;大裂缝和大洞穴分布测井、地震方法、岩心分析、不稳定试井和井眼动态;D通过步骤B建立的模型,求取得到流体压力和饱和度分布的步骤通过步骤B建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离散;采用牛顿-拉尔森方法全隐式迭代求解;得到缝洞型油藏复杂介质区域内流体压力和饱和度的分布、井口抽汲速率和压力;E判断结果和输出步骤根据油田动态历史,判断步骤D得到的结果缝洞型油藏复杂介质区域内流体压力和饱和度的分布、井口抽汲速率和压力是否准确可靠;如果符合油田的动态历史,则输出;如果与油田动态历史有偏差,则返回步骤B,调整物性参数,重新分析处理。所述步骤B中,包括如下,(1)建立单元间流体流动模型气组分
权利要求
1.一种分析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处理方法包括 A划分所述复杂介质区域步骤根据缝洞型油藏的介质类型,将所述复杂介质区域划分成若干空间单元块;对每个空间单元块建立以溶洞、裂缝和基质三个单元为基础的V-F-M模型,即溶洞-裂缝-基质模型;B建立所述复杂介质区域多相流体流动数学模型步骤根据步骤A划分的空间单元块和建立的V-F-M模型,复杂介质内多相流体的流动划分为同一空间单元块内部的块内流动块内溶洞、裂缝和基质单元之间多相流体的流动和相邻空间单元块之间的块间流动不同空间单元块之间多相流体的流动,这两部分流动最终都归结为单元之间的流动;所述单元之间流体的流动为渗流、管流或平行壁间层流、达西流或者非达西流的多相流;并根据所述复杂介质区域单元块内溶洞、裂缝和基岩分布的几何特点,得到各块内单元分布模式,对于不同的分布模式,确定传导系数; C针对待测缝洞型油藏复杂介质区域,探测得到各项物性参数步骤 渗透率岩心分析和不稳定试井; 孔隙度和岩石压缩率岩心分析和测井; 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压力实验室岩心渗流测试; 饱和度测井和岩心分析; 流体属性数据油藏流体样品的实验室分析; 断层、边界和流体接触面地震方法和不稳定试井; 含水层地震方法和物质平衡计算;大裂缝和大洞穴分布测井、地震方法、岩心分析、不稳定试井和井眼动态; D通过步骤B建立的模型,求取得到流体压力和饱和度分布的步骤 通过步骤B建立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数值离散;采用牛顿-拉尔森方法全隐式迭代求解;得到缝洞型油藏复杂介质区域内流体压力和饱和度的分布、井口抽汲速率和压力;E判断结果和输出步骤根据油田动态历史,判断步骤D得到的结果缝洞型油藏复杂介质区域内流体压力和饱和度的分布、井口抽汲速率和压力是否准确可靠;如果符合油田的动态历史,则输出;如果与油田动态历史有偏差,则返回步骤B,调整物性参数,重新分析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洞型油藏中复杂介质区域油水分布的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包括如下, (1)建立单元间流体流动模型气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缝洞型油藏中复杂介质区域油分布的分析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步骤A,根据碳酸盐岩缝洞尺度变化范围大、流动特征不同,把缝洞划分为微尺度、中尺度、大尺度三个尺度范围孔径在0. 2cm以下的溶孔、开度在0. Icm以下的裂缝, 划分为小尺度范围;孔径在0. 2cm 200cm之间的溶孔、开度在0. Icm IOcm之间的裂缝, 划分为中尺度范围;孔径在200cm以上的溶孔、开度在IOcm以上的裂缝,划分为大尺度范围;对微尺度范围内的缝洞介质,划分的空间单元块内只含有基质单元M ;对中尺度范围内缝洞介质,划分的空间单元块由单元V、F、M组成,分别表示块内的溶洞、裂缝和基质,根据缝洞的不同组合,归纳为若干缝洞模式;对大尺度范围内的缝或洞,细划分成若干空间单元块,空间单元块内只含有溶洞单元V ;上述三个尺度范围内的缝洞介质中流体的流动,都可以采用前述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析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属于油藏数值模拟及油气田开发领域。本发明将由溶洞、裂缝、孔隙三种介质类型组成的复杂介质在空间领域内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块,每个块由三个单元V、F、M组成,分别表示块内的溶洞、裂缝和基质,即V-F-M模型;复杂介质内多相流体的流动,由块内单元之间流体的运动和块间单元之间流体的运动描述;单元之间流体的流动可考虑为渗流、管流或平行壁间层流、达西流或者非达西流。本发明实现了对缝洞型油藏的科学描述和准确的数值模拟,为通过数值模拟技术找准缝洞型油藏剩余油的分布位置、定量确定油藏的储量丰度并科学合理地开发这类油田、最终达到提高采收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文档编号G06F17/50GK102339339SQ201010234800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3日
发明者崔书岳, 康志江, 张允 , 赵艳艳, 邸元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