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外围设备及主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于主机的外围设备以及主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个人电脑等主机和外部存储装置等外围设备通过各种接口进行连接从而进行数据通信。例如USB接口作为这种接口被人们所周知(例如,专利文献1)。作为USB接口,除基于USB2.0标准的接口(也单称之为“USB2.0接口”)之外,近年来,基于USB3. 0标准的接口(以下也称之为“USB3.0接口”)正在被普及。在USB2. 0和USB3. 0中,通信模式(半双工方式、全双工方式)、信号线的根数等与数据通信相关的规范是不同的。因此,USB2.0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最大为480Mbps,与此相对,USB3. 0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最大为5(ibpS。这样,USB3. 0接口与USB2. 0接口相比能够更加高速地进行数据通信。另一方面,关于USB3. 0接口,其端口的物理特性具有向下兼容性。即,除基于USB3. 0标准的凸型USB连接器(以下称之为“USB3. 0连接器”)之外, 基于USB2. 0标准的凸型USB连接器(以下也称之为“USB2. 0连接器”)也能够连接到基于 USB3.0标准的USB端口 (以下也称之为“USB3.0端口” )上(例如非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131956号公报非专利文献1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在线(Online)]、 [检索日平成22年4月13日(検索日平成22年4月13日)]、因特网(^ >夕一本? 卜)<URL :http://ja. wikipedia. org/wiki/USB>非专利文献2 “想了解的USB 3. 0概述(知ο 耔t亡0 USB3. Q <0 t、[检索日平成22年4月13日(検索日平成22年4月13日)]、因特网(彳 >夕一才、7 卜)〈URL :http://monoist. atmarkit. Co. jp/feledev/articles/monone ws/05/mononews05_a. html>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将USB3. 0连接器分别插入主机和外围设备的USB3. 0端口从而将两者物理连接在一起的情况下,有时会在基于USB3. 0的端子之间没有完全接触的状况下,外围设备与主机之间的逻辑连接处理就已完成。这种情况下,主机将外围设备识别为使用USB2. 0接口进行数据通信的USB2. 0设备。为了使用USB3. 0接口进行数据通信,需要在两者之间再次进行逻辑连接处理。因此,考虑对USB3.0端口进行USB3.0线缆的拔出插入。然而,线缆的拔出插入动作对使用者来说是很麻烦的,迫使使用者进行拔出插入动作并不理想。这种问题并不局限于能够使用USB2. 0接口和USB3. 0接口的外围设备,而是具有能够连接多种接口的单一连接部的外围设备所共有的问题,其中,上述多种接口的有关数据通信的规范是不同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一种技术在外围设备中,即使在与主机之间形成了逻辑连接的情况下,也无需将物理的连接断开,而再次进行用于与主机之间形成逻辑
4连接的处理。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实现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应用例1]一种外围设备,能够使用第一种接口或第二种接口与主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该第一种接口和第二种接口的有关数据通信的标准是不同的,该外围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单一连接部,其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对应于上述第一种接口的第一种连接器以及对应于上述第二种接口的第二种连接器;以及控制部,其在使用上述第一种连接器或第二种连接器将该外围设备与上述主机进行了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使用上述第一种接口或第二种接口与上述主机之间形成逻辑连接的初始连接处理,该初始连接处理是根据从上述主机发送的信号而开始的;其中,上述控制部还能够进行如下的重新连接处理在维持上述物理连接的状态下,切断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上述逻辑连接,并与上述主机之间重新形成上述逻辑连接。根据应用例1中记载的外围设备,为了不迫使用户进行切断物理连接的动作就可使用所期望的接口进行数据通信,能够再次进行用于形成逻辑连接的处理。另外,一般来说,从形成了物理连接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用于形成逻辑连接的处理会提高形成所期望的接口的可能性。因此,通过在初始连接处理后进行重新连接处理,能够降低形成错误接口的可能性。[应用例2]根据应用例1所述的外围设备,与上述第一种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相比,上述第二种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在判断为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逻辑连接是使用上述第一种接口的连接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进行上述重新连接处理,在判断为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逻辑连接是使用上述第二种接口的连接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不进行上述重新连接处理。根据应用例2中记载的外围设备,能够为了使用数据传输速度快的接口进行数据通信而再次进行形成逻辑连接的处理。[应用例3]根据应用例2所述的外围设备,不管该外围设备与上述主机之间的上述物理连接是使用上述第一种连接器还是第二种连接器进行的,上述控制部都进行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和上述重新连接处理这两种处理。根据应用例3中记载的外围设备,能够为了使外围设备的控制简单化,同时使用所期望的接口进行数据通信而再次进行用于形成逻辑连接的处理。[应用例4]根据应用例1 3的任一项所述的外围设备,上述重新连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上述控制部通过将上述控制部的状态置于初始状态来切断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上述逻辑连接。根据应用例4中记载的外围设备,能够通过将控制部的状态置于初始状态来切断与主机之间形成的逻辑连接。
[应用例5]根据应用例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外围设备,上述重新连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上述控制部通过使上述主机对该外围设备发送总线复位信号来切断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逻辑连接。根据应用例5中记载的外围设备,能够通过使主机发送总线复位信号来切断与主机之间形成的逻辑连接。由此,不需要使控制部从初始状态启动,因此与通过将控制部的状态置于初始状态来切断逻辑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执行重新连接处理。[应用例6]根据应用例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外围设备,上述第一种接口基于USB2. 0标准,上述第二种接口基于USB3. 0标准。根据应用例6中记载的外围设备,能够再次进行用于形成USB2. 0接口和USB3. 0 接口的逻辑连接的处理而不需要迫使用户进行切断物理连接的动作。本发明除了构成为上述外围设备以外,也能够构成为外围设备与主机之间的接口连接方法、外围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用于控制外围设备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也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作为记录介质,例如可以利用磁盘、光盘、存储卡、硬盘等各种介质。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围设备的概要结构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外围设备与主机之间进行的初始连接处理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进行的一系列连接处理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进行的重新连接处理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进行一系列连接处理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一系列连接处理的第一变形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20 主控制器;21 =USB控制电路;22 :USB2. 0物理层电路;24 :USB3. 0物理层电路;30 =HDD控制电路(硬盘驱动器控制电路);40 =ROM ;45 =RAM ;50 =CPU ;52 命令转换部; 讨复位部;56 :I/F判断部(接口判断部);70 :USB端口 ;80 :USB端口 ;90 :USB控制电路; 92 :USB2. 0物理层电路;93 :USB3. 0物理层电路;100 外部存储装置;200 =PC ;300 线缆; 320 信号线;350 信号线;360 信号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按以下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A.第一实施例B.第二实施例C.变形例A.实施例A-1.外围设备的概要结构
图1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外围设备的概要结构的图。为便于说明,图1中示出了通过线缆300将外围设备100和主机200物理地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使用外置型的外部存储装置100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外围设备100。使用个人计算机200(以下也称之为“PC”)作为主机200。外部存储装置100具备主控制器20、硬盘驱动器(以下也称之为“HDD”)60以及 USB 端□ 70。USB端口 70具有基于USB3. 0标准的形状,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基于USB2. 0标准的凸型连接器和基于USB3. 0标准的凸型连接器。具体地说,USB端口 70是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基于USB2. 0标准的Mandard-B (以下也称之为“USB2. OB连接器”)和基于USB3. 0标准的Mandard-B (以下也称之为“USB3. OB连接器”)的端口。在此“能够选择性地连接”是指虽然不能同时连接USB2. OB连接器和USB3. OB连接器,但如果是每次连接任一个则两者都能够连接。主控制器20在其内部具备USB控制电路21、HDD控制电路30、R0M40、RAM45、以及 CPU50.它们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USB控制电路21与PC 200之间通过USB线缆300和信号线320进行逻辑连接, 来进行基于USB2. 0标准或基于USB3. 0标准的数据通信。USB控制电路21具有USB2. 0物理层电路22和USB3. 0物理层电路24。USB2. 0物理层电路22将通过线缆300从PC 200传输的基于USB2. 0标准的差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USB3. 0物理层电路M将通过线缆300 从PC 200传输的基于USB3. 0标准的差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HDD 60通过信号线350与主控制器20连接。HDD控制电路30是控制对HDD60进行的数据的读出与写入的电路。ROM 40存储后述的CPU 50所执行的各种程序。当启动外部存储装置100时,各种程序被从ROM 40载入到RAM 45。CPU 50按照载入的各种程序来控制通过USB控制电路21与PC 200之间的数据通信、通过HDD控制电路30对HDD 60进行的数据的读写。CPU 50具备命令转换部52、复位部54、以及I/F判断部56,它们是作为各种程序而执行的功能。命令转换部52进行将USB接口的信号转换为SATA接口的信号的转换以及将SATA接口的信号转换为USB接口的信号的转换。即,命令转换部52具有将多种不同的接口的信号转换为对应于各接口的信号的功能。复位部M用于进行后述的重新连接处理中的一部分工序。此外,重新连接处理是在用于形成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进行的逻辑连接(以下称之为“初始连接处理”)的处理之后进行的。后面进行详细说明。I/F判断部56判断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形成的接口的种类。PC 200具备USB端口 80和USB控制电路90。USB端口 80和USB控制电路90通过信号线360进行连接。USB端口 80具有基于USB3. 0标准的形状,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基于 USB2.0标准的凸型连接器和基于USB3.0标准的凸型连接器。具体地说,USB端口 80是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基于USB2. 0标准的Mandard-A (以下称之为“USB2. OA连接器”)和基于 USB3. 0标准的Standard-A (以下称之为"USB3. OA连接器”)的端口。USB控制电路90与外部存储装置100之间进行基于USB2. 0标准或基于USB3. 0标准的数据通信,该外部存储装置100通过USB线缆300和信号线320与USB控制电路90进行逻辑连接。USB控制电路90具有USB2. 0物理层电路92和USB3. 0物理层电路94。各物理层电路92、94与上述外部存储装置100的各物理层电路22J4 —样,分别将基于USB2.0标准和基于USB3.0标准的差动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此外,关于PC 200的内部结构,除上述结构之外还具有CPU、 ROM等,在此,仅对说明所需的内部结构进行图示。A-2.初始连接处理图2是用于说明外围设备与主机之间进行的初始连接处理(步骤Si)的图。图2 的(A)是表示虽然使用基于USB3. 0标准的线缆300将外部存储装置100和PC 200物理连接,但初始连接处理的结果是形成了 USB2.0接口的情况下的图。图2的(B)是表示在使用基于USB3. 0标准的线缆300将外部存储装置100和PC 200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初始连接处理的结果是形成了 USB3. 0接口的情况下的图。以下说明的初始连接处理是外部存储装置100的主控制器20与PC 200的主控制器(图中没有显示)之间进行的处理。在此,对以下的情况进行说明在USB线缆300的一端的USB3. OB连接器与USB端口 70物理连接, 而基于USB3. 0标准的USB端口 70与USB3. OB连接器的各端子相接触的状态下,使用者将线缆300的另一端的USB3. OA连接器插入到USB端口 80 (图1)。此外,此后将物理连接仅称为连接。如图2的㈧所示,当作为外围设备的外部存储装置100和作为主机的PC 200 通过USB线缆300进行连接时,从PC 200向外部存储装置100发出USB2. 0连接请求信号, 该USB2.0连接请求信号用于形成使用USB2.0接口的逻辑连接(步骤S10)。在外部存储装置100正常收到USB2. 0连接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外部存储装置100向PC 200返回表示正常收到信号的ACK信号(步骤S12)。由此,在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形成使用 USB2. 0接口的逻辑连接。通过形成使用USB2. 0接口的逻辑连接,能够在外部存储装置100 与PC 200之间进行使用USB2. 0接口的数据通信。接收到对应于USB2.0连接请求信号的ACK信号的PC 200将USB3. 0连接请求信号发送到外部存储装置100,该USB3. 0连接请求信号用于形成使用USB3. 0接口的逻辑连接 (步骤S14)。在外部存储装置100没有正常收到USB3. 0连接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外部存储装置100向PC 200返回表示没有正常收到该信号的NACK信号(步骤S16)。由此,没有形成使用USB3.0接口的逻辑连接,而是维持USB2.0接口。S卩,图2的(A)所示的初始连接处理的结果为PC 200将外部存储装置100错误地识别为USB2. 0设备。另一方面,如图2的(B)所示,在外部存储装置100正常收到来自PC 200的USB3.0 连接请求信号的情况下,向PC 200返回ACK信号(步骤S16a)。由此,形成了使用USB3. 0 接口来代替USB2. 0接口的逻辑连接,从而成为能够使用USB3. 0接口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这样,在使用能够选择性地连接电气规范不同的USB2. 0连接器和USB3. 0连接器的单一 USB端口 70、80的情况下,如图2的㈧所示,是使用错误的USB接口(在图2的 (A)的情况下是USB2.0接口)开始进行数据通信的,以下就其一个原因进行说明。与作为主机的PC 200的USB端口 80相连接的USB3. OA连接器的内部结构中具有用于USB2. 0的4根信号线,还具有基于USB3. 0的5根信号线。与用于USB2. 0的4根信号线相比,上述基于USB3. 0的5根信号线配置在USB3. OA连接器的里侧。因此,在USB3. OB 连接器被正常连接在USB端口 70上的状态(即,USB端口 70的各端子与USB3. 0连接器的各端子相接触的状态)下,当使用者将USB3. OA连接器插入到PC 200所具备的USB端口80时,USB端口 80所具有的基于USB2. 0标准的各端子首先接触到USB3. OA连接器的基于 USB2. 0标准的各端子。即,在外部存储装置100和PC 200之间会产生基于USB2. 0标准的各端子导通而基于USB3. 0的各端子未导通的状态。一般来说,在基于USB2. 0标准的各端子的至少一部分已导通的时刻,就从PC 200 向外部存储装置100发送USB2.0连接请求信号,开始初始连接处理。即,如果在基于USB3.0 标准的各端子尚未导通的状态下完成了初始连接处理,PC 200就会将外部存储装置100识别为USB2. 0设备。另外,即使在初始连接处理后基于USB3. 0标准的各端子导通,数据通信也是使用USB2.0接口进行的。此外,在USB3. OA连接器被正常地连接到USB端口 80的状态(即,USB端口 80的各端子与USB3. OA连接器的各端子相接触的状态)下、将USB3. OB连接器插入到外部存储装置100所具备的USB端口 70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上述的错误识别。这是由于在使用者将USB3. OB连接器插入到USB端口 70的情况下,如果使用者在仍保持着USB3. OB连接器的状态下开始初始连接处理,则有可能引起USB3. OB连接器的基于USB3. 0标准的各端子与 USB端口 70的基于USB3. 0标准的各端子无法稳定地进行接触的状态的产生。这样,当初始连接处理的结果为PC 200将外部存储装置100识别为USB2. 0设备时,即使在初始连接处理后基于USB3. 0标准的各端子在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已导通,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也是使用USB2.0接口进行数据通信的。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进行以下说明的一系列的连接处理。A-3. —系列的连接处理图3是用于说明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进行的一系列连接处理的图。在与PC 200进行的初始连接处理后(步骤Si),外部存储装置100的I/F判断部 56(图1)对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形成的接口的种类进行判断(步骤S2)。在形成的接口为USB3. 0接口的情况下,外部存储装置100不再次发送来自PC 200 的USB2. 0连接请求信号,而变为可使用USB3. 0接口进行数据通信的状态(步骤。艮口, 在形成的接口为USB3. 0接口的情况下,外部存储装置100结束连接处理,而不再与PC 200 进行后述的重新连接处理。另一方面,在形成的接口为USB2. 0接口的情况下,外部存储装置100进行重新连接处理,该重新连接处理包括使用复位部M使PC 200发送USB2. 0连接请求信号的工序 (步骤S4)。在该重新连接处理中,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再次形成逻辑连接。S卩,重新连接处理(步骤S4)是暂时切断由初始连接处理(步骤Si)形成的逻辑连接、并再次进行连接处理的处理。该重新连接处理(步骤S4)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在进行重新连接处理后,I/F部56对通过重新连接处理形成的接口的种类进行判断(步骤S5)。在形成的接口为USB3.0接口的情况下,与PC 200之间能够进行使用USB3.0 接口数据通信(步骤S6)。另一方面,在形成的接口为USB2.0接口的情况下,与PC 200之间能够进行使用USB2. 0接口的数据通信(步骤S7)。A-4.重新连接处理图4是用于说明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进行的重新连接处理的图。该重新连接处理是在不切断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200之间的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的。即,是在不拔插用于连接外部存储装置100和PC 200的线缆300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步骤Sl中形成的接口为USB2. 0接口的情况下,外部存储装置100的复位部M 对主控制器20进行复位(步骤S20)。S卩,复位部M将主控制器20暂时置于初始状态。在此,“初始状态”是指外部存储装置100的电源断开时的主控制器20的状态。即,“初始状态”也可以说是将ROM 40的程序载入到RAM 45之前的状态。通过步骤S20,切断通过初始连接处理(步骤Si)形成的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的逻辑连接。当逻辑连接被切断时,进行与图2的(A)、(B)中说明的初始连接处理相同的工序。 即,从PC 200向外部存储装置100发送USB2.0连接请求信号和USB3.0连接请求信号,由外部存储装置100对PC 200进行针对各信号的响应。(步骤S30、32、34、36)。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外部存储装置100不迫使用户拔插线缆300,而能够暂时切断已形成的逻辑连接,并再次形成逻辑连接。另外,重新连接处理(步骤S4)在初始连接处理(步骤Si)之后进行。由此,与进行初始连接处理(步骤Si)时相比,在进行重新连接处理(步骤S4)时,基于USB3. 0标准的各端子和USB端口 70、80的各端子稳定地进行接触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通过进行重新连接处理(步骤S4),能够降低PC 200将外部存储装置 100错误地识别为USB2.0设备的可能性。由此,外部存储装置100能够使用所期望的数据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为USB3.0接口)与PC 200之间进行数据通
fn °在此,USB端口 70相当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记载的“单一连接部”,主控制器 20相当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记载的“控制部”。B.第二实施例图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进行的重新连接处理的图。此外,与第一实施例的外部存储装置100不同之处在于复位部M软件上的结构差异,而硬件上的结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因此,使用图5来说明复位部M软件上的结构差异。此外,第一实施例的一系列连接处理和第二实施例的一系列连接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重新连接处理中进行的处理内容。在通过步骤Sl (图3)形成的接口为USB2. 0接口的情况下,复位部M进行使PC 200发出总线复位命令的处理。在进行初始连接处理(步骤Si,图幻后,PC 200向外部存储装置100发送用于确认外部存储装置100的存在(也称之为“TEST-UNIT-READY命令”) 的命令(步骤324、图幻。对于此,复位部M对外部存储装置100进行控制以使其在预定的限定时间内不进行响应(步骤S26)。由此,PC 200将总线复位命令发送到外部存储装置 100,进行总线复位。即,通过总线复位来切断通过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逻辑连接。换言之, 成为与虚拟拔下USB线缆300的状态等同的状态。当逻辑连接被切断时,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外部存储装置100与PC 200之间进行与初始连接处理一样的工序(步骤S30、32、34、 36)。如上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外部存储装置100的复位部M使PC 200发出总线复位信号,来暂时切断已形成的逻辑连接,由此使外部存储装置100再次进行用于形成逻辑连接的处理。即,在进行重新连接处理的过程中,由于不需要进行将主控制器20置于初始状态的工序,因此不需要将存储在ROM内的各种程序再次载入到RAM 45内。由此,第二实施例的外部存储装置100除具有第一实施例起到的效果外,还达到了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重新连接处理的效果。
C.变形例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要素中的除权利要求中的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要素以外的要素为附加要素,可以适当地省略。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能够进行以下变形。C-1.第一变形例图6是用于说明一系列连接处理的第一变形例的图。与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处理 (图幻不同之处在于不进行步骤S2和步骤S3,由于其它工序都相同,因此对同一工序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第一变形例的一系列连接处理中,不管通过初始连接处理(步骤Si)形成的接口是否为USB3. 0接口,外部存储装置100都与PC 200之间进行重新连接处理(步骤S4)。 此外,对于重新连接处理,也可以进行第二实施例的重新连接处理(图5,步骤S4a)。即使这样第一变形例也与上述实施例起到同样的效果。并且,第一变形例的一系列连接处理不需要进行以下处理在进行初始连接处理后,由I/F判断部56对已形成的接口的种类进行判断,根据判断出的种类来由主控制器20控制是否进行重新连接处理。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相比,能够使连接处理的控制简单化。C-2.第二变形例在上述实施例中,列举了内置有HDD 60的外置型外部存储装置100作为本发明的外围设备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外围设备并不限于此。例如,能够对内置有闪存、光盘等各种记录介质的外部存储装置应用本发明。还能够对外部存储装置、打印机、照相机、数字电视用的调谐器等电子设备应用本发明。另外,主机并不限于个人计算机,能够将作为计算机的各种计算机装置用作主机。C-3.第三变形例作为上述实施例,使用了 USB2. 0接口和USB3. 0接口作为通信方式不同的两种接口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即,能够将可由单一连接部(端口)选择性进行利用的各种接口应用于本发明。C-4.第四变形例为了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重新连接处理中使PC 200发送总线复位命令,使复位部讨对规定的命令不进行响应(图5,步骤SM S28),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复位部M向PC 200发送使其发送总线复位命令的信号。这样也能起到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效果。C-5.第五变形例在上述实施例中,既可以将由软件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硬件,也可以反之将由硬件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软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外围设备,能够使用第一种接口或第二种接口与主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该第一种接口和第二种接口的有关数据通信的标准是不同的,该外围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单一连接部,其能够选择性地连接对应于上述第一种接口的第一种连接器以及对应于上述第二种接口的第二种连接器;以及控制部,其在使用上述第一种连接器或第二种连接器将该外围设备与上述主机进行了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使用上述第一种接口或第二种接口与上述主机之间形成逻辑连接的初始连接处理,该初始连接处理是根据从上述主机发送的信号而开始的;其中,上述控制部还能够进行如下的重新连接处理在维持上述物理连接的状态下,切断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上述逻辑连接,并与上述主机之间重新形成上述逻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设备,其特征在于,与上述第一种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相比,上述第二种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 在判断为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逻辑连接是使用上述第一种接口的连接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进行上述重新连接处理,在判断为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逻辑连接是使用上述第二种接口的连接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不进行上述重新连接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围设备,其特征在于,不管该外围设备与上述主机之间的上述物理连接是使用上述第一种连接器还是第二种连接器进行的,上述控制部都进行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和上述重新连接处理这两种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外围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重新连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上述控制部通过将上述控制部的状态置于初始状态来切断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上述逻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外围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重新连接处理包括以下步骤上述控制部通过使上述主机对该外围设备发送总线复位信号来切断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逻辑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外围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种接口基于USB2. 0标准,上述第二种接口基于USB3. 0标准。
7.根据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外围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种接口基于USB2. 0标准,上述第二种接口基于USB3. 0标准。
8.根据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外围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种接口基于USB2. 0标准,上述第二种接口基于USB3. 0标准。
9.一种连接方法,是能够选择性地使用第一种接口或第二种接口进行数据通信的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的逻辑连接方法,其中,该第一种接口和第二种接口的有关数据通信的标准是不同的,该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初始连接处理步骤,在使用对应于上述第一种接口的第一种连接器或对应于上述第二种接口的第二种连接器将上述主机与上述外围设备进行了物理连接的情况下,使用上述第一种接口或第二种接口在上述主机与上述外围设备之间形成逻辑连接,该初始连接处理步骤是根据从上述主机发送给上述外围设备的信号而开始的;以及重新连接处理步骤,在维持上述物理连接的状态下,切断由上述初始连接处理步骤形成的上述逻辑连接,并在上述外围设备与上述主机之间重新形成上述逻辑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围设备及主机与外围设备的连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一种技术即使在外围设备与主机之间形成了逻辑连接的情况下,也无需将连接物理地断开,而是进行用于使外围设备与主机之间再次形成逻辑连接的处理。一种外围设备,其能够使用第一种接口或第二种接口与主机之间进行数据通信,该第一种接口和第二种接口的有关数据通信的标准是不同的,该外围设备具备单一连接部,其能够选择性地连接第一种连接器以及第二种连接器;以及控制部,其进行使用第一种接口或第二种接口与主机之间形成逻辑连接的初始连接处理。控制部还能够在维持物理连接的状态下,切断通过初始连接处理形成的逻辑连接,并与主机之间再次形成逻辑连接。
文档编号G06F13/10GK102236616SQ20111010911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伊藤司, 加藤贤治, 石井俊 申请人: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