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感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603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感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触控感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感测装置。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感测技术已逐渐广泛地使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电子装置中,以作为众多电子装置的输入接口,例如作为显示器、手机或游戏机器等电子装置的输入接口。此技术是由手指或触控笔按压或接触于触控感测装置上,借此可在无需其他传统类型的输入接口(如,按钮、键盘、或操作杆)操作下进行数据的存取或传输。上述的触控感测装置是由显示面板与触控感测面板所组成,其中触控感测面板贴合于显示面板,也就是说为了使显示面板也具有触控感测功能,触控感测面板必须通过黏贴方式依附于该显示面板的表面上。其中触控感测面板是由具有保护功能的上盖玻璃以及具有支撑功能且被上盖玻璃覆盖的感测基板所组成。然而这样的架构却因内部的多层堆栈结构,导致设计复杂且无法满足现今电子装置的轻薄需求。目前,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一种薄型化的触控感测面板,仅使用一个上盖玻璃达成上述的保护与支撑的双重功能,如图1所示的上盖玻璃10。在图1中,该薄型化触控感测面板更包括涂布于上盖玻璃10周边区域的黑墨层20,以及形成于黑墨层20下的触控感测组件30。该触控感测组件30包括感测电极302以及导电线路304,其中感测电极302感测外部使用者的触摸而产生感测讯号,导电线路304传输该感测讯号至处理器(图未示),使处理器可以进一步计算外部触摸的触控位置。另外,为了美化该薄型化触控感测面板的外观,上盖玻璃10中涂布有黑墨层20的外围区域会对应导电线路304的设置位置,使黑墨层 20可以防止使用者注视到导电线路304的存在,进一步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虽然上述薄型化触控感测面板的厚度会因为感测基板的省略而变薄,但仍存在一个会影响感测精准度的问题,即如果黑墨层20具有较差的绝缘特性,则在感测电极302与黑墨层20之间会产生电性导通的状况,电性导通状况会造成感测电极302之间产生短路现象,进而产生不精确或错误的感测讯号,而影响触控操作。因此,亟需要一种触控感测装置,不会因为黑墨层的绝缘性不佳,而影响触控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为提供一种在黑墨层绝缘性不佳的状况下,仍可以达到高触控感测能力的触控感测装置。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包括基板;遮蔽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触控感测组件;以及绝缘层,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触控感测组件之间,隔绝该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0013]在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测组件包括感测电极层以及导电线路。在一实施例中,该感测电极层为单层单轴结构,包括两个以上感测电极,该感测电极彼此分隔设立且耦接至相对应的该导电线路,用以传输第一轴向讯号与第二轴向讯号。在一实施例中,该感测电极层为单层双轴结构或者双层双轴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该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的外围区域,用以遮蔽该导电线路。在一实施例中,该绝缘层是全面或部分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触控感测组件之间。在一实施例中,部分形成的该绝缘层具有相同或大于该遮蔽层的尺寸以及相同于该遮蔽层的形状。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包括第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基板的其中一表面上;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形成于不同层;遮蔽层;第一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与该遮蔽层之间;以及第二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与该遮蔽层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层以及第一导电线路,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包括第二感测电极层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感测电极层与第二感测电极层在位置上分属不同层,分别代表X轴与Y轴方向以分别感测、传输X轴触控感测讯号与Y轴触控感测讯号。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绝缘层是全面或部分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之间,该第二绝缘层是全面或部分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之间。在一实施例中,部分形成的该第一绝缘层或该第二绝缘层具有相同或大于该遮蔽层的尺寸以及相同于该遮蔽层的形状。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包括遮蔽层,设置在该基板的其中一表面上;第一触控感测组件;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形成于不同层;第一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与该遮蔽层之间;以及第二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与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层以及第一导电线路,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包括第二感测电极层以及第二导电线路。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感测电极层与该第二感测电极层在位置上分属不同层,分别代表X轴与Y轴方向,用以分别感测、传输X轴触控感测讯号与Y轴触控感测讯号。在一实施例中,该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的外围区域,用以遮蔽该第二导电线路与该第一导电线路。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绝缘层是全面或部分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之间,该第二绝缘层全面形成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与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之间。在一实施例中,部分形成的该第一绝缘层具有相同或大于该遮蔽层的尺寸以及相同于该遮蔽层的形状。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包括[0041]触控感测组件;遮蔽层,遮蔽部分的该触控感测组件;以及绝缘层,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触控感测组件之间;其中,该遮蔽层、该触控感测组件以及该绝缘层整合性地形成于该基板上且组成
一整合组件。在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感测装置设置于显示设备上缘。在一实施例中,该基板同时作为该整合组件的上盖基板与支撑基板。在一实施例中,该遮蔽层、该触控感测组件以及该绝缘层整合性地形成于该基板的同一表面,该基板的另一表面用于接受实体接触。上述触控感测装置,绝缘层设置在遮蔽层与触控组件之间,隔绝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进行绝缘,从而在遮蔽层具有较差的绝缘特性时,防止因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之间产生的电性连通而造成短路现象发生,提高触控感测能力,达到高触控感测能力,保证触控操作的质量。

图1是目前触控感测面板的分解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感测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触控感测装置的Z-Z,剖面示意图;图3A ;3B是本实用新型触控感测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A 4C是本实用新型触控感测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A 5B是本实用新型触控感测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该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亦即,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已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而以本实用新型提出之权利要求为准。其次,当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图标中的各组件或结构以单一组件或架构说明时,不应以此作为有限定的认知,即如下之说明未特别强调数目上的限制时本实用新型之精神与应用范围可推及多数个组件或结构并存的结构与方法上。再者,在本说明书中,各组件之不同部分并没有完全依照尺寸绘图,某些尺度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或有被夸张或是简化,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以增进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本实用新型所沿用的现有技艺,在此仅做重点式的引用,以助本实用新型的阐述。图2A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感测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触控感测装置的Z-Z ’剖面示意图。。依据图2A与2B所示,该触控感测装置100包括基板200 以及整合组件300。其中为薄型化设计需求,基板200是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即同时作为整合组件300的上盖基板与支撑基板。整合组件300包括遮蔽层310、触控感测组件320以及绝缘层330,其中,遮蔽层310遮蔽位于基板200周边区域的部分触控感测组件320,绝缘层330形成于遮蔽层310与触控感测组件320之间,隔绝遮蔽层310和触控感测组件320。 另外,整合组件300形成于基板200的其中一表面,即该遮蔽层310、触控感测组件320以及绝缘层330可以是整合性地形成于基板200上,特别是形成于基板200的同一侧。更进一步,如图2B所示的触控感测装置100,可以是设置于显示设备400上方,显示设备400可以是例如IXD、CRT、OLED或其他类型的显示设备。由于基板200可以是由一种透明材料所制成,例如玻璃或塑化材料所制成,而整合组件300除了遮蔽层310所形成的区域外,其余区域实质上也是透明的,因此使用者可以从相对于整合组件300的基板200另一侧上方观看显示设备400所显示的内容。另外,由于触控感测组件320的形成,触控感测讯号是由实体接触所产生,例如由使用者的手指或是触控笔的接触而产生,也就是说,触控感测组件320通过实体的接近或是碰触基板200上方,造成触控感应讯号的变化,触控讯号可以是电容、电压或电流。触控之后,触控感测讯号会被传送至处理器(图未示)以被进一步计算实体接触的触碰位置。图2A与图2B所述的第一实施例,仅是统括性地介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控感测装置100及其与显示设备400的关系,以下将会更详细地以其他实施例介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触控感测装置100。图3A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感测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特别是指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较佳范例。如图3A所示的触控感测装置100包括基板200、遮蔽层 310、触控感测组件320以及绝缘层330a,其中遮蔽层310设置于该基板200上,绝缘层330a 形成于遮蔽层310与触控感测组件320之间,隔绝遮蔽层310和触控感测组件320。触控感测组件320包括感测电极层322以及导电线路324,其中,感测电极层322 包括两个以上感测电极3221,感测电极3221间彼此分隔设立且耦接至相对应的导电线路 324,以传输第一轴向讯号(例如X轴讯号)与第二轴向讯号(例如Y轴讯号)。遮蔽层310 形成于基板200的外围区域,用以遮蔽导电线路324,绝缘层330a则是全面形成类型(例如为完整的平面),设置于遮蔽层310与触控感测组件320之间,当遮蔽层310具有较差的绝缘特性时,可以防止因遮蔽层310与触控感测组件320之间产生的电性连通而造成感测电极3221之间的短路现象发生。图IBB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感测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特别是指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较佳范例。图3B所示的结构类似于图3A所示的结构,其差异在于图;3B 所示的绝缘层330b是部分形成类型,例如为中间设有开口的平面形状,设置于遮蔽层310 与触控感测组件320之间,且具有相同或略大于遮蔽层310的尺寸以及相同于遮蔽层310 的形状。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组件320可无需限定于图3A与图中所示的感测电极层322的单层单轴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触控结构,如单层双轴结构或是双层双轴结构,即间隔的两列感测电极可以是交错间隔且形成于单一层表面上,或是可以垂直间隔且分别形成于两层表面上,但皆分别代表X轴与Y轴,而可分别传输X轴触控感测讯号与Y轴触控感测讯号。此外,导电线路3M可以是由金属材质所制成或其他材质所制成,但不限定仅使用于第二实施例的范例。图4A 4C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感测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触控感测装置 100包括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第二触控感测组件M0、基板200、遮蔽层310、第一绝缘层 530a以及第二绝缘层530b。其中,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可设置在基板200的其中一表面上。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层522以及第一导电线路524,第二触控感测组件540包括第二感测电极层M2以及第二导电线路M4。其中第一感测电极层522与第二感测电极层542在位置上分属不同层,分别代表X轴与Y轴,而可分别感测、传输X轴触控感测讯号与Y轴触控感测讯号。第一绝缘层530a介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与遮蔽层310之间,第二绝缘层530b介于第二触控感测组件540与遮蔽层310 之间。图4A、图4B及图4C在第一绝缘层530a与第二绝缘层530b结构上的差异叙述如下图4A所示的第一绝缘层530a在可视区内是全面形成类型,设置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 520以及遮蔽层310之间,而第二绝缘层530b也于可视区内是全面形成类型,设置于第二触控感测组件MO以及遮蔽层310之间。图4B所示的第一绝缘层530a是部分形成类型,设置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以及遮蔽层310之间,但第一绝缘层530a的面积大小足以隔绝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与遮蔽层310。而第二绝缘层530b则是全面形成类型,设置于第二触控感测组件MO以及遮蔽层310之间。图4C所示的第一绝缘层530a是全面形成类型, 设置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以及遮蔽层310之间,而第二绝缘层530b则部分形成类型, 设置于第二触控感测组件MO以及遮蔽层310之间。但第二绝缘层530b的面积大小足以隔绝第二触控感测组件540与遮蔽层310。在第三实施例中,属于部分形成类型的第一绝缘层530a或第二绝缘层530b具有相同或略大于遮蔽层310的尺寸以及相同于遮蔽层310的形状。图5A 5B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感测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其中,在第四实施例中所使用组件皆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主要差异在于各组件间相对位置的差异。图5A 5B图所示的触控感测装置100包括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第二触控感测组件M0、基板 200、遮蔽层310、第一绝缘层530a以及第二绝缘层530b。其中在基板200的其中一表面上设置遮蔽层310,第二触控感测组件540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形成于不同层,且第一绝缘层530a形成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与遮蔽层310之间,而第二绝缘层530b形成于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与第二触控感测组件540之间。另外,特别的是,在第四实施例中的遮蔽层310是形成于基板200的外围区域,遮蔽第二导电线路讨4与第一导电线路524。图5A及图5B在第一绝缘层530a与第二绝缘层530b结构上的差异叙述如下图 5A所示的第一绝缘层530a在可视区内是采用全面形成类型,而第二绝缘层530b也于可视区内采用全面形成类型。图5B所示的第一绝缘层530a是部分形成类型,即采中空设计,但该第一绝缘层530a的面积大小足以隔绝第一触控感测组件520与遮蔽层310,而第二绝缘层530b则是采全面形成类型。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绝缘层,例如图2A所示之绝缘层330、图3A所示之绝缘层330a、图;3B所示之绝缘层330b、图4A至图4C以及图5A至图5B所示之第一绝缘层 530a以及图4A至图4C以及图5A至图5B所示之第二绝缘层530b,皆可选自有机材料或是无机材料,其中有机材料可以是由压克力树脂(Polymethyacrylate)或其他材料所制成, 无机材料可以是由二氧化硅(Sit)》或其他材料所制成,另,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绝缘层,若为全面形成类型,则其可为一完整平面,若为部分形成类型,则其可为中间设有开口的平面形状。再者,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遮蔽层310可以是由不透明的油墨材料所制成,且具有各种颜色,包括黑色、白色、蓝色等。[0071]上述的触控感测装置,绝缘层设置在遮蔽层与触控组件之间,隔绝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进行绝缘,从而在遮蔽层具有较差的绝缘特性时,防止因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之间产生的电性连通而造成短路现象发生。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遮蔽层,设置于该基板上; 触控感测组件;以及绝缘层,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触控感测组件之间,隔绝该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组件包括感测电极层以及导电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电极层为单层单轴结构, 包括两个以上感测电极,该感测电极彼此分隔设立且耦接至相对应的该导电线路,用以传输第一轴向讯号与第二轴向讯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电极层为单层双轴结构或者双层双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的外围区域,用以遮蔽该导电线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是全面或部分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触控感测组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形成的该绝缘层具有相同或大于该遮蔽层的尺寸以及相同于该遮蔽层的形状。
8.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第一触控感测组件,设置在基板的其中一表面上; 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形成于不同层; 遮蔽层;第一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与该遮蔽层之间;以及第二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与该遮蔽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层以及第一导电线路,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包括第二感测电极层以及第二导电线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测电极层与第二感测电极层在位置上分属不同层,分别代表X轴与Y轴方向以分别感测、传输X轴触控感测讯号与Y轴触控感测讯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是全面或部分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之间,而该第二绝缘层是全面或部分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形成的该第一绝缘层或该第二绝缘层具有相同或大于该遮蔽层的尺寸以及相同于该遮蔽层的形状。
13.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遮蔽层,设置在该基板的其中一表面上;第一触控感测组件;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形成于不同层;第一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与该遮蔽层之间;以及第二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与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感测组件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层以及第一导电线路,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包括第二感测电极层以及第二导电线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测电极层与该第二感测电极层在位置上分属不同层,分别代表X轴与Y轴方向,用以分别感测、传输X轴触控感测讯号与Y轴触控感测讯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层形成于该基板的外围区域,用以遮蔽该第二导电线路与该第一导电线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是全面或部分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之间,该第二绝缘层全面形成于该第一触控感测组件与该第二触控感测组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形成的该第一绝缘层具有相同或大于该遮蔽层的尺寸以及相同于该遮蔽层的形状。
19.一种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感测组件;遮蔽层,遮蔽部分的该触控感测组件;以及绝缘层,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该触控感测组件之间;其中,该遮蔽层、该触控感测组件以及该绝缘层整合性地形成于该基板上且组成一整合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测装置设置于显示设备上缘。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同时作为该整合组件的上盖基板与支撑基板。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感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层、该触控感测组件以及该绝缘层整合性地形成于该基板的同一表面,该基板的另一表面用于接受实体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感测装置,该触控感测装置包括基板;遮蔽层,设置于该基板上;触控感测组件;以及绝缘层,形成于该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之间,隔绝该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本实用新型绝缘层设置在遮蔽层与触控组件之间,隔绝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进行绝缘,从而在遮蔽层具有较差的绝缘特性时,防止因遮蔽层与触控感测组件之间产生的电性连通而造成短路现象发生,提高触控感测能力,达到高触控感测能力,保证触控操作的质量。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1955764SQ2011200542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刘振宇 申请人: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