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谱方法的铝合金热轧板带横向厚度分布建模方法

文档序号:648636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谱方法的铝合金热轧板带横向厚度分布建模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谱方法的铝合金热轧板带横向厚度分布建模方法,通过研究轧制时轧制力,弯辊力和温度场的热力耦合作用对轧辊变形量和板带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得到具有热力耦合作用的工作辊变形量的偏微分方程;分别选择对应方程的空间线性算子的特征函数作为空间基函数,利用谱方法进行低维近似建模得到有限维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对常微分方程组的线性部分采用平衡截断或者最优化方法进行降维处理,利用神经网络近似轧制过程中的非线性部分和未建模部分,得到维数非常低的混合智能模型,以达到快速预测板带横向厚度分布的目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从轧制过程的机理出发,采用较少的计算量,得到维数非常低的模型,从而提高轧制过程中板带横向厚度分布预测的实时性,而且能为系统优化和控制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谱方法的铝合金热轧板带横向厚度分布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工业过程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谱方法的应用于热轧铝合金板带横向厚度分布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铝合金板带热轧过程包含材料、几何、边界接触、热力耦合等多重非线性问题,例如铝合金由于变形抗力低,热轧时轧制力也低,使轧机工作在其弹跳曲线(P-H)的非线性区内,轧辊间以及工作辊与轧件间的压力分布非线性,轧辊和轧件温度分布及其边界条件非线性等导致轧制过程的板带横向板厚分布(有载辊缝形状)的建模和预测非常困难。
[0003]铝合金板带轧制过程中,轧制力、弯辊力和喷淋冷却模式等热力耦合作用对板带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具有时空耦合特征,数学上由偏微分方程描述,本质上是无穷维的,为便于工程应用,需要进行降维处理。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的方法主要有解析法,有限元法,差分法,影响函数法。
[0004]解析法主要是基于轧制基本理论的机理模型,在给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求解力学方程组(如Sims方程)。机理模型以轧制理论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预测能力,但模型庞大复杂,它要求求解前作出众多的假设和简化,模型精度较低,而且一般很难获得解析解。有限元法是利用非线性接触分析,模拟给定板带宽度时工作辊直径、支承辊直径、工作辊弯辊力以及工作辊热膨胀或冷却量等因素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有载辊缝形状。但有限元网格数目多,计算量非常大,这种高阶的数学模型,即便精确已知,也难以在优化计算和实时控制算法中应用。影响函数法是一种离散化的方法,对轧制压力、辊间接触压力分布以及轧辊工作凸度等无需作出假定,可以灵活地处理各类复杂问题。但由于轧辊弹性变形异常复杂,影响函数法假设轧辊为无限长圆柱体来处理工作辊和支撑辊间的接触压扁,轧制力引起的工作辊压扁按半无限体模型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上述方法主要针对轧制的稳态来计算轧辊的弹性变形,即不考虑轧制力、弯辊力等与轧辊弹性变形的动态关系。但现代板带轧制速度相当高,需要对板带横向厚度分布进行动态预测从而能够调整轧制力、弯辊力等达到实时控制板形的目的。所以板带横向厚度分布的动态预测是非常必要的。差分法主要采用离散方法对轧制过程中轧辊的温度场进行模拟计算以确定工作辊热辊形及其对有载辊缝的影响。但空间离散点的数量与计算精度及算法收敛性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相继采用了一维有限差分、二维显式差分,二维全隐式差分和二维交替方向差分等方法计算工作辊温度场,然而一维有限差分计算精度不高,二维显式差分不具有绝对稳定性,二维全隐式差分计算量大,二维交替方向差分运算复杂,影响它们的在线计算速度以及在动态预测中的应用与控制器的实现。
[0005]由于板带轧制过程存在非线性、不确定性、多场耦合(轧制力、弯辊力、温度场)以及时空耦合,已有的方法得到的板带横向板厚分布(有载辊缝形状)模型阶数高、计算量大,不便于控制器的实现,而且只考虑轧制的稳态,忽略各种力能及热能的动态耦合的影响,在现代高速轧制条件下,不能满足板形的动态预测与实时控制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计算方法建立阶数较低的近似模型,预测和控制轧制过程板带横向厚度分布,从而达到获得优良板形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谱方法的铝合金热轧板带横向厚度分布的建模方法,建立板带轧制过程中的板带横向厚度分布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由机理部分和神经网络近似组成。首先根据工作辊热变形和弹性变形的机理模型得到工作辊变形的热力耦合偏微分方程。然后采用谱方法对上述热力耦合偏微分方程模型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有限维近似模型,再利用平衡截断算法或最优化方法对上述有限维近似模型的线性部分进行进一步的降维处理,最后采用神经网络近似模型中的非线性部分和热轧工程的未建模部分并结合降维后的线性部分获得维数非常低的板带横向厚度分布混合智能预测模型。该模型解决现有板形模型的阶数高,计算量大,未考虑轧制过程的动态变化和耦合的问题,该建模方法能得到保证建模精度且维数非常低的近似模型,需要的计算量较少,能反应出系统的动态特征,适应于系统优化和板形的控制器设计。
[0007]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1:分析工作辊的热变形与弹性变形,综合热力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工作辊变形的热力耦合偏微分方程组。
[0009]步骤2:采用谱方法对步骤I中获得的偏微分方程组进行有限维近似得到维数较低的常微分方程组。
[0010]步骤3:将步骤2中获得的常微分方程组分为线性部分与非线性部分,对线性部分采用平衡截断算法或者最优化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降维获得维数非常低的线性部分
[0011]步骤4:结合步骤3中获得的低维线性部分,再采用神经网络近似原方程中的非线性部分和轧制过程中的未建模部分,建立维数非常低的铝合金板带横向厚度分布混合智能模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基于谱方法的轧制过程板带横向厚度分布建模方法
[0013]图2为四辊轧机工作辊示意图。
[0014]图3为简支梁示意图。
[0015]图4为板带横向厚度分布的截面图。
[0016]图5为选择5个测量点sl_s5的预测厚度与实测厚度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8]建立轧制过程板带横向厚度分布预测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0019]步骤1:工作辊变形热力耦合方程的建立
[0020]对于弹性变形,将工作辊(图2)抽象为一长度为I的简支梁(图3),梁的抗弯刚度为EI,单位长度的质量为m。轧辊两端为简支梁的固定端,轧辊中部为自由端,对梁变形和受力作一定的假设,根据伯努利-欧拉(Bernoull1-Euler)梁理论,可以得到关于工作辊的弹性形变yf(x,t)的偏微分方程模型如下:
[0021]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谱方法的铝合金热轧板带横向厚度分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的步骤:建立工作辊变形的热力耦合偏微分方程,采用谱方法导出该热力耦合模型的由常微分方程组表示的一个低维近似,采用平衡截断算法或者最优化方法将常微分方程组表示的低维近似模型中的线性部分进行进一步降维处理、基于降维后的线性部分以及神经网络对常微分方程的非线性部分和轧制过程中的未建模部分的近似得到低维混合智能模型。具体方案包括: a:将工作辊抽象成为简支梁,采用欧拉-伯努利梁振动方程来描述工作辊的弹性变形;同时基于热传导方程可以得到工作辊的热变形。考虑轧制时轧制力,弯辊力和温度场的热力耦合作用,结合工作辊的弹性变形和热变形,得到描述工作辊变形量的热力耦合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即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工作辊弹性变形方程和热变形方程以及轧制力,弯辊力和喷淋冷却模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得到描述工作辊变形量的热力耦合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模型。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选择工作辊弹性变形模型和热传导方程的空间基函数,采用谱方法对偏微分方程进行降维。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谱方法建模获得的常微分方程组分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对线性部分采用平衡截断和最优化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降维处理得到低维的线性部分。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具体的生产数据,结合得到的低维线性部分,再采用神经网络对工作辊弹性变形常微分方程组的非线性部分和轧制过程中的未建模部分进行近似,得到板带横向厚度分布的热力耦合低维混合神经网络近似模型。
【文档编号】G06F19/00GK103514344SQ20121020689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邓华, 蒋勉, 黄长清 申请人:中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