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容式触摸屏及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层布线电极阵列。本实用新型还涉及由单层布线电极阵列构成的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多点式触摸技术正从智能手机向整个消费类电子产业辐射,包括中低端手机,游戏机,媒体播放器,导航仪,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电容式触摸屏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通常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透明导电膜(ΙΤ0),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 璃保护层,内层和外层ITO分别沿相互垂直的两个轴刻蚀成条状从而形成网格(传感电容)。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在手指接触到的触摸屏网格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由于人体对大地存在一个对地电容,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通过检测哪些网格的电流发生了变化就可以得出触摸点的位置。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的核心部件是内外两面镀了 ITO膜的玻璃。投射式电容触摸屏的ITO膜并不是覆盖整个屏,而是内外膜分别成水平和垂直的条形或菱形图案。内外膜的菱形图形相互错开。图I是现有技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2033672A中所公开的单层电极图形和导电线路图形。其包括基板9,电极10和导电线路11,电极10为多个梳状结构组合而成,两个梳状结构相互交叉,形成电极。导电线路11垂直或水平布线,分别和电极相连接。对于这种形状的导电线路,当基板和LCD面板相互贴合后,会出现明显的彩色状的条纹,对光线的透光率、线性度和显示效果会有明显的影响,不能得到稳定的性能。采用两层ITO膜的制备工艺显然增加了制备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增加了工艺成本,并且使得通过率下降。因此目前流行的是采用单层ITO膜,但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在电极之间搭桥,搭桥方式会因为绝缘层膜厚与ITO或者金属膜厚差别较大,容易产生断裂问题。当电容式触摸屏贴上LCD后,由于电极阵列中采用水平和/或垂直的电极导线后,会使得LCD上面显示出五颜六色的图像,类似彩虹现象,这对人眼和图像显示的效果都会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和电容式触摸屏,这种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和电容式触摸屏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触摸感应性能高,显示效果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电容区和布线区,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优选的,电容区和布线区相互间隔排列。优选的,电容区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单元电容,其中每个单元电容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和与所述感应电极对置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优选的,感应电极的中间具有镂空的孔洞。优选的,驱动电极的中间具有镂空的孔洞。优选的,布线区包括并联连接所述驱动电极的驱动导线和串联连接所述感应电极的感应导线。优选的,感应电极的边缘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驱动电极的边缘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的边缘相互平行。相互平行的电极板之间形成电容。优选的,多个感应电极相间隔的嵌入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形成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凹槽中,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相间隔的嵌入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形成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凹槽中。优选的,多个单元电容的多个感应电极平行排列,并通过位于感应电极一侧的感应导线串联连接成感应电极列,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列平行排列构成感应电极面;所述多个单元电容的多个驱动电极平行排列,并通过位于驱动电极一侧的多个驱动导线并联连接成驱动电极列,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列平行排列构成驱动电极面。优选的,感应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 -170°,更优选的,感应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0° -140°。优选的,驱动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 -170°,更优选的,驱动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0° -140°。优选的,感应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驱动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 ;更优选的,感应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驱动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优选的,感应导线的线宽为O. OOl-IOmm,感应电极的宽度是O. 005_10_。优选的,驱动导线的线宽是O. OOl-lOmm,驱动电极的宽度是O. 005_10mm。优选的,多个驱动导线之间的间距为O. 001_5mm。优选的,感应电极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与相邻的驱动电极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O. 001-5mm。优选的,单元电容的长度为l_15mm,所述单元电容的宽度为l_15mm。优选的,布线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感应导线和所述驱动导线之间的分隔导线。分隔导线呈波浪形或锯齿形,分隔导线与所述感应导线和所述驱动导线的边缘相互平行。优选的,分隔导线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170°。更优选的,分隔导线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优选的,分隔导线的线宽是O. 005-10mm。优选的,分隔导线的边缘与所述驱动导线或感应导线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O. 001-10mm。[0030]优选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为导电薄膜。更优选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为ITO(氧化铟锡)。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包括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所述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电容区和布线区,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优选的,电容式触摸屏还包括与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相连接的地 线。更优选的,地线呈波浪形或锯齿形。基板为玻璃、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或PET。优选的,和集成电路芯片控制端口的连接线在一端,更优选的,和集成电路芯片的连接线分布在两端,驱动导线的上部分连接一个相对置的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上,所述驱动导线的下部分通过柔性电路板或位于触摸屏边缘的ITO或金属走线连接到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上。这样可以减少驱动导线在电极阵列中所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少了电极阵列中非电容感应区域的面积,使得感应灵敏度和单元电容的集成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闻。优选的,集成电路芯片是一个,更优选的,集成电路芯片是两个,驱动导线的上部分连接一个相对置的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上,所述驱动导线的下部分连接另一个相对置的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上。这样可以减少驱动导线在电极阵列中所占据的空间,从而减少了电极阵列中非电容感应区域的面积,使得感应灵敏度和单元电容的集成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单元电容大体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可以由呈锯齿形或波浪形边缘的一个感应电极和一个驱动电极相互平行上下堆叠构成,还可以是由呈锯齿形或波浪形边缘的两个感应电极和两个驱动电极相互平行上下堆叠构成,且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相互间隔排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触摸屏贴上LCD后,由于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能够消除触摸屏上面的彩虹的条纹,有利于增加触摸屏的显示效果。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边缘为波浪形或锯齿形,在手指头从一个单元电容移到相邻的另一个单元电容的时候,手指移出的单元电容的电容变化量逐渐减小,移入的单元电容的电容变化量逐渐增加,减少量和增加量近似线性关系,从而能够实现很好的触摸效果。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触摸感应性能高。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中间具有镂空的孔洞可以减少电极的寄生电容,提高触摸的灵敏度。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制备并不需要在电极之间搭桥,节省工艺流程。 触摸屏中的集成电路芯片能够从噪声中检测出电容电荷的微小变化、对各种寄生效应进行补偿以减小干扰、计算出精确的触摸中心位置和手势识别。触摸屏中的电容矩阵可以实现小尺寸、中尺寸以及大尺寸等各种尺寸类型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制备,从而满足生产中的各种需求。
[0043]图I是现有技术中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第一种变形结构的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第二种变形结构的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第三种变形结构的结构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的变形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电容区和布线区,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区和所述布线区相互间隔排列。电容区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单元电容,其中每个单元电容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和与所述感应电极对置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中间具有镂空的孔洞,可以降低寄生电容。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布线区包括并联连接所述驱动电极的驱动导线和串联连接所述感应电极的感应导线。其中,感应电极的边缘呈锯齿形或波浪形,驱动电极的边缘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的边缘相互平行。多个感应电极相间隔的嵌入多个驱动电极形成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凹槽中,多个驱动电极相间隔的嵌入多个感应电极形成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凹槽中。另外,多个单元电容的多个感应电极平行排列,并通过位于感应电极一侧的感应导线串联连接成感应电极列,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列平行排列构成感应电极面;所述多个单元电容的多个驱动电极平行排列,并通过位于驱动电极一侧的多个驱动导线并联连接成驱动电极列,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列平行排列构成驱动电极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中,感应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 -170°。优选感应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0° -14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 -170°,优选驱动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0° -140°。感应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驱动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优选感应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优选驱动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0060]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感应导线的线宽为O. OOl-IOmm,感应电极的宽度是
O.005-10mm,驱动导线的线宽是O. OOl-lOmm,驱动电极的宽度是O. 005_10mm,多个驱动导线之间的间距为O. 001-5_,感应电极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与相邻的驱动电极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O. 001-5_,单元电容的长度为1-15_,所述单元电容的宽度为l-15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布线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感应导线和所述驱动导线之间的分隔导线,其中分隔导线呈波浪形或锯齿形,所述分隔导线与所述感应导线和所述驱动导线的边缘相互平行,分隔导线的线宽是O. 005-10mm,分隔导线的边缘与所述驱动导线或所述感应导线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O. 001-10m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导线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优选分隔导线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 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在上述实施例中,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为IT0,其可以是透明导电金属薄膜,还可以是导电金属薄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所述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电容区和布线区,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还包括与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相连接的地线。基板为玻璃、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或PET中的一种。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地线呈波浪形或锯齿形。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驱动导线的上部分连接一个相对置的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上,所述驱动导线的下部分连接另一个相对置的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上。在前面的背景技术的描述中,可以知道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导线布线方式在贴上LCD后会有彩色条纹现象出现。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触摸屏的电极图形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六边形、八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中的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形式,本实用新型的对现有技术做出的改进在于布线区的导线形状的改变,优选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布线区中呈锯齿形或波浪形的导线能够消除显示屏中的彩色条纹现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任何电容式触摸屏中布线区的导线形状与本实用新型布线区的导线形状相同、类似以及做出的改进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触摸屏不能实现高透光率和显示效果做出的改进。下面分别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更为详细地说明。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极阵列包括电容区52和布线区57,电容区52和布线区57相互间隔排列,布线区57中的导线呈锯齿形,且导线之间相互平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布线区的导线也可以是波浪形,导线之间也可以是不平行的。本实施例只是示意性的表示出了电容区52和布线区57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并未对电容区52中的电极和布线区57的导线的实际连接关系作出说明和描述,因此图2中的布线区57的导线的数量、电容区52中电极的数量以及布线区57的导线和电容区52中电极之间连接关系并不成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在图2中,布线区57中的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6为13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布线区中的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可以是10° -170°,布线区中的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还可以是100° -140°。布线区57中的导线是垂直排列的,其可以是水平排列,还可以是倾斜排列。布线区57中的导线的线宽和相邻导线之间的间距可以是固定值,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布线区57中的导线的线宽和相邻导线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是变化的,例如导线从左往右的线宽可以逐渐的增加,也可以是导线从上往下的线宽逐渐的增加。导线之间的间距可以是从上往下逐渐的增加,也可以是导线之间的间距从左往右逐渐的增加。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感应电极I相间隔的嵌入驱动电极2形成的锯齿形·的凹槽2C中,驱动电极2相间隔的嵌入感应电极I形成的锯齿形的凹槽2C中。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构成单元电容C,在图3中是由两个感应电极I和两个驱动电极2构成的单元电容构C,单元电容C构成电容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是由两个感应电极I和一个驱动电极2构成的单元电容C,可以是由一个感应电极I和两个驱动电极2构成的单元电容C,还可以是由一个感应电极I和一个驱动电极2构成的单元电容C,更可以是由其他数目的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构成的单元电容C。单元电容C大体为长方形或正方形,中间是驱动电极2形成的锯齿形或波浪形的凹槽2C,感应电极I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与所述驱动电极2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相互平行并且具有一定的间隙,相邻的驱动电极2与感应电极I形成电容,提高触摸性能的灵敏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虽然也是以一个单元电容构成的电极阵列来图示的,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23X12的单元电容构成的电极阵列,根据不同的触摸屏的大小,还可以是任意数目的单元电容构成的电极阵列。两个感应电极I通过位于感应电极I左侧的感应导线IL串联连接成感应电极列3,其中感应导线IL的线宽是1mm。两个驱动电极2通过位于驱动电极右侧的驱动导线2L连接成驱动电极列4,其中驱动导线2L的线宽是O. 05mm。感应导线IL和驱动导线2L构成布线区,且感应导线IL和驱动导线2L呈锯齿形,感应导线IL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7为120°,驱动导线2L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6为120°。电容区和布线区相互间隔排列。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多个感应电极列平行排列可以构成感应电极面,多个驱动电极列平行排列可以构成驱动电极面。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的边缘为锯齿形,其中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5为12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的边缘还可以是波浪形。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的边缘相互平行且为波浪形或锯齿形可以在手指头从一个单元电容C移到相邻的另一个单元电容C的时候,手指移出的单元电容的电容变化量逐渐减小,移入的单元电容的电容变化量逐渐增加,减少量和增加量近似线性关系,从而判断出触摸的情况,能够实现很好的触摸效果。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的相互对应,且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形成互补图形,驱动电极2的边缘和感应电极I的边缘相互平行且彼此相邻边缘相间隔的距离12C 是 O. 03mm。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单元电容C的水平长度CL为8mm,宽度CW是6mm,感应电极I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边缘之间的宽度IW为I. 2mm,驱动电极2的两条相互平行的边缘之间的宽度2W为I. 2mm。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的材质为ITO薄膜,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的材质可以是透明导电金属薄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感应电极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与相邻的驱动电极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O. 001-5_,单元电容的水平长度可以是l_15mm,单元电容的宽度可以是l_15mm,感应电极的宽度可以是O. 005-10mm,感应导线的线宽可以为O. OOl-lOmm,驱动导线的线宽可以为O. OOl-lOmm,驱动电极的宽度
可以是O. 005-10mm。多个驱动导线之间的间距可以是O. 001_5mm,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优选地为30° -150°,更优选地为40° -140°。感应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 -170°。驱动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 -170°,优选感应导线和驱动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0° -14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第一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其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单元电容C由一个感应电极I和一个驱动电极2构成,两个驱动电极2通过位于驱动电极右侧的驱动导线2L并联连接。驱动导线2L之间的间距h为
0.05m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驱动导线之间的间距为0. 001_5mm。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第二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其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的中间具有镂空的孔洞8。在本实施例中,孔洞8具有和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相同的形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孔洞8还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他们之间的组合形状。其中可以是只有感应电极的中间具有镂空的孔洞,也可以是只有驱动电极具有镂空的孔洞,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作出具体的限定。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第三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其与第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图6所示是2X2的电极阵列,电极阵列包括电容区52和布线区57,电容区52和布线区57相互间隔排列,布线区57包括感应导线IL和驱动导线2L,还包括位于感应导线IL和驱动导线2L之间的分隔导线3L。其中布线区57中的驱动导线2L的线宽从下到上逐渐的减小,驱动导线2L之间的间距从下到上逐渐的减小。驱动导线之间的间距为0. 001-5. 0mm,驱动电极的宽度是0. 005_10mm。分隔导线3L呈锯齿形,分隔导线3L与感应导线IL和驱动导线2L的边缘相互平行,分隔导线3L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为12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分隔导线3L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可以为10° -170°之间的任意值,其中优选40° -14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分隔导线3L呈波浪形,分隔导线3L的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其中,分隔导线3L的线宽是
0.05mm,分隔导线3L的边缘与驱动导线2L或感应导线IL的锯齿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
0.05_。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导线的线宽不变,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感应导线的线宽也可以是变化的,驱动导线之间的距离和驱动电极的宽度可以为一个固定的数值。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分隔导线的线宽可以是O. 005-10_之间的任意值。分隔导线的边缘与所述驱动导线或所述感应导线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是O. OOl-IOmm之间的任意值。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容式触摸屏50包括基板51,设置在基板51上的电容区52和布线区57,在本实施例中,是以2X2的阵列的单元电容C构成电极阵列52,当然这只是示意性的表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是10 X 15的电极阵列、20 X 20的电极阵列、23 X 12的电极阵列,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任意单元电容阵列形式的电极阵列。在电极阵列52中,感应导线IL连接集成电路芯片(图中未示出)对应的控制端口 55上,驱动导线2L连接在集成电路芯片(图中未示出)对应的控制端口 55上。其中,连接在同一感应导线IL上的一个感应电极列与相对置的驱动电极列相互配合构成单元电容列。多个单元电容列排列成电极阵列52。在电极阵列52中,其中一个单元电容列的驱动导线2L和相邻的单元电容列的感应导线IL位于两个相邻的单元电容列中间的布线区57上。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端口 55的数目只是示例性的表示了与感应导线IL和驱动导线2L连接的其中几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知道,集成电路芯 片的控制端口并非这几个,根据不同的电极阵列,还可以是其他数目的控制端口。电容式触摸屏50还包括与集成电路芯片中相对应的控制端口相连接的地线56。根据实际需要,基板51可以是玻璃、钢化玻璃或有机玻璃,基板51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他们之间的组合形状。还可以是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的变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式触摸屏的区别在于,在基板51上下两侧分别具有和集成电路芯片(图中未示出)对应的控制端口 552和551,将驱动导线2L分别连接到控制端口 551或552上。即驱动导线2L的上半部分连接到控制端口 552上,驱动导线2L的下半部分连接控制端口 551上。552和551可以是同一集成电路芯片上不同的控制端口,也可以是相同的两个集成电路芯片的控制端口。采用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减少了驱动导线2L在电极阵列52中所占据的布线区57的空间,从而减少了电极阵列52中布线区57的面积,使得感应灵敏度和电极阵列的集成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地线56呈锯齿形并且与感应导线IL和驱动导线2L的边缘相互平行,其中地线56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为120°,地线56的线宽为O. 05m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地线56还可以呈波浪形,且地线形成的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之间的任意值,根据实际需要,可以优选分隔导线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地线的线宽可以是
O.005_10mm。上述实施例是用于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列。
权利要求1.一种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电容区和布线区,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区和所述布线区相互间隔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区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单元电容,其中每个单元电容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至少一个感应电极和与所述感应电极对置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中间具有镂空的孔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极的中间具有镂空的孔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区包括并联连接所述驱动电极的驱动导线和串联连接所述感应电极的感应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边缘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驱动电极的边缘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的边缘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感应电极相间隔的嵌入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形成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凹槽中,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相间隔的嵌入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形成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单元电容的多个感应电极平行排列,并通过位于感应电极一侧的感应导线串联连接成感应电极列,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列平行排列构成感应电极面;所述多个单元电容的多个驱动电极平行排列,并通过位于驱动电极一侧的多个驱动导线并联连接成驱动电极列,所述多个驱动电极列平行排列构成驱动电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 -170°,所述驱动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 -17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0° -140°,所述驱动导线的锯齿形边缘所在的直线方向的夹角或波浪形边缘所在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0。 -140。。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9任一项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所述驱动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
13.根据权利12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所述驱动电极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
14.根据权利要求6、10或11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导线的线宽为O. OOl-lOmm,所述驱动导线的线宽是O. 001-10_。
15.根据权利要求3至9任一项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宽度是O. 005-10_,所述驱动电极的宽度是O. 005-10_。
16.根据权利要求6、10或11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驱动导线之间的间距为O. 001-5. 0mm。
17.根据权利要求3至9任一项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与相邻的驱动电极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O. 001_5mmo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任一项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电容的长度为所述单元电容的宽度为1_15_。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感应导线和所述驱动导线之间的分隔导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导线呈波浪形或锯齿形,所述分隔导线与所述感应导线和所述驱动导线的边缘相互平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导线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170°。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导线形成的锯齿形凹槽的夹角或波浪形凹槽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 -140°。
23.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导线的线宽是 O. 005_10mm。
24.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导线的边缘与所述驱动导线或所述感应导线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是O. 001-10mm。
25.根据权利要求3至9任一项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为导电薄膜。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为IT0。
27.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所述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电容区和布线区,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 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触摸屏还包括与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相连接的地线。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呈波浪形或锯齿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单层布线电极阵列。该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电容区和布线区,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单层布线电极阵列的电容式触摸屏,该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所述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包括位于一个平面上的电容区和布线区,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呈锯齿形或波浪形;所述布线区的导线分别连接至少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对应的控制端口。本实用新型的单层布线电极阵列和电容式触摸屏使得制备成本低,显示效果好。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2771407SQ20122035606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程泰毅, 赵天明, 唐昊 申请人: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