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初步模拟含油区的油水界面空间展布;根据单井钻遇的最深和最浅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油水界面波动范围,并以此作为约束控制,约束上一步骤得到的结果;对纯水区,根据水砂的顶面构造,确定纯水区的水顶界面;将含油区的油水界面与纯水区的界面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全区的不规则油水界面。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方法实现了井点油水界面与实钻最大程度的吻合,避免了采用统一油水界面时单井上出现的油中有水,水中有油的现象,而且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技术思路清楚、操作简单,突破了以往单一油水界面的方法,解决了模型中不能实现不规则油水界面的难题。
【专利说明】 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地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三维地质建模目前已成为油田开发中对油藏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关键环节。油水界面的确定也是建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0003]油水界面是指油和水的接触面,油水界面并非严格的水平面,一般表现为三种产状:水平的、不规则的、倾斜的。不规则油水界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过程中,油气要克服毛管压力作用,由于同一深度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毛管压力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参差不齐、凹凸不平的不规则油水界面。
[0004]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目前的做法是把不规则界面近似为水平的界面来实现,运用一个确定的深度表示。而这种在建模中采用同一深度值的油水界面存在很大缺陷,这样所建立的流体模型会出现油中有水,水中有油的现象。这样的缺点是不仅井点处油水界面与解释结论不匹配,而且产生的模型也不够准确。
[0005]为了在模型中准确实现不规则油水界面,需要采用新的方法,以便保证井点流体性质与模型最大程度的一致。为此我们发明了这种不规则油水界面的实现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不规则油水界面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实现方法,解决三维模型只能运用一个统一深度值确定油水界面的难题,实现了模型不规则油水界面的建立。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单井测井二次解释成果,确定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根据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初步模拟含油区的油水界面空间展布;步骤2,根据单井钻遇的最深和最浅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油水界面波动范围,并以此作为约束控制,约束上一步骤得到的油水界面结果;步骤3,对纯水区,根据水砂的顶面构造,确定纯水区的最高水顶深度,作为纯水区的油水界面深度;以及步骤4,将含油区的油水界面与纯水区的油水界面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全区的不规则油水界面。
[0007]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在步骤I中,首先根据单井测井解释的油、水层,确定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根据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并初步模拟含油区的油水界面空间展布。
[0008]在步骤2中,根据单井钻遇的最深和最浅的油水界面深度,通过油水界面分析,确定油水界面波动范围,并以此作为油水界面最深和最浅的截止值,约束上一步骤得到油水界面展布,确保模拟出的油水界面不会出现异常值。
[0009]在步骤3中,根据油藏的展布特征,确定纯水区水砂的顶面构造,将纯水区的最高水顶深度作为纯水区的油水界面深度。
[0010]在步骤4中,将含油区的油水界面与纯水区的油水界面合并成一个面,即得到单砂体分布范围内的油水界面。
[0011]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4之后,在定义油水界面时,把合并后的不规则构造面作为油水界面,从而实现模型中的不规则油水界面。
[0012]本发明中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实现了井点油水界面与实钻最大程度的吻合,避免了采用统一油水界面时单井上出现的油中有水,水中有油的现象,技术思路清楚、操作简单,突破了以往单一油水界面的方法,解决了模型中不能实现不规则油水界面的难题。本发明中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与以往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利于推广,为不规则油水界面在模型中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该方法在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埕岛油田主体区块获得应用,成功建立该区三维地质模型,根据该模型设计新井181 口,覆盖地质储量6389\104丨,新增产能128\104丨。已全部完钻,陆续投产油井113 口,新井平均单井初期日油43.3t/d,含水36.2%,新井累积产油223.2 X 104t,经济效益显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不规则油水界面的产状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根据单井测井二次解释结果确定的井点油水界面深度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单砂体的小层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井点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值;
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由井点油水界面深度值模拟得到的不规则深度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对油水界面截断控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合并后的油水界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建模中不规则油水界面应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采用不规则油水界面建立的三维模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5]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6]在步骤101,根据单井测井二次解释成果,确定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根据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初步模拟含油区的油水界面空间展布。具体来说,首先,根据完钻井的电测曲线,结合单砂体岩电含油性划分标准,确定单砂体的含油性解释结果,并结合小层平面图和砂体顶面构造图,判断单砂体油水界面是否为图2所示的不规则油水界面,若为不规则油水界面,则根据各井点的油水界面深度值,采用收敛算法初步模拟出含油区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如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不规则油水界面的产状图,如图3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根据单井测井二次解释结果确定的单砂体油水界面深度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单砂体的小层平面图,图5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各井点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值,图6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由井点油水界面深度值模拟得到的不规则深度面的示意图。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0017]在步骤102,根据单井钻遇的最深和最浅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油水界面波动范围,并以此作为截断控制,约束上一步骤得到的油水界面展布。具体来说,首先要根据单井钻遇情况和油水界面分析,确定不规则油水界面的波动范围,然后,如图7对上一步骤得到的不规则深度面进行逻辑判断,确保上一步骤模拟出的不规则深度面不能超出油水界面波动范围。图8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截断控制后的油水界面。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0018]在步骤103,对纯水区,根据水砂的顶面构造,确定纯水区的最高水顶深度,作为纯水区的油水界面深度。也就是说,根据油藏的展布特征,确定纯水区水砂的顶面构造,将纯水区的最高水顶深度作为纯水区的油水界面深度。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0019]在步骤104,将含油区的油水界面与纯水区的油水界面进行合并,得到全区的油水界面。具体说来,将含油区的油水界面与纯水区的油水界面合并成一个面,即得到单砂体分布范围内的油水界面。图9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合并后的不规则油水界面。流程进入到步骤105。
[0020]在步骤105,在建模中,定义油水界面时,指定合并后的不规则深度面。即在定义油水界面时,把合并后的不规则构造面作为油水界面,从而实现模型中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图10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采用不规则油水界面建立的三维模型剖面图。
【权利要求】
1.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单井测井二次解释成果,确定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根据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初步模拟含油区的油水界面空间展布; 步骤2,根据单井钻遇的最深和最浅的油水界面深度,确定油水界面波动范围,并以此作为约束控制,约束上一步骤得到的油水界面结果; 步骤3,对纯水区,根据水砂的顶面构造,确定纯水区的最高水顶深度,作为纯水区的油水界面深度;以及 步骤4,将含油区的油水界面与纯水区的油水界面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全区的不规则油水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首先根据单井测井解释的油、水层,确定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根据单井钻遇的油水界面深度,并初步模拟含油区的油水界面空间展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根据单井钻遇的最深和最浅的油水界面深度,通过油水界面分析,确定油水界面波动范围,并以此作为油水界面最深和最浅的截止值,约束上一步骤得到油水界面展布,确保模拟出的油水界面不会出现异常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油藏的展布特征,确定纯水区水砂的顶面构造,将纯水区的最高水顶深度作为纯水区的油水界面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将含油区的油水界面与纯水区的油水界面合并成一个面,即得到单砂体分布范围内的油水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不规则油水界面建模实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4之后,在定义油水界面时,把合并后的不规则构造面作为油水界面,从而实现模型中的不规则油水界面。
【文档编号】G06T17/05GK104252551SQ201310266117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姜书荣, 杜玉山, 张海娜, 李健, 张强, 焦巧平, 刘丽, 杜建辉, 李竞好, 刘敏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