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全视差的数字全息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625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产生全视差的数字全息图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所给出的是用于有效产生3D真实或合成目标场景的全视差3D全息图像的技术。全息图生成器组件(HGC)可以接收真实目标场景或产生合成目标场景。所述HGC可以依照规定的下采样因数来下采样所述场景,并且可以从下采样场景中产生可以邻近该场景放置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WRP)。HGC可以对WRP进行扩展和插值,以便产生全息图像。所述HGC可以将场景分解成多相图像组件(PIC),为图像组件产生WRP,求取PIC的WRP的总和,以及通过扩展和插值所述WRP来产生场景的全息图像。此外,HGC可以使用查找表来存储和使用图像中的每一个区域的波前图案,以便于在生成全息图像的过程中减少计算操作。
【专利说明】产生全视差的数字全息图
【技术领域】
[0001]本主题公开主要涉及全息图,尤其涉及的是产生全视差的数字全息图。
【背景技术】
[0002]从1970年星球大战电影中莱婭公主的全息消息出现时起,研究者们探索了产生真实世界原型的可行性。近年来,电视剧“识骨寻踪”中的“三维(3D)法医室“也在社区中激发了类似的激动人心的感觉。
[0003]随着计算机的进步,数字全息技术业已成为一个关注领域并得到一定普及。源于数字全息技术的研究能够用数值手段产生并用硅基液晶(LCOS)显示器之类的全息设备显示全息图。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全息图可以采用能用数字技术记录、传送和处理的数值数据的形式。另外,大容量数字存储及宽带通信技术的可用性还导致了实时视频全息技术的出现,从而揭示了三维(3D)电视系统的潜在未来。
[0004]当前,数字全息技术的研发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然而,为了产生目标场景,常规的数字全息技术有可能要包含相对较大的计算量,由此可能会在实际应用中产生极大瓶颈(例如某种程度的限制或障碍)。虽然当前提出了一些分析方法来尝试克服这个问题,但对此类常规技术而言,在目标场景包含数量较多的目标点时,计算时间的缩短并不显著。
[0005]以上描述只是为了提供产生数字全息图的处理的背景概述,而不是穷尽所有情形。

【发明内容】

[0006]在下文中简要概述了本公开主题的不同方面,以便能对这里描述的某些方面有个基本理解。本
【发明内容】
部分并没有广泛地概述所公开的主题。其目的既不是明确所公开的主题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是描绘这些方面的范围。本
【发明内容】
部分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以一种简化的形式来呈现所公开的主题的一些概念,以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的描述的前序。
[0007]这里公开的系统、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技术涉及的是产生三维全息图的处理。这里公开的一种系统包括: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组件的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促成保存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运行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一个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中产生中间的目标波前记录平面的全息图生成器组件,其中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处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的规定距离以内。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还包括全息图增强器组件,所述组件借助于使用插值处理来扩展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产生呈现了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相关联的三维目标场景的三维全息图。
[0008]在这里还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由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器的系统来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中产生中间的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其中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处于所述下采样目标场景的规定距离以内。该方法还包括:由该系统来转换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产生呈现了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相关联的三维目标场景的三维全息图。
[0009]在这里还公开了一种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了响应于运行而促使包含处理器的系统执行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操作包括: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中产生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其中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处于所述下采样目标场景的规定距离以内。该操作还包括使用插值处理来扩展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产生呈现了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相关联的三维目标场景的三维全息图。
[0010]本公开主题还包括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中产生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的装置,其中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处于所述下采样目标场景的规定距离以内。该系统还包括:使用插值处理来扩展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产生呈现了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相关联的三维目标场景的三维全息图的装置。
[0011]以下描述和附图详细阐述了本公开主题的说明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是可以使用本公开主题的原理的少量不同方式,并且本公开主题旨在包含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价物。从以下结合附图考虑的本公开主题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清楚了解本公开主题的其他优点和不同特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示出的是可以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不同方面及实施例来有效产生一个或多个真实或合成3D目标场景的真实或合成的全视差三维(3D)全息图的例示系统的框图;
[0013]图2描述的是3D目标场景的例示图像的图示;
[0014]图3示出的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不同方面而从目标点子集中产生的例示中间对象波前记录平面(WRP)的图示;
[0015]图4示出的是可以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不同方面和实施方式而被用于产生IWRP的例示的插值WRP (IffRP)生成处理的图示;
[0016]图5描述的是可以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不同方面和实施方式来将3D图像或场景分解成多个多相组件并且为每一个多相组件产生一个WRP或IWRP的例示多相IWRP(P-1WRP)的图示;
[0017]图6描述的是根据本公开不同方面的三维(3D)目标空间、虚拟衍射平面(VDP)以及全息图之间的例示空间关系的图示;
[0018]图7示出的是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的一组采样点的图示;
[0019]图8描述的是可以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不同方面及实施方式来有效产生一个或多个真实或合成3D目标场景的一个或多个全视差的3D全息图的例示全息图生成器组件的框图;
[0020]图9示出的是可以根据本公开主题的实施例来使用智能处理促成真实或合成3D目标场景的全视差3D全息图的生成的系统的框图;
[0021]图10示出的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不同实施例和方面来有效产生一个或多个真实或合成3D目标场景的一个或多个3D全息图的例示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11描述的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不同实施例和方面来有效产生真实或合成的3D目标场景的一个或多个3D全息图的另一个例示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12描述的是根据本公开主题的不同实施例和方面而使用多相IWRP处理来有效产生一个或多个真实或合成的3D目标场景的一个或多个3D全息图的例示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13是示出了适当的操作环境的示意性框图;
[0025]图14是采样计算环境的示意性框图;
[0026]图15是通过产生和使用全息图来从二维媒体中再现3D场景的例示光学全息处理的图示;
[0027]图16给出的是供计算机产生合成的3D对象场景的3D计算机图形模型全息图的例示计算机生成全息图处理的图示;
[0028]图17示出的是例示的全息处理的图示,其中参考光束可可以在预期的入射角上施加于衍射平面,以便于产生全息图;
[0029]图18示出的是基于WRP来产生全息图的例示处理的图示;
[0030]图19描述的是3D图像的目标点子集的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公开主题是参考附图描述的,其中相同的参考数字始终被用于标引相同部件。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说明目的,众多的具体细节将被阐述,以便于全面理解本公开主题的不同实施例。然而,有一点非常明显,那就是本公开主题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在其他实例中,为了便于描述这里的不同实施例,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设备是用框图形式显示的。
[0032]随着计算机的进步,数字全息技术业已成为一个关注领域并得到一定普及。源于数字全息技术的研究能够用数值手段产生并用硅基液晶(LCOS)显示器之类的全息设备显示全息图。以这种方式产生的全息图可以采用能用数字技术记录、传送和处理的数值数据的形式。另外,大容量数字存储及宽带通信技术的可用性还导致了实时视频全息技术的出现,从而揭示了三维(3D)电视系统的潜在未来。
[0033]当前,数字全息技术的研发已经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然而,为了产生目标场景,常规的数字全息技术可能要包含相对较大的计算量,由此可能会在实际应用中产生极大瓶颈(例如某种程度的限制或障碍)。虽然当前提出了一些分析方法来尝试克服这个问题,但对此类常规技术而言,当目标场景包含数量较多的目标点时,计算时间的缩短并不显著,和/或重建的3D图像的质量有可能会降级。
[0034]一种常规的技术可以通过计算从每一个目标点显现到全息图平面的条纹图案来产生3D对象场景的菲涅耳全息图。虽然该技术可能具有某种有效性测量,但是其涉及的计算有可能极其繁重和/或繁重到不能接受。目前有一些研究业已尝试克服这个缺陷,但是也很少或者没有成功。
[0035]另一种常规技术可以在能被放置在非常接近于场景的虚拟波前记录平面(WRP)上的很小的窗口中计算每一个目标点的条纹图案。随后,通过使用图形处理单元(GPU),可以从具有菲涅耳衍射的WRP中产生全息图。通过使用典型的PC和常规GPU,可以为包含数量相对适度的大约3X IO4个目标点的场景产生大小为2048x2048的全息图。然而,随着目标点数量的增加,获得WRP (以及全息图)所要耗费的时间量将会线性增长,相应地,用于获得WRP (和全息图)的计算资源量也会增长。
[0036]为此目的,在这里给出了用于有效产生(例如快速地以数值方式产生)真实或合成的3D目标场景的全视差三维(3D)全息图(例如3D菲涅耳全息图)的技术。全息图生成器组件(HGC)可以接收(例如获取)真实的3D目标场景(例如捕获到的场景),或者可以产生或接收合成的3D目标场景。所述HGC包括一个全息图增强器组件(HEC),所述组件可以产生全视差的数字3D全息图(例如菲涅耳全息图),以便产生或重建可以呈现或重建原始的真实或合成3D目标场景的全视差数字3D全息图像(例如菲涅耳全息图像)。
[0037]HEC可以用规定的下采样因数来下采样3D目标场景。对于3D目标图像的下采样处理可以减小3D目标场景的复杂度。HEC可以至少部分基于规定的一个或多个全息图生成判据来识别、确定、选择和/或使用规定的下采样因数。作为示例,规定的全息图生成判据(例如用于识别、确定或选择规定的下采样因数)有可能涉及3D目标场景的原始图像的分辨率,与3D目标场景相关联的全息图像的预期分辨率,将会或预计将会显示全息图像的一个或多个显示设备的分辨率,可用于产生全息图或是相关联的全息图像的计算资源,可用于产生全息图或相关全息图像的时间量等等。举例来说,所述HEC可以根据规定的一个或多个全息图生成判据来识别、确定、选择和/或使用规定的下采样因数,以便在重建的全息3D图像与计算效率之间获取预期的平衡或折中。
[0038]经过下采样的3D目标场景可以包括多个目标点(例如阵列),其中每一个目标点可以分别与一个相应的窗口相关联(例如处于其内部或中心)。根据不同的实施方式,HEC可以产生下采样的3D目标场景,其中与下采样的3D目标场景的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所有、部分窗口(例如相邻窗口)彼此可以部分重叠或者都不重叠。
[0039]HEC可以从下采样的3D目标场景中产生可以邻近3D目标场景放置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WRP)。所述HEC可以从下采样3D目标场景的每一个采样目标点的累积贡献中得到或确定所述WRP,其中每一个采样目标点都可以投射出一个条纹图案窗口。HEC可以产生下采样的3D目标场景,由此,与采样目标点分别对应的所有或部分的条纹图案窗口(例如相邻窗口)彼此可以部分重叠或者都不重叠。
[0040]HEC可以扩展和/或插值WRP,以便产生呈现或重建原始的3D目标场景的全视差3D全息图(例如菲涅耳全息图)和/或相应的全视差全息3D图像(例如菲涅耳全息图像)。所述HEC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查找表来存储每一个图像区域的波前图案,并且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查找表中的波前图案来帮助减少在获取用于产生全息图和/或产生或重建呈现或重塑原始3D目标场景的全息3D图像的过程中的计算操作。HEC使用的插值操作有助于补偿下采样3D目标场景的稀疏度,并且可以由HEC使用相对较少的计算来执行(例如由HEC采用近乎没有计算的方式来实施),这样可以有效使用计算资源和时间(例如数量相对较少)。
[00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将要产生3D全息图的3D目标场景来说,HEC可以产生所述3D目标场景中的每一个3D图像区域的波前图案,和/或可以将每一个3D图像区域的波前图案保存在一个或多个查找表中(例如保存在数据存储器中),以便减少在获取WRP和/或产生全息图或是相应的全息图像的过程中的计算操作。所述HEC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查找表中检索每一个3D图像区域(例如方形区域)的波前图案(例如预先存储的波前图案),并且可以使用这些波前图案来促成以有效的方式产生3D图像的WRP的处理(例如以最小的计算量或是在没有计算量的情况下使用存储的波前图案来产生WRP)。
[0042]对于3D目标场景实施的下采样处理有可能导致所述场景的一个或多个3D图像变得稀疏,而这会使得相应的重建3D全息图像降级。如果在3D图像的采样栅格中存在大量空白空间,那么可能会导致较差的信噪比(SNR)。本公开主题可以通过使用插值波前记录平面(IffRP)来克服这些和其他潜在缺陷。
[004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HEC可以通过用方形图像块替换场景的下采样3D图像中的每一个目标点来使用IWRP,并且HEC可以记录WRP上的方形图像块的波前图案。所述HEC可以预先计算下采样3D图像的每一个方形区域的波前图案,并且将其保存在一个或多个查找表中,所述查找表则可以保存在数据存储器中。由于HEC可以在产生与原始3D图像相对应的3D全息图的时候使用已存储的波前图案来获取WRP,而不用对其进行计算,因此,这样做有助于减少在获取WRP的过程中的计算操作的数量。作为产生与原始3D图像相对应的3D全息图的处理的一部分,HEC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查找表中检索或获取3D图像的每一个方形区域的已存储波前图案,并且可以使用这些波前图案来获取WRP,以便以有效的方式(例如以最少的计算或是未计算的情况下使用已存储的波前图案来获取WRP)产生3D全息图(例如全视差的3D菲涅耳全息图)。
[00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HEC可以将3D目标场景(例如下采样的3D目标场景)分解或分离成3D目标场景的多个多相图像组件。所述HEC可以为每一个多相图像组件产生相应的WRP或IWRP。为每一个多相图像组件产生相应的WRP或IWRP的处理可以是地计算量或近乎无计算量的处理。HEC可以求取多相图像组件的WRP或IWRP的总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HEC可以使用GPU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来帮助求取使用了纹理融合的多相图像组件的WRP或IWRP的总和,并且该处理可以是一个复杂度相对较低的处理。在某些实施方式中,HEC可以使用分别对融合或相加的WRP进行扩展和/或插值,以便产生3D全息图(例如全视差的3D菲涅耳全息图)的扩展器组件和/或插值器组件。所述3D全息图可被用于(例如由HGC或别的组件)产生或重建可以呈现或重塑原始3D目标场景的3D全息图。举例来说,HEC可以使用在频率空间中实施的2D插值来对融合或相加的WRP进行插值,以便产生与相应的多相图像组件相关联的融合或相加的IWRP,以便补偿和/或减小(例如填充或填补)与关联于下采样的3D目标场景的相应采样目标点相关联的采样之间的空白空间。
[0045]现在转到附图,并且首先参考图15-19。图15示出的是通过产生和使用全息图来从二维(2D)媒体(例如胶卷)中再现3D目标场景的例示官学全息处理的图示。作为光学全息处理1500的一部分,举例来说,如1502所述,3D目标场景1504可以用激光器和/或捕获设备来记录或获取,以便产生可能包含了 2D图像(例如来自不同视角的3D目标图像的2D图像)的全息图1506。所述全息图1506可被记录在媒体(例如胶卷之类的2D媒体)上。作为光学全息处理1500的另一部分,如1508所述,激光器(例如参考光束)可被应用于全息图1506,以便产生或重建可以呈现或重塑原始3D目标场景的3D全息图像1510。
[0046]图16描述的是供计算机产生合成3D目标场景的3D计算机图形模型的全息图的例示计算机生成全息图(CGH)处理1600的图示。所述CGH处理1600可以用于以数值方式来从3D计算机生成模型中产生全息图,其中所述3D计算机生成模型合成的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3D目标场景。
[0047]作为CGH处理1600的一部分,在1602,3D目标场景的计算机图形模型可被生成(例如由计算机产生)。所述3D目标场景的计算机图形模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述3D目标场景(例如包含360度的全景)。在1604,计算机(例如使用图像生成器)可被用于产生与1606所示的3D目标场景的计算机图形模型相关联的全息图文件。所述全息图文件可以是一个电子文件,其中该文件包含了用于所述场景的每一个3D图像且与来自共同(例如在整合到一起的时候)构成(例如重建)3D图像的所述3D图像的不同视角的预期数量的2D图像相对应或是关联的数据。
[0048]在1608,打印机(例如条纹打印机)可被用于产生全息图(例如菲涅耳全息图),其中如1610所示,所述全息图可被记录、打印或包含在预期媒体(例如胶卷之类的2D媒体)上。对于3D目标图像或场景(例如3D目标场景的计算机图形模型)来说,CGH处理1600可以采用数值方式来产生菲涅耳全息图,以此作为目标(例如3D目标图像)和平面参考波的实部。3D菲涅耳全息图像或尝尽可以用菲涅耳全息图以及参考光束(例如激光)来重建。
[0049]举例来说,平面目标可以产生一个衍射图案D (X,y),所述衍射图案可以在添加了
参考光束之后产生全息图。在给出了一组3D目标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组件的存储器;以及 至少一个促使运行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组件的处理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组件包括: 全息图生成器组件,该组件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中产生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其中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处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的规定距离以内;以及 全息图增强器组件,该组件借助于使用插值处理来扩展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产生用以呈现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相关联的三维目标场景的三维全息图。
2.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借助于使用插值处理来扩展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产生全视差的三维菲涅耳全息图。
3.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依照规定的下采样因数来下采样三维目标场景,以便产生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
4.权利要求3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至少部分基于以下各项的至少一项来识别规定的下采样因数:三维目标场景的分辨率,呈现三维目标场景的全息图像的分辨率,显示器设备的分辨率,可用于产生三维全息图的计算资源量,可用于产生三维全息图的时间量。
5.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从关联于下采样三维目标场景的相应采样目标点的贡献累积量中得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其中所述相应的采样目标点透射相应的条纹图案窗口。
6.权利要求5的系统,其中相应条纹图案窗口中的至少一个窗口与相应条纹图案窗口中的另一个窗口部分重叠,或者相应条纹图案窗口相对于彼此都不重叠。`
7.权利要求5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使用在频率空间中实施的二维插值处理来对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执行插值,以便产生插值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8.权利要求7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将关联于相应采样目标点的相应方形区域的相应波前图案保存在查找表中。
9.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从查找表中检索相应的波前图案,以便帮助产生插值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10.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将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分解成多个多相图像组件。
11.权利要求10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为所述多个多相图像组件中的各个多相图像组件产生相应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12.权利要求11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使用加法处理或融合处理中的至少一种来求取多个多相图像组件的相应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的总和,以便产生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13.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使用图形处理单元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中的至少一个并通过使用纹理融合来求取多个多相图像组件的相应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的总和,以便产生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14.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中全息图增强器组件通过扩展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来产生三维全息图,并且其中所述全息图增强器组件使用在频率空间中实施的二维插值处理来对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进行插值,以便于扩展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从而产生三维全息图。
15.—种方法,包括: 包含至少一个处理器的系统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中产生中间的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其中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处于所述下采样目标场景的规定距离以内;以及 该系统转换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产生呈现了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相关联的三维目标场景的三维全息图。
16.权利要求15的方法,还包括: 依照规定的下采样因数来下采样三维目标场景,以便产生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
17.权利要求15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插值处理来转换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于产生呈现三维目标场景的三维全息图。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还包括: 从关联于下采样三维目标场景的相应采样目标点的贡献累积量中得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其中所述相应的采样目标点透射相应的条纹图案窗口。
19.权利要求18的方法,还包括: 将相应条纹图案窗口中的至少一个窗口与相应条纹图案窗口中的另一个窗口部分重叠。
20.权利要求18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在频率空间中实施的二维插值处理来对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执行插值,以便产生插值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21.权利要求20的方法,还包括: 将关联于相应采样目标点的相应方形区域的相应波前图案保存在查找表中。
22.权利要求21的方法,还包括: 从查找表中获取相应的波前图案;以及 至少部分基于相应的波前图案来产生插值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23.权利要求15的方法,还包括: 将下采样的目标场景分解成多相图像组件子集;以及 为多相图像子集中的各个多相图像组件产生相应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24.权利要求23的方法,还包括: 求取 多相图像子集的相应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的总和,以便产生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使用在频率空间中实施的二维插值处理来对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进行插值,以便于扩展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从而产生三维全息图;以及通过转换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来产生三维全息图。
25.权利要求24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纹理融合来求取多相图像组件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的总和,以便产生经过修改的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26.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了响应于运行而促使包含处理器的系统执行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操作包括: 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中产生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其中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处于所述下采样目标场景的规定距离以内;以及 使用插值处理来扩展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产生呈现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相关联的三维目标场景的三维全息图。
27.权利要求26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括响应于运行而促使系统执行操作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操作包括: 使用在频率空间中实施的二维插值处理来对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执行插值,以便产生插值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
28.—种系统,包括: 用于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中产生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的装置,其中所述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处于所述下采样目标场景的规定距离以内;以及 使用插值处理来扩展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以便产生呈现了与下采样的三维目标场景相关联的三维目标场景的三维全息图的装置。
29.权利要求28的系统,包括: 使用在频率空间中实施的二维插值处理来对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执行插值,以便产生插值中间目标波前记录平面的装置。
【文档编号】G06T19/00GK103632398SQ20131030888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曾伟明 申请人:香港城市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