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硬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电源监测器。
背景技术:
计算机属于弱电产品,也就是说部件的工作电压比较低,一般在正负12伏以内,并且是直流电。而普通的市电为220伏(有些国家为110伏)交流电,不能直接在计算机部件上使用。因此计算机和很多家电一样需要一个电源部分,负责将普通市电转换为计算机可以使用的电压,一般安装在计算机内部。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工作电压非常低,并且由于计算机工作频率非常高,因此对电源的要求比较高。目前计算机的电源为开关电路,将普通交流电转为直流电,再通过斩波控制电压,将不同的电压分别输出给主板、硬盘、光驱等计算机部件。若计算机电源具有不稳定现象就会导致计算机的其他硬件运行不稳定,甚至出现故障,损坏,因此,需要对电源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计算机电源监测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由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至第三二极管、变压器、电容、发光二极管、稳压管、电位器和运算放大器组成,第一电阻为3.3kω、第二电阻为15kω、第三电阻为3.6kω、第四电阻为2kω、第五电阻为56kω、第一二极管至第三二极管型号均为in4001、变压器采用直径0.72mm的导线在直径6.3mm的框架上绕15匝,次级绕4匝;电容为0.1uf、发光二极管型号为bt112/x、稳压管型号为2cw1、运算放大器型号为lm358;
变压器初级的两端并联于计算机交流电源的两端上,变压器次级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变压器次级的第二端同时与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稳压管的正极、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电位器的第一端、电位器的滑动端和运算放大器的负极电源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电容的第二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位器的第二端、运算放大器的正向信号输入端、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运算放大器的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稳压管的负极和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信号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计算机电源监测器的监测信号输出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计算机电源监测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发光二极管显示提醒电源的非正常现象,同时对计算机输出故障信号,使计算机能够采取排除故障的措施,保护计算机的硬件不被损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第一电阻r1至第五电阻r5、第一二极管d1至第三二极管d3、变压器t、电容c、发光二极管led、稳压管dw、电位器rp和运算放大器ic组成,第一电阻r1为3.3kω、第二电阻r2为15kω、第三电阻r3为3.6kω、第四电阻r4为2kω、第五电阻r5为56kω、第一二极管d1至第三二极管d3型号均为in4001、变压器t采用直径0.72mm的导线在直径6.3mm的框架上绕15匝,次级绕4匝;电容c为0.1uf、发光二极管led型号为bt112/x、稳压管dw型号为2cw1、运算放大器ic型号为lm358;
变压器t初级的两端并联于计算机交流电源ac的两端上,变压器t次级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次级的第二端同时与电容c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稳压管dw的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电位器rp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滑动端和运算放大器ic的负极电源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同时与电容c的第二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第二端、运算放大器ic的正向信号输入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运算放大器ic的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稳压管dw的负极和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运算放大器ic的反向信号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后作为计算机电源监测器的监测信号输出端out。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若电压正常时,发光二极管led不亮,当电压升高至250v时,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之间的电位升高,发光二极管led点亮,提示电源异常。当电源电压低落时,运算放大器能够输出告警信号,使计算机立即做出保护数据的处理措施,电路中的基准参考电压由稳压管dw的稳压值确定,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稳压值,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电压主要由第二电阻r1、第三电阻r3和电位器rp的分压值确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