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品防伪的方法

文档序号:7990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商品防伪的方法
一种商品防伪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信息应用技术和商品防伪方法。
三、背景技术:目前,市场上商品防伪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属利用具有某种特性的物质作为商品防伪标识物的防伪方法。如一次性防伪瓶盖、一次性防伪包装盒、激光防伪商标、数码防伪商标、纹理防伪标签、安全线防伪纸、全息防伪涂布。第二类属利用信息应用技术的商品标识的防伪方法。如商品条码、商品编码、刮刮密码仿伪卡、给每个商品唯一编码及对应密码和暗码等。第三类属综合第一类和第二类组合而成的防伪标识物及识别仪器识别的防伪方法。如:二维码防伪、三维立体防伪、全息防伪、磁条防伪、射频识别防伪、芯片防伪等。
背景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作为商品的防伪标识,不能仅凭具有某种特性的物质(包括用具有某种特性的材料制成某种特殊功能的物质及其识别功能的仪器)和信息应用技术制作的标识物(包括数码、条码、密码、图案等)当作防伪标识。这是因为作为任何一种物(包括物质和信息标识物)都是可能被复制的,只是难易程度不同而已。除非某人(包括法人)垄断了制造这种防伪标识物唯一的材料来源或制造工艺或识别技术,而实际上,这不仅存在着开发、垄断高新技术材料、制造工艺尖端技术、识别技术所需耗费巨大成本的现实问题,且这种垄断也仅仅是暂时的,特别是对造假者而言。
由这第一个问题推导出对“商品防伪标识”概念第一个必要条件:不仅是一种标识物(即标志),而且是一种方法,包含标识物及识别过程。所以这个概念准确地应称为“商品防伪标志及识别方法”。按约定俗成简称商品防伪的方法。
(二)作为商品防伪标志,不能赋予给一个以上相同的商品共用一个防伪标志。否贝U,一个防伪标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商品共用,本质上讲,商品生产企业自己就在复制这个防伪标志。当然,造假者也能复制同样的防伪标志。
由这第二个问题推导出对商品防伪的方法这个概念第二个必要条件:赋予每个商品独有的防伪标志,即一个商品防伪标志只能对应一个商品。
(三)作为商品防伪标识,必须是唯一的,不能有被复制的可能性,即排他性。从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中得知:一是作为任何一种标志都可能被复制;二是作为商品防伪的方法他是标识物识别的过程。在这两个前提之下,留给我们解决此问题的出路只剩下这么一条:在防伪标志识别的过程中,虽然在空间范畴上不可能杜绝复制防伪标志,但是,可在时间范围上来限制复制防伪标志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排他性。
由这第三个问题推导出对商品防伪的方法这个概念第三个必要条件:仅有商品生产企业赋予每个商品的防伪标志才能通过有效识别验证。
归纳上述商品防伪的方法概念的三个必要条件,概括到理论上得出定义:商品防伪的方法就是赋予每个商品标志及识别唯一的特性。其外延包括上述的三个必要条件。商品防伪的本质就是杜绝复制防伪标志的有效识别。这个概念的此定义可由数学和逻辑学理论的“有且仅有”,排他性的“唯一”得到证明不可“复制性”。
目前,由于对“商品防伪”缺乏理论上的认识、探讨、研究、建立、修正和完善,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导致市场上绝大多数商品的防伪产品、防伪技术和防伪方法,存在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最普遍的是存在第(三)个问题,根本就无法有效地杜绝造假者单一或逐一地批量复制,自然就无法推广普及。为此,本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尝试性地对“商品防伪的方法”这个概念做个铺垫,力求在此理论指导下寻求一种广泛适用又有效的商品防伪方法。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文件:中国国家专利申请号:200410012218.5(发明公告号:CN1564166A ;发明公告日2005-01-12)文献涉及一种酒类产品多级别防伪识别方法。首先,他赋予每一瓶酒类产品唯一的产品编码,并随机生成对应的密码和验证码;将中心数据库与查询网站或语音自动查询系统相连接;将产品编码印刷在包装盒或酒瓶的瓶贴上,将密码印刷在载体上放置于包装盒内或贴在瓶贴上,将验证码藏在酒瓶盖内。此酒商品防伪的方法虽然解决了上述第(一)和第(二)两个问题,满足了作为商品防伪方法上述的前两个必要条件,但是,他没有解决第(三)个问题,不满足第三个必要条件。这是因为,此酒商品防伪方法实施过程中,当某一瓶酒开瓶后,造假者按照此酒瓶盖内的验证码及其对应的该瓶酒的产品编码和密码进行批量复制,其结果必然是:复制的验证码及其对应的该瓶酒的产品编码和密码通过其查询系统的识别验证没有任何障碍。照此方法,对其它各瓶酒逐一进行批量复制结果也是一样,这就无法实现防伪的作用。
四、发明的内容: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商品生产企业赋予每个商品防伪标志及识别唯一的特性,即商品生产企业赋予每个商品有一个标志,且仅有该企业赋予每个商品的标志才能通过有效的识别验证。
( 二)技术方案:一种商品防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商品生产企业给每个商品(包括由多个商品组成的每盒商品或由多盒组成的每箱商品)编排一个商品身份证代码,商品身份证代码主要由商品类别代码组、商品生产日期、生产日序列号组成,将商品身份证代码刻或印在该商品或其包装物上;
2、商品生产企业给每个商品身份证代码编译对应密码,对应密码包括一个或两个不同的对应密码,也将对应的密码刻或印在该商品或其包装物上,采用两个对应密码时,则分别刻或印在该商品和其包装物上,并对每个密码制成遮封式一次性揭开的暗码,如同有奖税务发票的“刮刮卡”;
3、商品购买者将某个商品或其包装物上的暗码揭开,显露其对应密码,将此对应密码同该商品身份证代码一并组成一个对应数码组的验证码,用自助的方式向该商品生产企业求验识别真伪,自助的方式包括电话自助、电脑上网自助、手机短信自助;
4、商品生产企业自动回复商品购买者的求验信息,且对每个正确的对应数码组验证码求验信息只作一次肯定性回复,否则作相应的否定性提示回复。
(三)有益效果:本商品防伪的方法,首先他不是仅凭商品身份证代码和与之对应的密码组成的一个对应数码组的验证码这个标志作为商品防伪的标识,而是还要经过对这一“对应数码组”的验证码进行有效识别的过程来实现商品的防伪,所以,他首先满足是一种方法。并且本方法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四个步骤来实现:赋予每个商品防伪标志及识别的唯一特性。第一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步和第二步赋予每个商品一个商品身份证代码和与其对应的编译密码组成的“对应数码组”验证码这个标志,从而实现并满足了:每个商品都有一个标志;第二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步,由于对密码采用了 “遮封式一次性揭开暗码”的处理,这就排除了在暗码被揭开之前,密码的“泄密”而被他人得知复制的可能性,因此,由密码和其对应的商品身份证代码组成的“对应数码组”验证码这个标志,就不可能被复制。在揭开暗码显露密码之后,虽然这个“对应数码组”验证码肯定能被复制,但是,在对这“对应数码组”验证码标志识别过程中,却在时间范畴上给定了对这“对应数码组”验证码标志识别唯一的一次有效验证的限制,即商品生产企业对求验的“对应数码组”验证码正确的信息只作一次肯定性回复。这个限制,必然将复制的“对应数码组”验证码标志的求验信息排序在第二个及之后,是不可能通过企业对验证码标志识别验证的,这就排除了复制这个标志的有效性,保证了仅有该商品生产企业赋予的每个商品的标志才能通过有效的识别验证,从而实现并满足了“有且仅有一个标志”有效,即实现赋予每个商品防伪标志及识别唯一的特性。
商品生产企业通过实施本商品防伪的方法后,其防伪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必然是假冒商品被有效地杜绝。
本商品防伪的方法其有益效果还体现在广泛适用性、简便性和经济性上。商品生产企业还可利用商品的身份证代码对商品进行原材料、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溯源管理,通过销售环节的溯源管理来防止假案的敲诈。
具体实施方式
:
为避免与前述“技术方案”内容的重复,在此部分作补充说明如下:
(一)商品生产企业首先应建立或完善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控制、操作的电脑网络体系。包括确定各种商品上下位类别代码组(上、下位类别包括商品的类型、规格、品牌、型号、包装等)、商品身份证代码自动编排软件和数据库,自动回复商品购买者自助求验的电脑语音系统或网站管理系统或手机短信系统。
( 二)本商品防伪的方法,对其“自助求验的方式”中优选手机短信自助求验方式。因为这种自助方式对商品购买者和商品生产企业都是非常便捷的,而且对商品生产企业而言,其管理、控制、操作也简便易行,其需要投入的成本和费用也是企业普遍易于接受的。
(三)在本商品防伪的方法实施中,“每个商品”与“每盒商品”和“每箱商品”仅是“商品类别代码组”的字符设置不同而已。外包装上的暗码以便提供给经销商或购买者求验,而不破坏商品上的暗码,商品上的暗码保留给商品消费者求验,由企业自选。
(四)对于每个商品可按其商品身份证代码编译对应的两个不同的密码,每个密码与其商品身份证代码分别组成的“对应数码组”都是唯一的,没有重复,这是编密的数学条件。提供给购买者与消费者分离的情况下,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由企业自选。
权利要求
1.一种商品防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商品生产企业给每个商品编制一个商品身份证代码;(2)商品生产者给每个商品身份证代码编译对应密码,并将密码制成遮封式一次性揭开的暗码;(3)商品购买者将某个商品或其包装物上遮封的暗码揭开,显露其对应密码,将此对应密码同该商品身份证代码一并组成一个对应数码组的验证码,用自助的方式向该商品生产者求验识别真伪;(4)商品生产企业自动回复商品购买者的求验信息,且对每个正确的对应数码组验证码求验信息只作一次肯定性回复。
专利摘要
一、发明名称一种商品防伪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信息应用技术和商品防伪技术。三、要解决的问题商品生产企业赋予每个商品唯一的特性。四、解决该问题的技术要点及主要用途(一)商品生产企业给每个商品编制一个商品身份证代码并编译对应的密码,从而赋予每个商品的“特质”;(二)商品生产企业给每个商品对应的密码制成遮封式一次性揭开的暗码,且商品生产企业对每个商品的购买者正确的求验识别信息只作一次肯定性回复,而赋予每个商品这个“特质”的“唯一性”,实现赋予每个商品唯一标识的特性,从而达到防伪的效果。
文档编号G06Q30/00GKCN103106596SQ201310081582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4日
发明者王晓阳 申请人:王晓阳, 王晓峰, 王朝彬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