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的卡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17716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Ic卡的卡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IC卡的卡槽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上以供IC卡插置的卡槽结构。
目前,如电子字典的携带型电子产品多设有IC卡的卡槽结构,以供如电子书、PCMCIA升级卡等IC卡的插置,以提供电子产品扩充的功能。但以往这种卡槽结构均具有电源切换钮与退卡钮,以在欲取出插置于其中的IC卡时,须先拨动电源切换钮使电源切断,方可拨动退卡钮以退出IC卡。防止使用者在电源导通的情况下即取出IC卡;反之,在IC卡插入卡槽结构中后,亦须拨回该电源切换钮以接通电源。由于这种已知结构在插退卡的操作上均须两个步骤,甚为不便,且在插卡后,会有忘记拨回电源切换钮以接通电源的情况发生,而易让使用者误以为机器损坏。
有鉴于上述问题,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4211001号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的IC卡的退卡暨电源切换的结构,以使电源切换与插退卡以单一操作即能完成。这种结构如图9及

图10所示,在推动块1的推动部13中卡设有一退卡按钮2,该退卡按钮2具有卡柱22及挠性臂23,该卡柱22在无外力作用于该退卡按钮2上时,是抵接至卡板53,使该退卡按钮2无法朝图10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同时,该推动块1上所设的滑槽12中,亦设有一闭锁钮3,其具有一抵靠于滑槽12的斜面121上的凸块1,以及向外设置的挠性臂34。这种结构在退卡的操作上,是先下压退卡按钮2,使其卡住22脱离与卡板53抵靠的位置,再朝图10箭头所示的方向推移,即能移动推动块1,随着推动块1的移动,闭锁钮3的凸块31会为斜面121向外推移,而使闭锁钮3进入电源不导通的位置。此时,凸伸于推动块1的凹槽11中的卡片顶出臂6则会抵接至凹槽11的侧壁111,并随推动块1的持续滑移,即可以藉该侧壁111压动该卡片顶出臂6将IC卡向外退出(未图示)。同时推动块1的推移能藉板块14压缩设于凸柱52上的弹簧8,以存储复位能量,在IC卡退出后,经压缩的弹簧8的弹性回复力即会将推动块1复位,使退卡按钮2的卡柱22再抵靠至卡板53,而将推动块1卡挡而无法推移。故而,这种结构能使电源切断与退卡藉对退卡按钮2的操作而以单一步骤完成。
但是这种结构在操作上须先下压退卡按钮2使卡柱22脱离与卡板53抵靠的位置,方能推移推动块1以退出IC卡,在操作上仍未能简化至以一推移的动作即切断电源并将IC卡退出的程度,故依然有待改进。此外,这种结构由推动块1、退卡按钮2、闭锁钮3、卡板53等元件构成,不但组件多且组装复杂外,其所需占用空间亦不利于电子产品轻簿短小化的需求。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切换与插退卡以单一推移的动作即能实现IC卡的卡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并能缩小使用空间的IC卡的卡槽结构。
依据本实用新型上面揭示的以及其他目的所提供的IC卡的卡槽结构,包括可供IC卡滑设其中的框架,其具第一长侧边及第二长侧边,使该框架的第一长侧上连设一装设座,并在该连设有装设座的侧边上开设有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枢接于该框架中的连动臂,使该连动臂具有枢设于该框架的第二长侧边上的枢接端以及伸入该第一长侧边的第二槽孔中的自由端;滑动自如地设于该框架中的退卡滑片,使该连动臂卡接至该退卡滑片,以使该退卡滑片能随连动臂的枢摆而在该框架中滑移;可在该装设座中滑动的制动板,其具有一带动部以与连动臂的自由端靠接,以在该制动板在装设于座中滑移时,能藉该带动部带动使该连动臂枢摆,以及一形成有作用斜面的导槽;设于该装设座上所开设的滑槽中的电源切换件,其设有一前端形成有倾斜导面且能伸入框架的第一槽孔中的卡柱,一可向上突伸入该制动板导槽中的凸榫以及多个导电片;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使该第一复位弹性元件顶抵至该电源切换件以常时顶推该电源切换件至靠接于该框架上;以及端设于该制动板的一端部与装设座相对端部间的第二复位弹性元件。
以下,兹以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功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3-3线的部分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入IC卡至其前端触抵至卡柱的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入IC卡后,IC卡前进至定位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逐行退出IC卡的操作时,拉动制动板使电源切换换件滑移至电源不导通的位置的动作示意图7是图6继续拉动制动板后使IC卡退出的动作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部分俯视图;图9是已知的IC卡的卡槽结构的部分立体示意图;以及图10是已知IC卡的卡槽结构在退卡槽操作时的动作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IC卡的卡槽结构主要由矩形框架40、枢接于该框架40上的连动臂41、可滑动自如地设于该框架40中的退卡滑片42、滑设于并连接至该框架40一侧上的装设座43的制动板44、设于该制动板44与装设座43间的电源切换钮45、用以水平顶推该电源切换钮45的第一复位弹簧46以及端设于该制动板44的一端部与装设座43的相对端部间的第二复位弹簧47所构成。
该框架40具有第一长侧边400与第二长侧边401,在该第一长侧边400上开设有第一槽孔400a与第二槽孔400b,使该第一槽孔400a与第二槽孔400b均通连至连设于该第一长侧边400外侧上的装设座43中的空间;而该第二长侧边401的适当位置处亦开设有装设槽401a,在装设槽401a中并凸设有一凸柱401b。而该连动臂41则具有枢接端410,以枢设于该凸柱401b,以及伸入该第一长侧边400的第二槽孔400b中的自由端411,使该连动臂41得以该凸柱401b为轴而自如枢摆。
而该退卡滑片42则可使其两则边嵌置于框架40的第一长侧边400与第二侧边401内侧所设的下轨槽(此为已知构造,故未图示)中,以使该退卡滑片42能沿该下轨槽的长度延伸方向向上滑移。同时,该退卡槽滑片42大致中央位置形成有一卡槽420,以供该连动臂41穿设并与该退卡滑片42卡接,以在该连动臂41枢摆时带动使该退卡滑片42移动。该退卡滑片42的顶边并向上延伸有二推动部421。
该制动板44则在相对于该第二槽孔400b的位置上设有一向上延伸的带动部440。在该带动部440上并开设有一穿槽441,以供该连动臂41的自由端411伸入;该制动板44外侧适当位置处再形成有一导槽442,该导槽442中则具有一作用斜面442a;该制动板44上并设有推柱443,以供使用者藉该推醉443沿该装设座43的长度延伸方向推移该制动板44。
而该电源切换钮45是滑设于一开设于装设座43上的滑槽430中,包括有一本体450;连设于该本体450一侧上并水平向外延伸的卡柱451,使该卡柱451能伸入框架40的第一槽孔400a中,并进而伸入一形成在IC卡7侧边上的凹槽70而卡挡信IC卡(请参照图4),以令IC卡7在该卡柱451未脱离其凹槽70时不会向外(如图6箭头所示方向)脱出,且该卡柱451前端具有一倾斜导面451a;接设于该本体450上并向上突伸的凸榫452,其恰可伸入制动板44的导槽442中;以及二固设于该本体450底面上的导电片453,使其可接触至设于主机板相对位置上的电源导通或不导通接点上,由于该电源导通及不导通接点为已知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及图示。并藉一固设于电子产品的壳体里面(未图示)上的第一复伴弹簧46对该电源切换钮45朝框体40的方向顶推,而使电源切换钮45在无外力作用下常时靠接至框体40,此时,电源切换钮45即位于其导电片453接触至主机板上的电源导通接点而导通电源的第一位置上(如图2所示),但在该电源切换钮45为制动板44朝图4箭头所示方向向外推移至定点时,该电源切换钮45即由第一位置进入导电片453接触至主机板上电源不导通接点而切断电源的第二位置。此外,该第一复位弹簧46亦可固设于该装设座43上,并玩特定限制。
此外,该第二复位弹簧47一端固设于制动板44一端部上所设的固设部444上,而另一端固接至装设座43一端部上所设的固设部432上,使该制动板44朝图6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时会拉伸之,并在作用于该制动板44上使之移动的外力解除时,可由该第二复位弹簧47的弹性回复力将制动板44回拉而复位至图1所示的位置。
组合后,插卡的操作如图4及图5所示,当IC卡7的前缘71触接至该卡柱451的倾斜导面451a,该电源切换钮45会随IC卡7的前缘71顺沿倾斜导面451a前进,同步将之向图4箭头所示方向外推,而使该电源切换钮45由导通电源的第一位置滑移至切断电源的第二位置,此时,该第一复位弹簧46即会为电源切换钮45所压迫而收缩以蓄积复位能量。至该IC卡7进抵至定位,该电源切换钮45即会因施加于该卡柱451的外推作用力已解除,而为第一复位弹簧46的弹性回复力朝框架40顶推,而由第二位置复位至电源导通的第一位置,令卡柱451卡入该第一槽孔440a及IC卡7的凹槽70中,使插卡完成后,毋须拨动电源切换钮45,该电源切换钮45即能自行复位至电源导通的位置,而解决使用者在插卡完成后会忘记导通电源的问题,并以单一插入的动作即能完成插卡及导通电源的实施。
反之,退卡的操作如图6及图7所示,以手指(未图示)拉动制动板44的推柱443,以朝图6箭头所示方向拉动该制动板44;当制动板44移动时,其导槽442的作用斜面442a即会向外压动该电源切换钮45的凸榫452,而藉凸榫452带动使电源切换45外移至由电源导通的第一位置进入电源切换的第二位置为止。此时,随电源切换钮45的移动,卡柱451即会随之脱离该IC卡7的凹槽70,使制动板44能继续朝图6箭头所示方向拉动。该制动板44的继续移动能由该带动部440带动连动臂41枢摆,连动臂41向图6箭头所示方向的枢摆即会带动使退卡滑片42向外滑移,而将IC卡7退出框架40,使退卡与切断电源的操作能以单一拉动或推移的动作同时完成,而提供了操作上的便利性。同时,制动板44的推移,会拉动第二复位弹簧47,当推移制动板44的作用力解除时,该第二复位弹簧47的弹性回复力即会回拉该制动板44而使之复位。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其结构大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但该第一复位弹簧46是以一装设于该凸榫452’一侧上的弹性臂46’替代,令弹簧46’卡置于凸榫452’及装设座43’的挡壁432’间,以使弹簧46’及装设电源切换钮45向图中右方外移,会受压缩而蓄积复位能量,并在作用于电源切换钮45’使之外移的施力解除后,该弹性臂46’弹性回复力能推移该电源切换钮45’复位至电源导通的第一位置。
请注意,上述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效,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范畴,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精神与技术特征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精神而完成的修饰与变化,如将弹性臂46’装设于装设座43’的挡壁432’的内侧上,或以柱形弹性块作为一个或二个复位弹簧元件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IC卡的卡槽结构,包括可供IC卡滑设其中的框架,其一侧边上开设有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并在该开设有第一槽孔的侧边外侧上连设有装设座;枢接于该框架中的连动臂;滑移自如地设于该框架中的退卡滑片,使该连动臂卡接至该退卡滑片,以使该退卡滑片能随连动臂的枢摆而在该框架中滑移;滑设于该装设座中的制动板,其具有一带动部以在推移该制动板时由该带动部带动使该连动臂枢摆,并形成有作用斜面的导槽;设于该装设座上所开设的滑槽中的电源切换件,其设有一前端形成有倾斜导面且能伸入框架的第一槽孔中的卡柱并且IC卡相对位置处所开设的冷层中,一向上突伸入该制动板导槽中的凸榫以及多个导电片;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使其顶抵至该电源切换件,以常时顶推该电源切换件靠接于该框架上;以及端设于该制动板的一端部与装设座相对端部间的第二复位弹性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臂具有枢接端与自由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具有第一长侧边与第二长侧边,使该第一长侧边开设有第一槽孔及第二槽,该第二槽孔可供该连动臂的自由端伸入,且该第二长侧边亦开设有装设槽,并在该装设槽中设有凸柱,以供该连动臂的枢接端枢设其上。
4.如权利要求1的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带动部还开设有一穿槽,以供该连动臂的自由端伸入其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为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复位弹性元件为弹性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复位弹性元件为弹性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IC卡的卡槽结构,包括:可供IC卡滑设其中的框架;枢接于该框架中的连动臂;滑移自如地设于该框架中的退卡滑片;滑设于该装设座中的制动板;设于该装设座上所开设的滑槽中的电源切换件;第一复位弹性元件,使其顶抵至该电源切换件,以常时顶推该电源切换件靠接于该框架上;以及端设于该制动板的一端部与装设座相对端部间的第二复位弹性元件。
文档编号G06K7/06GK2374917SQ99209760
公开日2000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30日
发明者蔡清强 申请人:英业达集团(上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